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杨梅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述故乡杨梅的美丽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杨梅的外貌、味道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杨梅、故乡、成熟、翠绿、酸甜、枝头、期盼、采摘、分享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杨梅,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培养阅读习惯。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知识问答,增加对杨梅的了解。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分享杨梅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杨梅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七章:课文解析7.1 课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杨梅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杨梅的生长过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3. 探究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故乡的杨梅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杨梅的生长过程图。

3. 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描述来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体会杨梅带来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杨梅图片、实物或模型。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杨梅的美好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描绘杨梅的外形特点(1)学生观察杨梅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外形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描述。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绘杨梅的酸甜口感。

5. 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1)学生讨论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乡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杨梅树,记录杨梅的生长过程,体会杨梅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乡风物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学会生词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杨梅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杨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总结杨梅的特点,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梅的特点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生词生字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杨梅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文的相关生词生字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考察,加深对杨梅的了解。

2. 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杨梅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杨梅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杨梅丰收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杨梅这种水果。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圈画出来,课后与同学交流学习。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用。

4. 理解课文:5.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杨梅树上挂满了珍珠般的杨梅”。

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杨梅的喜爱之情,分享与杨梅相关的故事。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杨梅的短文,可以描述杨梅的外貌、味道,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长环境、外形特征、成熟季节等。

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与故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形特征。

1.4.2 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杨梅与故乡的关系。

1.4.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杨梅的故事或印象,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第二章:杨梅的种植与养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种植与养护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种植条件、种植方法、养护要点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杨梅的种植条件,包括土壤、气候等。

2.4.2 演示杨梅的种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4.3 讲解杨梅的养护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养护实践。

第三章:杨梅的食用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食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3.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食用方法,包括直接食用、制作饮品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杨梅的直接食用方法,包括清洗、食用技巧等。

3.4.2 演示杨梅制作饮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4.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杨梅食用方法,促进交流与分享。

第四章:杨梅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文化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包括民间传说、诗词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4.4.2 分享杨梅相关的民间传说和诗词,引导学生思考杨梅的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示范文本)
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
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想: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
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
二、认读生词,检查预习。

[小黑板出示]
贪婪吮吸甘露平滑
细腻柔软狭长渐渐
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
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
请小老师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树,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
四、深入课文,接近杨梅。

(一)、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几段是在写杨梅果的?
2、思考: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相机理解词语“细腻、甜津津”
(讲到形状时,拿杨梅实物做道具,请一位学生尝尝。


3、杨梅的味道真是鲜美啊!那么,这么美味的果子是长在哪里的呢?(杨梅树上)让我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在写杨梅树的?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在书上划一划。

3、品读语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渴望、幸福的)“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春雨很丰富、很滋润)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像孩子一样很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

4、春天到了,细雨如丝,杨梅树在春雨中欢笑着,来,杨梅树们,摆动你们狭长的枝条,快乐地舞动起来吧!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啊?
5、杨梅树就像孩子一样可爱,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三)为什么作者会对杨梅和杨梅树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能够如此细腻的描写呢?
(是因为作者对故乡有一种喜爱之情)读第一段
四、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1、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你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现在你在这里生活、上学,你就是一个江南人。

你愿意面对着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江南的杨梅吗?
(生介绍,介绍时要带有自豪的心情)[由于上课时间不够,此环节省略去]
2、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模仿课文的语言来写。

(选择一个角度——水果树,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贪婪欢笑
杨梅树
杨梅
圆甜

[这是今天我在学校上的公开课,是新教师考核的公开课,反响不错。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多多批评!谢谢!]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