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共11页word资料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1.在拿到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后,不要急于上机绘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说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彻建筑图的意图,平立剖的关系。
尤其是住宅楼,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来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墙是不上下贯通的。
这些隔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这些隔墙(主要是240厚的墙)让这些墙作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墙。
(注意: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条件良好,土质硬且均匀,并要考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二是不利用这些隔墙承重,墙顶设梁,墙后砌。
(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第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反。
初衷是为了防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基础不均匀。
)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层高较低(通常为2.2米)如果墙较长且墙中又有门洞,这时候要控制墙顶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则会造成门洞高度不足。
2.目前住宅楼的建筑设计中普遍设置了阁楼层,阁楼层根据使用功能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用来居住使用的,二是用来仓储储藏使用的。
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结构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pkpm实例

pkpm软件应用之砖混结构设计实例_secret(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底框部分:(1) 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由砖和混凝土组成。
在设计砖混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施工方便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砖混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进行总结。
首先,砖混结构的设计基础是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国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抗震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其次,砖混结构的强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砖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特点不同,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协同作用。
砖墙在承受垂直荷载时,主要通过砖与砖、砖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力量。
而混凝土构件则可以通过钢筋的加固来增强受力能力。
因此,在设计砖混结构时,需要合理确定墙体厚度、钢筋配筋等参数,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要求。
另外,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韧性和耐震裕度等因素。
在墙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上,应遵循"稳定三角形"的原则,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增加墙柱或设置剪力墙等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砖混结构的耐久性是建筑物长期使用的重要指标。
在耐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冻融以及耐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特别是在墙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控制墙面的裂缝,防止水分和雨水渗透,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此外,还应选择具有一定耐久年限的材料,并注意材料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因材料不匹配而引起的问题。
最后,砖混结构的施工方便性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
因为砖混结构是由砖和混凝土组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砌筑和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结构的构件位置和尺寸,以适应施工工艺的要求。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施工中对结构件的保护,防止因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导致结构的损坏。
综上所述,砖混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强度、抗震能力、耐久性和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PKPM软件在砖混底框结构中的应用探讨

王 炳乾
工程科 技 lfI
张彦彬
P P 软件在砖混底框结构中的应用探讨 KM
( 龙 江省 城 市规 划勘 测设 计 研 究院 , 黑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0 ) 5 00
摘 要: 通过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 , 对利用 P P 软件进行砖 混 一底框结构设计 中的应 用和存在的P ̄ 进行探讨 , KM -I I 并介绍相应 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KP 砖混底框 ; P M; 剪力墙
砖混底框结 构中不能运行。 7. . 1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 。 力复杂 , 2 受 P P 系列软件是国内建筑结构行业最 流 KM 62处 理 方 法 : . 若作为薄弱层, 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 , 弹塑性 行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 ,它能够有效地 621设计人员可以按 6度设防计算 , 混 变形集 中, .. 砖 从而对抗震不利。 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提高效率 , 减轻劳动强度 , 但 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7. . 2充分发挥底部结构 的延性 ,提高其 2 在砖混 一 底框结构 的设计中, 也存在一些 问题 , 6 . 砖混抗 震验 算完成 后执 行 S T 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 。 .2 2 A WE 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探讨, 供大家参考 。 软件进行底框部分内力的计算 。 7 M A . P C D对混凝土墙体 刚度的计算 3 l “ 按经 验考虑墙梁上部 作用的荷载 折 63处 理方 法 的 基本 原理 . 7. . 1对无洞 口 3 墙体 的计算: 如果墙 体高 减” 6. . 1一般来说 , 3 砖混底框结构 , 6 按 度设 宽 比 M I , <. 则只计算剪切刚度 ,计算公式为 0 1 . 1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 ,使得一部分 荷 防计算时地震力并非控制工况 。 ( 。b 略) . 如果墙体高宽 比 M I , >. 则需计算 剪弯 0 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 ,从而使墙梁的荷载 降 6. . 2对于构件的弯矩值 , 3 基本上都是恒 + 刚度, 计算公式为( 略) 低。 活载控制; 剪力值 , 有可能某些断面由地震力控 7. . 2对小洞口墙体的计算。 小洞 口墙体 3 & 1 . 2若选择此项 ,则程序对所有 的托墙梁 制 ,但该剪力值的大小与恒 +活载作用下的剪 的判别标准 a=( ≤ . b目 略) O 。 . 前的 P C D 4 M A 均折减, 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力值相差也不会很大。直接用该值设计首先肯 软件, 对于砖混底框结构, 只允许开设 小洞 口的 2“ 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定安全 , 其次误差很小。 剪力墙。 对于 a≥ . 或洞口高度大于等 于 0 0 6 . 8 21若选择此项 , . 则程序 自 动判断托墙粱 633如果个别构件出现其 弯矩值 和剪力 倍墙高的大洞 口剪力墙 , 只能 分片输入 。c .. 则 . 是 否 为墙 梁 ,若 是 墙 梁则 自动按 照 规 范 要求 计 值由地震力控制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结构的 P C D软件根据开洞 率按照 ( t MA t 震规 范> 表 算梁上 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 式 外围构件中。设计人员或者直接使用该值进行 7 .乘 以墙段洞 口影响系数计 算小洞 口剪力 .3 2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2.
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再一个建议就是板内钢筋要双层双向拉通,板厚适当加厚,板配筋率适当提高。
(原因就是此层上
3。
砖混pkpm结果

程序适用于12层以下任意平面布置的砌体结构及底框-抗震墙砌体结构的计算。
底框-抗震墙砌体结构层数为1或2。
一、砌体结构抗震验算(1)砌体结构抗震验算的计算过程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力——按楼面刚度和墙体侧向刚度分配地震剪力到每个墙段——导算楼面荷载和墙体自重计算墙体压应力——按墙体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验算个墙段的受剪承载力。
(2)砌体结构抗震验算的计算内容验算每一大片墙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对象包括门窗洞口在内的大片墙体,求出每一片墙体在抗震受剪时考虑压力影响的沿阶梯形截面坡坏的抗震抗剪强度。
计算结果是抗力与效应的比值。
验算各门窗间墙段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当墙段的抗震受剪承载力不满足时,将计算出墙段所需水平配筋的总截面面积。
(3)参数输入地下室结构嵌固高度(mm)<3层:当有地下室或者有半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至计算水平地震力的地平面的高度,该高度值小于房屋3层高度。
(当输入的嵌固高度大于0时,在计算基底总地震力时不计算地平面以下结构部分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在计算各层的地震力和地震剪力时,结构总高度将减去高高度值)。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1,2,3级对砌体的强度作相应的调整系数为1.05,1.00,0.89。
砂浆类型:选择水泥砂浆对砌体的抗压强度(*0.9)、抗剪强度(*0.8)。
(4)计算结果黄色数据:是个大片墙包括门窗洞口的抗震验算结果,数值结果是抗力与荷载效应的比值,标注方向与该片墙的轴线垂直。
计算结果小于一,不满足抗震强度要求,用红色显示。
兰色数据:是个门窗间墙段的验算结果。
标注方向与该墙段平行。
不满足用红色显示,旁边括号给出层间竖向截面中所需水平钢筋的总截面面积(mm*mm)。
白色数据:为混凝土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kn),可以根据次值对墙体进行配筋。
(5)墙体剪力设计值计算结果各大片墙剪力设计值垂直于该墙比标注,各墙段平行标注,都为白色。
二、底框-抗震墙结构的计算(1)底框-抗震墙结构的计算过程和内容1.计算底框-抗震墙的填充墙和其他各层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底框结构中的混凝土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pkpm(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1.在拿到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后,不要急于上机绘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说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彻建筑图的意图,平立剖的关系。
尤其是住宅楼,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来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墙是不上下贯通的。
这些隔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这些隔墙(主要是240厚的墙)让这些墙作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墙。
(注意: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条件良好,土质硬且均匀,并要考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二是不利用这些隔墙承重,墙顶设梁,墙后砌。
(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第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反。
初衷是为了防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基础不均匀。
)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层高较低(通常为2.2米)如果墙较长且墙中又有门洞,这时候要控制墙顶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则会造成门洞高度不足。
2.目前住宅楼的建筑设计中普遍设置了阁楼层,阁楼层根据使用功能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用来居住使用的,二是用来仓储储藏使用的。
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结构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 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
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着差别。
2. 砖混部分:(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1. 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一)承台:(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二)基础梁:(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2. 底框部分:(一)梁:(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
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
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
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
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 2.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二)柱:(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三)墙:(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四)板:(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2)长宽比满足: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 砖混部分:(1)关于构造柱: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 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