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精编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中国化学纤维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潜力。
化学纤维是以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纺丝、拉伸、定型等工艺制成的纤维,其生产原料主要包括石油、煤炭等化工原料。
该行业主要包括涤纶、尼龙、腈纶、脲纶等多个细分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制衣、家纺、轻工、建筑等领域。
当前,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售额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激烈。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化学纤维行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超过10%,已成为全球化学纤维生产和消费大国。
二、市场状况1. 产量和销售额中国化学纤维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的总产量达到4000多万吨,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尤其是涤纶产量大幅度增长,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随着中国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出口市场的扩大,中国化学纤维行业有望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2. 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中国化学纤维行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中国化学纤维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如今,中国的涤纶、尼龙、腈纶等化学纤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 市场竞争中国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化学纤维生产企业,规模巨大,技术实力强。
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
此外,国外化学纤维企业也在中国市场上竞争激烈,如杜邦、巴斯夫等。
三、发展趋势1. 能源和环保当前,能源和环保已成为中国化学纤维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由于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耗能较大,排放较多,加大了环境负荷。
因此,中国化学纤维企业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2. 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化学纤维企业加大了研发和创新力度。
化纤研究报告

化纤研究报告化纤研究报告一、概述化纤,全称化学纤维,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合成聚合物或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纺织成纤维的一类材料。
化纤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建筑等领域。
本报告对化纤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二、市场状况1. 化纤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受到纺织和服装行业的推动。
2. 中国是全球化纤市场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3. 环保要求提高,可降解化纤和生物基化纤市场增长迅速。
三、主要化纤品种1. 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广泛用于纺织和服装行业。
2. 尼龙纤维:尼龙纤维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主要用于工业织物和体育用品。
3. 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轻巧、耐磨和耐化学品腐蚀等特点,适用于制作地毯、绳索等产品。
4. 聚氨酯纤维:聚氨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广泛用于弹性纤维织物和弹力丝等产品。
四、发展趋势1. 可降解化纤和生物基化纤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以应对环境问题。
2. 功能性化纤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满足消费者对新型纤维材料的需求。
3. 智能化纤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纳米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提升纤维的性能和功能。
五、挑战与机遇1. 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可降解化纤和生物基化纤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2. 国内化纤行业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和品牌建设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3. 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创造新的增长点。
六、结论化纤作为一类重要的纺织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消费者对功能性纤维的追求,可降解化纤、生物基化纤和智能化纤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高端技术和品牌建设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

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正文显示:在线词典行业分类化纤制品地区分类中国时间分类文献出处中国纺织报标题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一2018字副标题秦伟正文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第一主要原料,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的50%,2002年在我国万吨化纤产量中,聚酯纤维产量达772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切片、聚酯纤维生产、消费、贸易国.预计2003年聚酯纤维的需求将增长%.聚酯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产能增长快,结构失衡.从1998国家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后,国内市场聚酯产品出现缺口,价格走高,从而引发了聚酯产能投资热,总产能从1997年的322万吨快速发展到2001年的880万吨,增长170%,其中小聚酯增加了280万吨.我国聚酯纤维的产能已居世界首位,但产业链供需失衡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之配套的聚酯原料PTA等产品产能的缺口明显增大,近年来国内企业的自给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导致进口量大增,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加大,目前PTA的实际产能只能满足聚酯所需量的28%左右,上下游产业链脱节严重,结构不平衡.原料短缺,价格波动大.以PTA为例,计划2004年建成的PTA在建项目共有辽阳石化、扬子石化等5个,将新增产能223万吨,同时拟在2007年前兴建的PTA项目有上海远东、宁波台塑等共9个,拟新增产能426万吨,原料短缺的局面仍将持续几年.聚酯原料是石油加工产品,原料价格直接受石油价格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将直接传递到PTA等原料市场,进而影响到聚酯纤维的市场价格,有时会有较大的波动,今年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就导致国内化纤市场和化纤原料市场的剧烈起伏,涤丝价格曾出现日均15%的涨幅.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竞争更激烈.我国加入WTO后,聚酯行业最先开放,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降低进口关税,2003年PTA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涤纶长丝的关税由%调降为%;涤纶短纤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进口聚酯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粘胶纤维我国粘胶纤维在化纤行业中起步最早,从1998年起粘胶纤维的产量和产能都居世界首位,2002年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粘胶纤维还是我国唯一取得贸易顺差的化纤产品,粘胶长丝产品是我国化纤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2002年共出口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我国粘胶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单厂平均规模在2万吨以上,吉化、山东海龙等企业已接近国际水平.粘胶长丝主要生产企业有13家,其中11家是大型国有企业,8家是上市公司,产能相对集中.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粘胶纤维的原料———棉短绒资源丰富;加入WTO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对我国粘胶纤维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会拉动我国粘胶纤维的出口,这些都为粘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个行业已具备基本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正在显现.国内腈纶生产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腈纶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00年~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6%,已成为世界腈纶的主要生产国,2002年产量为万吨.1980年国内腈纶的需求量为万吨,其中国产腈纶占48%;1990年的需求量上升到万吨,增长了166%,其中国产腈纶占36%;2000年需求量为万吨,比1990年增长145%,57%为国产产品;2002年的需求量达万吨,国产占%.产品和市场问题凸现.国产腈纶产品差别化率约为20%,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国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3D、6D等常规产品严重饱和,复合、超细旦、异形、多功能性等差别化产品需要大量进口.我国腈纶市场价格自1996年起逐步与国际接轨.2002年取消进口许可证后,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腈纶生产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在品种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受到的冲击力相对不大.锦纶锦纶是我国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品种,产量增长较快,但发展速度不如其他纤维品种,因而在合成纤维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锦纶原料己内酰胺的产能集中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南化东方化工公司、石家庄化纤公司和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需要,需大量进口.现在,锦纶行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双重挤压.己内酰胺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大,往往在锦纶销售旺季,己内酰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锦纶涨幅;而在锦纶销售淡季,锦纶价格的回落幅度又超过己内酰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部分锦纶的传统领域被抢占,钢丝帘子线、涤纶帘子线越来越受到轮胎行业青睐,我国实施的“十五”芳纶工程轮胎产业化对锦纶帘子线的市场形成很大冲击,近期会影响锦纶需求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导致需求量逐渐萎缩.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10。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当前化纤行业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当前化纤行业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当前化纤行业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化纤行业一直是全球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概况、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概况化纤行业是指以石化原料为基础,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纤维的过程。
它主要由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两大类构成。
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锦纶、腈纶和聚酯纤维等,而再生纤维则包括人造丝和粘胶纤维等。
化纤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化纤行业逐渐壮大起来。
如今,化纤行业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建筑、交通和医疗等领域。
二、发展动态当前,全球化纤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动态。
1.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变革技术创新是化纤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提高化纤的产业链质量和附加值。
2. 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
可降解纤维、再生纤维和无毒纤维等成为行业的热点,同时,各国纷纷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化纤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市场竞争激烈全球化纤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等。
中国作为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等挑战。
三、未来趋势展望未来,化纤行业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
1. 智能化生产取代传统工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设备将取代传统的化纤生产工艺,提高产能和质量,并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2. 纤维功能化多样化未来化纤将朝着功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改变材料组成和纺丝工艺,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要求,如防水、防静电、抗菌和保温等。
3. 可降解纤维迎来发展机遇随着可降解材料的需求增加,可降解纤维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一次性用品、土壤修复和医疗等领域。
中国化学纤维产销量、化学纤维制造出口量及化学纤维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化学纤维产销量、化学纤维制造出口量及化学纤维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化学纤维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业。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纤维的长短、粗细、白度、光泽等性质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加以调节。
并分别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优点。
广泛用于制造衣着织物、滤布、运输带、水龙带、绳索、渔网、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
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化学纤维的成形技术可以按照高分子化合物的不同性能。
采取熔融纺丝、溶液纺丝、液晶纺丝、凝胶纺丝、共混纺丝、复合纺丝等多种方法,为研制和生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能满足衣用、装饰用及产业用要求的各种纤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化学纤维产量近几年来我国化纤产量基本保持在4000-5000万吨左右,波动幅度不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为5952.8万吨,比去年增加534.8万吨,同比增加9.9%。
中国化学纤维产量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从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浙江、江苏、福建三省是化学纤维生产最主要的省市。
在化学纤维产量前五省份中,其中浙江省的化学纤维产能位居全国之首,2019年化学纤维产量达2282.84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7.4%。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4月全国化学纤维累计产量为1753万吨,同比下降5%,2020年5月全国化学纤维累计产量为2294万吨,2020年1-5月全国化学纤维产量不断上升。
二、化学纤维销量、产销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全年销售量为5806.4万吨,比去年增加969万吨。
2019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增加1476.6万吨,同比增加34.1%。
从产销率上2018-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需求量在平稳走势,2019年化学纤维产销率为99.6%比2018年的化学纤维产销率98.3%增加1.3%。
简述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

简述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随着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进行简述。
首先,国内化纤企业开发的新产品主要集中在改善纤维性能和环保方面。
如聚酯纤维的增强型改性、仿天然棉纤维、环保型纤维等就是典型的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通过提高纤维强度和弹性,改善水分吸收和透气性等性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化纤企业更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通过应用更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生物降解材料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满意度。
其次,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面料和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是近年来的热点。
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和时尚感,纺织服装企业的新产品主要集中在改善面料性能、提高设计品位和开发新型服装配件等方面。
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面料方面的创新包括仿真丝制品的应用、棉麻面料的改良、加强纤维含量的纺织面料等。
这些新产品通过增加面料的亲肤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性能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同时,纺织服装企业的新产品也将设计感和时尚感发挥到了极致,加入更多的流行元素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差异化的产品也更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在服装配件的创新方面,纺织服装企业也不断开发新型的配饰产品,如围巾、帽子、鞋子等。
这些新产品不仅增加了服装的个性化和时尚感,也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线。
配饰产品的创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品牌忠诚度。
总之,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保持竞争力。
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和时尚感的变化,创新开发出更具差异化和流行性的产品,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未来,企业仍然需要加强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一、产销现状调研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1、生产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地为主。
其中,江苏省的化纤纺织品产量约占全国的20%左右,居全国首位。
同时,河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省份也在发展化纤纺织品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产品分类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主要包括聚酯、纳米纤维、涤棉、尼龙、腈纶等品种。
其中,聚酯纤维是中国最主要的化纤品种之一,占据了化纤纺织品产业的重要地位。
此外,腈纶等产品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销售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
其中,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市场占据了化纤纺织品出口的主要份额。
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消费群体为城市居民和中西部地区。
此外,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市场前景走势分析1、优势中国化纤纺织品产业在国内拥有较强的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在生产化纤纺织品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拥有较大的人工和原材料资源。
2、挑战目前,中国化纤纺织品市场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环保政策压力等挑战。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对化纤纺织品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对中国化纤纺织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3、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化纤纺织品产业将朝着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其中,高功能纤维和光电纤维等新型化纤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化纤纺织品产业的支持和投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总之,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稳定,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广阔、更有利的市场机遇。
化纤行业研究报告

化纤行业研究报告一、引言化纤行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油母页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或溶融纺丝工艺制成合成纤维的行业。
本文将对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主要产品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行业概述1.历史回顾化纤行业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化纤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化纤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渐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和消费国。
2.产品分类化纤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聚酯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涤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工、汽车、建材等领域。
三、市场分析1.市场规模中国化纤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化纤行业年产量已达到X万吨,占全球化纤总产量的5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
2.需求分析化纤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特别是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壮大和消费升级,纺织品、家居用品、汽车等领域对化纤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3.竞争格局中国化纤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价格、品质和创新能力上。
国内外化纤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四、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纤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创新机遇。
例如,智能化纤维、功能化纤维、生物降解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化纤行业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成为了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化纤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
3.国际合作化纤行业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化纤制品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中国纺织报
【标题】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一)(2018字)
【副标题】秦伟
【正文】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第一主要原料,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的50%,2002年在我国万吨化纤产量中,聚酯纤维产量达772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切片、聚酯纤维生产、消费、贸易国。
预计2003年聚酯纤维的需求将增长%。
聚酯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产能增长快,结构失衡。
从1998国家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后,国内市场聚酯产品出现缺口,价格走高,从而引发
了聚酯产能投资热,总产能从1997年的322万吨快速发展到2001年的880万吨,增长170%,其中小聚酯增加了280万吨。
我国聚酯纤维的产能已居世界首位,但产业链供需失衡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之配套的聚酯原料PTA等产品产能的缺口明显增大,近年来国内企业的自给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导致进口量大增,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加大,目前PTA的实际产能只能满足聚酯所需量的28%左右,上下游产业链脱节严重,结构不平衡。
原料短缺,价格波动大。
以PTA为例,计划2004年建成的PTA在建项目共有辽阳石化、扬子石化等5个,将新增产能223万吨,同时拟在2007年前兴建的PTA项目有上海远东、宁波台塑等共9个,拟新增产能426万吨,原料短缺的局面仍将持续几年。
聚酯原料是石油加工产品,原料价格直接受石油价格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将直接传递到PTA等原料市场,进而影响到聚酯纤维的市场价格,有时会有较大的波动,今年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就导致国内化纤市场和化纤原料市场的剧烈起伏,涤丝价格曾出现日均15%的涨幅。
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竞争更激烈。
我国加入WTO后,聚酯行业最先开放,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降低进口关税,2003年PTA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涤纶长丝的
关税由%调降为%;涤纶短纤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
进口聚酯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
粘胶纤维
我国粘胶纤维在化纤行业中起步最早,从1998年起粘胶纤维的产量和产能都居世界首位,2002年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
粘胶纤维还是我国唯一取得贸易顺差的化纤产品,粘胶长丝产品是我国化纤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2002年共出口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
我国粘胶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单厂平均规模在2万吨以上,吉化、山东海龙等企业已接近国际水平。
粘胶长丝主要生产企业有13家,其中11家是大型国有企业,8家是上市公司,产能相对集中。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粘胶纤维的原料———棉短绒资源丰富;加入WTO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对我国粘胶纤维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会拉动我国粘胶纤维的出口,这些都为粘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个行业已具备基本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正在显现。
国内腈纶生产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腈纶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00年~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
为:%、%、16%,已成为世界腈纶的主要生产国,2002年产量为万吨。
1980年国内腈纶的需求量为万吨,其中国产腈纶占48%;1990年的需求量上升到万吨,增长了166%,其中国产腈纶占36%;2000年需求量为万吨,比1990年增长145%,57%为国产产品;2002年的需求量达万吨,国产占%。
产品和市场问题凸现。
国产腈纶产品差别化率约为20%,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国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3D、6D等常规产品严重饱和,复合、超细旦、异形、多功能性等差别化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我国腈纶市场价格自1996年起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2年取消进口许可证后,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腈纶生产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在品种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受到的冲击力相对不大。
锦纶
锦纶是我国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品种,产量增长较快,但发展速度不如其他纤维品种,因而在合成纤维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锦纶原料己内酰胺的产能集中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南化东方化工公司、石家庄化纤公司和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需要,需大量进口。
现在,锦纶行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双重挤压。
己内酰胺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大,往往在锦纶销售旺季,己内酰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锦纶涨幅;而在锦纶销售淡季,锦纶价格的回落幅度又超过己内酰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部分锦纶的传统领域被抢占,钢丝帘子线、涤纶帘子线越来越受到轮胎行业青睐,我国实施的“十五”芳纶工程轮胎产业化对锦纶帘子线的市场形成很大冲击,近期会影响锦纶需求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导致需求量逐渐萎缩。
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