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

合集下载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而它的性质和结构决定了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其本质和特点。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行为。

它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物质本身组成的情况下所具有的性质。

它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量、密度、热胀冷缩等。

这些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得到的,而且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或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包括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这些性质是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物质的内在本质。

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

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则围绕核心旋转。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合物的配位数等。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一个电中性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分子的极性、键长、键角等。

不同的分子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

三、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行为,而性质的变化又能反映物质结构发生的改变。

1. 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结构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差异。

例如,水和氨分子的结构差异导致了它们具有不同的极性,进而决定了水和氨的物理性质和溶解能力的不同。

2. 性质反映结构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其结构的变化。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当物质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或重新组合时,物质的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些性质的变化可以从微观层面解释为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改变。

四、应用与展望对于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还为物质的应用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是组成自然界和人工制品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各种物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物质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结构的特点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和原子序数。

例如,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其电子的排布规律为2, 6。

这种原子的结构决定了氧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能力。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

分子结构描述了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排列。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呈V字形结构。

这种结构决定了水分子的极性,使得水具有良好的溶剂性和高比热容。

3.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晶体学方法来描述,如布拉格衍射。

晶体的结构对其物理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如硬度、熔点和导电性。

例如,钻石由碳原子组成,具有坚硬的晶体结构,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宝石材料。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下面将分别讨论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

1. 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的物质。

金属的结构为金属键,即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连接在一起。

金属的性质包括高导电性、高热传导性和可塑性。

例如,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其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电线和电路板制造。

2. 非金属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非金属的结构可以是共价键或离子键。

非金属的性质多样,包括酸碱性、氧化性等。

例如,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非金属物质,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常被用作消毒剂和水处理剂。

3. 气体气体是无定形形态的物质。

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气体的性质包括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引言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物质的结构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揭示物质的性质并预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物质结构密切相关的性质,并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晶体结构是指物质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的有序性。

不同晶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产生着重要影响。

以金刚石和石墨为例,二者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其晶体结构的不同,金刚石是透明坚硬的宝石,而石墨则是黑色的柔软材料。

这表明晶体结构对物质的硬度和电导率等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分子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以水和氨为例,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而氨分子则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

由于氨分子中的氮原子带有一个孤电子对,使得氨具有强烈的碱性,而水则是中性物质。

这表明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四、晶格缺陷与材料性能晶体中的晶格缺陷也对材料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晶格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以金属材料为例,点缺陷如金属中的间隙原子、替位原子等会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线缺陷如位错则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面缺陷如晶界则会影响材料的断裂韧性。

晶格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研究晶格缺陷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使用性能。

五、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电子结构是指物质中电子的分布与排布规律。

物质的光学性质与其电子结构密切相关。

以半导体材料为例,硅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其电子结构决定了其能带结构。

光照射半导体材料时,能带中的电子可以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产生光学效应。

这说明电子结构对物质的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六、结论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其性质,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从晶体结构到分子结构,再到晶格缺陷和电子结构,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为我们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其结构与性质密不可分。

物质的结构指的是物质的组成方式和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性质则指的是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例如颜色、味道、熔点、沸点、化学反应等等。

本文将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探讨物质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的结构1. 基本粒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这是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粒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举例来说,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元素的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有所不同。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由负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所以不同原子的质量也不同。

3. 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成的,例如NaCl。

共价化合物是由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结合成的,例如水。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各种客观特征,例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等。

这些性质大多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或是测量获得,但并不涉及分子、原子内部的变化或组成。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这些性质需要对原子的电荷分布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解释。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化学稳定性等属性。

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性质表现。

例如,分子量不同的烷烃(如甲烷、乙烷、丙烷等)由于碳链长度不同从而表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熔点、极性等不同。

再比如,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就由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所决定。

总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与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有关。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应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1. 原子结构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别带有正、中、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绕着核心运动。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例如,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不同种类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具有相同类型原子的物质称为元素。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决定。

当不同种类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学键时,就形成了化合物。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这是由其原子的类型和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3. 晶体结构许多物质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模式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如硬度、透明度和熔点。

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不同类型。

这些晶体类型的结构差异使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4.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它们在保持化学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密度、熔点和沸点是其物理性质的示例。

这些性质可以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

物理性质是与物质的结构相关联的,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影响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

5.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它们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产生新的物质和性质。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将燃料转化为热能和废气。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决定。

结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行为规律,并且在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存在于不同的能级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组)。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在周期表中呈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 有三种基本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化学键,涉及“电子海”的形成。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分子的几何形状受到化学键和孤对电子的排布影响。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5.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几何图案排列形成的固体。

- 晶体结构的类型包括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共价晶体。

-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和排列方式决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点和电导率。

6. 物质的相变- 物质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这种转换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体积、密度和热容。

- 相变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熔化、蒸发和凝结。

7.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 化学性质受到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类型的影响。

8.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颜色、导电性和热导率等。

-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和观察直接获得。

9. 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涉及物质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包括焓、熵、自由能和热容等。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

在化学学科中,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很多化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的。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没有电荷的粒子。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运动。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单位。

不同类型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因此具有极性,使其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

例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和导电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通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就可以确定。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特征。

通常来说,化学性质的观察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复杂的实验。

例如,相对分子质量、电化学电位和化学反应速率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其化学反应通常较为简单。

例如,氢氧化钠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而有机物则由碳和氢等元素通过共价键和范德华力等方式组成。

其化学反应通常比无机物复杂得多,例如,乙醇和醋酸可以通过脱水反应生成乙酸酯。

总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一。

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许多现象和化学反应。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未来科技
随着物质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科技将 会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材料 到高效能源,从环保材料到生物制品,科 技的进步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 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现。新材料 的发展、物质转化的探索,都将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期 待未来物质科学的更多突破和应 用。
感谢
感谢各位关注和支持,让我们一 起探索物质的奥秘,创造更美好 的未来。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 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必将为人 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结构调控技术
01 物理方法
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实现原子尺度的控 制。
02 化学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特定结构的材料,如溶胶-凝胶 法等。
03
应用案例
新型功能材料
利用结构和性质调控设计新材料,如超磁性材料、纳米 催化剂等。
智能材料
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实现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如形状记 忆合金等。
生物传感器
基于纳米技术和结构调控,开发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的生物传感器。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1.(1)图1为元素X的前五级电离能的数值示意图。

已知X的原子序数<20,请写出X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2)A、B、C、D、E、F、G、H八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的沸点如图2所示。

①上述元素中,某些元素的常见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这些单质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已知D、F、G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跟E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相关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H的电负性为1.5,而氯元素的电负性为3.0,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极易水解,且易升华。

据此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④原子序数比A小1的元素与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 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__。

2.(2012·江苏高考)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

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1)A、B、C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Q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BC+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只写一种),1 mol BC+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

(3)B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E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甲由B、D两元素组成,已知甲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硬度大,耐磨损,晶胞如图1所示,甲的晶体中B、D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________。

(5)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在巨磁电阻效应(GMR效应)研究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图2的化合物具有GMR效应,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已知A、J、D、E、G是元素周期表中1~36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与另外四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

J和D同主族,E和G同周期;元素G是周期表中的第7列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同,E跟J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其中J原子在晶胞内部)如图。

(1)D元素-1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 ____。

(2)元素J与氮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NJ3,其中N—J键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NJ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杂化。

(3)A、J形成的化合物AJ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D形成的化合物AD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但AJ的沸点比AD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晶胞图可以得出:E与J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

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1)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___。

(2)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 pm,C60中C—C的键长为145~140 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

写出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NCl3分子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6.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

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

(2)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u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铜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和锌的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示,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Cl_____ ___。

(4)某含铜的离子结构如图2所示,在该离子内部微粒间作用力的类型有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范德华力f.氢键(5)CuSO4溶液常用作电解液、电镀液等。

SO2-4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

(6)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江苏高考)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

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

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

(4)Y与Z可形成YZ42-①YZ42-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②写出一种与YZ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1. (1)1s22s22p63s2(2)①N2、O2②F>N>O③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或共价键与配位键)④平面三角形sp22.答案:(1)C<O<N1s22s22p63s23p63d3(2)CO2(或N2O等其他合理答案)2N A(3)氮的气态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4)sp3杂化(5)CaTiO33.答案:(1)①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②平面三角形(2)①C≡O②sp3③2×6.02×1023个(或2 mol)(3)4.(1)能量最低原理(2)sp杂化(3)否C60为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无需破坏共价键(4)4s13∶1(5)N>C>Si三角锥305.(1)1s22s22p63s23p63d54s2(2)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三角锥形sp3(3)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4)CaF2(5)砖红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6.:(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Cu失去一个电子成为Cu+后,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属于能量较低的稳定结构,所以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3)4(4)bcd(5)正四面体sp3(2)sp3K2CuCl3(3)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Cu+H2O2+4NH3===Cu(NH3)2+4+2OH-7:(1)<(2)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或其他合理答案)(4)①sp2、sp34,5(或5,4) 2②ADE8(1)C<O<N(2)三角锥形sp3(4)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Cr(NH3)4(H2O)2]Cl3(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参考答案】(1)①4 ②ZnS(2)sp3(3)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4)①正四面体②CCl4或SiCl4(5)16mol或16×6.02×102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