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冠心病患者使用西洛他唑代替阿司匹林治疗的体会

合集下载

指导用药案例

指导用药案例

指导用药案例患者,王先生。

性别,男。

年龄,45岁。

病情描述,王先生最近感到胸闷、气短,伴有心悸和头晕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后症状未见好转,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诊断结果,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冠心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根据王先生的病情,我们为他制定了以下用药方案: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通常建议每天口服75-100mg的阿司匹林,需要持续服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或出血等副作用。

2. 肝素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合并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肝素类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肝素类药物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使用,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次,以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3. 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具有相似的作用,但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通常建议每天口服75-150mg的拜阿司匹林,需要持续使用,但在用药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胃肠道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4.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降脂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通常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他汀类药物,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酶,以避免出现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5.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氧不足的症状,同时也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作用

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作用

ta tl y o i tn e r c i t f se d d,u nf me d —c l n i NBS—i d c d a ue i d ni l a d mi o o n T n u e c t
ds l o t t[ ] i a c l i i r s J .Wol G sr ne l 2 0 ,1 : 6 7— 6 4 t isn a r J at e t , 0 5 1 5 7 5 8 d o o r
参 考 文 献
1 Z o g W . Ch mo i e r h s rt e k c t r f c i n i f mma o y hn e k n s o c e ta e lu o ye t i kng i n a a l t r
m na C li i Mi [ ] x d 9 5, 8 ( ) 1 8 e t ois n c J .JE pMe ,19 12 9 :2 1—19 l t e 20
20 5 ,1 0 7:5 5 — 5 4 6 7
1 1
Io a i Y. Ef c f a n v l wa e s z k i to o e t r— s l b e v tm i E ei a ie a e o u l i a n d rv tv s a
c r fr N S n ue oisi rt[ ] n J l d 2 0 ,1 : ueo B —i cdcli n as J .It T d t Mo Me , 0 6 7
维普资讯


J eR ,l 0 ,o3N. d eJy 0 V. o M su 8 17 7 2
c 并深 达肌 层 , 性 细胞浸 润肠 壁全 层 , 炎 这些都 是 典 型 的 6 Oo tn rg L BD a d g n t s:n w d v lp ns[ ] c n se b u E.I n e ei e eeo m e t J .S a d J

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作用

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作用

西洛他唑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干预作用梁海峰;刘新华【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08(37)7【摘要】目的观察西洛他唑(CS)对冠心病(CH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165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A组:冠心病组,B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ASA)0.1g, qd, 1周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随后将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成A1、A2、B1、B2四组.A1、B1两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0.1qd, A2、B2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bid,1周后复查PAG,比较各组PAG和AR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PAG及AR发生率较8组低(P<0.01).A1组PAG及AR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A2组PAG及AR较A组A1组有明显差异(P<0.01);B1组PAG 及AR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B2组PAG及AR较B组及B1组有明显降低(P<0.01);A2组PAG及AR与B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获益更大.【总页数】3页(P44-46)【作者】梁海峰;刘新华【作者单位】075029,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101101,北京市中医学校医学临床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蚓激酶干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60例临床观察 [J], 孙宓颖;吕淑杰;翟雨佳2.蚓激酶干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20例临床观察 [J], 吴效芳3.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 [J], 翟万庆;李瑞霞;宋丽艳;周亦4.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下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姜秀芳; 乔义岭; 苏会芝; 赵飞; 程丽红5.芪参益气滴丸干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有效性评价 [J], 陈静;屈大展;王瑞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随访研究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随访研究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随访研究高智平;周颖玲;董豪坚;黎励文【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8【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改用西洛他唑1年余,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发生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痛患者行冠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6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耐受情况,改用西洛他唑,24例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患者,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1.8±0.7)年,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肾上腺素及血小板聚集二磷酸腺苷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时PCI术后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总页数】3页(P1287-1289)【作者】高智平;周颖玲;董豪坚;黎励文【作者单位】510100,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协和病区;510100,广州市,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10100,广州市,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10100,广州市,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急性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J], 赵春燕2.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随访研究[J], 姚艳梅;郭剑华;王捷鹏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J], 陈延勋4.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J], 赵韶辉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黄奥迪;王玺;卢文杰;邱春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有何不同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有何不同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有何不同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临床实践证实,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抗血小板药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3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

那么,这3种抗血小板药的疗效有何不同呢?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

此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功效。

大量的试验数据显示,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

因此,世界各国都已把阿司匹林列为抗血小板凝聚的基础药物。

1997年,国际卒中研究组织和中国卒中研究组织一起进行了一项关于阿司匹林的临床调查。

他们共调查分析了4万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情的急性期发生死亡的几率和病情复发的几率。

这一调查结果使阿司匹林成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个有卒中急性期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抗血小板药。

2006年,另一项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出血性不良反应的几率非常低。

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在每千例服用此药的患者中,每年仅有1.3人因服用此药而发生大出血,仅有1.2人因服用此药而发生消化道出血,仅有0.3人因服用此药而发生颅内出血。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获得的长期效益相比,此药的副作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很小的。

阿司匹林的价格非常低廉。

患者每天使用此药进行治疗所需的费用仅为0.5元左右。

2.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也叫氯匹多瑞、波立维,属于噻吩并吡啶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阿司匹林不同。

此药具有抑制血小板释放增长因子和血小板聚集、阻止血管增生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近期发生过中风、心肌梗死或确诊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后可大大减少病情复发的几率。

西洛他唑在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西洛他唑在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西洛他唑在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闫慧;吴永健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4)6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基石,CURE^[1]和CREDO^[2]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确定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地位。

但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RS)、
【总页数】2页(P494-495)
【作者】闫慧;吴永健
【作者单位】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心内科;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替格瑞洛联合西洛他唑在 ACS 患者PCI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J], 陈曦;张海洋;孔繁亮;吴同果
2.TEG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监测缺血、出血事件发生中的作用 [J], 杜玉斌;李丹;黄思兵;张法宁
3.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熊敏
4.血栓弹力图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J], 裴
依菲; 尹娟; 张宇航
5.血栓弹力图在评估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J], 蒋燕;陈洁;郭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4种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你知道几个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4种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你知道几个

脑梗死患者常用的4种抗血小板药物,优缺点一文讲清提起来抗板药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抗板药物,顾名思义,就是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和修补破损血管的作用。

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过程,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那么,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都有哪些呢?有什么特点?该如何使用?今天一文说清。

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最初是作为一种解热镇痛消炎药在临床使用,后来发现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作用,阻止血栓素A2的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上,具有血小板抑制作用的推荐剂量为75-100mg/d。

安全性方面,由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具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因此,胃肠道毒性反应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出血、溃疡、甚至是穿孔。

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拮抗剂,减少与ADP结合位点,进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进而发挥抗板作用。

用于血小板抑制作用时,常用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每天一次。

安全性方面,由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需要经过肝脏CYP2C19的代谢后,方可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因此,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如果不得不同时服用,可选用泮托拉唑或者雷贝拉唑。

三、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使用方法上,推荐剂量为一天服用两次,每次0.1g,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和症状调节。

安全性方面,应当注意出血的发生风险。

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大便潜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应当及时就医。

四、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相同的是,吲哚布芬也是一种可逆的选择性的COX-1的抑制剂。

因其对COX-1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因此,使用过程中,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出现风险发生率低。

临床上可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冠心病治疗心得体会与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

冠心病治疗心得体会与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

冠心病治疗心得体会与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冠心病是一种与心脏供血不足相关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在患上冠心病后,积极治疗并得到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我自己的治疗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首先,积极治疗冠心病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时,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恐惧。

然而,我很快明白到,积极面对并治疗这个疾病是我唯一的选择。

我立即与医生协商了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并且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

这包括定期服用药物、改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

通过坚持这些治疗措施,我逐渐感受到了身体健康的变化。

其次,家人的支持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给予我巨大的力量和勇气。

他们时刻关注我的身体状况,鼓励我坚持治疗,同时也主动帮助我调整生活方式。

家人们陪伴着我一同参加康复训练和定期的医疗检查,他们的陪伴帮助我缓解了对疾病的恐惧感。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了积极的心态。

我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冠心病的知识对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自我学习和咨询医生,我了解到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其次,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十分重要。

我学会了减压的方法,如锻炼、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这些都帮助我摆脱了心理压力。

最后,坚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积极治疗冠心病,并得到家人的支持,我渐渐恢复了健康。

在此过程中,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人的重要性。

他们的关心、陪伴和鼓励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同时也增加了我坚持治疗的动力。

患有冠心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家人的支持,我相信自己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并继续追求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总之,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等,追求健康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阿司匹林常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然而由于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常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治疗。

本文通过一例临床药师在冠心病患者日常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的案例分析,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体现了临床药师在日常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益处,尤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植入支架的患者更加强调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但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消化道不适等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此时医生常常会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在冠心病患者中是否可以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呢?临床药师结合一例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黑便继而使用西洛他唑替代治疗的病例,查阅了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就此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病史摘要患者王××,男性,72岁,因“反复胸闷痛3年余,再发3天”入院。

患者于3年前开始反复于清晨醒来后出现心前区胸闷不适,呈紧迫感,每次发作持续约5-10分钟左右。

2年前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植入药物支架一枚,术后上述症状未再发作。

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发作胸闷痛,呈压榨样,伴冷汗,每次发作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数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每日发作7-8次,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

患者30余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外科手术治疗,8年前行胆囊切除术。

有高血压病史8年,间断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 qd po 治疗。

2年前行PCI术后未规律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服用阿司匹林一月后自行停用。

体格检查:T:36.1℃,P:70次/分,R:19次/分,Bp:138/98mmHg。

双下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搏动、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查体无特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心功能II 级;2. 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其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po 联合氯吡格雷片75mg qd po抗血小板治疗;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 po控制血压及心率;培哚普利片4mg qd po 改善左室重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d po调血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 qd po改善心肌缺血。

患者入院后第二日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左主干、左回旋支和右冠脉未见明显狭窄,支架内未见狭窄。

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85%,远段狭窄80%。

于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处置入药物支架一枚。

入院后第四天,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伴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医生考虑其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po替换为西洛他唑片50mg bid po。

二、分析讨论本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胃肠道不适伴黑便,是否应该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针对这一问题,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指南及循证证据,结合患者病情,做出以下分析。

1.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为主,其中以上消化道损伤常见。

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包括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体现在阿司匹林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磷脂层,并促进白三烯等毒性物质的释放,从而直接刺激损伤胃黏膜。

全身作用体现在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环氧酶-1(COX-1)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合成,进而减弱PG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对消化道产生损伤。

因此尽管阿司匹林肠溶片较普通片减少了对胃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却仍然可以通过全身作用导致胃肠道反应。

2. 是否应该停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服药剂量、合并Hp 感染及联合用药等。

由于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损伤在初期时症状易被忽视,但一旦出血则非常危险,因此在临床上对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要评估和筛查容易发生消化道损伤的高危患者。

发生消化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包括:(1)年龄>65岁;(2)既往有消化道病史;(3)Hp感染;(4)吸烟和饮酒;(5)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

对高危患者建议同时给予有效的抑酸药物或胃黏膜保护剂,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1]。

发生消化道损伤时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根据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进行个体化评价[1]。

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时,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给予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

如果发生严重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

对心血管事件高危的患者,建议不停用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至少停用5天。

但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植入裸支架6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1个月内的患者,建议继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如果严重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本例患者高龄,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有吸烟史多年,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属于发生消化道损伤的高危患者。

患者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本次入院后植入了药物支架1枚,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虽然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和黑便,但大便潜血试验为阴性,不存在消化道出血的征象。

因此建议不停用阿司匹林,继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加用泮托拉唑或埃索美拉唑等PPI类药物。

另外,建议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如为阳性则给予抗Hp治疗。

3. 是否可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替罗非班等。

西洛他唑是一类磷酸二酯酶-3(PDE-3)抑制剂,抑制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PDE-3的活性,使cAMP浓度上升。

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张周围动脉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及调节脂质代谢等多方面的作用[2]。

有一项Meta分析[3]综合了23项RCT研究,发现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管再狭窄的相对风险比为0.60,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对风险比为0.69,而且西洛他唑组发生严重的血栓或出血的风险较低,说明西洛他唑可以降低PCI术后血管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

高智平等人[4]观察了PCI术后患者分别使用西洛他唑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发生事件及出血时间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而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意义。

虽然此研究提示西洛他唑的短期预后与阿司匹林相当,但由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对长期预后的影响需要更大样本量及更长期的RCT研究来证实。

根据2012年中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5]推荐:NSTE-ACS患者入院后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负荷剂量150~300mg),如能耐受,长期维持治疗(75~150mg )(I,A)。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因胃肠道疾病而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时,应使用氯吡格雷(负荷量后每日维持量)(I,B)。

对胃肠道出血史、溃疡病或存在多个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患者(如Hp感染、>65岁、同时使用抗凝剂或类固醇激素),应使用PPI和胃粘膜保护剂,减低胃肠道出血风险(I,A)。

但目前指南尚未推荐西洛他唑用于NSTE-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总结与体会本例患者高龄(>65y),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同时有吸烟史,是属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容易发生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

但是由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以后仅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无严重出血症状,因此不建议停用阿司匹林,而应加用PPI类药物。

虽然有体外试验证实西洛他唑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强于阿司匹林,但是缺乏大样本量长时间的RCT试验支持,且目前的指南并未推荐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治疗,而患者本次入院后植入了药物支架,术后应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板治疗至少一年,因此并不建议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抗板治疗。

通过临床药师和医生共同探讨后,评估了本例患者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医生给予患者的出院带药方案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 po联合氯吡格雷片75mg qd po双重抗血小板,并加用了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 qd po。

临床药师在对患者进行出院教育时,提醒患者注意有无黑便或不明原因的贫血,并建议其每1~3个月定期检查大便潜血。

参考文献:[1]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7):607-611.[2]Ikeda Y. Antiplatelet therapy using cilostazol, a specific PDE3 inhibitor. Thromb Haemost. 1999 Aug;82(2):435-8.[3]Biondi-Zoccai GG, Lotrionte M, Anselmino M, Moretti C, Agostoni P, Testa L,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ppraising the impact of cilostazol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m Heart J. 2008;155(6):1081-9.[4]高智平,周颖玲,董豪坚,黎励文。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随访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87-89.[5]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