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一讲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英语课件(北师大版)Book 1 Unit 1

名师点睛 通览全文,要点齐全,结构合理,语言严谨。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原 因 状语 从 句 、 定 语从 句 等复 杂 句及 动 名词 短 语作 主 语和 in one’s opinion,for the sake of,stay away from,prevent...from...等高级词汇的 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
7.win...back赢回 8.take regular exercise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9.keep a good mood保持乐观心态 10.remove heavy burdens减轻负担
话题佳作 假设你是李华,收到好朋友王明的来信。他在信上提到他挑食,吃
饭不规律以及爱吃快餐等,现在经常头晕,请求你的帮助。请你给他 回信并提出相应的劝告。
10.The graph has a title,a main idea,and supporting (support) details. (2015·浙江)
2 高频短语
1. switch on 把开关打开,接通 2. switch over 转换频道,转变 3. switch off 把……关掉,关上 4. go off (爆竹、铃等)响;离开;爆炸 5. take up 拿起;占据;开始从事;继续 6. be filled with充满着 7. suffer from忍受,遭受
present n.目前;礼物 adj.现在的;在场的 v.赠送;介绍
31.forecast n.预__报__;__预__测__ 32.crowd n.人__群__,__一__伙__人__
v._拥__挤__,__挤__满_ 33 adj.遥远的 34.formal adj._正__式__的__,__合__礼__仪__的_ 35.style n._风_格__,__作__风__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思维深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C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 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抓住“三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2.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考点二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v =Δx Δt.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3.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思维深化]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答案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t =2 s 时的速度为:v =6×22 m /s =24 m/s ;由x 与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1=Δx Δt =19-32m /s =8 m/s.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6v 答案 D解析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 .0.10 m /sB .100 m/sC .4.0 m /sD .0.40 m/s答案 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 m /s =0.10 m/s ,A 正确.用极限思想理解两种速度关系1.两种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时,可由v =Δx Δt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思维深化]1.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 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2.有加速度的物体一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定,要看a 与v 的方向关系.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答案 B8.[加速度的求解]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 m /s 2B .-2.45 m/s 2C .4.90 m /s 2D .-4.90 m/s 2答案 D解析 设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 s 时的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 /s 2=-4.90 m/s 2,D 正确.9.[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 A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10.[运动特点的分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 .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 B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加;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不再是均匀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再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是向前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 项和D 项均错误.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答案 C解析 “质点”、“点电荷”等都是为了使研究问题变得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模型法,所以C 正确.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答案 B解析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Δv =v 2-v 1,而加速度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a =Δv Δt,由此可知,只有B 正确.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平均速度为v 1=Δx t 1,即为t 12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Δx t 2,即为t 22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v 1变化到v 2所用的时间为Δt =t 1+t 22,所以加速度a =v 2-v 1Δ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A 正确.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 =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 =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0.067 m/s 2 (2)0.6 m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3.0×10-20.30m /s =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3.0×10-20.10m /s =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0.067 m/s 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 练出高分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B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C .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D .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答案 B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 s 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C .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 =Δx Δ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 .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 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 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B 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3.如图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 921千米,设计时速 350千米.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1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 .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度,921千米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答案 D解析 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A 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率,921千米是指路程,B 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x n -x m =(n -m )aT 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 =57.5-32.55 m /s 2=5 m/s 2,C 错;由题意可知第4.5 s 末列车速度为57.5 m /s ,由加速度公式知v 0=80 m/s ,D 对.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12 m 、2 mB .12 m 、-2 mC .-2 m 、-2 mD .2 m 、2 m 答案 B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25 km/h B.34 km/hC.35 km/h D.38 km/h答案C6.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答案A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即速率,D正确.7.(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8.(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是9 km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答案AD9.(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答案CD综合应用10.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答案A1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9月16日12时休渔结束,我国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2,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图2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答案D解析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选D.12.(多选)“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答案BD13.(多选)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答案ABC。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数学答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数学答案第一章:概率论基础1.1 集合与概率题目:设集合A={1,2,3,4,5},B={3,4,5,6,7},求A与B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答案:•交集:A∩B = {3,4,5}•并集:A∪B = {1,2,3,4,5,6,7}•差集:A-B = {1,2}1.2 条件概率与事件独立题目:某班级有40名男生和30名女生,从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求抽到男生的概率。
答案: - 总人数:40 + 30 = 70 - 抽到男生的概率:40/70 = 4/72.1 随机变量与离散型随机变量题目:设随机变量X表示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求X 的概率分布。
答案:X123456P(X)1/61/61/61/61/61/62.2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题目:设随机变量X表示一位学生的身高,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 = 0.01,0<x<100,求X在区间[50,70]的概率。
答案: - X在区间[50,70]的概率:P(50<=X<=70) =∫(50,70)0.01dx = 0.01*(70-50) = 0.23.1 矩阵与线性方程组题目:解下列线性方程组: - 2x + 3y = 8 - 3x + 2y = 7答案: - 通过消元法可得:x = 1,y = 23.2 行列式与矩阵的逆题目: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 - A = [1, 2; 3, 4]答案: - A的逆矩阵:A^(-1) = [ -2, 1/2; 3/2, -1/2]第四章:数学分析基础4.1 极限与连续题目:求极限lim(x->0)(sinx/x)的值。
答案: - 极限lim(x->0)(sinx/x) = 14.2 导数与微分题目:求函数y=3x^2的导数。
答案: - y的导数:dy/dx = 6x以上是《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中关于数学部分的答案,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顺利!。
2017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高考数学(理)人教A版配套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

q,且q
答案
思考辨析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x2+2x-3<0”是命题.( × ) π π (2)命题“α= ,则tan α=1”的否命题是“若α= 4,则tan α≠1”.( × ) 4 (3)若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 ) (4)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 ) (5)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成立当且仅当p成立.( √ ) (6)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p是¬ 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跟踪训练1
1 π D.若 cos α≠ ,则 α≠ 2 3 π 1 1 解析 命题“若 α= ,则 cos α= ”的逆命题是“若 cos α= , 3 2 2 π 则 α= ”. 3
解析答案
(2)已知命题α:如果x<3,那么x<5;命题β:如果x≥3,那么x≥5;命题γ: 如果x≥5,那么x≥3.关于这三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下列三种说法正确的 是( ) ①命题α是命题β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逆命题; ②命题α是命题β的逆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否命题; ③命题β是命题α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α的逆否命题. A.①③ C.②③ B.② D.①②③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
与必要条件
内容 索引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思想与方法系列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练出高分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1
知识梳理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若q ,则p
若¬ p,则¬q
若 ¬q ,则¬p
答案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 相同 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完整步步高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2地琛也.绎待丽及菇忙理甘*日卅瓦二的齐问、比例尺.常爪圈價和订记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 .地球仪(1)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_____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 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②纬线特点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知识整合知识回顾理清救财必修1第一醴地球9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曲刑良示]1地珠的形状和丈小鬥|厅下兴平坤拜:b 357千末亦逋屮輕:h :j ;H rx(4) 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北楼/?Z- -A \ A/ JX图示A V iA iJt _ 進 H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分布规律的度数愈向西愈大的度数愈向南愈大20° W 0°〜160°E 为东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划分半球160° E 〜180°〜20°W 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特殊经纬度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1) 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⑵ 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2017年化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全书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使用方法: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
使用方法: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快蒸干时停止加热。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
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中A 的名称为圆底烧瓶,B 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使用方法:a.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其中B 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b.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
使用方法:a.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用于滴定操作;c.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
使用方法:a.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b.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常用的计量仪器 完成下列空白(1)仪器A的名称:量筒。
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mL。
特别提醒①无“0”刻度;②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③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mLNaOH溶液应选取10mL量筒,而不能选5mL或50mL 量筒。
(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
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该仪器使用前需“查漏”;②该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③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④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⑤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该仪器中溶解或稀释。
(用“不能”或“能”填空)(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mL。
(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
2017步步高高考数学(江苏,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1.3简单的逻辑用词

①∀x∈R,x2≥0; ③∃x0∈R, 2x0 0;
解析
②∀x∈R,-1<sin x<1; ④∃x0∈R,tan x0=2.
∀x∈R,x2≥0,故①正确;
∀x∈R,-1≤sin x≤1,故②错; ∀x∈R,2x>0,故③错,故④正确.
解析答案
(2)下列四个命题
0 0 1 1 p1:∃x0∈(0,+∞), ; 2 3
2
②¬ q: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
③¬ r:∀x∈R,x2+2x+2>0,真命题.
④¬ s:∀x∈R,x3+1≠0,假命题.
解析答案
(2)(2015· 课 标 全 国 Ⅰ 改 编 ) 设 命 题 p : ∃n∈N , n2>2n , 则 ¬ p为
∀n∈N,n2≤2n 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考辨析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命题p∧q为假命题,则命题p、q都是假命题.( × ) (2)命题p和¬ p不可能都是真命题.( √ ) (3)若命题p、q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则p∨q是真命题.( √ ) (4)全称命题一定含有全称量词,存在性命题一定含有存在量词.( × ) (5)写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时,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 √ ) (6)∃x0∈M,p(x0)与∀x∈M,¬ p(x)的真假性相反.( √ )
存在性命题
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
∃x∈M,p(x)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命题 命题的否定
∃x∈M,¬ p(x) ___________________
∀x∈M,p(x) ∃x∈M,p(x)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英语人教版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英语人教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Unit 1 School lifeIn this unit, we will focus on school life and explore various topics related to education and learning. By the end of this unit, you shou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school life and be able to express your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 in English. Let's get started!Part 1: School Subjects and Activities1.1 SubjectsIn this section, we will learn and review different school subjects. Vocabulary related to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English, history, and biology will be introduced, along with common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used in the classroom.1.2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Besides academic subjects, schools also offer a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e will discuss popular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arts, and music, and talk about their benefits and the skills they develop.Part 2: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2.1 School RegulationsEvery school has its own se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 will discuss common rules such as uniform requirements, punctuality, and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and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English.2.2 Disciplinary ActionsWhen students break the rules, there are consequences. We will explore different disciplinary actions schools take, such as warnings, detentions, and suspensions, and practice discussing consequences in English.Part 3: School Life and Experiences3.1 Daily RoutineSchool life revolves around a daily routine. We will talk about typical activities in a school day, including attending classes, doing homework, and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school events. You will also learn how to describe your own daily routine in English.3.2 School Events and CelebrationsThroughout the school year, there are special events and celebrations that bring the school community together. We will discuss events such as sports day, graduation ceremonies, and cultural festivals, and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se events in English.Part 4: School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4.1 Classroom Tools and TechnologySchools are equipped with various tools and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learning. We will explore common classroom resources such as whiteboards, projectors, and computers, and practice using correct terminology in English.4.2 Library and Study SpacesA well-stocked library and comfortable study spaces are essential for a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libraries and study spaces, as well as how to ask for assistance and borrow books in English.Part 5: Exam Preparation5.1 Study SkillsPreparing for exams requires effective study skills. We will introduce different study techniques, such as note-taking, summarizing, and self-testing, and provide tips on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5.2 Exam StrategiesTo perform well in exam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exam strategies. We will discuss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 analysis, and exam tips to help you approach exams with confidence.ConclusionIn this unit, we have explored various aspects of school life, including subjects, activit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aily routines, facilities, and exam preparation. By mastering th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introduced in this unit, you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communicate and navigate through your school life in English. Keep practicing and learning, and good luck with your stud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1章第1讲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答案 ①>⑥>⑤>③>②>④ 2.(1)答案 1.2 <解析 n (SO 2-4)=3n [Al 2(SO 4)3]=3×0.4 mol =1.2mol ,0.4 mol Al 2(SO 4)3中含有0.8 mol Al 3+,由于在溶液中Al 3+水解,故Al 3+的物质的量小于0.8 mol 。
(2答案 小于 小于题组二 通过n =m M =NN A ,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3.答案 C解析 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故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④错。
4.答案 0.33N A 0.26解析 晶体的摩尔质量约为122 g·mol -1,n =12.2 g122 g·mol -1=0.1 mol ,故氧原子数目=0.1×(2+1.3)N A =0.33N A ,n (H)=0.1 mol ×1.3×2=0.26 mol 。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深度思考 2.答案 ③解析 ①、②中,1摩尔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水N A ;③中,水蒸气分子间间距比分子直径大的多,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题组一 有关“n =V V m =m M =NN A ”的应用1.答案 D解析 解法一 公式法:a g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pN A mol ,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a g pN Amol =aN A pg·mol -1, 所以b g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 g aN A pg·mol -1×22.4 L·mol -1=22.4pbaN AL 。
解法二 比例法: 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 g 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g ~ p b g ~ N 则:N =bp a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pbaN A,所以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aN AL 。
2.答案 B解析 X 除以N 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1 L 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3.答案 C解析 等质量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反比,若M (甲)<M (乙),则分子数:甲>乙,A 错误;若M (甲)>M (乙),则物质的量:甲<乙,又气体体积相等,故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 错误;同温同体积同质量的气体或混合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C 正确;由质量和密度相等可知气体体积相等,D 错误。
4.答案 B解析 A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为1∶1∶1,故A 错误;B 项,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1、28 g·mol -1、26 g·mol -1,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nM nV m =MV m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28∶26=14∶14∶13,故B 正确;C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1、28 g·mol -1、26 g·mol -1,根据m =nM 知: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32=14∶14∶13,故C 错误;D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1分子CO 、N 2、2C2H2分别含原子数为2、2、4,所以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故D错误。
题组三气体的摩尔质量5.答案M=mN·N A g·mol-1(3)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①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NH4HCO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用含m、d的代数式表示) ②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①m2d mol6d g·mol-1②22.4ρ g·mol-1(4)在空气中N2、O2、Ar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1%,则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答案28.96 g·mol-1解析28 g·mol-1×78%+32 g·mol-1×21%+40 g·mol-1×1%=28.96 g·mol-1。
1.答案 C解析A项,D2O和H2O的质子数相同(均为10),但D2O、H2O的摩尔质量不同,分别为20 g·mol-1和18 g·mol-1,所以18 g D2O和H2O的物质的量不同,质子数不同,错误;B项,n(H2SO3)=2 L×0.5 mol·L-1=1 mol,但H2SO3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H+数目小于2N A,错误;C项,发生的反应是2Na2O2+2H2O===4NaOH+O2↑,转移电子数为2e-,所以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正确;D项,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 mol NO2,常温下NO2和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 N2O4,所以分子数小于2N A,错误。
2.答案 C解析A项,60 g丙醇的物质的量是1 mol,根据其结构式可知,1 mol 丙醇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 A,错误;B项,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可知,1 L 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CO2-3和H2CO3粒子数之和为0.1N A,错误;C项,在氧化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只有+1价,因此23 g Na(即1 mol Na)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正确;D项,235 g核素23592U即1 mol 23592U,发生裂变反应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 A,错误。
3.答案 A解析A项,H182O和D2O的摩尔质量都为20 g·mol -1,且每个分子中的中子数都是10个,故2.0 g H182 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正确;B 项,一个乙醛分子中含有6个σ键,4.4 g乙醛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4.4 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6N A,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5.6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根据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错误;D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和MnO2反应,故50 mL 12 mol·L-1的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 A,错误。
4.答案 D解析A项,23 g Na即1 mol Na可失去1 mol e-,与足量的H2O反应生成0.5n A个H2分子,错误;B项,1 mol Cu与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应生成n A个SO2分子,错误;C项,N2和H2都是双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n A个原子,错误;D项,3 mol Fe生成1 mol Fe3O4,根据Fe3O4中3个Fe原子的化合价共为+8价,可知反应中3 mol单质铁失去8n A个e-,正确。
5.答案 B解析A项忽视了Na[Al(OH)4]溶液中的水,错误;B项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13×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12 g24 g·mol-1=0.5 mol,正确;C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D项中OH-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0,错误。
6.答案 D解析一定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的条件是在标准状况下。
A项中1个NO2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分子总数为N A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项中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28 g混合气体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2N A ;C 项中NO 2和N 2O 4的最简式均为NO 2,92 g 混合气体中含NO 2的物质的量为2 mol ,故含有原子的总数为2×3N A =6N A ;D 项中提到气体的体积,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 -1进行计算,故常温常压下,不能代入22.4 L·mol -1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
练出高分1.答案 B解析 A 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C 项,物质的摩尔质量当以g·mol -1 作单位时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2.答案 D解析 先把题中提供的量都分别转化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比较它们的体积、密度等。
标准状况下6.72 L CH 4的物质的量为0.3 mol,3.01×1023个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3.6 g H 2S 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答案 C解析 a L ∶b L ∶c L =3b L ∶b L ∶2b L =3∶1∶2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Z 的化学式为X 3Y 。
4.答案 C解析 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则 166 g -100 g 44 g·mol -1=142 g -100 gM M =28 g·mol -1,应选C 。
5.答案 C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A 、B 、D 错误;C 项,密度乘以体积等于质量,C 2H 4和CO 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等质量时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
6.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由pV =nRT =mM RT 得pM =ρRT ,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则摩尔质量相等,设混合气体中14CO 为x mol,12CO为y mol ,则30x +28yx +y=29,解得x ∶y =1∶1,12CO 和14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 、B 项错误;12CO和14CO 的质量之比为28∶30,即14∶15,C 项错误;体积相同时,密度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