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新技术之四测孔

合集下载

桩基检测新技术“磁测井法”

桩基检测新技术“磁测井法”

桩基检测的新技术“磁测井法”为加强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桩基础质量隐患,扎实推进2022年质量月活动,近期,建管中心对基础阶段项目,尤其多节桩基础的项目,开展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抽检工作。

本次抽检采用项目现场随机选取的方式,在桩边50cm左右处钻孔并预埋PVC管,检查PVC管是否畅通,同时将探管放入测试孔中,进行垂直分量磁感应强度测量,及时记录并绘制深度-垂直分量曲线。

检测单位根据数值分析和结果评价,得出本次磁测井法检测的桩长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此次“磁测井法”抽检不仅有效测出了管桩长度,确保基桩施工质量,同时验证了施工单位资料的真实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桩基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适用安全性及长久性。

下一步,建管中心将常态化开展建筑基桩桩长磁测井法监督抽检工作,确保我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是“磁测井法”?近年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长、大桩基础施工也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为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监督,杜绝采用多节桩基础形式的工程项目打桩过程中质量隐患,2022年8月起,市住建局质安站在桩基工程报验时,开始应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磁测井法,对桩基工程基桩桩长进行每周不少于2次的抽查复测,进一步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目前已应用“磁法”抽检监督项目11个。

▲质安站组织技术研讨“磁测井法”优势影响桩基础承载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设计桩长和桩身完整性,深基础形式中的基桩设计长度较长时,施工中一般采用两节或两节以上的配桩形式以满足设计要求。

传统的“低应变法”检测方便、快捷,但对于多节桩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磁测井法”可以弥补低应变法在桩长检测方面的不足,能够准确测定多节桩的配桩情况和实际桩长。

▲采用桩基础形式的建筑物示意图检测原理磁测井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用以寻找测井周围磁性体并研究其分布和规模等。

PCB四密度通用测试技术介绍

PCB四密度通用测试技术介绍

四密度通用测试技术介绍1 通用测试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最早的PCB通用电性测试技术可追溯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由于当时的元器件均采用标准封装(Pitch为100mil), PCB亦只有THT(通孔技术)密度层次, 所以欧美测试机厂商就设计了一款标准网格的测试机, 只要PCB上的元件和布线是按照标准距离排布的,则每个测试点均会落在标准网格点上, 因为当时所有PCB都能通用, 故称为通用测试机。

由于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展, 元器件开始有了更小的封装及贴片(SMT)封装, 标准密度通用测试开始不再适用, 于是九十年代中期, 欧美的测试厂商又推出了双倍密度测试机, 并结合用一定的钢针斜率制造夹具以转换PCB测试点与机器网格连接, 随着HDI制程工艺的逐渐成熟, 双倍密度通用测试又不能完全满足测试的需求,于是在二000年左右, 欧洲测试机厂商又推出了四倍密度网格通用测试机。

图一为网格规格:(图一) 网格密度单密度双密度四密度2 通用测试的关键技术2·1开关元件要满足大部份HDI PCB的测试要求, 测试面积必须要足够大, 通常有以下标准尺寸: 9.6×12.8(inch)、16 X12.8(inch)、24×19.2(inch), 在双密度满网格(Full Grid)情况下, 上述三种尺寸测试点数分别是49512、81920、184320, 电子元件的数量高达数十万, 开关元件是保证测试稳定的一个核心元件, 要求其具有耐高压(>300V)、低漏电等性能, 同时电阻值等电气性能要均衡一致,所以这类元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检测, 通常以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作为开关元件,基本线路如图二所示:图(二):开关回路晶体三极管的优缺点:优点: 成本低,抗静电击穿能力强, 稳定性高;缺点: 电流驱动,电路比较复杂, 需隔离基流(Ib)影响, 功耗大场效应管的优缺点:优点: 电压驱动, 电路简单, 不受基流(Ib)影响,功耗小缺点: 成本高, 极易发生静电击穿, 需加静电保护措施, 稳定性不高, 所以会增加维修成本。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四新技术应用四新技术拟用计划为了实现本工程的预定工程质量目标,并提高施工功效,我单位拟在工程实施中采用国家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建筑节能技术,施工中大面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并结合技术创新措施,从而达到保证并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具体项目如下:1.新型模板应用;2.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计算机技术应用;4.泵送砼真空吸水防裂技术;5.现浇混凝土早期拆模技术6.墙体粉刷综合防裂技术8.三周网络滚动计划技术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0.新型设备的使用;以下就拟在本工程使用的新技术简述如下:一、新型模板应用因为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主要模板部位为大面积剪力墙和现浇板。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后达到清水结构效果,拟采用大块木胶合模板作水平板模板,模板接缝用胶粘带封闭,以保证现浇水平板下部光滑平整。

该项技术被建设部列为修建业10项重点推广新技术。

1.该模板设计满足强度、刚度和混凝土平整度要求,拼缝周密无错台,拆装轻易,周转使用次数多。

2.模板采用的材料轻质高强,工艺性强,符合环保要求。

4.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费用。

5.周转次数多,逐步淘汰了散装散拆的落后施工工艺。

二、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钢筋直螺纹连接(等强直螺纹连接)技术用于粗直径钢筋连接,能提高接头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对于直径大于16mm的钢筋连接中采用该项技术,与绑扎接头相比,接头施工速度加0%。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四、泵送砼真空吸水防裂技术混凝土的真空吸水处理,就是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和气泡吸出,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采用真空吸水处理,可解决干硬性混凝土施工操作的困难,并可提高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的表层结构强度,能有效地防止表面收缩裂缝和提高防冻等性能,缩短整平、抹面、表面处理、拆模等工序的间隔时间,为混凝土施工机械化连续作业创造条件。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1

磁性无损检测新技术1
1.1.1 按磁场信号形成方式的分类
从磁场信号的形成来看,磁性检测可分为:
➢剩余磁场检测法(Residual Field Testing,
简称RFT);
➢有源磁场检测法(Active Field Testing,
简称AFT)
➢金属磁记忆检测法(Metal Magnetic Memory,
简称MMM)
1.2.1 磁化方式
1 交流磁化方式
➢交流磁化方式以交流电流激励电磁铁产生磁场磁 化被测构件。
➢在被测构件中,交流磁场易产生集肤效应和涡流, 且磁化的深度随电流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因此在 漏磁法中这种磁化方法只能检测构件表面或近表 层裂纹等缺陷。
➢在主磁通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特点,交流磁化强 度容易控制,大功率50Hz交流电流源易于获得, 磁化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金属材料不同,其产生磁场和记忆磁场的程度也 不一样,一般来讲,铁磁性构件的这一现象更明 显,因而应用相对广泛
1.1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1.1.2 按磁场信号测量方法的分类
从磁场信号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
简称MFL法)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以磁场为工作媒介; 以磁敏感器件为测试手段; 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实现方式; 易于实现非接触检测和在线实时检测
1.1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1.1.1 按磁场信号形成方式的分类 1.1.2 按磁场信号测量方法的分类 1.1.3 按检测结果表现形式的分类
1.1 磁性无损检测技术分类
1.2 铁磁性构件的磁化技术
1.2.1 磁化方式化方式 5 综合磁化法
➢在某些测量中,如主磁通法(MMF)检测中,直 流磁场难以激发出检测信号,而只用交流磁化时 又会受到磁导率急剧变化的影响,因而需要用到 直流和交流磁场综合磁化方式,即先用直流励磁 器将被测构件磁化到近饱和区域,此时材料的磁 导率变化成缓慢下降的直线,再在直流磁场上叠 加一交变磁化场激发,从而获得较好线性度的输 出信号通常称此时的直流磁场为偏磁场,它的主 要作用是减小磁导

iv测试仪原理特点

iv测试仪原理特点

iv测试仪原理特点
IV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IV)特性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应用一系列不同的电压值到太阳能电池上,同时测量相应的电流值,从而确定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曲线。

IV测试仪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精度测量:IV测试仪使用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电流和电压测量结果。

这对于评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研究其工作特性至关重要。

2. 宽范围测试:IV测试仪可以在一定的电流和电压范围内进行测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

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3. 快速测试:IV测试仪具有快速测试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IV特性曲线的测量。

这对于生产线上的大规模测试和工艺控制非常重要。

4. 自动化控制:IV测试仪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电压值、测量电流和记录数据。

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5. 数据分析功能:IV测试仪还提供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方便了研究人员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

综上所述,IV测试仪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评估太阳能电
池的性能和研究其工作特性。

它具有高精度测量、宽范围测试、快速测试、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研究和生产需求。

《无损检测新技术》课件

《无损检测新技术》课件
要点一
要点二
无损检测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是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速度高、安全性能要求高。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高速铁路的轨道、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确保其没有内部缺陷和损伤,从而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确保石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石油化工设备的各种缺陷和损伤,如裂纹、气孔、夹杂物等,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
利用磁记忆原理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优点。
THANKS
感谢观看
《无损检测新技术》ppt课件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新无损检测技术介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contents
目录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01
总结词:无损检测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方法的发展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总结词: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核能设备的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核反应堆的制造和维护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各种缺陷和损伤,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换,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核泄漏事故。
无损检测在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4
技术更新换代慢
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坐标测量是一种精密测量技术,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器可以实现对物体形状、尺寸、孔距等多种要素的测量。

孔距是指两个孔之间的距离,是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常见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坐标测量技术在测量孔距方面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介绍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深入探讨不同的孔距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总结该技术在孔距测量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深入了解三坐标测量在孔距测量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先对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目的阐述。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一是对三坐标测量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三坐标测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对孔距测量方法进行探讨,包括不同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三是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三坐标测量孔距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不同孔距测量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三坐标测量孔距的方法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利用三坐标测量技术来测量孔距的方法。

通过对孔距测量方法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一种准确、高效的测量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比较。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工程领域的孔距测量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2.正文2.1 三坐标测量技术简介三坐标测量技术是一种精密实时测量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上各个点的三维坐标来实现对目标物体尺寸、形状等参数的准确检测。

该技术利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测量探头,可以实现对物体空间内的任意点坐标的测量。

华科 工程测试技术 4压力测量

华科 工程测试技术 4压力测量
Kp -1
-0.5
Kp=1:临界点,为 滞止压力; kp=0:ps1=ps 压力探针: Xh:3-8D, Xs:8-15D d/D=0.3
v
0
0.5 1
Xh
0 1D 2D 3D 4D
Xh
D
Xs
3.2稳态压力测量
二、流体静压的测量与静压探针 1、壁面静压测量
测压孔轴线 与壁面垂直 d=0.5~ 1.5mm
2 2
h—液面高度差;d—玻璃管径; D—大容器直径。由于D>>d, 故d2/D2可以忽略,则
∆p ≈ hρg
3.2稳态压力测量
3、斜管压力计 测量微小的压力时,将单管压力计的玻璃管制成斜 管。大容器通入被测压力 p1 ,斜管通大气压力 p2 , 则
∆p ≈ hρg = Lρg sin α
L—斜管内液柱的长度; α—斜管倾斜角。 由于L>h, 比单管压力计更灵敏
3.3动态压力测量
金属应变片的电阻R为
R = ρ ⋅l / A
ρl
上述任何一个参数变换均会引起电阻变化,求导数
代入
l dR = dl − 2 dA + dρ A A A R = ρ ⋅l / A
dρ dl dA dR = R − R +R l A ρ
ρ
3.3动态压力测量
dR dl dA dρ = − + R l A ρ
3.2稳态压力测量
1、弹簧管压力计
测压范围为-105~ +109 Pa; 精确度可达±0.1%。
3.2稳态压力测量
2、膜片/膜盒式压力计 单膜片测压元件主要用于低压的测量。金属膜片/ 橡胶膜片;平面/波纹;膜片/膜盒 优点是:可测微压和粘滞性介质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强的表面张力 强吸附水、不能形成新月形液面 结构水
收缩 收缩徐变 收缩徐变
吴中伟根据较多资料,将混凝土中的孔分为四类:
无害孔
孔径小于20nm
少害孔
孔径为20-100nm
有害孔
孔径为100-200nm
多害孔
孔径大于200nm
孔隙率、孔径尺寸与级配、孔形貌、孔分布等统称 为孔结构。在硬化水泥浆形成的过程中,孔结构遍 布于其中,它的发展始终与水泥水化过程和浆体的 各种性能密切相关,它对水泥浆体的强度、耐久性、 渗透性、抗冻性、耐蚀性、湿涨干缩、徐变以及热 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
第四章 材料孔隙学的研究
水泥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化产物、未水化水 泥颗粒,有利水和结晶水等液体,以及气孔和裂缝中的气体 所组成的复杂胶凝材料。其中硬化的水泥混凝土中的数量不 同、大小不等的气孔,包括成型时残留气泡、水泥浆体中的 毛细孔和凝胶孔、接触处的孔穴及水泥浆体的干燥收缩和温 度变化而引起的微裂纹等,它们都是混凝土显微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原生的凝胶孔、毛细孔及早期非受力变 形所造成的微裂缝等是混凝土原生固有缺陷,而这些缺陷是 水泥混凝土总体宏观性能行为的根源。
与Powers-Brunauer模型的假设 相反,他们认为结构中并非含有 大量的胶孔,因此水泥石总孔隙 率只能用布引起层间渗透的流体 来测定,这些流体可以是甲醛、 液氮或室温下的氮气。
3.Munchen模型
Munchen模型是Wittmann与1976年提出的,它是以吸附 测定为基础,加上直接测定的小距离范德华力,再经热力 学计算得出当相对湿度低于42%时,材料体积随湿度变化 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表面能得变化;而在较高的相对湿度条 件下,由于拆开压力,原由范德华力而结合在仪器的凝胶 粒子被其间的水膜撑开,使固体骨架的稳定性减弱。通过 这个模型,能够定量的预测由于水和固相间的相互作用所 引起的混凝土不同行为的变化。
使用压汞仪来测定混凝土的孔结构参数,必须首先建立试 验数据和孔结构之间的相关联系,而对混凝土的孔隙系统 进行必要的假设是建立联系的前提。在已有的研究中通常 采用Wittman假定,即孔结构柱状毛细管系统假定,认为 混凝土中的孔隙是相互连通的一定半径的圆柱状孔隙。 水银的接触角是117度,不能润湿混凝土,因此要施加一定 的压力才能把水银压入毛细孔。 通过试验得到一系列压力p和得到相对应的水银浸入体积V, 提供了孔尺寸分布计算的基本数据,这样就可以通过 Wittman假定和物理原理计算得到计算孔结构参数所需的 数据。
二、孔结构和材料性质的关系
对于任何均质材料,其强度R和孔隙率P间有下列关系: R=R0(1-P)n
孔隙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早已被人们重视,认为是混凝 土宏观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 强度的影响。 早在1896年法国R.Feret提出下列关系:
R={c/(c+e+a)}2 R为混凝土强度,c、e和a分别为水泥、水和空气的绝对 体积。
三、气体吸附法
吸附法可用于测定孔结构的比表面积和孔尺寸分布。吸 附法测孔原理是把烘干脱气处理后的样品至于液氮温度 下,调节不同的试验压力,分别测出对氮气的吸附量, 根据孔对氮的吸附量,随着升压和降压的变化,用吸附 量对吸附压力作图,绘出吸附和脱附等温线。
根据滞后环的形状确定孔的形状,按不同的孔模型计算孔 分布、比孔容积和比表面积。 吸附法通常采用静态氮吸附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更为 普遍。 对氮吸附量的量度用体积表示,称为容量法。 通过特制石英弹簧称,测出样品在不同压力下吸附后重量 增量,称为重量法。 吸附法,尤其是N2吸附法,通常用于测定孔尺寸在5A350A范围内的孔。 BET法测定孔径和比表面积是建筑材料研究常用的方法。
▪ 空隙 Air V引入的空气泡: 50 ~200 m ➢ 对强度和抗渗性非常有害
硬化水泥浆是一非均质的多相体系,由各种水化 产物和残存熟料所构成的固相以及存在于孔隙中 的水和空气所组成,即固-液-气三相多孔体。一 般将孔大致分为粗孔、毛细孔和凝胶孔三大类。
孔结构研究进展
在1980年第七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上,F.H.Wittmann提出了 孔隙学的概念,把混凝土中孔结构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孔径 分布(或孔级配)以及孔的形态等方面。 Kyoji Tanakaa等选择镓(Ga)作为浸入液体,同时结合电子探 针图像分析技术(EPMA)揭示孔的位置和形状。 M.K.Head等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来研究硬化水泥石细孔 结构的3D图像,光学分辨率可以达到1μm,可以观察多孔的 集料界面、微裂纹、毛细孔和气孔。 A.B.Koudriavtsev等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孔隙率和孔尺寸 分布。 此外,还有采用扫描电镜的背反射图像分析技术来研究孔结 构。 曼德布罗特首先提出分形的概念,可以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 孔结构特征。
另外,比较有影响的模型还有Grudemo模型、Taylor模型、 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4.4 孔压力测孔法
一、压汞法原理
压汞法MIP(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测孔是研究水 泥基复合材料孔结构参数(如孔隙率、孔径尺寸和孔径分 布)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许多关于硬化水 泥浆和水泥砂浆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促进了混 凝土材料科学的进步。
四、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
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SAXS是根据布拉格方程,X射线波长、 衍射角θ和晶体晶面距d之间关系来测定孔径。此方法可在 常压下测定材料20A-300A的细孔孔径分布。
与压汞法比较,SAXS法可用于测定材料比表面面积,且 不要求对试样进行去气和干燥处理,因而可测定任意湿度 下试样的孔结构;两者所测孔分布在较大孔是接近的,而 在小孔处,由于X射线能穿透材料而测出封闭孔穴和墨水 瓶状孔的陷入部分,而汞难以进入大量封闭孔和墨水瓶孔, 故SAXS法所测孔穴比MIP所测结果大得多,而SAXS法在 大孔区域,由于干涉效应和仪器精度所限,会产生较大误 差,所以SAXS法适于测300A以下的孔。
无机非金属材料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
基本关系:S = So exp (-kp) 式中:So 孔隙率为0时材料的强度, p 孔隙率 和k是常 数
Power’s 模型: S = So(1- p)3 式中:对于水泥材料,S0为234MPa。
相同组成的材料孔隙率相同时,其性质也会有 差异。即,材料性质不仅与孔隙率有关,而且 和孔的形状、大小的级配即及孔在空间的位置 分布等有关。这也是材料强度和孔隙率之间的 关系非线性的一个原因。 孔隙即研究孔特征或孔结构的理论。 孔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 (或称孔级配)和几何学(即孔的形貌和不同 尺寸的孔在空间的排列)
1)微粉末材料的凝聚 陶瓷、砖瓦等材料的坯体都是用细粉末加少量水搅拌压制 或成球(造粒)而制成的。 如果以细微水滴为中心形成潮湿的凝聚粒子,再继续添加 干粉末,就形成含多孔结构的大颗粒。
2)引气和发泡 在胶凝材料的料浆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经搅拌而产生泡沫; 在含有CaO成分的料浆中加入能与CaO反应而产生气体的 金属如锌、铝;将发泡剂预先制成泡沫加入料浆中搅拌均 匀;将多孔结构的沸石凝灰岩颗粒烘干后在空气中冷却而 吸附空气,再加入料浆中搅拌均匀进行水气交换而形成较 均匀的气泡;在料浆中加入引气的外加剂,等等,都是产 生多孔体的方法。
§4.3 孔结构模型
各国学者根据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模型出发,以不 同假设为基础,从不同侧面对孔结构模型进行了广泛的 探索,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1.Powers-Brunauer模型
水泥凝胶的结构类似于结晶很不完善的天然矿石托勃莫来 石,由于托勃莫来石具有层状结构,因此认为水化水泥浆 也是层状结构。通过测量凝胶的内比表面积,便可推算出 平均粒径为10mm的固-固相粒子之间的间距为1.8nm。他 们认为:胶孔只能让水分通过,因为其入孔直径小于 0.4nm。在此模型中所有未被水泥凝胶所占据的空间均称 为毛细空间。利用这个模型,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便可通 过存在于凝胶孔和毛细孔之间的水的运动来解释。
§4.1 孔隙学基本概念
一、混凝土中的孔隙
▪ C-S-H凝胶中的层间孔隙——凝胶孔 gel pores
➢ 尺寸 = 5 ~ 25 Å ➢ 含量:约占C-S-H凝胶的28% ➢ 对强度和抗渗性无害,对干缩和徐变有一定影响
▪ 毛细孔 Capillary Voids
➢ 尺寸>50 nm ,与水灰比有关 ➢ 对强度和抗渗性有害,对干缩和徐变有重大影响
类别
名称
直径
孔中水的作用
对浆体性能影响
球形大孔 1000-15μm 与一般水相同 粗孔
大毛细孔 10-0.05μm 与一般水相同
毛细孔 小毛细孔 50-10nm
产生中等的表面张力
强度、渗透性
强度、渗透性 强度渗透性、收缩
胶粒间孔 10-2.5μm
微 孔 2.5-0.5nm 凝胶孔 层间孔 <0.5nm
3)烧胀或烧结 用含有在高温下能放出气体的材料,经过熔烧,可制成颗 粒或块状制品,如陶粒、泡沫砖等。不同的气体可以产生 不同结构的气孔。 烧结过程对孔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很大作用。
4)凝胶化 凝胶是胶体粒子一很小的配位数接触而形成,内部的孔主 要是微孔。
§4.2 测孔方法简介
孔结构的测定方法
测定孔结构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气体吸附法:用于测定直径60nm以下的小孔,范围较窄; 光学显微镜法:用于测定直径10-20μm的大孔,具有可直接 观察到孔隙形状的优越性,仪器操作简单; 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用于测定直径2-10nm的孔,样品可为 薄片状,在研究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孔结构有独到之处; 汞压力法:可以测出较宽范围的孔径分布。 硬化水泥浆的孔径分布大部分集中在直径3.6nm-9μm的高压 测孔范围内,而在9-200μm的低压测孔范围内的孔较少。
4.近腾连一—大门正机模型
日本的近腾连一—大门正机模型提出将水泥石中的孔分 为凝胶微晶内孔(孔半径<6A)、凝胶微晶间孔(孔半径近 似为6-16A)、凝胶粒子间孔(孔半径近似为16-1000A)和 毛细孔(孔半径>2000A),其中所用的半径为水力半径的 一半。模型是一个描述CSH凝胶相的另一种观点。微晶 由胶孔分开,在每一个凝胶粒子中,存在着微晶间孔, 而在单个微晶中有微晶内孔。可以认为这个模型折衷了 Powers-Brunauer和Feldman-Sereda模型中的对立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