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理解性默写课件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书愤》优秀课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 镜中衰鬓已先斑。 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立业之愿。
那些事作者感到了”愤”
1.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3.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知人论世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 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 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 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坚持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 (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 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 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 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 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 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 室,而且付诸实施。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 愿;
《书愤》ppt课件

01
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艰难并不了解,北望中原时仍然怀有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02
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苦经历,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03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
的无奈。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不同境遇 和心情,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06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强烈的忠君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 深厚感情,体现了忠君报 国的思想。
报国无门的悲愤
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 门,通过诗歌表达出深深 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文化精神传承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理想与 现实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表 达。
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04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身形象塑造
壮志未酬,悲愤填膺
诗人通过描绘自身形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 悲愤之情。
儒家道德观念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 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积极入世的态度
诗人积极入世,关心国家 大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 世的态度。
对礼制的尊崇
诗中对礼制的尊崇和倡导 ,体现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 代人仍有启示意义,应继续弘扬
书愤ppt实用课件48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陆游履历:军旅生活
• 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 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 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 巡逻。 •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大散关一 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 军事实践。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的手法,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诗句,注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颈
徒然自许为守边御敌的将领,对着镜子照看,只见衰老鬓
联 发早已花白了。
南朝时宋国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
他,他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陆游履历:出生
•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出生于两宋之交1125年。靖康之难的 前一年。
• 靖康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及贵卿、朝臣等共 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 空。 •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的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 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
战史奇迹: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 沙”吓退北魏大军
诗句,注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尾
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真是名传后世,可
联
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书愤》精美课件(37页)

《书愤》精美课件(37页)一、课件概述1. 作者介绍:介绍《书愤》的作者陆游,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 诗的背景:分析《书愤》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书愤》的内容,揭示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思想内涵:探讨《书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等。
5.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书愤》在诗歌形式、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6. 课后练习:提供一些与《书愤》相关的问题和思考,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陆游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爱国诗。
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的背景《书愤》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陆游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自己却报国无门,无法为国家出力,心中充满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书愤》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四、诗歌内容解析《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在年轻时并未意识到世事的艰难,如今回首往事,才发现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国家命运令人担忧。
2.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描绘了陆游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斗场景,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表现出诗人英勇无畏的气概。
3.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曾以“塞上长城”自许,但如今已年过半百,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4.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诗词诵读《书愤》ppt课件

书愤
nǎ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
胆气
sǎn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有楼的高大战船 配有铁甲的战马
sài
shuāi bìn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称许自己、自我期望 年zǎ老i 而疏白的头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名显于世
不相上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实写”“生机盎然的氛围”错,颈联运用想象虚写上林 苑和洛阳宫,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北宋 都城汴京。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 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抒发情感的不同。
①《书愤(其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 雄!”是直接抒情;人虽年迈,但是报国的壮志却未老去, 即使马革裹尸也当为鬼中之雄,表达自己即使年迈却依然 壮心不已,渴望抗击金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情感。 ②《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用 诸葛亮的典故,是间接抒情;诸葛坚持北伐,《出师表》 名满天宇,千载之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 当朝得志的主和派庸碌苟安,无人像诸葛亮那样力主北伐 的嘲讽和愤怒。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 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 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 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 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 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 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 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 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 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 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2025届一轮复习之《锦瑟》《书愤》理解性默写+课件

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
镜中衰鬓已先斑
2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
酬情怀的诗句是“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书愤》中,“
,
”两句是写现在,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8.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6.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锦瑟》中有 “ , ”,选“月”“珠”“日”“玉”
以成奇幻飘缈的妙境,内涵丰富,广为传诵。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8.《锦瑟》一诗借南海鲛人的典故来表达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
9.《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0.《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2.《书愤》中,“ 恢复之志具体化。
”两句将诗人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3.《书愤》中,颔联“
”两句妙在
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
境的句子是:
,
。
20.《锦瑟》中“
,
”运用典故,描绘了
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出来。
22.李商隐的《锦瑟》中“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