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4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虽有嘉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虽有嘉肴《礼记》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②也。
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⑥也。
《兑命》⑦曰:“学学半⑧。
”其此之谓乎!【注】①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②[旨]味美。
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困]困惑。
⑤[自反]自我反思。
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⑦[《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的鱼肉,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在哪。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虽有嘉肴》与《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3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意思。
(4分)(1)然后能自反.也:(2)学.学半:(3)读书如销.铜:(4)随.模铸器: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虽有佳肴》《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虽有佳肴》《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一)【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6.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7.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 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 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 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6. A 7. D8. 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6题详解】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
故选A。
【7题详解】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故选D。
专题25 虽有佳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5 虽有佳肴(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1.B 2.不也很快乐吗?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4.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虽有嘉肴》中考一轮复习仿真训练题目及答案

中考一轮复习仿真训练(含答案)之《虽有嘉肴》篇《虽有嘉肴》中考一轮仿真训练题(一)(15分)【甲】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①寻:不久。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乙】《虽有佳肴》(文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至.道.()(2)教学相长.()(3)学.学半()(4)能手执.鞍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试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分)4、甲乙两文强调的共同点是什么?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4分)《虽有嘉肴》中考一轮仿真训练题(二)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A、《兑命》曰(duì)B、然后能自强也(qiǎng)C、教学相长也(zhǎng)D、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嘉肴..()(2)旨.()(3)困.()(4)自反.()(5)虽.有至道()(6)自强.()(7)学.学半()(8)弗.学()3、用“/”给每个句子划分两个朗读节奏。
(2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其此之谓乎。
5、用原文内容填空,梳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2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深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_______”这个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补充论证文章观点。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

SHZXZX《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一、课文默写(1)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弗学,。
(《礼记·学记》)(2016年厦门市)(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2017年杭州市)(3)知不足,;知困,。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2017年黔东南州)【参考答案】(1)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二、比较阅读(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题目。
(2017年孝感市)【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SHZXZX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虽有嘉肴》测试卷及答案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①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温故而知新(4)思而不学则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课文翻译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嘉肴》试题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
礼记二则之虽有佳肴(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23:虽有佳肴一、(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①华(huā):花。
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有至道.._____ (2)学.学半_____(3)以补.不足也_____ (4)但.能说之也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答案】1.(1)最好的道理(2)同“教”,教导(3)弥补(4)只2.B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4.(1)重要性(重要)目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
(答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部编文言文系列《虽有佳肴》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虽有佳肴》中考题(2019年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3)诚能如是(________)(4)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文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弗学,。
(《礼记·学记》)(2016年厦门市)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2017年杭州市)
(3)知不足,;知困,。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2017年黔东南州)
【参考答案】(1)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
二、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题目。
(2017年孝感市)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3分)
『参考答案』1.B(2分,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
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
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
2.(1)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2分,得分点:弗:不;旨:甘美)
(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2分,得分点:“习”:熟悉;“得”:掌握,了解)
3.D(3分,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3分,须扣住“学”和“不足”来答,结合孔子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发现自己“未得其技”“未得志”“未得其为人”,到最后通过学习一步步解决的过程)
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16分)(2017年岳阳市)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6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4)故曰:教学相长也
( )
(5)非问无以广识( ) (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教然后知困(2)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①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的关系。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③,【乙】文:④。
『参考答案』1.(6分)①美味的②好处③勉励自己④促进⑤增加⑥有时
2.(2分)(1)教/然后知困(2)君子学/必好问
3.(4分)(1)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好问的人。
(三)阅读古文,完成1-5题(16分)(2017年六盘水市)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4分)
(1)旨:甘美。
(2)强:勉励。
(3)已:停止。
(4)故:所以,因此。
2.(2分)C
3.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如以下重点词未翻译出,酌情扣分。
学(xiào):教。
其:表示推测,大概。
而:却。
于:比、)
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4分)要求:(1)提出观点、看法(1分);(2)阐述理由(1分);(3)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