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专题训练题:三次科技革命(材料题)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项训练-三次科技革命3.doc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项训练-三次科技革命3非选择题1.判断分析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讨论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甲: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乙:推动了新的工业部门的产生丙: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丁: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经济根源以上只有一个正确观点,请你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指出其他三位同学观点错误之处。
答案:乙正确甲错,只符合第三次,不符合第【一】二次。
第一次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丙错,不符合第一次,第一次英国走在世界其他国家前面;丁错,不符合第三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发生侵华战争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0分〕材料一“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2017年4月1目《国际在线》材料二受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原定4月9日在东京开幕的第24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延期举行。
依照原定赛程,本届富士通杯全部五轮比赛于4月9—17日在日本东京一次性赛完。
——2017年4月1日《新民晚报》材料三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时间1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十分的严重”,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
他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2017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1〕材料一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2分〕联合国对此持何种态度?〔2分〕请运用材料【二】三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解答。
〔2〕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说:“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第三次科技革命一、选择题1.(·成都)3月,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大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轰动一时。
与“阿尔法狗”直接相关的技术是()A. 生物技术B. 原子能技术C. 信息技术D. 航天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旗下的公司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是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A. 坐火车旅行B. 开汽车上班C. 用电灯照明D. 在太空授课【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太空授课”判断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病毒,请问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A. 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程序B. 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C. 由操作者传递给计算机的病毒D. 由计算机本身产生的破坏程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点评】掌握计算机病毒。
4.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际运用的数字是电子计算机,它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约30余吨,是个庞然大物,它诞生于()A. 1935年B. 1945年C. 1955年D. 1965年【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5年。
初中九年级《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专题中考题解析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专题中考题解析1.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
”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人是()A.瓦特B.本茨C.斯蒂芬森D.莱特兄弟答案:A2.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表明人类开始进入()19世纪70年代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19世纪80年代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答案:B3.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B.在线购物,网络订票C.楼上楼下,电灯电话D.车马劳顿,家书万金解析: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在线购物,网络订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选B项。
答案:B4.下表反映了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B.科研领域不断发展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答案:C5.1492年10月,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
“新大陆”指的是() A.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C.亚洲的菲律宾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答案:D6.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的一页,下列对“三角贸易”理解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B.三角贸易首先从美洲出发C.充分暴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D.造成了非洲长期落后答案:B7.下面知识结构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的形成B.社会主义的探索C.告别“雅尔塔”D.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D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一、选择题1.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二、非选择题1.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
”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
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假如你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你可能会看到的科技成果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内容。
题文中的四幅图分别是:①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珍妮机和蒸汽机;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汽车;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再看题文要求是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因此1900年不可能看到计算机。
故有③的选项不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珍妮机的故事、瓦特和蒸汽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下表反映的是世界航天技术领域的部分重大成果。
它不能说明()B.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C.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D.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
题干中的发明苏联、美国、中国的成就都是独立存在的,看不出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
中国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说明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取得一定成就。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革新往往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
人类历史上三次剧烈的科技革新带给中国的是不同的挑战与机遇。
结合已学知识回答问题:【第一次:沉溺美梦】(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第二次:失之交臂】(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
请举出一例证明。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试题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题一.选择题部分1.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展会期间可能出现在的先进交通工具是: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A .海外殖民战争B .工业化及城市化C .资产阶级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3.如今汽车已逐渐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
为汽车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A .卡尔·本茨B .亨利·福特C .莱特兄弟D .法拉第4.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属于右图中 A B C D人物的创造是:A.改良蒸汽机B.研制汽车C.发明白炽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5.1820年7月18日,美国商人乔治·麦卡尔前往英国洽谈一笔业务,下列行为他能够做到的是:A.出发前他给客户发了一份电报B.他预定了去英国的船票C.因时间关系,他后来改乘飞机D.他给客户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6.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
爱因斯坦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
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网络信息技术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A.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D电灯照明技术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
以上史实说明:A .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B .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C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9.第三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可比拟的。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一、复习主题:三次科技革命、近代科学文化和世界贸易组织二、考点揭示:1、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知道内燃机的应用;了解“电气时代”;3、知道梵高的代表作;4、知道世界贸易组织;5、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三、考点默写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3、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6、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四、思维导图五、例题演示1、(2021·河北省·1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这说明英国()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2、(2021·湖北十堰·9)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3、(2021·甘肃兰州)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二 三次科技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一、选择题“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的发明()2.(2018·湛江学业考)据《湛江日报》报道,预计2016年湛江到广州将建成高速铁路,届时两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
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3.(2018·乐山中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4.(2018·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60—1910年英、法、、美实力变化表国别英法德美项目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5.(2018·菏泽学业考)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A.钢铁时代电气时代B.蒸汽时代火车时代C.蒸汽时代棉花时代D.电气时代网络时代6.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
这则材料反映出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7.(2012·孝感中考)如今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方便、省事、快捷,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应该感谢()8.从火车和汽车最早出现来看,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9.(2018·盐城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10.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好奇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求知欲望。
因为好奇心而改进了蒸汽机的人是()11.(2018·扬州模拟)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考专题训练题:三次科技革命(材料题)
一.【科技革命】(6分)
材料一:清朝后期,统治者正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等待“四方来朝”时,等来的
却是英国的“坚船利炮”。
(1)请问英国的“坚船利炮”是哪一事件的重要成果?这一事件使得世界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
答:工业革命。
(1分)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分)材料二: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
二位。
(1分)
(2)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1分)
答: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
材料三: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
技的“星火计划”。
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3)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1分
答: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
“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英美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是什么(1分)
答: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国家国家发展的首要条件;先进制度代替落后制度是社会
发展必然趋势;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开放性题,有理即可)
二、{科技的力量】(共7分)
材料一: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列举三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
(3分)
答:列举:火药武器(或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航海罗盘(或指南针应用航海)。
材料二: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
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历史
....
的发展进程
.....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分)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1分)
(3 列举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成果两例(2分)
电力的广泛运用(1分)、内燃机的发明使用(1分)或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符合史实,任意两例即可,一例1分,共2分
(4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2分)
答:第一次:英帝国主义为了掠夺原材和开辟国外市场,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
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