15-16-2《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2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市场均衡: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商品的价格也会稳定下来。

价格向市场均衡价调整的过程被称为价格机制。

3.弹性: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影响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高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供给弹性高意味着生产者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弹性的概念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市场的反应。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其中一种经济决策时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品。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同时选择所有的选项。

5.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益是决策制定过程中重要的考量因素,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最优决策达到。

6.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显示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在其中一时期内可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稀缺性带来的限制。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对除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能是正向的,如环境保护、教育等,也可能是负向的,如污染、噪音等。

外部性在经济决策中往往被忽视,但它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8.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物品的供应往往需要政府的干预。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物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简答6个计算作业论述题(在18章)分析题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人们对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2、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经济资源(包括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

3、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结合图来解释)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5、帕累托最优(改进):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6、均衡价格:(结合图解释E点)一个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8、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

9、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总和。

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1、需求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12、垄断: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13、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1.经济系统:了解不同的经济系统,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理解每种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优势和局限性。

2.需求与供给:学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掌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画法及其解读。

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3.价格与成本:研究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包括供给、需求、成本等。

学习成本的基本类型和分类,例如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了解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4.市场结构:学习市场结构的分类,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了解每种市场结构的特点、产出和价格决策、效率和福利等方面的区别。

5.政府干预: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干预方式,例如征税、补贴、价格管制和监管等。

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方法和效果。

讨论政府干预的利弊以及应该如何权衡。

6.国际贸易: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形式和利益。

了解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以及关税、配额和汇率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探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争议。

7.劳动力市场:学习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了解工资决定的因素,包括需求和供给、劳动力的技能、工会和最低工资法规等。

讨论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重点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义和课堂笔记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和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还可以参考相关经济学教材和参考书籍,寻找更多相关案例和实证研究,来拓宽视野和加深理解。

最后,复习过程中要做好时间规划和调整,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并且进行适当的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调整。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有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共同解决。

祝你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经济学原理2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2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II(201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A卷)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用图形。

每题4分,共28分)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名义汇率固定),购买力平价理论不成立。

2.Low saving impedes investment(thus productivity and living standards)for a closedeconomy, but not for an open economy at all, which can borrow from other economies. (Usea graph to illustrate your idea)3.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工人的购买力;短期来看,通货膨胀有可能降低了工人的购买力。

4.Suppose the central bank suddenly decides to increase the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Thenas time goes on, nominal interest rate and real interest rate will first fall then increase. In the long run, nominal interest rate will increase but real interest rate won’t change.5.在计算政府购买的乘数效应时,只考虑了政府购买带来的收入增加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而忽略了被储蓄起来的部分,而这一部分会被用于投资,进而创造新的收入。

因此,我们计算的乘数效应低估了财政政策对于总需求的影响。

6. A budget-balanced fiscal policy would never affect aggregate demand.7.菲利普斯、索洛和萨缪尔森所发现的英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都在长达数十年间存在,这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权衡取舍关系。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 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 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题 (3)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4)一、名词解释 (4)二、问题 (5)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题 (7)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题 (10)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2)一、名词解释 (12)二、问题 (12)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4)一、名词解释 (14)二、问题 (14)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6)一、名词解释 (16)二、问题 (16)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17)一、名词解释 (17)二、问题 (18)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19)一、名词解释 (19)二、问题 (19)第十章外部性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题 (20)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1)一、名词解释 (21)二、问题 (21)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22)一、名词解释 (22)二、问题 (22)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25)一、名词解释 (25)二、问题 (26)第十四章垄断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题 (28)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29)一、名词解释 (29)二、问题 (29)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题 (31)复习要点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2)一、主要内容 (32)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34)一、主要内容 (34)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章外部性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四章垄断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来分配有限的资源。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经济学原理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回顾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深入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这些复习资料将为您提供一个全面的复习指南。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主要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而在计划经济中,资源的分配则由中央政府来计划和指导。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励个人创造力和创新。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和不公平分配的问题。

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好地调控经济和资源分配,但是它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供给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供求关系决定。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数量会增加,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会上涨,数量会减少,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在经济学中,成本与效益分析是决策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成本是指为获得某种好处而需要付出的资源和代价,效益则是指从某种活动中获得的好处。

成本与效益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评估不同选择的优劣。

对于一个合理的决策,成本应该被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效益应该最大化。

成本与效益分析可以应用于个人的消费决策,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

四、弹性与税收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衡量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税收是政府从个人或企业收取的一种收入。

税收可以对市场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价格和数量来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二)》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二)》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二)》期末复习资料参考教材信息:请到导学资料下载区,下载《经济学原理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讲稿》。

第21章选择题1.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C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2.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BA.7-11便利店的汽油和快客便利店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百城淡啤酒和库尔斯淡啤酒。

3.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BA.权衡取舍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编辑无差异率。

4.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AA.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5.如果收入翻了一番,价格也翻了一番,预算线将CA.平行向外移动。

B.平行向内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内旋转。

第21章判断题1.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

错2.当在一个用每条轴表示一种物品量的图上作图时,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负的)的直线。

错3.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想换出去的物品多,他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换另一种物品。

对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对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物品。

对第22章选择题1.约翰的汽车需要修理,因此,约翰决定卖掉这辆破车,以避免修理费。

由于不知道有问题,苏珊买了这辆车。

这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A.逆向选择。

B.道德危险。

C.效率工资。

D.隐蔽行为。

2.朱迪想避免买一辆次品车。

在她购车之前,她把她想买的车给她的机械师。

这称为DA.道德危险。

B.逆向选择。

C.发信号。

D.筛选。

3.克里斯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外出推销员。

在这种就业关系中,克里斯是BA.委托人。

B.代理人。

C.发信号者。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经济学原理复习第1章经济学导论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资源的稀缺性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的矛盾二、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三、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经济市场: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指令经济:是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又称为现代市场经济,以区别于上面所说自由放任经济 第2章供给与需求第1节需求曲线一、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二、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因素变动相关物品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第2节供给曲线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因素变动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投入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供给曲线的移动预期 供给曲线的移动第3节供求均衡一、 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相等二、 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确定哪一种需求或供给1.考虑家庭旅行车市场。

根据下面所列的每一个时间的决定因素受到影响。

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是增 加了,还是减少了。

(])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刚才的价格。

,即投入品的价(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供给量减小。

格提高,从 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供给量提(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 B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 CA. 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A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B. 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D.微观经济学研究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4.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 b )所要研究的问题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的前提是 A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B.认识自私的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D.不应出现食品银行6.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B )A.经济物品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7、在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人们购买许多物品都要排队。

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分析是:CA.这是因为供给太少或者需求太大导致的B.排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率方式,因为对物品评价高的人自然会早去排队C.如果允许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就几乎可以消除排队现象D.市场力量可以消除排队现象,但是对相反的物品积压现象则是无能为力二、判断题1、资源短缺,指的是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需要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

(Y)2、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

( X )3、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不同。

( Y )4、是否利用价值判断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Y )5、社会实现的产品数量组合低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存在着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

( y)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Y )7、经济学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x )三、问题与应用1、有人认为,不断发达的科学技术可能克服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实现“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如何理解资源相对于人的无限欲望而言永远是稀缺的这一经济学原理?2、假如你打工挣了100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也可以选择以5%的年利率在银行存一年。

那么现在花掉100元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第2章一、选择题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B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C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无法确定4.(A )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A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C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C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B )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9.在下列因素中,(C )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 B )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B )。

A.正常商品 B.劣等商品 C.生活必需品 D.奢侈品12.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该经济中的每个成员永远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B.稀缺资源的售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C.政府必须决定每个人应得到的各种资源的数量D.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物品必须排队购买。

13.假如汽车工人的工资得到较大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将会上涨,这是因为( C )A.汽车的需求增加 B.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C.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汽车的需求减少14.假如黄豆和烟草都能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烟草价格的增加将会引起(D)A.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上移动B.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下移动C.黄豆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黄豆供给曲线向左移动15.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

在假设个人电脑供给的增加大于个人电脑需求的增加。

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B )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二、判断题:1.需求定理说明,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使该物品需求减少。

Y2.如果苹果和桔子是替代品,苹果价格上升将使桔子的需求减少。

X3.如果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车价格上升将使汽油的需求减少。

Y4.供给定理说明,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使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Y5.钢铁的价格上升将使汽车的供给向右移动。

X6.用于制造剃须刀的技术进步将引起剃须刀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

Y7.如果随着茶叶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了,那么,茶叶市场上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将下降。

X 8.限制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Y9.政府对生活必需品征税,税额主要由消费者负担。

Y10.对于大规模生产的厂商来说,商品价格虽然不断降低,但产量仍可不断地增加。

Y三、问题与应用1.影响需求量和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各有哪些?2.怎样理解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的区别?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有几种情形?它们的经济学意义各是什么?4.运用需求弹性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5.试分别用图形表示以下五种情形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1)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2)互补商品的价格上升;(3)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4)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

6.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对旅游产品呢?为什么?7.用供求图分析劝导性的“吸烟有害健康”广告与征收高额烟草税对香烟市场的不同影响。

8、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一5P,供给函数为Q S=一10十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一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一5十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的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9、假定下表是需求函数Q d=500一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价格(元) 1 2 3 4 5需求量400 300 200 100 0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并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

第3章一、选择题1.某个消费者逐渐增加对M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M商品的(D)。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C.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D.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2.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曲线与横轴相交C.边际效用曲线上升D.边际效用曲线与横轴平行3.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时26,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A)A.52 B.13 C.26/3 D.264.正常物品由于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5.某消费者处于消费者均衡中,这时消费点位于CA.预算线上B.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刚好与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6.恩格尔定律说明的是居民户(C)变动与总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A.总支出 B.生活必需品购买支出 C.食物支出 D.奢侈品支出7.某些人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C )A.生活必需品 B. 奢侈品 C. 劣质商品 D.正常商品8.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

假如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改善D.无法确定消费者生活状况是否发生变化二、判断题1.如果某个消费者从消费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时,他将获得最大效用。

(X )2.只要总效用是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

( X )3.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无差异曲线法。

(Y)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消费两种商品的效用不断变化时,减少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Y)5.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可以进行累加计算。

(X)6.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Y)三、问题与应用1.如何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钻石与水的价值之迷2.假定消费者购买X、Y两种商品,最初的MUxPx=MUyPy,若Px下跌,Py保持不变,又假定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Y商品的购买量应如何变化?3.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10-2P,试求价格P1=2,P2=4时的消费者剩余各为多少?4.某消费者收入为3000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