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工业堆肥标准最新规范

工业堆肥标准最新规范工业堆肥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的环保处理方式,它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以下是最新制定的工业堆肥标准规范:1. 原料要求:- 工业堆肥的原料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林业、园艺业的废弃物,以及食品加工、餐饮业的有机废弃物。
- 原料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2. 预处理:- 原料在堆肥前应进行分选、破碎、脱水等预处理,以提高堆肥效率。
- 预处理后的原料应均匀混合,确保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均匀分布。
3. 堆肥工艺:- 堆肥过程应采用好氧堆肥技术,确保有机物的快速分解和无害化处理。
- 堆肥过程中应控制适宜的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4. 堆肥周期:- 堆肥周期应根据原料特性和堆肥工艺确定,一般为30至60天。
- 堆肥周期结束后,堆肥产品应达到稳定化、无害化的标准。
5. 质量控制:- 堆肥产品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关于有机肥料的质量标准。
- 堆肥产品中有机物含量、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应达到规定标准。
6. 安全与环保:- 堆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恶臭、污水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 堆肥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配备必要的污染控制设施。
7. 产品包装与标识:- 堆肥产品应使用密封、防潮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 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成分、使用范围、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8. 储存与运输:- 堆肥产品应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储存。
-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损坏,确保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9. 监管与认证:- 工业堆肥企业应定期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 堆肥产品应通过相关认证,以证明其质量和安全性。
10. 用户指导:- 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堆肥产品,以发挥其最佳效果。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工业堆肥不仅能达到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还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进程调控机制概述

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进程调控机制概述农业有机废弃物是指农田、农村等地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家肥、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材料。
这些废弃物若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因此,合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将其堆肥腐殖化,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
本文将从调控机制的角度概述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进程。
一、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基本原理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废弃物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转化为腐殖质和其他有机肥料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废弃物分解、堆肥过程控制和腐殖质形成等三个基本阶段。
1.废弃物分解阶段废弃物分解阶段是指将固体的废弃物颗粒进行便于微生物附着和分解的处理过程。
在这一阶段,常采用粉碎、混合等措施,使废弃物变得更利于微生物分解。
同时,通过调节水分、通气等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废弃物的分解。
2.堆肥过程控制阶段堆肥过程控制阶段是指在废弃物分解基础上,通过调控温度、水分、通气等因素,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稳定化。
在这一阶段,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为40-60摄氏度)、适宜的水分(通常为60-70%)、适宜的通气条件,以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环境条件。
3.腐殖质形成阶段腐殖质形成阶段是指在堆肥过程控制阶段,废弃物逐渐变为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微生物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较为稳定和难以分解的腐殖质,并将其保存在堆肥中。
这些腐殖质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二、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调控机制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调控机制是指通过调控废弃物的配比、添加剂和处理措施等方式,优化堆肥腐殖化过程,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和农田的肥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措施:1.废弃物配比的调控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分解特性。
因此,在进行堆肥腐殖化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废弃物的配比调控。
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二)

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传统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但这些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当前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工作原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有机废弃物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包括分选、厌氧发酵、堆肥等,使其转化为可用于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
通过合理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将有机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提取出有机质和养分,使其具备良好的肥料性能。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建立有机废弃物收集体系:与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有机废弃物收集系统,确保有机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2. 分选和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分选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厌氧发酵:将预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气体和温室气体等。
4. 堆肥处理:将厌氧发酵后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合理的堆肥工艺和管理措施,使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得到更好的释放和转化。
5. 有机肥料生产:将堆肥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加工和包装,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料产品。
6. 推广应用:将生产出的有机肥料产品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可以处理包括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等各类有机废弃物。
五、创新要点1. 建立有机废弃物收集体系:与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有机废弃物收集系统,确保有机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2. 厌氧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提高有机物质的转化效率。
3. 堆肥工艺和管理措施:通过合理的堆肥工艺和管理措施,提高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质和养分的释放和转化效果。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堆肥的基本原理自然界中很多的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 湿度和pH值的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作为生物处理法, 般又称堆肥法。
有机固体废物是在堆肥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因此,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有机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一)高温堆肥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一氧化' 还原' 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图1可以简单的说明这个过程。
细胞物质(微生物生长)+腐殖物质合成堆肥有机物+02+映?CO?、H?。
?、NH" P02» SQ2-4+ 能力排入环境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热图1堆肥的好氧堆肥的过程图堆肥有四个阶段组成:升温阶段' 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腐熟阶段。
每个阶段的微生物种类是不同的。
(二)厌氧堆肥厌氧堆肥是在五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图2简单说明了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
从图2可看出,当有机物厌氧分解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个碱性发酵阶段(或称产甲烷阶段)。
图2有机物厌氧堆肥分解厂细胞物质堆肥有机物+微晶厂细胞物质有机酸+微生物、COT-NH3、H2S、PH3 等+能量C02、CH4+能用)二、堆肥工艺流程(一)堆肥工艺程序传统堆肥化技术采用厌氧的堆积法。
污泥堆肥技术方案

污泥堆肥技术方案1.引言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
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埋和焚烧,但这些方法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污泥堆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污泥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的量,还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营养。
本文将介绍污泥堆肥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以及运营管理。
2.技术原理污泥堆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热量,最终形成稳定的有机肥料。
该技术通过控制温度、通风和湿度等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3.技术流程污泥堆肥技术的具体流程如下:步骤1:污泥预处理污泥在进入堆肥系统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固液分离、粉碎和混合等操作。
通过固液分离可以去除大部分水分,粉碎可以增加污泥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分解。
混合可以将污泥和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提高堆肥效果。
步骤2:堆肥堆建立预处理后的污泥和有机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堆肥堆。
堆肥堆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通常为长方体或圆锥形。
堆肥堆的底部需要通风和排水设施。
步骤3:微生物分解在堆肥堆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需要定期翻动堆肥堆,促进空气的流动和热量的传递。
同时,还需控制堆肥堆的湿度,保持适度的水分含量。
步骤4:堆肥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解和发酵,堆肥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分解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料。
为了判断堆肥的成熟度,可以进行物理和化学检测,如温度、湿度、pH值、有机质含量等。
当堆肥的成熟度满足要求时,可进行包装和销售。
4.运营管理在实际的污泥堆肥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温度控制堆肥堆的温度是微生物活动的关键条件,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物料的氮碳比、调整翻堆频率等方法控制温度。
水分控制堆肥堆的水分含量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
应通过加水或排水设施进行控制,保持适度的湿度。
第六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

堆肥内富含微生物,最好用于土壤表面。 新鲜堆肥适用于底肥。粗堆肥最好用于粘质、淤泥和 板结的土壤,细堆肥用于干燥、疏散及多沙的土壤。 城市垃圾堆肥一般含氮量低,最好和氮肥联合使用, 以免出现土壤的“氮饥饿”现象。 不宜装在密封袋中搬运和保存。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6)贮存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夏冬两季生产的 堆肥只能贮存,所以要建立可贮存6个月生产 量的库房。 贮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二次发酵仓中,或 装入袋中。 贮存的要求:是干燥而透气的室内环境。
四、好氧堆肥设备
立式堆肥发酵塔
筒仓式堆 肥发酵仓
卧式堆肥发酵滚筒
箱式堆肥发酵池 堆集式
利用旋转刮板重复切断, 无压实块状化; 通气阻力及动力消耗小; 占地面积小;
占地面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除臭设备体积小。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物料容易压实,通气性 能差; 床的移动机构复杂; 多层结构,装置很高。
四、好氧堆肥设备
2.筒 仓 式 堆 肥 发 酵 仓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2)按堆肥中物料运动形式 间歇式堆肥:一批一批地堆制 连续式堆肥:机械连续进料、出料,周期短( 3~7d),杀灭病原微生物,防异味,成品质 量高等特点。 3)按堆肥堆制方式
露天式堆肥: 装置式堆肥:机械化程度高,堆肥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环境条件好,堆肥质量可控可调
三、有机物堆肥工艺
四、好氧堆肥设备
1.立 式 堆 肥 发 酵 塔
驱动装置 进料口
池体
观察窗
进气管
犁
(1)立式多层圆筒式 呈多层圆筒形,密闭结 构 强制通风 温度从上到下逐渐升高 一次发酵时间:3~7天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NY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 固体有机废物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
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
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
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化工固体废弃物贮存与处置技术规范指南

化工固体废弃物贮存与处置技术规范指南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化工固体废弃物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规范化工固体废弃物的贮存与处置,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指南,以提供操作准则和技术建议。
一、前言化工固体废弃物的贮存与处置是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本指南旨在规范化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保障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二、贮存要求1. 储存容器:选择符合工艺要求和废弃物特性的贮存容器,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2. 容器标识:每个贮存容器应标明废弃物的种类、数量、贮存时间等信息,以便管理和追溯。
3. 包装要求:对于危险废物,必须采取密闭、防腐蚀的包装,防止其泄漏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废弃物堆放:按照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堆放,防止交叉污染和危险事件的发生。
5. 库房管理:建立完善的库房管理制度,每日检查贮存容器的封闭性、完整性和温湿度等参数,制定相应的处置计划。
三、处置技术1. 固化处理:对于可固化的废弃物,采用适当的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降低其可溶性和释放性,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熔融处理:对于高温耐受的废弃物,采用熔融技术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回收或可安全处置的产品。
3. 生物处理:针对易生化降解的有机废弃物,采用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无害物质。
4. 堆肥处理:对于有机废弃物,可以通过堆肥技术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5. 焚烧处理:对于无法使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废弃物,可以采用高温焚烧技术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和灰渣。
四、监测与评估1. 废弃物监测: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对贮存和处置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国家标准。
2. 环境监测:对贮存与处置场所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废弃物处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废弃物贮存与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处置。
五、人员培训与安全1. 人员培训:对参与废弃物贮存与处置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NY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 固体有机废物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
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
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
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4 生产技术流程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的生产技术环节应包括:原料贮存及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陈化、后处理加工、堆肥质量检验、厂区环境质量控制。
生产流程可参见附录A。
4.1 原料贮存及预处理为了满足堆肥化生产的需要,部分堆肥原料要进行贮存,对原料贮存的要求如下:——在原料贮存区,含水率较低的干物料应避雨存放,保持低的含水率;——含水率高的湿物料不宜长期存放,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臭气和渗滤液的产生,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原料贮存的环境管理参照GB 18596-2001执行;——原料贮存应有专门的原料贮存区域,最好设置原料贮存车间,贮存车间内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分类进行存放;——供应便捷,使用量大的物料尽量不贮存或者少量贮存,保证尽可能短的贮存期;——预处理环节应对固体有机废物的水分、粒度、C/N、pH值做出调整。
主要的预处理工艺控制参数见附件B。
4.2 堆肥接种剂4.2.1选用原则——不得使用未经菌种安全评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制剂;——根据固体有机废物类型及特点选用合适菌种制品,选用菌种的技术指标需达到农用微生物菌标准GB 20287-2006中的要求。
4.2.2一般要求——堆肥接种剂应在原料混合时均匀加入;——堆肥接种剂添加比例不得少于千分之一(干基,以重量计)。
4.3 一次发酵4.3.1 技术要求堆肥一次发酵是实现有机物料无害化的过程,常用的工艺有条垛式和槽式两种类型。
4.3.1.1 条垛式发酵条垛式堆肥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后堆成长条形的堆或条垛,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分解的一种常见的好氧发酵系统。
——堆体形状。
堆体底部宽控制在120~300cm之间,以200cm左右为适宜,堆高控制在80~200cm之间,以120cm左右为最适宜;长度不限。
各条垛间距大约为80~100cm;——堆肥设备。
主要是条垛式翻堆机,根据条垛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决定设备选型。
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为最大允许堆高200cm、堆宽300cm,前进/后退速度可达到5-15 m/ min,生产能力不小于600m3/ h。
4.3.1.2 槽式发酵槽式发酵工艺是在长而窄的被称为“槽”的通道内进行堆肥发酵,将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相结合的一种好氧堆肥发酵工艺。
——发酵槽尺寸通常为L×W×H =(60~100)m×(4~9)m×(1.5~2)m,槽的壁上部铺设导轨,便于翻堆机行走;槽底部铺设曝气系统,向槽内发酵物料通风充氧,主要由高压风机、通风管道组成,通风管通的口径75mm,6m宽的槽至少应铺设设三条通风管道,管道上钻有小孔,通过高压风机向槽底送风充氧。
风压32000mmHg、风量6.3m3/min、配套动力5.5kw。
——翻堆机(搅拌机)是通过机械搅动将物料搅拌均匀,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并将物料在槽内缓慢位移。
常见的设备包括链板式和驳齿式,主要由行走底盘部分、链板(搅拌齿)、液压升降部分、传动部分及电控部分组成。
行走速度0-6m/min,工作幅宽3-6m,翻堆高度1-2m。
4.3.2 过程控制——温度控制。
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0-60℃,当堆体温度超过60℃时,应进行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一次发酵应保持堆体温度50℃以上并维持5~10天,满足GB 7959-1987的要求;——水分控制。
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一次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6%~45%;——堆体氧气浓度。
通过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3%以上。
4.4 陈化4.4.1 技术要求堆肥陈化是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常用的堆肥陈化的方法有:4.4.1.1 自然堆置法可将完成高温发酵的物料按照条垛式堆肥的方式,堆积在专门的车间或陈化棚内,堆宽5~6m、堆高2m左右,由于采取静置堆积的方式,堆体不宜过高过宽,否则不利于温度和水分的散发,最好能定期用棍棒插出排气孔,有利于提高熟化效率。
4.4.1.2 熟化(陈化)仓法熟化仓的类型较多,如板式熟化仓、皮带式熟化仓。
还有一种类似发酵槽的熟化仓,这种熟化仓是在低部铺设通气管道,能通过间歇式低强度的鼓风,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
通常熟化仓的料堆高度可达到3m。
4.4.1.3 槽式陈化法与一次发酵槽式法类似,陈化物料放置在槽内,通过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进行堆肥发酵,但槽式陈化法一般采用9m以上的宽槽。
4.4.2 过程控制——堆体物料含水率在二次发酵完成后应降到28%-35%;——二次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应稳定在40℃左右,发酵完成时堆体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二次发酵过程可通过强制通风维持堆体氧气浓度;——二次发酵周期不得少于15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当调整发酵周期。
4.5 堆肥质量检验——腐熟的堆肥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不再吸引蚊蝇,不会有令人讨厌的臭味,由于真菌的生长堆肥出现白色或灰白色;——pH值应在5.5~8.5;——呼吸速率<200mg/(kg·h);——可溶盐浓度<2.5 ms/cm;——发芽率指数(GI)>80%,测定方法参考附录C;堆肥质量的判定依据按附录D执行。
4.6 堆肥化后处理加工固体有机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
——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生物有机肥应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2;——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T798-2004;——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GB18877-2002。
5 堆肥生产环境要求——厂址应选在主要原料集中、取运方便、交通便利、水电及其它资源有保障的地点;——厂界与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500米;——堆肥厂厂区周边及厂区内的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均应设置绿化隔离带。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Ⅱ类标准要求;——厂区生产用水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昼间等效声级65dBA,夜间等效声级55dBA)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6 堆肥主体设施及要求6.1 堆肥主体设施堆肥厂主体设施主要包括: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发酵设施、后处理设施、成品储存设施和除臭设施。
——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地衡、受料、给料、破碎、筛分、混合、输送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发酵设施主要包括:与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相匹配的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后处理加工设施主要包括:对发酵稳定后的堆肥物料进行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输送、破碎、筛分、混合、造粒、烘干、冷却、包装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除臭设施:主要适用于密闭的车间或厂房具有集中收集臭气装置的堆肥厂,可采用生物过滤池除臭。
6.2 堆肥主体厂房要求堆肥厂需建设原料贮存及预处理车间、一次发酵车间、陈化车间、后加工处理车间、成品储存车间和除臭设施。
——应根据建设区的常年主导风向进行合理的厂区规划,尽量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保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各生产车间应相互间有机衔接,降低物料在相邻工艺段间的无效流动;——各设施的占地面积要求: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车间要求满足7-15天的原料存放量,一次发酵面积不小于1512m2/万吨,陈化面积不小于1080 m2/万吨,成品存储面积要求满足60~90d 天的存放周期。
——生产车间应符合DJ36-92的设计卫生要求;——生产车间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4064-92的安全设计要求;——生产车间的用电力装置应符合GBJ63-94的接地设计要求;——生产车间的噪声控制应符合GBJ87-92的设计要求;——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建、构筑物应高于7度设计,生产车间应符合GBJ11-92的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生产车间应符合GB50033-91的采光设计要求;——生产车间应符合GB50057-94的建筑防雷设计要求;——厂房四周均设环形通道,道路宽4米以上,空中不设低于4米的障碍物,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在生产中使用易燃的辅料的场所,厂区应严禁烟火,生产车间按高标准制定操作规程。
——根据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车间和库房均要求为大跨度、大空间。
结构选型应采用传力明确、构件简单的结构形式,采用合适的开间模数,以便结构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
——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可采用轻钢排架结构,其它建构筑物可采用砖混结构。
7堆肥配套设施及要求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厂内道路、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测化验、消杀和绿化、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设施。
——堆肥厂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