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览表吧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览表吧
注意文学中体现的反封建反礼教的特色。
1、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特点?
2、京剧形成,同光年间京剧成熟。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民本、德治与当今的“以德治国”2、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和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1)重经验与重实验
(2)重综合与重分析
(3)重实用与重理论
(4)服务于农业和服务于工业
中国文学发展特点:
1、一代有一代之胜。
2、诗歌比重大。
3、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览表
4、明后期: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4、明清之际思想新在何处: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倡导求实精神、提倡个性解放。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巨著。但是未能顺利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化,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迟滞。
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高峰。原因是什么?
3.大一统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和“正身自省”修己安人“等修养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2、中国明清科技落伍的原因。
3、中西科技比较:
时期
思 想
科技
文学
艺术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1、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
2、儒道法的治国思想
3、为什么儒家不受重视而法家受重视?
4、列出各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

它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思考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哲学和宗教等方面。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纵横家思想等多个角度来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由孔子创立,主张以仁爱和礼仪来治理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提倡“仁”的概念,即待人以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包括《论语》、《孟子》等。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道”这一概念,认为道是宇宙和万物的根源,人应该通过放弃私欲和功利,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道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包括《道德经》和《庄子》。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由墨子创立,提倡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子主张以兼爱之心对待所有人,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强调以非攻为原则,主张用道义和仁爱来解决冲突。

墨子的思想在古代与儒家和道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依靠强大的法律和刑罚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思想强调权威和集权治理,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关于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的研究。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兵家思想强调战争的艺术和策略,包括攻守、布阵、用兵等方面的技巧。

它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实践和战争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学说,以鬼谷子和张仪为代表。

纵横家主张权谋和智慧,注重权术和策略,主张通过权谋和智慧来获取国家的优势和利益。

纵横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丰富而多元的,从儒家思想的仁爱、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法家思想的严刑峻法、兵家思想的战争艺术,到纵横家思想的权谋智慧,每一种思想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拥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些思想和文化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到道教、佛教的传入,再到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本文将从古代思想家的贡献、儒、道、佛三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古代思想家的贡献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克己复礼”等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性善论”和“天命论”,对中国古代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浪潮中,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还有庄子的道家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等,都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考。

二、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儒、道、佛三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

儒家思想强调仁德、礼义、忠诚等观念,提倡以家庭和社会为基础的伦理关系。

儒家的价值观念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安然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于追求心灵和谐与个人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生了深入交融。

佛教强调超越苦难、追求解脱与内心的平静,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地位。

儒、道、佛三家思想互有影响,共同贡献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强调的仁德、礼义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价值观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反思。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总结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上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从儒家思想到道家思想,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进行总结,以展现其卓越之处。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人际关系、情感养成和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强调个体主义和谦逊。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并倡导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

三、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最早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强调涅槃和解脱,主张超越世俗欲望,追求心灵的解放和内心的平静。

佛教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对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就,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制度等。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艺术追求。

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规范。

五、对当代的启示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人”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中的追求自然与个体主义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佛教思想中的心灵解脱和超越世俗欲望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追求,寻求内心的真正满足。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们对中国社会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化中国古代思想⽂化⼀、儒家·春秋孔⼦:①“仁”仁者爱⼈。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忠恕”(⼰所不欲,勿施于⼈)②“礼”克⼰复礼。

(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

④对⿁神敬⽽远之。

⑤教育思想:有教⽆类,因材施教。

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化的主流。

·战国孟⼦:①“仁政”(思想核⼼)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性善说③养浩然之⽓《孟⼦》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制天命⽽⽤之”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成者,对中国哲学产⽣深远影响。

·汉朝背景:汉初崇尚黄⽼之学,⽆为⽽治新儒学:董仲舒。

‘外儒内法’来源:《公⽺春秋》结合阴阳家、黄⽼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

②“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巩固⼤⼀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确⽴儒家在中国传统⽂化主流地位。

·宋朝背景:唐宋时三教合⼀成为潮流以“理”和“天理”为核⼼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 存天理、灭⼈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陆王⼼学:南宋陆九渊⼼即理也⼼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法:发明本⼼·明朝陆王⼼学:王守仁核⼼: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求理⽅法:发明本⼼,知⾏合⼀。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们的⾃然欲求,产⽣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量,注重⽓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我节制、发奋⽴志,强调⼈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的庄严。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

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A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C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D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汉武帝以后成为了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的思想:(1)“天理”是万物的本源;(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3)“仁”与万物俱生。

南宋朱熹的思想:(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

(2)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①创始人——老子: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②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应顺从自然;在文学、美学方面建树颇多。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等,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4)法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1.儒家思想的形成(1)创始人——孔子①“仁”: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谐人际关系。

②“礼”:即“克己复礼”按周礼矫正等级名分以求贵贱有序(保守的一面)。

③“为政以德”以“礼”治国,要求爱惜民力,包含了民本思想。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⑤教育方面贡献巨大,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2)奠基人——孟子①提出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道德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人格精神。

(3)集大成者——荀子①继承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教治国,但又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

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及其新儒学①地位: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了阴阳家、法家、黄老之学对孔孟儒学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②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大一统”思想。

(2)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也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从古代先秦时期开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

这段历史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社会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概述。

先秦思想文化(大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孕育期。

诸子百家的兴起是此阶段的重要特征,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派。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伦理,提出了“仁”、“义”等核心价值观念,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和孟子。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制和政治管理,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

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由于其强调道德和伦理,对国家和社会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论语》被广泛传播,并作为官方的教育课程。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孝、忠、信等在中国社会至今仍有影响力。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全盛时期。

佛教在此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和柳宗元提倡了新儒家主义思想,强调党家与党家学说相结合。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思想家,如著名的女诗人杜荀鹤。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末期。

宋代出现了新儒家学派,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他们注重心性修养、礼制和道德伦理。

南宋时期,理学学派兴起,以周敦颐和程颢为代表,他们关注宇宙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国内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思想运动:明代的“动静之学”和清代的“古文运动”。

这些思想运动对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 春秋战国 元代 东汉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齐民要术》南北朝 贾思勰(北方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2、《农书》元代 王祯(生产工具的改革) 3、《农桑辑要》元代 官修 4、《农政全书》 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经验,吸收西方科技思想,体现科学性、先进性。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陆王心学:南宋 陆九渊 心即理也 心为天地万物的本源 求理方法: 发明本心
·明朝
陆王心学:王守仁 核心: 致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 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 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 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的庄严。
成为
·战国
孟子 :① “仁政”(思想核心)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性善说 ③养
浩然之气 《孟子》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子 :① 礼法并施 ②性恶论 ③朴素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
“ 制天命而用之 ” 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汉朝
背景: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新儒学:董仲舒。 ‘外儒内法’来源: 《公羊春秋》结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 天人感应”,神化皇权, “君权神授” ,君主要施仁政。② “以 德为主,以刑辅德” ,三纲五常。 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确立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道家 庄子 1 齐物 (万物齐一,任何事物都是本质相同)
2 逍遥 (超然、旁观的人生
态度) 3 天与人,不相胜, 顺应自然 。
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战国时成为显学。
法家 韩非 1.法术势 相结合,建立 中央集权 的国家。 2 反对是古非今,主张 变法革新 。
影响: 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封建社会统治
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膑 强调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式,重视人的作用。
儒家思想总结
1、儒家思想的特点 (1)“仁” 学说为核心, 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 2)重血亲人伦, 重实践理性, 重道德修养; (3)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
批判思潮:李贽 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2 男女平等 3.顺其 “自然之性” ,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4.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存在。 批判思潮背景: 1 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 商品经济的发展, 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传 统道德观念遭到抨击。 3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清朝
批判思潮:王夫之 朴素唯物主义体系,肯定符合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批判思潮: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批判思潮: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历史影响: 批判思想根植于 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 市民工商阶层 的兴起, 为儒学发展变革注入了 新的活力,带有早期 启蒙性质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启迪了后世民众。
中国古代科技造纸术 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原料易得;质地细腻) 影响:( 1)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 2)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活字印刷术 发明:雕版印刷术
隋唐 唐朝 《金刚经》最早的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 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 影响:( 1)活字印刷术西传,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 2)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火药 发明和应用:唐初发明,唐末用于战争;宋代火药广泛应用。
影响:( 1)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一定作用; ( 2)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4、指南针 发明:战国 司南;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影响: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总结:(1)四大发明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 2)对世界由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起巨大作用。
二、诸子百家
·春秋
道家 老子 1.哲学思想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天法道, 道法自然”,包含了丰富的 辩证关
系,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2.政治思想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
影响: 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产生深远影响。
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
·战国
(二)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 世界最早日食记录,商朝 中国最早天文学专著 战国 《甘石星经》
2、天体测量 东汉张衡:浑象仪;地圆学说;地动仪 唐代僧一行: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简仪
(三)数学成就
1、算经:九九乘法口诀 筹算计算法 珠算法 《九章算术》
2、圆周率:南朝祖冲之
(四)农业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儒家
·春秋
孔子 :① “仁” 仁者爱人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人
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 “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礼” 克己复礼 。(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③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 。⑤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 汉代大一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传统文化的主流。
·宋朝
背景:唐宋时三教合一成为潮流
程朱理学:北宋 二程 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理 是万物的本源
南宋 朱熹 求理方法 :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
建立起理学体系,
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2、儒家在封建社会被推崇的原因 (1)适应专制主义经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2)儒家思想重血亲人伦,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小农经济地发展; (3)强调德政、礼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适应人民需要; (4)儒家思想守旧又维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5)统治阶级加强儒学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