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
食品安全检测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检测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是为了消除磷酸干扰。
A、EBTB、氯化钙C、EDTAD、氯化镁正确答案:C2、某食品生产企业于2018年4月1日生产了一批保质期为12个月的产品,该批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至少应保存到()。
A、2018年10月1日B、2019年6月1日C、2019年4月1日D、2019年10月1日正确答案:C3、采集的样品如果是冷冻食品应该()。
A、加热后B、保持在冷冻状态C、于高温下D、进行解冻正确答案:B4、用酸度计测试液的PH值,先用与试液PH相近的标准溶液()。
A、减免迟滞效应B、调零C、定位D、消除干扰离子正确答案:C5、总酸度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
要在结果中注明以哪种酸计,下列哪种酸不能用来表示食品中总酸的含量()。
A、苹果酸B、乙酸C、酒石酸D、硫酸正确答案:D6、为正确反映食品中各种菌的存在情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oA、作为检验的稀释液,每批都要设置空白B、每递增稀释一次,必须另换一支灭菌吸管C、加入平皿的检样稀释液有时带有检样颗粒,为避免与细菌菌落混淆,可做一检样与琼脂混合平皿,同样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D、检验中所需玻璃仪器必须是完全灭菌的正确答案:C7、薄层色谱法测山梨酸含量,采用()作为吸附剂。
A、氧化铝GB、聚酰胺粉C、硅胶HD、CMC正确答案:B8、下面()不能用来测定液体密度。
A、波美计B、锤度计C、密度计D、阿贝折射仪正确答案:D9、原子荧光法测硒时,加入铁氟化钾的目的是()。
A、消除共存Se(VI)的干扰B、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C、将Se(IV)还原成Se(VI)D、将Se(VI)还原成Se(IV)正确答案:B10、测定菌落总数操作中,加入的平板计数琼脂的温度通常是()左右。
A、60℃B、55℃C、90℃D、46℃正确答案:D11、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下列关于回收食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在食品卫生标准中,检测重金属指标时,最常见的是( A )。
A:砷、铅、铜 B:金、银、铜C:镉、铬、汞 D:铜、钼、锌2、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精密度高的检测数据,准确度肯定( D )。
A:高 B:低C:不变 D:不一定高3、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D )A:入射光波长的选择B: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C: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D:以上全是4、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是( A )。
A:538 nm B:570 nm C:438 nm D:以上不是5、在食品样品预处理时,应能使被测定物质(A )到最低检出限以上浓度,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A:浓缩 B:稀释C:混匀 D:以上不是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是( A )。
A.氘灯与卤钨灯B.氢灯与氘灯C.钨灯与汞灯D.氢灯与汞灯7、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 D )A.蒸镏水 B.硫酸 C.浓硝酸 D.(2+100)稀硝酸8、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D )。
()A.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值 C.半峰宽 D.峰面积9、液相色谱仪的核心元件是( A )。
A.色谱柱B.检测器C.进样器D.记录器10、吸收光谱曲线的纵坐标为吸收度,横坐标为( A )。
A.浓度B.波长C.时间D.温度11、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准确度高的检测数据,精密度肯定( A )。
A:高B:低C:不变D:以上不是1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是( A )。
A. 卤钨灯B. 氢灯C. 氘灯D. 能斯特灯13、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一般是( A )A、峰面积B、保留时间C、分离度D、理论塔板数14、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A )A.流动相不同B.溶剂不同C.分离原理不同D.操作方法不同15、GC法农残检测分析中对氮磷具备高选择性的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A )A、NPDB、FIDC、TCDD、ECD16、反相HPLC法主要适用于( A )A、脂溶性成分B、水溶性成分C、酸性成分D、碱性组分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气相色谱法能分离组分极为复杂的混合物B.气相色谱的分离检测过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C.正常色谱峰为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D.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18、不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如在测定食品中的磷时,不能单独用 HCI 或 H2SO4 分解试样,而应当用( A )的混合酸,避免部分磷生成挥发性的磷化氢( PH3 )而损失。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3阶段练习题答案,答案在最后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3阶段练习题答案,答案在最后1.测量食品的总迁移量时,对油脂食品选用正己烷作为溶剂。
2.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六价铬的毒性最大。
3.总迁移限制是指可能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所有物质的限制的最大数值。
4.食品接触材料中铅迁移量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
5.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是引物。
6.气相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的。
7.DHPLC分析技术是应用离子对交换原理对DNA片段进行分离。
8.苯并芘是一种由五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
9.从dNTP析出的焦磷酸根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Mg2+结合,产生副产物形成乳白色沉淀。
加入显色液,即可通过颜色变化观察判定结果。
10.我国的食品包装接触材料标准体系中,重金属含量代表包装材料中能够迁移到食品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的含量。
11.PCR反应参数包括温度、试剂浓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12.动物源食品的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和弹性。
1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包括难以降解、易积累和对生物有毒性。
流动性、持久性和积聚性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点,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和永久性。
在植物源食品掺伪鉴别中,色泽、外观、质构和气味都是感官检验使用的指标。
细菌模板DNA的提取方法包括直接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酶解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毒素及相关酶。
在提取叶绿素时,干燥处理是必须的。
提取酸性真菌毒素时,通常需要提高提取溶剂系统中水相的pH值,使其有效地将被提取物碱化或形成水溶性碱混合物后,再进行提取。
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孢子的抗热能力不强,在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
花色苷的基本结构会随着pH的变化而改变颜色,pH为1时呈橘红色,pH为4-5时显无色,pH为8时呈蓝色。
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照射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
有机汞农药进入土壤后逐渐被分解为无机汞,不会被植物再吸收。
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蔬菜,在食用时经过水的冲洗就可以去除残留。
食品质量管理学第3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食品质量管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9题,总分值9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食品企业应该每隔(B)年或者当生产场地变换、生产设备变换、操作员工大量更换时按型式试验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试验,以证明样品符合全部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
(1 分)A. 半年B. 1C. 2D. 32. 制订、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B )为依据。
(1 分)A. 国际相关标准B. 风险评估结果C. 监督检查效果D. 抽样检验结果3. 非生产型食品经营者应当依照(C)从事食品销售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1 分)A.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B. 食品消费者的需求C.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D. 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要求4. 国家工商总局授权(A)组织开展本辖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受理、业主经营食品必备条件审查、食品流通许可证发证工作。
(1 分)A. 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或工商局B. 市级监督管理局或工商局C. 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D. 县(区)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5.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由(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
(1 分)A. 县(区)级B. 市级C. 省级D. 国家总局6.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B)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 分)A. 表格记录形式B. 信息化C. 网上登记D. 包装袋标记7. 原材料接收与验收阶段,可以采取:抽样调查、(A )或进料抽样试验等方法检查(验)质量。
(1 分)A. 索证B. 百分百检查C. 定期检验D. 免检8. 对因标签、标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其生产商在采取补救措施后确能保证其食品安全性,( B)并明示其补救措施。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感官部分)习题答案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感官部分)习题答案
1、答: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答:
(1)适用范围
标准之设定、产品改进、加工方法的改进、新产品开发、产品之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产品贮藏安定性、品评员筛选与训练、消费者之喜好性与接受性。
(2)试验用啤酒应作除气处理,处理方法有:反复流注法;过滤法;摇瓶法。
6、答:
(1)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2)对比减弱现象。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的现象。
(3)变调现象。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4)相乘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
(5)阻碍作用。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
7、答:
(1)试样准备室:不同种类的样品要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如烘烤、加热、冷却、冷冻、分割、分装、称量、编号等均在试样准备室进行。
(2)品评试验室:品评人员进行品评试验的场所,送样人员送上样品后,品评人员按要求进行品评和记录、打分。
(3)讨论室:一些专门的感官品评试验室设有品评工作人员进行讨论或训练的场所,在消费者型品评时也可用到这种圆桌式的讨论室。
(2)样品的均一性:所谓均一性就是指制备的样品除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它特性应完全相同。
12、答:
温度、器皿、样品的编号,样品的摆放顺序。
1而在进行感官检测前1小时,检测人员不可吸烟。
(2)感冒患者不能参加感官检测。
(3)距检测开始30分钟前,不得食用浓香食物、甜酸饮料、吮食糖果、咀嚼口香糖、饮酒等。
食品检验工三级理论及答案B

1武汉市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食品检验工三证书考试试题(B)_答案注 意 事 项1、考试时间:闭卷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 共20分)1.检验报告单可以由进修及代培人员填写但必须有指导人员或室负责人的同意和签字,检验结果才能生效。
(V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定性定量尹分析方法。
(X )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X )4.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袍无荚膜,多数有动力,周生鞭毛。
(X )5.志贺氏菌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抱、无荚膜、无鞭毛、运动、有菌毛。
(X ) 6.葡萄球菌属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阴性球菌、无芽袍、一般不形成荚膜、有鞭毛。
(X ) 7.链球菌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阳性、呈球形或卵圆形、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
(V ) 8.葡萄球菌的培养条件是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X ) 9.链球菌的培养条件是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X ) 10.志贺氏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也能分解蔗糖、水杨素和乳糖。
(V ) 11.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也能分解蔗糖、水杨素和乳糖。
(X )12.从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则说明它一定是引起该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X ) 13.M .R 试验时,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可判断为阴性反应;呈黄色,则可判断为阳性反应。
(X ) 14. V .P 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指示颜色是红色。
(V )15.硫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铁含量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二价铁与硫氰酸钾作用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络合物,颜色深浅与铁离子浓度成正比。
(X )16.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工作性能主要取决于放大率,放大率越高,显微镜性能就越好。
(X ) 17.紫外线灭菌,只适用于空气、水及物体表面的灭菌。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卷及答案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试卷B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试卷所需时间: 试卷总分: 100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食品安全2、GLP3、农药残留4、亲和层析5、 酶联免疫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 、—————————、————————————几个方面。
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3、————————和————————合称为限量元素。
4、安全检测技术中运用的有机物破坏方法有————————、————————、————————三种。
5、亲和层析常用的载体有————————、————————、————————、————————等。
6、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有————————、————————、————————三种。
7、化肥污染主要造成食品中————————、————————两种物质的污染。
8、动物性和植物性天然毒素有————————、————————、————————、————————等9、常见产毒真菌多为————————、————————、————————三种。
10、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分析包括————————、————————、————————、————————四个项目。
11、烟熏、油炸、焙烤、腌制等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N —亚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N —亚硝基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为终末致癌物。
12、TTC 法测牛奶中抗生素时,牛奶呈———————色为阳性结果,牛奶呈———————色为阴性结果。
13、双硫腙比色法测铅实验中所用的掩蔽剂有————————、————————、————————三种。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吊白块成分,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 A )甲醛含量较高 B )三氧化硫含量也相应较高 C ) 二氧化硫含量也相应较高 D )硫酸钠含量也较高2、双硫腙比色法测铅实验中所用的氰化钾须在溶液调成( )性后再加。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理论考试一、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特殊食品?[单选题]*A、保健食品B、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C、婴幼儿配方食品D、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答案解析:《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2、抽检1批次猪后腿带肉蹄髈时,在食品抽检四级食品分类中的食品次亚类应归为:()[单选题]*A、畜肉√B、肉C、畜副产品D、副产品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适用于:()[单选题]*A、蜂蜜√B、蜂蜜制品C、蜂蜜和蜂蜜制品D、蜂王浆答案解析:本标准适用于蜂蜜,不适用于蜂蜜制品。
4、2020年3月生产的蜂蜜样品,检验硝基呋喃类化合物的判定依据应为:()[单选题]*A、《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C、《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D、无法判定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于2020.1.6发布5、某蜜饯样品,检测日落黄、柠檬黄,结果分别为0.072g/kg、0.083g/kg,GB2760中最大使用量均为0.1g/kg,该产品中着色剂结果判定:()[单选题]*A、不合格√B、合格C、无法判定D、其他答案解析: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6、抽取1批次生产日期为2023年6月20日的糕点样品,检验项目铅的判定标准为()[单选题]*A、GB2762-2022B、GB2762-2017√C、GB2760-2014D、GB2760-2011答案解析:GB2762-20222023.6.30实施7、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25192-2022)对仅添加()干酪的产品明确为干酪制品[单选题]*A、15%~60%B、10%~50%C、20%~50%D、15%~50%√答案解析:干酪制品:以干酪(比例15%~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的有机色素类,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不同又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合成类色素中还包括色淀。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4.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由于使用某种兽药而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生的此兽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
6.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传染病、肠源生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7.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8.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9.GB:国家标准10.湿法消化:在有机物破坏法中利用强氧化剂消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以获得待检无机成分的过程。
1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1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1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贮存于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
1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18.食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的质量状况,对食用后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19.抗寄生虫药:主要用于驱虫或杀虫,如左旋嘧啶。
20.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的繁殖和生产能力,如孕酮等。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对氧、热、光敏感,但对金属离子和催化剂保持稳定。
(×)2.食品中天然色素基本上有五大类,其中四类色素仅分布于整个植物界,而第五类却存在于动物组织中。
(√)3.油脂含量高的样品不影响色素的测定。
(×)4.六六六、氯环二烯、敌百虫属于有机氯农药。
(×)5.一般肉、乳品种含有的农药主要是牲畜或家禽取食了农药污染的饲料,造成农药在体内的蓄积。
(√)6.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可使农药的残留浓度最多提高至1000倍。
(×)7.有机磷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为主,主要是抑制血液和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而出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
(√)8.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的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9.在天然原料中的真菌毒素主要结合在水溶性成分上。
(√)10.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11.花色苷的基本结构和随着pH1时橘红色,pH4-5时显无色,Ph8时呈蓝色。
(√)12.在提取叶绿素是,必需要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13.食物链是造成生物富集的一种因素。
(√)14.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蔬菜,在食用时经过水的冲洗就可以去除残留了。
(×)15.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照射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
(√)16.提取酸性真菌毒素(如OTA)时,通常需提高提取溶剂系统中水相的pH值,使其有效地将被提取物碱化或形成水溶性碱混合物后,再进行提取。
(√)17.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1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毒素及有关酶。
(√)19.有机汞农药进入土壤后逐渐被分解为无机汞,不会被植物再吸收。
(×)20.孢子的抗热能力不强在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烃类胡萝卜素)和(氧合叶黄素)。
类胡萝卜素不仅给食品红色增加了黄色,而且还是(V A)的前体。
2.许多花色苷含(糖苷),通常是(葡糖苷),但是其他糖的部分可能与各种(酯)相连。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食品添加剂。
4.日本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将食品添加剂划定为四种,即(制定添加剂)、(即存添加剂)、(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剂)。
5.防腐剂是在(食品保存过程中)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作用的一类物质总称。
6.农药残留的来源:(农田使用药剂后直接对作物的污染)、(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和(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使食品含残留农药)。
7.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对(氧)、热、光、(金属离子)和催化剂敏感,这些因素提高了色素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8.甜菜色素是(离子型)的,表现出(高水溶性),因此采用水溶液就可容易地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9.肉显色的肌红蛋白,通常由肉表面反射分光光度法测定。
它有三种形式组成——(高铁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
10.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第201款规定,食品添加剂是(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并(成为食品一部分)的任何物质。
11.欧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食品中(只能含有欧盟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成员国允许使用的)的香料,即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和(一般卫生法规)的要求。
12.在微生物作用下,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肌肉中乳酸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而亚硝酸极不稳定,可分解为(亚硝基),并与肌肉组织中的肌红蛋白结合,生成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13.漂白剂是指可使食品中的(有色物质)经化学作用分解转变为(无色物质),或(使其褪色)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用于亚硝酸盐的测定的盐酸萘乙二胺法的原理?答:亚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的一类,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密度大于水。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产生重氮盐,此重氮盐再与偶合试剂(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测定其吸光度后,可与标准比较定量。
2.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重要性。
答:a.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对食品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但是违禁、滥用以及超范围、超标准使用添加剂,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卫生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随着研究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添加剂,近年来发现还可能存在慢毒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以及致突变作用等各种潜在的危害,因此更加不能忽视。
c.食品加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加强卫生管理,规范、合理、安全地使用添加剂,保证食品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则对食品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保证和促进作用。
3.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原理。
答:与试样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萃取分理出蛋白质、脂肪等。
酸化:用乙醚提取试样中的苯甲酸,再将乙醚蒸去,溶液中性乙醇混合液中,最后以标准碱液滴定。
1)此方法说明:预处理用氯化钠饱和作用是出去蛋白质水解产物以及降低苯甲酸钠溶解度,降低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以减少损失。
2)此方法测苯甲酸钠及其盐类最大缺点:乙醚容易带过来,此法检测误差较大3)适用于样品种苯甲酸钠含量为0.1%以上的分析。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分析检测过程。
答: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凝固酶实验――动物试验――结果报告。
1)样品制备:称取25g样品放入盛有225ml7.5%氯化钠肉汤的无菌均质器中拍打、振荡混匀,制成1:10的样品;2)增菌与分离培养:将上述样品匀液与36℃±1℃培养18h~24h.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5%氯化钠肉汤中呈混浊生长,将增菌后的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到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血平板36 ℃±1 ℃培养18h~24h。
Baird-Parker平板36℃±1℃培养24h~48h。
3)初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
4)确证鉴定:①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呈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直径约为0.5μm~1μm。
② 血浆凝固酶试验:挑取Baird-Parker平板或血平板上至少5个可疑菌落(小于5个全选),分别接种到5mLBHI和营养琼脂小斜面,36℃±1℃培养18h~24h。
5)动物试验:取新鲜配制兔血浆0.5m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BHI培养物0.2mL~0.3mL,振荡摇匀,置36℃±1℃温箱或水浴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6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或凝固体积大于原体积的一半,被判定为阳性结果。
同时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作为对照。
6)结果与报告:①结果判定:符合3)、4),可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落形态+G染色+血浆凝固酶)②结果报告:在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5.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含量的原理?答:样品经过处理后,加入氢氧化钾使残留的SO2以亚硫酸盐的形式固定。
再加入硫酸使SO2游离,用碘标准溶液滴定定量。
终点稍过量的碘与淀粉指示作用呈现蓝色。
6.农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答:①持久性。
POPS在环境中降解缓慢、滞留时间长,可在水体、土壤和底泥中留存数年时间。
②生物累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