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共21页
(完整版)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

豫西地区传统民居型差异性较大,主要分为两 类,黄土层覆盖区域的窑洞类民居和地上合院类民居。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在豫西沿黄河两岸向东伸展,在黄河南侧 的黄土地层西出陕西,在黄河与秦岭、伏牛山脉之间的东西走廊地 带延伸至郑州,在市区西部形成一道明显的分界。河南窑洞民居就 分布在郑州以西的黄土丘陵地带。从河南窑洞民居的建筑布局与结 构形式划分,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靠崖式、下沉式和砌筑 式。
豫西地区 豫南地区
豫北地区 豫中、东地区 豫南地区
河南乡土建筑地域分区
规划相关
豫北地区
豫北地区是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新乡、焦作、鹤壁、安阳地区。 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的长治、晋城交界,北隔漳河与河北邯郸毗邻,南面和东面临 黄河与洛阳、郑州、开封相接。
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基本形式
院是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是院的原型构成的三 合院( 又称抽屉院) 、四合院( 又称盒子院) 住宅。前堂后寝、 中轴对称;正厅两房、主次分明;院落相套、规整 严谨。正房(又称 堂屋或上房)一般朝向较好,供老人居住,在正房的中间堂屋是室内 陈设集中的地方, 这也是风水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常设有红木桌椅、 案桌、床等,一张条几居中紧靠后墙供奉祖宗牌位,或后墙挂祖先遗 像、祖训,下方常供地脉龙神牌位,象征宅基核心,即“穴”。围绕 院子布置厢房 ( 又称陪房) ,厢房一般由晚辈居住或作厨房及它 用。这种布局表现出的向心性是宗族观念和封建家长制的反映,风 水观念也体现在“蕴藏生气”的空间观念中。豫北大部分民居都不 设后窗,且前面的窗和门都较小,整个房子的采光通风较差。这也是 受风水理论“藏风聚气说”的影响,也是中国封闭文化的心理影响。 豫北地区地处中原的黄河北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 明。就院落类型而言,同是四合院,北方民居为御寒,和争取日照, 院落尺度通常较宽大,而南方民居为求遮阳、避雨、和防潮则仅为 狭小的天井。而自然条件介于两者之间的豫北地区,其院落尺度则 介于两者之间。 同时因为地处太行山脉,特殊的山地及人文环境也塑造出了具有地 方特色的豫北山地传统石砌民居。
河南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

河南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作者:秦飞科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20年第11期秦飞科摘要: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源头和基础。
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技术层面的日益趋同,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人们对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同民居这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载体。
本文就河南本土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体现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对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反之,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中原建筑文化也有一定影响。
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使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形式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及分布河南各地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在现存传统民居实体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四合院、豫西地区的靠崖窑洞与地坑院建筑以及豫南地区的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构架的巧妙结合型民居,都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偏僻山区或丘陵地带均有遗存。
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郏县临沣寨、太行山下的寨卜昌村,连寨墙都基本保留完整;又如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保存的完整程度而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些传统民居是中国民俗建筑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凝聚了中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文化、艺术、技术、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
这些现存民居为中国民居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二、河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中原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脉,使民居形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很大差异。
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特征分析

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特征分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7期摘要: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
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从而总结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河南;地域性建筑;色彩;文化表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们根据各自的价值观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具有共识“符号”,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地域建筑只有那些在同一价值系统中的人才会理解。
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
其中乡土建筑主要是指不同建筑形制的河南民居;公共建筑包括会馆建筑、明清衙署、书院建筑、民间戏楼等,是官、商、民从事公共事务、娱乐交流等活动的建筑;宗教建筑主要是河南境内的佛教建筑。
笔者在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
主色是建筑中在相对正常日光照耀下的外体本身所显示的颜色;辅助色,一方面是建筑外体装饰如门窗、柱梁、牌匾、楹联等装饰色彩,另一方面是主色的延伸,主色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以及经过时间的洗礼、阳光照射留下的发生色变的主色。
从而整理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河南地处中原,地域特点多变,南北地況具有差异性,随着历史的沿袭,对于乡土建筑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河南民居上,在河南地区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合院式、窑洞式。
一、合院式民居的特征河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形成是以中原地域文化特色为依托的,适应本地区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和色彩都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建筑思想,基本内容是指礼制和秩序,建筑在形制上应充分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男外女内等要求,因此,合院式住宅也是河南地区具有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河南民居

的大木小式做法。开封刘家宅院建于清末,这一时期民间建筑也大量用砖,正处于房
屋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到墙体承重的转化时期。河南民居中这一时期的转化迹象非 常明显,先省去山面梁架及其下的木柱,使山墙变为承重墙;而后减去明、次间木柱, 使前后檐墙变为承重墙。而刘家宅院的房屋结构好像没有受到这一结构技术变化的影 响,就连厢房也没有减少梁、柱。还有,官式建筑中被墙体包裹的承重柱,为使柱体 通风良好,墙体通常设八字口以露出部分柱面,这无疑是科学的构造方法。刘家宅院 房屋的墙体内皮压承重柱轴线,使柱面露出二分之一,虽与官式构造方法略有不同, 也同样保证了木柱的自由呼吸。开封的另一处居民,田家大院里幸存的房屋也与此相 同,这是开封民居建筑受官式建筑影响的具体表现,有规范性较强的特点。 4.建筑的“师古性”强。之所以师古性,亦即对古代建筑形制的保留与延续,甚 至延续的时间较长。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沿木构架体系这条主线发展至今,其中
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典型代表
通过对豫北地区民居的调查研究,提取以下典型民居代表实例: 1 以焦作博爱为中心的砖石包土墙+硬山陡坡瓦屋顶,窄院落民居。 2 安阳地区类北方砖墙+硬山稍缓坡瓦屋顶,稍宽院落民居,还有 少量悬山、卷棚及平屋顶形式。 3 以太行山脉林州石板岩镇民居为代表的石墙+石板屋顶的石头房, 还有其他山地地区石墙+瓦屋面民居典例。
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的调查研究,提取以下典型民居代表实例: 1 靠崖式窑洞:巩义市南河渡靠崖窑实例。 2 靠崖窑院:巩义是康百万庄园窑院、新安石井乡刘宅。 3 下沉式窑洞:三门峡南塬庙上村一号院(十孔地坑院)、巩义 黑石关杨宅(三面八孔天井院)。 4 砌筑式窑洞:洛阳新安张伯英府第“千唐志斋”(砖券明锢窑 群)、陕县段岩村传统民居(石券窑为房基,其上建房)。 5 康百万地上类晋民居合院组合。
河南传统民居特色

①依崖而建式窑洞
2:砖瓦房 砖瓦房是80年代以来河南民居从土墙灰瓦房升级过度而来的 建筑。这种建筑以河沙、粘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青砖或红砖作为 墙体;以30-50公分的木头做大梁、以10公分左右的木头做椽子, 然后在上面用各种编织物和泥土封严实,最后把灰瓦或红瓦按顺 序一层层的叠放在表面。砖瓦房也具有保温抗热的特点,但在抗 震方面有所薄弱。但现在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如下图:
二:河南民居平面布置特点分类
河南民居院落的平面布置呈现多样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四种基本特点: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 房院落。如下图:
三:河南民居的结构类型分类
• 河南民居根据结构和外观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窑洞; 砖瓦房式建筑;石板房建筑和现代的平顶房。 • 1:窑洞式建筑 窑洞是河南民居的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地区,如 巩义、洛阳和三门峡地带。当地的窑洞从形式上看分两种,一种 是利用黄土崖壁,横向打洞。常数洞相连,甚至分上下数层。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件的在洞外砌护墙,在洞内加砖或石券,以免坍塌。另一种是 在黄土地顶向下挖掘出矩形深坑,坑边有各式阶梯可以通至地面, 在坑壁上再四面开辟窑洞,称作地坑窑。大型的可以几个地坑相 连,容纳二、三十户,在券门口有砖砌门脸,并有花饰,起保护 和装饰的作用。窑洞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具有很好的保湿和保温 作用,目前很多的老人还居住在老窑洞房屋里。
• 下沉式窑洞:
3:石板房 地处河南西北部的太行山地区,不仅因为山高和雄伟而出名, 这里的石板建筑也是河南民居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太行山大峡 谷的石板岩镇,这里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区,因为这些地方土是 金贵的,石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石材在这里是主要的 建筑材料。房子的墙体是石块,房子的“瓦”就是石板。这里的 男子几乎人人都是石匠,他们选好片层岩石,往岩纹四周打进钢 钎,插入铁棍,于是便撬起了一块一丈长、三尺宽、一寸厚的石 板。盖房时,将石板吊上屋顶,最后在脊上和石板块之间的衔接 处平放上小石板,一座石板房便告完成。这种石板因溜水快,不 会存水,梁、檩、椽子等木质不会因潮湿而腐烂,所以坚固耐用, 一般都可住两百来年。在著名的石板岩乡,村庄绝大部分是由石 板房组成,清一色的石砌房子掩映在绿树丛中,真堪称是河南民 居中的一绝。如下图:
豫南民居

豫南民居
——民居的结构构件
豫南民居的结构体系中木构架种类主要有两种,抬梁式和抬 梁穿斗混合式,穿斗式很少见。豫南地区木材较为容易获 得,且具有便于加工、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豫南民居多 采用木构架承重体系,即外部多用土、砖材料围合,内部 用木构架承重,抬梁式采用最多,范围也最广。在豫南民 居中抬梁式结构体系尤其常用做堂屋的内部构架,以获得 更大的厅堂空间,厢房部分也用抬梁式。
所谓“豫南”,倾名思义,指的是河南省南部地区。早在清 朝官书中就有将信阳指称为豫南的记载. 今天的信阳行政地区所包含的2区8县——浉河区、平 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 、商城县和新县。
豫南地区城镇关系图
豫南民居
——自然地理概况
豫南地区整体坐落于大别山和桐柏山两大山脉的北麓,地貌 主要以山为主体形态,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
豫南民居院落平面示意图
厢房 以坐堂面朝门楼的方向为基准,豫南民居民间文化中 有尊左的倾向,无论面朝何方,左首邻房要高于右首房屋 ,前层的房屋要低于后层,一是通风向阳的要求,二是因 农村有“青龙高万丈,白虎不抬头”的说法。
厢房图片
入口 豫南民居的入口 空间是封闭的围合空间 ,门楼将外部空间和内 部庭院分割开来,大门 的朝向方位都有风水上 的考虑。
庭院式布局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良好的小气候调试功能良好的自防护卫功能适应性强豫南民居民居组成元素堂屋堂屋是宅院的主要的建筑单体一般多做面中间三间凹入形成檐廊并设门左右两间从檐廊迚入堂屋主要用来供奉祖先招待宾客之用为表尊重堂屋一般丌可直接穿越
豫南民居
小组成员
王新然 朱亚飞 张玏 陈秋 徐强强 曹力丹 201206505 201206508 201206510 201206515 201206521 201206526
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nan Traditiona Houses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研 究 生:段 晨指导教师:张玉坤 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中文摘要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其传统建筑中也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
河南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汉民族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作为中国传统民居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民居类型多样,各异的建筑风格,同时具有许多的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
不仅符合在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形成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具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特征。
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变化。
随着当代人类生活的全球化加快,在建筑领域中,建筑的技术、材料和设计理念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相应的对地域建筑文化也产生了冲击。
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

河南民居的生产空间布局
河南民居的生产 空间布局主要分 为前院和后院前 院主要用于生活 和社交活动后院 则主要用于农业
生产。
前院的设计注重 实用性通常配备 有水井、石磨、 菜园等生活设施 方便居民日常生
活。
后院则根据不同的 农作物需求进行布 局如种植果树、蔬 菜等同时还会设置 畜禽养殖区方便居 民进行农业生产。
河南民居的文化特色
历史传承:河南民居是中国传统建 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建筑材料:河南民居多采用土木、砖 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注重建筑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风格:河南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 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体现了 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条件:河南地区的 气候特点对民居的建筑 风格和材料选择产生影 响。
地形地貌:河南地区的 地形地貌多样性使得民 居在建筑布局和形态上 有所差异。
自然资源:河南地区的自 然资源丰富如木材、石材 等这些资源对民居的建筑 材料和建筑技术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河南地区自然 灾害频发如洪水、地震等 这些因素对民居的建筑结 构和安全性能提出特殊要 求。
装饰艺术:在梁枋、门窗、隔扇等部位常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装饰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 色。
河南民居的建筑材料
砖木结构:河 南民居常用的 建筑材料具有 较好的耐久性 和抗震性能。
石材:在河南民 居中石材主要用 于基础、墙体和 地面等部位具有 防火、防潮、耐
久等特点。
土坯:在河南部 分地区土坯也是 民居常用的建筑 材料具有取材方 便、造价低廉等 特点但耐久性较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