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省考行测技巧:逻辑判断题的口诀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背口诀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背口诀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确定3月21日发布,3月22日至3月30日进行网上报名,4月22日进行公共科目笔试。
目前,很多考生都在准备2017年4月份的多省公务员考试,由于行测题目具有题量大、题型多样、知识点复杂、做题时间有限等特点,那么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行测考试当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逻辑判断题目是判断推理模块当中难度较高的题型,也是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目,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针对于逻辑判断中必然性推理的反对关系,如何快速进行秒杀的好方法。
我们先看一道例题:例: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B. 12人都不会使用C. 仅有一人会使用D. 不能确定解法一: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些是”和“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性质,第一句和第二句必然有一真,再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一真,因此“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为假话,可以推出“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根据“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因此第一句为真话,故第二句话为假,假话变成真话后可得到正确答案为“所有是”,即事务所12人都会使用计算机,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观察后可知,实际操作起来既浪费时间,而且由于用到多对推出关系和反对关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题干较为复杂,考生在做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因此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需要大家熟记一个口诀:①题干出现上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同;题干出现下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反;②正确选项如果有“所有”就选“所有”,最具代表性,没有“所有”选“有些”。
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用这个口诀来做题:解法二:通过观察题干“有些是”、“有些非”,断定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并且“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句话应写作句式-“某个非”,根据公式①,正确选项要与“所长不会使用”即“某个非”中“非”相反的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在A项和C项中间,根据公式②,则答案要选“所有是”,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 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 S →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 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 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 S →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行测推理必备口诀

行测推理必备口诀行测推理必备口诀演绎推理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其中智力推理是常考题型,每年都会有1-2道。
智力推理主要包括真假型、排序型、匹配型、数学型、其他型五种题型。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巧解此类题型的方法口诀,并介绍这五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公教育专家智力推理解题口诀:确定条件出发推,相关条件作突破;假设代入最常用,选项全面可排除;几类元素列图表,先后顺序需注意。
一、真假型题干特点:题干给出几句对话(猜测)及其真假情况,但并未指明哪句为真哪句为假,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1】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中公解析:题干要求根据四人所说的话来判断与车的颜色的对应关系。
只有丁的话是确定条件,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车是红色的,且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说实话”。
观察甲、乙、丙的话,发现乙的话中提到了红色,与该条件有关,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显然,乙不可能说实话,否则乙和丙的车都是红色的,不符合题意;由乙的话为假可知丙的车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实话,则丁的车是蓝色的。
所以说实话的是甲,甲的车是红色的。
由甲的话“乙的车不是白色”是实话,可知乙的车是银色,则丙的车是白色的。
因此答案为C。
点拨:当题干信息只有唯一一个确定条件时,可由与该条件相关的话的真假入手解题。
真假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目的突破口,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需要大家多做题多积累经验,此外,假设法和代入法是真假型题目的通用解法,如果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可直接进行假设或代入。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技巧汇总资料】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分析推理型题目是最直接考查考生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1、真假矛盾法: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矛盾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反对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反对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推出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有两个为真或两个为假,则利用假设为真的两个条件推导其余条件,如果满足题目条件则成立),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例题】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四句话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只有一真”类型。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则矛盾关系必然是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由此推理得出第四条件为真,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故选C。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解析】分析题目,属于“只有一真”类型,利用反对关系可以得知甲乙必有一真,结合丙所给可以推出甲所说为真,故选A【例题】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逻辑判断推理口诀

逻辑判断为了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地管理和调用相关的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的考点,首先提供几个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历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
当然,当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
一快读快解应用篇——真题考点经历精选快读快解口诀集锦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对应关系杂排除做首选具体有疑问果断选宏观可能不推“必〞局部不推“全〞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强弱相比拟选最才保险概念有内涵留神被偷换分析必弄清论据和论点发现联结词规那么用在先分析巧运用解题思路宽口决局部讲解:1.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
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方:“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1〕四人中,两人老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老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老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轻松应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逻辑判断主要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大类。
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的是各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推理规则,而可能性推理则侧重于对论证的分析和加强削弱的判断。
对于必然性推理,首先要熟悉各种命题的形式和特点。
比如直言命题,它有“所有 S 是P”“有的 S 是P”“某个 S 是P”等形式;还有联言命题“p 且q”、选言命题“p 或q”以及假言命题“如果 p,那么q”等。
在解题时,要准确理解这些命题的含义,熟练运用推理规则。
比如“所有 S是P”的矛盾命题是“有的 S 不是P”,“p 且q”的矛盾命题是“非 p 或非q”等等。
推理规则也是必然性推理中的关键。
像“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这样的规则,在解决假言命题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已知下雨了,就能得出地面湿的结论;而地面没湿,就可以推断没有下雨。
再来说说可能性推理。
这部分要注重对题干论证结构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论点和论据,然后找出论证过程中的漏洞。
加强论证的方式有补充论据、建立联系、增加前提等;削弱论证则可以切断联系、增加反向论据、否定前提等。
比如,论点是“经常锻炼能使人更健康”,论据是“经常锻炼的人免疫力更强”。
如果要加强这个论证,可以补充新的论据,比如“经常锻炼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低”;如果要削弱,可以指出“免疫力强并不意味着就更健康”,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
在做逻辑判断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这些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比如“只有……才……”“如果……那么……”“或者……或者……”等关联词,以及“大多数”“少数”“部分”等限定词。
同时,要学会运用排除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如果直接推理比较困难,可以先把明显不符合的选项排除掉,缩小选择范围,提高正确率。
2017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命题推理解题方法.doc

广东公务员考试中命题推理题目应该如何解答?在广东公务员考试中,命题推理是一种重要题型,今天0为大家介绍命题推理解题的两大方法。
(一)文氏图法一个概念的外延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来表示,直言命题可以用文氏图来表示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
适用范围如下:1.当题干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依次分析出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然后结合文氏图进行解答即可。
2.当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一般来说这些命题都是真的,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理。
此时可根据直言命题真假关系,画文氏图来进行解题。
【例题】在某次交通整治民意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中,一个是黑龙江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有两个人只负责客运业务,三个人只从事货物运输。
如果以上的介绍涉及了该次座谈会的所有代表,则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解析:本题答案选B.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题中所提到的人的身份间的关系,在计算人数时要注意:是包含关系的不要相加,是全异关系的需要相加,交叉关系则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
(二)矛盾法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7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完整)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总结,推荐文档

逻辑判断快速技巧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
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考试中逻辑判断题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
面对试题,从哪里“撕开裂口”,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
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
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
(否定的条件未确定)提示:1. 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
如:甲不是女的。
——可知甲是男的。
2. 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
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
——可推知丙是法官。
关于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这一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的运用见下文实例。
例1.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2]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C解析:(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广东省考行测技巧:逻辑判断题的口诀
目前,很多考生都在准备2017省考,由于行测题目具有题量大、题型多样、知识点复杂、做题时间有限等特点,那么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行测考试当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逻辑判断题目是判断推理模块当中难度较高的题型,也是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目,那么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针对于逻辑判断中必然性推理的反对关系,如何快速进行秒杀的好方法。
我们先看一道例题:
例: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都不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会使用
D. 不能确定
解法一: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些是”和“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性质,第一句和第二句必然有一真,再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一真,因此“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为假话,可以推出“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根据“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因此第一句为真话,故第二句话为假,假话变成真话后可得到正确答案为“所有是”,即事务所12人都会使用计算机,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观察后可知,实际操作起来既浪费时间,而且由于用到多对推出关系和反对关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题干较为复杂,考生在做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因此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需要大家熟记一个口诀:①题干出现上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同;题干出现下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反;②正确选项如果有“所有”就选“所有”,最具代表性,没有“所有”选“有些”。
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用这个口诀来做题:
解法二:通过观察题干“有些是”、“有些非”,断定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并且“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句话应写作句式-“某个非”,根据公式①,正确选项要与“所长不会使用”即“某个非”中“非”相反的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在A项和C项中间,根据公式②,则答案要选“所有是”,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记住这个口诀后,只需要三步即可解决反对关系的题目,第一步:判断题干所给信息是上反对关系(所有是、所有非)还是下反对关系(有些是、有些非);第二步:看题干所给信息是“某个是”还是“某个非”;第三步:利用公式将选项与题干比对后得出正确选项。
上面就是小编推荐的反对关系解题技巧中非常关键的口诀,熟记口诀是秒杀反对关系的题目实操性非常强的方法,需要每一位考生平时利用此口诀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面对此类题目游刃有余,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