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数加数得和,和减去一个加数得另一个加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差,差加上减数得被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因数相乘得积,积除以另一个因数得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商,商乘以除数得被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任何数除以0都是错误的。

任何数加上0等于原数,任何数减去0等于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被除数等于除数时,商是1.任何数乘以0等于0,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等于0.4、四则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正确辨认物体的现状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物体,要正确辨认物体的现状。

2、观察物体的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们的排列方式。

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从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全面认识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时间、速度、路程和单价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0 = 0 ; 0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a = 0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1.了解整数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正整数与正整数的比较3.负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4.正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5.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比较6.负整数自加(自减)二、调整顺序运算1.分析式子的结构特点2.通过计算说明前加减后乘除的意义3.计算带有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式子三、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有关四位数的名称:千、百、十、个2.多位数的加减法3.竖式计算含有千、百、十、个的算式4.解决实际问题四、关系算式1.学会用算式表示关系2.理解计算过程和结果3.观察研究计算的特点五、小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2.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定义3.读、写、比较和写小数4.小数加减法5.小数的乘法与除法6.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7.约简与扩大分数8.解决实际问题六、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1.了解平行、垂直线2.了解相交线3.过直线的平面4.模型的设计与分析七、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2.了解多边形3.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与性质4.通过制作素描复原图形5.刻画或绘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调整精确八、统计与概率1.排列、组合和等概率事件2.通过探索判断事件是否等可能3.数据的书写整理和描述,数的统计4.对数据进行简单探讨,通过挖掘规律思考5.图形的统计九、图形的大小和位置1.了解正方体的特点2.运用模型比较并进行评价3.了解皮尺的使用4.运用皮尺比较物体的长短5.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6.了解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十、时间的认识与使用1.了解各种时间的单位2.读钟刻和时钟的用法3.时间的计算和运用4.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主要涵盖了整数的认识与比较、调整顺序运算、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关系算式、小数的认识与应用、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大小和位置、时间的认识与使用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
①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
①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
①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
①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①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①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①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①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①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125×88 3.25+1.98 10.32-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