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5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 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而艾 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
复了转化现象。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结论 有某种“ 转化因子 ”
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
物质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
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 联系 有 某种“转化因子”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
明 “转化因子”就是DNA ;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
则、单一变量原则
-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 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 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 )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混合产生了S型活细菌,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 (5)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 )
活菌的,DS项型错细误菌。
关闭
ABD
解析 答案
-16-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2019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DNA+R型活细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 存的细菌都是S型细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第五单元 热点题型六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2)

(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棒眼对圆眼为_隐__性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解析 因为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由F2雄性个体的性状可推导 出F1雌性果蝇基因型为XAXa(假设该性状由基因A、a控制),而F2的雌性个体存 在两种性状,推导出F1雄性果蝇基因型为XaY,又由F1雄性推知母本基因型为 XaXa,由F1雌性推知父本基因型为XAY,因此可知棒眼为隐性性状。
②从实验二的子代中选取__红__眼__雄__果__蝇__和__白__眼__雌__果__蝇____进行杂交,如果后代 _雌__性__全__为__红__眼__,__雄__性__全__为__白__眼___,则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审题关键
(1)实验一中:两只红眼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则红眼对 白眼为显性。如果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如果基 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眼∶白眼=3∶1,所以可根据白 眼果蝇的性别来判断基因的位置。 (2)实验二中: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受基因A、a控制), 则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红眼雄果蝇(XAY)、白眼雄果蝇(XaY)、红眼雌果 蝇(XAXa)、白眼雌果蝇(XaXa)。从中选取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 性状表现会出现明显性别差异: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解析 根据雌性长翅灰体果蝇与雄性长翅黄体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 说明长翅对小翅为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体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翅长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体对黄体为隐性;翅长基 因和体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对黄体为隐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体对灰体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即4种。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考能专项突破课件

目 开
C.研究生物细胞中腺嘌呤的代谢途径
关
D.比较不同组织细胞内 DNA 复制的情况
解析 首先要确定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与细胞分裂、蛋白质
合成、腺嘌呤代谢、DNA 复制的关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是合成 DNA 的原料,用 3H 标记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可以研
究 DNA 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分裂、腺嘌呤的代谢途径等;
嘧啶进行 DNA 复制,而尿嘧啶是合成 RNA 的原料,在活的 洋葱根尖的所有细胞中都要利用。
答案 C
实验技能突破5
考能专项突破
2.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若以 3H 标记的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进行某项研究,该研究不可
能应用于
(B )
本
A.测定肺癌细胞的分裂速率
课 栏
B.测定人体内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速率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②中每一极 都有 2 对同源染色体,④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有同源 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④。睾丸中精原细胞的产生是通过有丝
本
课 分裂实现的,而形成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所以睾丸
栏
目 中能出现图中所示的所有分裂图像。基因重组常发生于有性
开
关 生殖过程中,而④中“有同源染色体,而无同源染色体的联 会、分离等行为”,因此属于有丝分裂过程。图②的每一极 有 2 个染色体组,因此共有 4 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重点题型研析5
考能专项突破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含 4 个染 色体组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含 2 个染色体组的有 本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优质课件 苏教版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解析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即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采用测交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或杂交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方式。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解析
从题意可知该动物的毛色和毛的长度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短毛对长毛为显性(相关基因用 B、b 表示),白色对灰色为
显性(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所以 F2 中短毛兔与长毛兔之比为 3∶1;F2 中有 4 种表现型和 9 种基因型;由于亲本均为单显性的,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 9∶3∶3∶1 的比例可知,与亲本表
(√ )
③F2 的基因型有 9 种,比例为
4∶2∶2∶2∶2∶1∶1∶1∶1
(√ )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遗传图解
YR
yr
YyRr
Y_R_ yyR_
Y_rr yyrr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图形解读 返回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1)理论解释(判一判)
①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 4 种配子( √ )
第十单元 第3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33讲 基因工程[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的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作用: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③形成末端类型⎩⎪⎨⎪⎧识别序列中心轴线两侧切开→黏性末端识别序列中心轴线处切开→平末端(2)DNA 连接酶①作用:将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 片段拼接成新的DNA 分子。
②类型常用类型 E ·coli DNA 连接酶T 4 DNA 连接酶 来源 大肠杆菌 T 4噬菌体 功能 只缝合黏性末端缝合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结果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DNA 连接酶和限制酶的关系(3)载体 ①条件条件适应性稳定并能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数量可扩大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可携带多个或多种外源基因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②种类⎩⎪⎨⎪⎧最常用:质粒其他: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③作用:携带外源DNA 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④特点:可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随染色体DNA 进行同步复制。
教材拾遗 限制酶来源于原核生物而不切割自己的DNA 的原因是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原核生物的DNA 分子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P 4寻根问底拓展)。
1.判断关于基因工程中工具酶说法的正误 (1)限制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 × )(2)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能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 ) (3)DNA 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 × )(4)E ·coli DNA 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 × ) (5)限制酶可以识别和切割RNA( × ) 2.判断关于基因工程中载体说法的正误(1)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的标记基因( × ) (2)每个质粒DNA 分子上至少含一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 ) (3)质粒是小型环状DNA 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 )(4)载体的作用是将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 )易错警示(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课时PPT学习教案

【高考佐证2】 (2010·全国Ⅱ·20)频率
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
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
路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
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能否”)发生全
反射.
第20页/共49页
解析 (1)如图所示,单色光照射到EF弧面
上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得
C=45°
①
由折射定律得
n=ssinin9C0°
②
联立①②式得
n= 2.
(2)能
答案 (1) 2 (2)能
第21页/共49页
题型互动探究
第19页/共49页
【高考佐证3】 (2010·山东理综·37(2))如图10
所示,一段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棒,中间
部分弯成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一细束单色光
由MN端面的中点垂直射入,恰好能在弧面
EF上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PQ端面射出.
图10
(1)求该玻璃棒的折射率.
(2)若将入射光向N端平移,当第一次射到弧面EF上时
介质射向 光疏
介质.
(2)入射角 大于
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设光线从 某介质
射向 空气
时的临界角为C,则sin C=n1.
第4页/共49页
五、棱镜 1.常用的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三棱镜,通常简
称为棱镜. 2.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棱镜的一个侧面,光线经过棱 镜两次折射从另一侧面射出时, 将向棱镜的底部方向偏折,如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5讲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课件 浙科版

练出高分
[判一判]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控制性别的 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3.性染色体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异型性染色体(ZW),子代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种类 ( × ) (√ ) ( × ) ( × )
4.ZW型性别决定:雄性含两个同型性染色体(ZZ),雌性含两个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2.纯种果蝇中,朱红眼
×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 ( )
×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的 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 的比例都是1:1:1:1
XX 表示。
(2)生物类型:人、 哺乳类 、某些 两栖类 和许多昆虫。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3.写出性别决定图解
解惑
X、Y是同源染色体, 但其上有非同源片段, 如X染色体上有控制 色盲和色觉正常的基 因,而Y染色体上则没 有这种基因。
X XX
X
Y XY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命题探究】
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
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 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 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3 1 雌蝇 0 4 4 3 3 1 雄蝇 8 8 8 请回答: 黑身分叉毛 0 1 8
第四单元 第13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3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考纲要求]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①普遍性:多细胞生物普遍具有。
②持久性: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
③稳定性: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④不可逆性:一般来说,细胞只能从全能干细胞最终走向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反向进行。
(3)实质(如图所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意义⎩⎪⎨⎪⎧①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归纳总结 细胞分化的三个关键点(1)细胞分化的标志①分子水平:合成了某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如唾液淀粉酶、胰岛素等。
②细胞水平: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2)分化细胞表达的基因①管家基因:所有细胞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呼吸酶基因、ATP水解酶基因。
②奢侈基因: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性的生理功能,如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3)细胞分化的“改变”与“不变”①不变:DNA、细胞的数目,tRNA、rRNA的种类。
②改变:mRNA、蛋白质的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全能性3.干细胞(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类型项目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来源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组织来自各式各样的组织功能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分化成特定功能细胞的能力举例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1.判断关于细胞分化说法的正误(1)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mRNA、蛋白质均不同(×)(2)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而无抗体基因,故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3)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4)ATP合成酶基因属于奢侈基因,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2.判断关于细胞全能性说法的正误(1)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一定低(×)(3)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整体仍然具有全能性(×)(4)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组织和器官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5)人体内所有活细胞均具有全能性(×)易错警示(1)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不一定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
(2)结果及结论
结果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和两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3)问题提出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演绎推理图解
(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2)细胞学基础
(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
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
自交
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材拾遗 (1)F 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
8。
(P 9)
(2)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
(P 10)
(3)F 1(YyRr)产生的雌配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YR ∶Yr ∶yR ∶yr =1∶1∶1∶1,此比例并非雌雄配子之间的数量比例。
(P 10)
(4)在孟德尔的F 1(YyRr)与yyrr 测交实验中,也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并且结果都与预期结果一致,接近1∶1∶1∶1。
(P 11表1-2)
1.判断关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说法的正误
(1)F 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
(2)在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 2中,与F 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
4( √ )
(3)F 2的黄色圆粒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 的个体是杂合子,其他的都是纯合子( × ) (4)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 ×yyrr( × )
2.判断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及其相关适用条件说法的正误
(1)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 )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可以自由组合( × ) (3)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 ) 易错警示 (1)F 2出现9∶3∶3∶1的4个条件
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③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④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而“非等位基因”是指不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及同一条染色体上都有“非等位基因”。
这里的“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考向一 自由组合定律发现的相关实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