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教学课件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培训资料PPT课件

变压器的主保护,能反映变压器 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单相接地短路及匝 间、层间短路故障;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 用以躲过变压器空投时励磁涌流造成的保护误 动。
.
比率差动保护用以躲过穿越型故障而设 置。变压器外部设备故障时,流入变压 器的电流包括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这 个电流称为穿越性电流,此时,变压器 的差动动作电流会随着穿越电流的大小 成比率变化,躲过穿越电流的冲击,防 止变压器误动作。
.
三、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 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 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 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 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
四、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 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 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 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 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 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 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 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 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元件(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 运行。
2、 对不正常运行状态,为保证选择性,一般要 求保护经过一定的延时,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如有 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 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
返回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 装置的组成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019年11月
.
第一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
置的组成 第三节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
比率差动保护用以躲过穿越型故障而设 置。变压器外部设备故障时,流入变压 器的电流包括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这 个电流称为穿越性电流,此时,变压器 的差动动作电流会随着穿越电流的大小 成比率变化,躲过穿越电流的冲击,防 止变压器误动作。
.
三、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 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 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 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 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
四、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 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 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 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 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 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 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 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 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元件(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非故障部分继续 运行。
2、 对不正常运行状态,为保证选择性,一般要 求保护经过一定的延时,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如有 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 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
返回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 装置的组成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019年11月
.
第一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
置的组成 第三节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PPT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009.9
Chapter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2 继电保护用电力互感器和输入变换器 §2.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原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1.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保护范围
➢保护用电力互感器的主要类型 (1) TV——电磁式;电容式(CVT) (2) TA——无气隙铁心式,TP,如5P20;小气隙
铁心式,TPY;空心式——母线保护。
2.2.1 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的作用: 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在二次侧准确地变换成继
电保护及仪表所允许电压(额定值为100V或 57.7V),使继电器和仪表既能在低电压情况下工 作,又能准确地反映电力系统中高电压设备的运 行情况,同时它还具有高、低电压电路的隔离作 用,以保证二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字符 号为TV(旧:PT)
2.2.2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
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电路上的电流,准确地变 换成二次低电压电路上的小电流(额定值为5A或 1A),同时它还具有高、低电压电路的隔离作用, 以保证二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文字符号为TA(旧:CT)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1)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与高电压电路串联,因此其 一次工作电流只取决于被接入的一次电路的电流,而 与其二次侧负荷的大小无关;
• 不仅要研究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及实现技术,还 必须研究传感器及控制对象的技术特性及要求。
• 对于一个保护对象,为了保证其保护的可靠性和 完备性,常常要求用多个继电保护装置构成一个 保护系统。
2.1.2 继电特性
说明:继电保护动作状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009.9
Chapter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2 继电保护用电力互感器和输入变换器 §2.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原理
§2.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继电特性
2.1.1 继电保护的系统配置与保护范围
➢保护用电力互感器的主要类型 (1) TV——电磁式;电容式(CVT) (2) TA——无气隙铁心式,TP,如5P20;小气隙
铁心式,TPY;空心式——母线保护。
2.2.1 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的作用: 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在二次侧准确地变换成继
电保护及仪表所允许电压(额定值为100V或 57.7V),使继电器和仪表既能在低电压情况下工 作,又能准确地反映电力系统中高电压设备的运 行情况,同时它还具有高、低电压电路的隔离作 用,以保证二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字符 号为TV(旧:PT)
2.2.2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
将电力系统的高电压电路上的电流,准确地变 换成二次低电压电路上的小电流(额定值为5A或 1A),同时它还具有高、低电压电路的隔离作用, 以保证二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文字符号为TA(旧:CT)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
(1)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与高电压电路串联,因此其 一次工作电流只取决于被接入的一次电路的电流,而 与其二次侧负荷的大小无关;
• 不仅要研究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及实现技术,还 必须研究传感器及控制对象的技术特性及要求。
• 对于一个保护对象,为了保证其保护的可靠性和 完备性,常常要求用多个继电保护装置构成一个 保护系统。
2.1.2 继电特性
说明:继电保护动作状态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ppt课件

• 除上述反应于各种电气量的保护以外,还有根据电气设 备的特点实现反应于非电量的保护。
• 例如,当变压器油箱内部的绕组短路时,反应油被分解 所产生的气体而构成的瓦斯保护;反应电动机绕组的温 度升高而构成的过负荷或过热保护等。
• 以上各种原理的保护,可以由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
21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电流增大 电压降低
过电流保护 低电压保护
16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Z =U/I
正常运行时:负荷阻抗 短路时:短路阻抗
测量阻抗变小
阻抗保护
17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 相位角发生变化
方向保护
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
18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K lm
保护的动作参数 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 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
= U dz U d.max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
35 五、继电保护基本要求
可靠性 • 指发生了属于它该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
拒绝动作(拒动); • 而在不该动作时,它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
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 输电线路保护 发电机保护 变压器保护 母线保护 电动机保护等
22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原理分类: 电流保护 电压保护 距离保护 差动保护 方向保护 零序保护 ……
23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 相间短路保护 接地短路保护 匝间短路保护 ……
24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 一、继电保护的概念与作用
2
•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 例如,当变压器油箱内部的绕组短路时,反应油被分解 所产生的气体而构成的瓦斯保护;反应电动机绕组的温 度升高而构成的过负荷或过热保护等。
• 以上各种原理的保护,可以由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
21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电流增大 电压降低
过电流保护 低电压保护
16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Z =U/I
正常运行时:负荷阻抗 短路时:短路阻抗
测量阻抗变小
阻抗保护
17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 相位角发生变化
方向保护
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
18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K lm
保护的动作参数 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 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
= U dz U d.max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
35 五、继电保护基本要求
可靠性 • 指发生了属于它该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
拒绝动作(拒动); • 而在不该动作时,它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
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 输电线路保护 发电机保护 变压器保护 母线保护 电动机保护等
22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原理分类: 电流保护 电压保护 距离保护 差动保护 方向保护 零序保护 ……
23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 相间短路保护 接地短路保护 匝间短路保护 ……
24 三、继电保护的分类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 一、继电保护的概念与作用
2
•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PPT课件

IB
考虑励磁电流
IC
Ig
KO
Ig 构Ia成元Ib 件Ic : [(由IA 三 I台A)具 (有IB相 I同B型) 号(IC和 变IC比)]/ nTA
Ia Ib Ic
的滤(IIunb电过A 流 器I互。B 感I器C )构/ nT成A 零序电流
Iunb 不平衡电流
上页 下页 返回
阻容式单相负序电压滤过器
U oc
全电R可流以全忽 部略 作不 为计 励, 磁故 电一 流次 ,N3 R
jX I1 Rm
Z3a I R
U oc
电抗变压N2器一次N电3 流全电可部抗认作为变为励压 处磁器 于电在 开流,工 路在作 状暂时 态原 态理 绕情图况组下,U忽略oc 铁芯I1有(R功m损耗jX,其)二//(次Z输3出 R )
二次输出电压• :
二次输
U2
出电压
I1 nTA
R2
nIU1
变换系 数
变换系 数
电流互感 器变比
nI R2 nTA nTA W2 W1
一次输 入电压
上页 下页 返回
三、电抗变压器(UR)
电抗变压器用于电将抗一变次压电器流铁变芯换具成U有装R气置所需要的二I1次电Z1a压。
I1
N1
N2
隙抗较,数大其值的U励 很 负oc 磁 小 荷I回 , 阻1 路 相 抗N1的 对 来励 于 说磁 二 ,I电 次 完N2
参数关系
RC
1 3CC
1 3
XC
IAB超前U AB 300
1
RA
3 C A
3X A
IBC超前U BC 60 0
b
接
V PV2
线 方
三相五柱式接线UC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课件

。它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 器、电压互感器、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 电容器等。
• 变电站内与继电保护直接相关的一次设备是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和断路器。
一、继电保护概况
•1.1一次设备与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为满足预 定的功率传送和运行等要求而 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 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 电路。220kV及以上变电站常用 的接线方式为双母线(分段) 、3/2接线。 •继电保护的配置、动作行为与 主接线方式密切相关。
• c.邦电力调度中心对于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的指令响应 不足。
• d.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跳闸:与 2012 年 7 月 30 日大停电类似,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距离 3 段保护动作跳闸,导致北部电网与西部电网解列。录 波 器数据显示系统中没有故障发生。
2012印度大停电 - 继电保护
• c. 邦电力调度中心对于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的指令 响应不足。
• d. 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跳闸: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距离 3 段保护动作 跳闸,导致北 部电网与西部电网解列,其原因是线路重负荷引 起的过电流和低电 压,系统中并没有故障发生。
2012 年 7 月 31 日大停电的诱因
2012 年 7 月 30 日大停电的诱因
• a. 多重故障导致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变弱:西部 和北部电网之间联络线的 多重故障使得系统进一 步恶化。在故障发生前,400kV Bina-GwaliorAgra 输电线 是西部和北部电网之间唯一的主要 交流通道。
• b. 400kV Bina-Gwalior-Agra 输电线路重载:北 部地区一些电力公司采用非计 划交易,过度用电 导致联络线重载。
• 变电站内与继电保护直接相关的一次设备是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和断路器。
一、继电保护概况
•1.1一次设备与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为满足预 定的功率传送和运行等要求而 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 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 电路。220kV及以上变电站常用 的接线方式为双母线(分段) 、3/2接线。 •继电保护的配置、动作行为与 主接线方式密切相关。
• c.邦电力调度中心对于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的指令响应 不足。
• d.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跳闸:与 2012 年 7 月 30 日大停电类似,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距离 3 段保护动作跳闸,导致北部电网与西部电网解列。录 波 器数据显示系统中没有故障发生。
2012印度大停电 - 继电保护
• c. 邦电力调度中心对于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的指令 响应不足。
• d. 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跳闸:400kV BinaGwalior 线路距离 3 段保护动作 跳闸,导致北 部电网与西部电网解列,其原因是线路重负荷引 起的过电流和低电 压,系统中并没有故障发生。
2012 年 7 月 31 日大停电的诱因
2012 年 7 月 30 日大停电的诱因
• a. 多重故障导致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变弱:西部 和北部电网之间联络线的 多重故障使得系统进一 步恶化。在故障发生前,400kV Bina-GwaliorAgra 输电线 是西部和北部电网之间唯一的主要 交流通道。
• b. 400kV Bina-Gwalior-Agra 输电线路重载:北 部地区一些电力公司采用非计 划交易,过度用电 导致联络线重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ppt课件

6
一、继电保护的概念
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或各种继 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被保护元件 上,反应被保护元件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 态并动作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 自动装置。
11/13/2023
7
二、故障、不正常运行状态与事故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由于外界(雷击、鸟 害等)、内部(绝缘损坏、老化等)及 操作等原因,可能引起各种故障或不正常 工作状态。
11/13/2023
3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 继电保护的基础元件 2 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 3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4 同步发电机的继电保护 5 微机保护 2、实践部分 1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 继电器调试与二次配线实习
11/13/2023
4
三、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会抓重点,领会问题的真谛;
21
§4 继电保护的基本组成
11/13/2023
22
§5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测量部分测量被保护组件运行参数,并 与整定值相比较,以判断被保护组件是份 发生故障。如果运行参数达到或超过(或 低于)整定值,测量部分向逻辑部分发信 号,并起动保护装置。逻辑部分接受测量 部分的信号后,按照规定的逻辑条件,判 断保护装置是否动作于跳闸或动作于发信 号,执行部分根据逻辑部分送来的信号而 动作。
2
一、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家掌握电力系 统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配置原则,常 用继电器的试验方法;培养继电保护装置 整定计算和识读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图、展 开图的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继电 保护的运行、安装、调试检修及设计工作 打下基础。
继电保护基础讲义PPT课件

第6页/共62页
一、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4、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的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于切除故障的保护。 ♦ 远后备:当主保护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实现后备。 ♦ 近后备:当主保护拒动时,由该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
讲义内容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 ■常见继电保护介绍 ■常规继电保护配置 ■配电网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1页/共62页
一、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的各母线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频率波动在允许范围内,系统的发电输电以 及用电设备有一定的备用容量,电力设备的 负载在额定负荷以内保持正常运行。
第10页/共62页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单侧电源系统采用的保护原理
反映短路故障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母线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测量阻抗减小而动作的距离(阻抗)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负序和零序分量增大而动作的负序过流、 过压和零序过流、过压保护。
第11页/共62页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3、多侧电源系统采用的保护原理
通过在被保护设备或线路两侧进行电气量的测量比较 以构成差动原理的保护。如电流差动保护、电流相差 保护等; 反映短路电流流向的功率方向保护。
第12页/共62页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
1、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
调试网口
保信子站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
第21页/共62页
四、常见继电保护介绍
3、方向式电流保护
一、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4、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的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于切除故障的保护。 ♦ 远后备:当主保护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实现后备。 ♦ 近后备:当主保护拒动时,由该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
讲义内容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 ■常见继电保护介绍 ■常规继电保护配置 ■配电网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1页/共62页
一、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的各母线电压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频率波动在允许范围内,系统的发电输电以 及用电设备有一定的备用容量,电力设备的 负载在额定负荷以内保持正常运行。
第10页/共62页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单侧电源系统采用的保护原理
反映短路故障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母线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测量阻抗减小而动作的距离(阻抗)保护; 反映短路故障后负序和零序分量增大而动作的负序过流、 过压和零序过流、过压保护。
第11页/共62页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3、多侧电源系统采用的保护原理
通过在被保护设备或线路两侧进行电气量的测量比较 以构成差动原理的保护。如电流差动保护、电流相差 保护等; 反映短路电流流向的功率方向保护。
第12页/共62页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
1、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
调试网口
保信子站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
第21页/共62页
四、常见继电保护介绍
3、方向式电流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PPT课件

继电保护与重合闸的配合关系
对单相自动重合闸的评价
优点: 绝大多数故障情况下保证对用户的连续供电
提高了双侧电源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缺点: 按相操作的断路器 选相元件 非全相运行时退出其他保护,防止误动作
其他特殊问题 1.非全相运行对保护的影响。采用单相重合闸后,要求在单相 接地短路时至跳开故障相的断路器,这样在重合闸期间的断电时 间内出现了只有两项运行的非全相不对称运行状态,从而在线 路中出现负序以及零序的电压、电流分量,这就可能引起本线 路某些保护以及系统中的其他保护误动作。 对于可能误动的保护,应在单相重合闸动作是予以闭锁,或在 保护的动作之上躲开非全相运行或动作时限大于单相重合闸间 歇时间。 2.重合过电压问题。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而采用三相重合闸时, 会产生相当严重的重合过电压。这是由于三相跳闸时,在非故 障相上保留有残余电压,且该电压在较短的重合闸间隙断电时 间内
3.应考虑非全相运行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还需要考虑非全相运行 对通信系统和铁道号志系统的影响。
故障选相元件 为实现单相重合闸,首先就必须有故障相选择元件。对选相 元件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应保证选择性,即选相元件与继电保护相配合只跳开发 生故障的一相,而接于另外两相上的选相元件不应动作;其次, 在故障相末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于该相上的选相元件应 保证有足够的灵敏性。 根据网络接线和运行特点,满足以上要求的常用选相元件有 以下几种:电流选相元件、低电压选相元件、阻抗选相元件。
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动作过程 单相接地短路→跳故障单相→重合单相 瞬时性故障→重合成功 永久性故障→跳三相
单相自动重合闸的特点
与三相重合闸所带来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设置故障选相元件,应该指出有些保护装置本身就具有选 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灵敏性 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
反应能力。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论短 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 渡电阻,保护装置都应能灵敏反应,没有似动非动的 模糊状态。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根据规程规定,要求灵敏系数在1.2~2之间。
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 总和。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s~0.12s,最 快 的 可 达 0.01s~0.04s 。 一 般 断 路 器 的 动 作 时 间 为 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
保护动作速度越快,为防止保护误动采取的措施 越复杂,成本也相应提高。因此,配电网保护装置在 切除故障时往往允许带有一定延时。
根据已经提出的保护原理,设计实际装置来实现 继电保护功能。
7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反应的电网运行状态分类 1)反应故障(包括短路和断线)状态,保护动作于相 应断路器跳闸; 2)反应不正常运行状态(如过负荷、小电流接地系统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等),保护动作于告警信号。
按保护对象分类 如: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电容器保护等。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3. 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原理 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5. 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 6.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8. 总结
2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1.2 继电保护研究的内容 1.3 继电保护分类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6 继电保护发展概况
10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时所增设的简单保护。
11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构成保护判据的特征物理量分类 如: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按利用的故障信号频谱特征分类 1)工频分量;2)暂态分量 常规保护原理只反应工频分量。利用暂态分量可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元件安全运行的基本装 备,任何电力元件不得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6
1.2 继电保护研究的内容
提出保护原理 在分析电网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种电
气量或其他特征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的瓦斯)的 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找出它们与正常运行状态的之间 的差别,然后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动作判据。 研制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XX理工大学电气学院
内容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3. 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原理 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5. 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 6.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8. 总结
1
内容
无论启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 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这种特性称为“继电 特性”。
4
1.1 继电保护的基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泛指能反应电力 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如短路、断线)或不正 常运行状态(如过负荷),并动作于相应断路器跳闸 或发出告警信号的一种自动化技术和装置。
1)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护装置动作切除 故障;
2)力争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后备保护的 作用。
17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
18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速动性 故障发生时,应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
障元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经受电压骤降 的时间以及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最根本 的要求。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 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 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 即不发生拒绝动作。
16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 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
部分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 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它包含两层意思:
8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
速度有选择地切除所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9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后备保护指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所保 护范围内故障的保护原理或装置,可分为远后备保护 和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 保护来实现。近后备保护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 套保护来实现(当主保护拒动时),或者由断路器失 灵保护来实现(当断路器拒动时,只动作于母联断路 器和母线分段断路器)。
3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源于继电器(Relay)。最早诞生的继电 器是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在正常情况下,其触点是 打开的。当输入电流大于预先设定的动作电流(称为 整定值)时,其触点将闭合(启动)。只有当输入电 流减小到小于返回电流时,继电器触点才重新打开 (返回)。返回电流小于启动电流。
总体构成:
14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
测量比较环节:测量特征量,并与整定值比较,以判断是否应该启动。 逻辑判断环节:按一定逻辑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区内故障。 执行输出环节:负责发出保护动作脉冲信号。
15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 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可靠性
以构成各种超高速保护,如行波保护、暂态保护等。
12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通信通道分类 主要针对线路保护而言。可分为有通道保护和无
通道保护。前者包括高频保护、微波保护、光纤保护 等,后者包括所有只利用本端测量信号的保护原理。 按保护装置结构型式分类
可分为机电型、静态型和微机型。
13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灵敏性 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
反应能力。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论短 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 渡电阻,保护装置都应能灵敏反应,没有似动非动的 模糊状态。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根据规程规定,要求灵敏系数在1.2~2之间。
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 总和。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s~0.12s,最 快 的 可 达 0.01s~0.04s 。 一 般 断 路 器 的 动 作 时 间 为 0.06s~0.15s,最快的可达0.02s~0.06s。
保护动作速度越快,为防止保护误动采取的措施 越复杂,成本也相应提高。因此,配电网保护装置在 切除故障时往往允许带有一定延时。
根据已经提出的保护原理,设计实际装置来实现 继电保护功能。
7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反应的电网运行状态分类 1)反应故障(包括短路和断线)状态,保护动作于相 应断路器跳闸; 2)反应不正常运行状态(如过负荷、小电流接地系统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等),保护动作于告警信号。
按保护对象分类 如: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电容器保护等。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3. 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原理 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5. 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 6.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8. 总结
2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1.2 继电保护研究的内容 1.3 继电保护分类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6 继电保护发展概况
10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时所增设的简单保护。
11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构成保护判据的特征物理量分类 如: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按利用的故障信号频谱特征分类 1)工频分量;2)暂态分量 常规保护原理只反应工频分量。利用暂态分量可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元件安全运行的基本装 备,任何电力元件不得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6
1.2 继电保护研究的内容
提出保护原理 在分析电网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种电
气量或其他特征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的瓦斯)的 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找出它们与正常运行状态的之间 的差别,然后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动作判据。 研制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XX理工大学电气学院
内容
1.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2.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3. 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原理 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5. 微机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 6.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保护与监控 8. 总结
1
内容
无论启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 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这种特性称为“继电 特性”。
4
1.1 继电保护的基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泛指能反应电力 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如短路、断线)或不正 常运行状态(如过负荷),并动作于相应断路器跳闸 或发出告警信号的一种自动化技术和装置。
1)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护装置动作切除 故障;
2)力争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后备保护的 作用。
17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
18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速动性 故障发生时,应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
障元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经受电压骤降 的时间以及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最根本 的要求。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 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 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 即不发生拒绝动作。
16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 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
部分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 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它包含两层意思:
8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
速度有选择地切除所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9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
后备保护指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所保 护范围内故障的保护原理或装置,可分为远后备保护 和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 保护来实现。近后备保护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 套保护来实现(当主保护拒动时),或者由断路器失 灵保护来实现(当断路器拒动时,只动作于母联断路 器和母线分段断路器)。
3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源于继电器(Relay)。最早诞生的继电 器是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在正常情况下,其触点是 打开的。当输入电流大于预先设定的动作电流(称为 整定值)时,其触点将闭合(启动)。只有当输入电 流减小到小于返回电流时,继电器触点才重新打开 (返回)。返回电流小于启动电流。
总体构成:
14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
测量比较环节:测量特征量,并与整定值比较,以判断是否应该启动。 逻辑判断环节:按一定逻辑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区内故障。 执行输出环节:负责发出保护动作脉冲信号。
15
1.5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 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可靠性
以构成各种超高速保护,如行波保护、暂态保护等。
12
1.3 继电保护分类
按通信通道分类 主要针对线路保护而言。可分为有通道保护和无
通道保护。前者包括高频保护、微波保护、光纤保护 等,后者包括所有只利用本端测量信号的保护原理。 按保护装置结构型式分类
可分为机电型、静态型和微机型。
13
1.4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