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7届高三模拟(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文档:第一部分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文档:第一部分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眼观六路,规避陷阱全国卷词语考查重点固定、突出: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

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但从历年高考看,命题人有意变换考查的是形式,但不变的是考点。

但2016年增添了对虚词(重点为关联词语)的考查,这一点需要关注。

因此在本专题也进行了虚词的复习与训练。

一、正确使用成语1.(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矛盾。

②意味深长: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不断出现,没有穷尽。

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

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公正。

⑤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

不符合很多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语境。

⑥万无一失: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

符合语境。

答案 B2.(2017·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高中语文 必修一 人教A版 模块质量评估 word版 含答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人教A版 模块质量评估 word版 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质量评估(第一至第三章)(120分钟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7·聊城高一检测)设集合A={x|x<3},B={x|2x>4},则A∩B= ( )A.∅B.{x|0<x<3}C.{x|1<x<3}D.{x|2<x<3}【解析】选D.集合B={x|x>2},所以A∩B={x|2<x<3}.2.(2017·定州高一检测)已知函数f(x)=则f( )A. B.- C.9 D.-9【解析】选A.f=f=f(-2)=3-2=.【补偿训练】(2015·陕西高考)设f(x)=则f(f(-2))= ( )A.-1B.C.D.【解题指南】直接利用分段函数,由里及外逐步求解即可.【解析】选C.f(x)=则f(f(-2))=f(2-2)=f=1-=1-=.3.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选D.函数定义域为x≠0,因为f(-x)=-f(x),所以函数为奇函数,当x→+≦时函数值为正数,所以D正确.4.若奇函数f(x)在[1,3]上为增函数,且有最小值0,则它在[-3,-1]上( )A.是减函数,有最小值0B.是增函数,有最小值0C.是减函数,有最大值0D.是增函数,有最大值0【解题指南】利用奇函数在其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然后借助函数图象即可找出正确答案.【解析】选D.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故也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0.5.(2017·佳木斯高一检测)对于幂函数f(x)=,若0<x1<x2,则f,的大小关系是( )A.f>B.f<C.f=D.无法确定【解析】选A.画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图象为上凸型,故有f>.6.设函数f(x)定义在实数集R上,满足f(1+x)=f(1-x),当x≥1时,f(x)=2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f(2)<fB.f<f(2)<fC.f<f<f(2)D.f(2)<f<f【解析】选C.由f(1+x)=f(1-x)可知函数对称轴为x=1,所以f=f,f=f,当x≥1时,f(x)=2x,函数单调递增,所以f<f<f(2),所以f<f<f(2).7.(2017·杭州高一检测)已知f(x)=-x2+2ax与g(x)=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为( )A.(0,1)B.(0,1]C.(-1,0)∪(0,1)D.[-1,0)∪(0,1]【解析】选B.f(x)=-x2+2ax的对称轴为x=a,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可得a≤1,g(x)=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可得a>0,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0,1].8.(2017·松原高一检测)已知函数f(x)=则函数y=f[f(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为( )A.3个B.2个C.0个D.4个【解析】选A.令y=f[f(x)]-1=0得f[f(x)]=1,所以f(x)=0或f(x)=2,当f(x)=0时x=-1或x=1,当f(x)=2时x=4,所以交点有三个(-1,0),(1,0),(4,0).9.(2017·大庆高一检测)已知函数f(x)=a x在(0,2)内的值域为(a2,1),则函数y=f(x)的图象是( )【解析】选A.由f(x)=a x在(0,2)内的值域是(a2,1)可知函数必为减函数.10.已知a是单调函数f(x)的一个零点,若x1<a<x2,则( )A.f(x1)f(x2)>0B.f(x1)f(x2)<0C.f(x1)f(x2)≥0D.f(x1)f(x2)≤0【解析】选B.若f(x)为增函数,则由x1<a<x2,知f(x1)<f(a)<f(x2),又f(a)=0,故f(x1)<0,f(x2)>0,所以f(x1)f(x2)<0,若f(x)为减函数,则由x1<a<x2,知f(x1)>f(a)>f(x2),又f(a)=0,故f(x1)>0,f(x2)<0,所以f(x1)f(x2)<0,综上知f(x1)f(x2)<0.11.(2016·四川高考)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1.12≈0.05,lg1.3≈0.11,lg2≈0.30)A.2018年B.2019年C.2020年D.2021年【解题指南】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结合对数的运算求解.【解析】选B.设x年后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为200万元,由题可知,130(1+12%)x=200,解得x=log1.12=≈3.80,因资金需超过200万,则x取4,即2019年.12.(2017·潍坊高一检测)给出下列说法:①集合A={x∈Z|x=2k-1,k∈Z}与集合B={x∈Z|x=2k+3,k∈Z}是相等集合;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则函数f(2x)的定义域为[0,4];③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是(-∞,0)∪(0,+∞);④不存在实数m,使f(x)=x2+mx+1为奇函数;⑤若f(x+y)=f(x)f(y),且f(1)=2,则++…+=2016.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解析】选 D.①集合A={x∈Z|x=2k-1,k∈Z}与集合B={x∈Z|x=2k+1,k∈Z}均为奇数集,是相等集合,故①正确;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则由0≤2x≤2,解得0≤x≤1,函数f(2x)的定义域为[0,1],故②错误;③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是(-≦,0),(0,+≦),故③错误;④函数f(x)=x2+mx+1的定义域为R,若函数为奇函数,则f(0)=0,即1=0,矛盾,所以不存在实数m,使f(x)=x2+mx+1为奇函数,故④正确;⑤令y=1得f=f f=2f,所以=2,由此可得++…+=2016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解不等式组得x ≥-1且x≠1,函数定义域为{x|x≥-1且x≠1}.答案:{x|x≥-1且x≠1}14.(2017·上海高一检测)已知函数y=f(x)是函数y=a x(a>0且a≠1)的反函数,其图象过点(a2,a),则f(x)=________.【解析】因为函数y=f(x)是函数y=a x(a>0且a≠1)的反函数,所以f(x)=log a x.因为其图象过点(a2,a),所以a=log a a2=2,f(x)=log2x.答案:f(x)=log2x15.(2016·郑州高一检测)设P,Q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间的一种运算“☉”:P☉Q={x|x∈P∪Q,且x∉P∩Q},如果P={y|y=},Q={y|y=4x,x>0},则P☉Q=____________.【解析】P=[0,2],Q=(1,+≦),所以P☉Q=[0,1]∪(2,+≦).答案:[0,1]∪(2,+≦)16.(2015·北京高考)设函数f(x)=①若a=1,则f(x)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②若f(x)恰有2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题指南】对于①问,可以作出图象求最小值.对于②问讨论a找零点个数.【解析】①f(x)=由图象可知当x=时,取最小值-1.②若a>0,当x<1,f(x)=2x-a恰有一个零点log2a时,有解得≤a<1;当x<1,f(x)=2x-a无零点时,有解得a≥2.若a≤0,当x<1时,f(x)无零点;当x≥1时,由题意知应恰有两个零点, 所以无解.综上,≤a<1或a≥2.答案:①-1 ②≤a<1或a≥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2016·广州高一检测)已知集合A={x|x≤a+3},B={x|x<-1或x>5}.(1)若a=-2,求A∩(ðB).R(2)若A⊆B,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2时,集合A={x|x≤1},ðB={x|-1≤x≤5},所以RA∩(ðB)={x|-1≤x≤1}.R(2)因为A={x|x≤a+3},B={x|x<-1或x>5},A⊆B,所以a+3<-1,所以a<-4.18.(12分)(2017·衡水高一检测)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R且满足a>b>c,f(1)=0.(1)证明:函数f与g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2)若函数F=f-g在上的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21,试求a,b的值.【解析】(1)由g(x)=-bx=f(x)=ax2+bx+c得ax2+2bx+c=0,因为f(1)=a+b+c=0,a>b>c,所以a>0,c<0,从而Δ>0,即函数f(x)与g(x)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2)由(1)知a+b+c=0,所以c=-a-b,因为a>b>c,所以a>c=-a-b,所以2a>-b,所以-<2,因为函数F(x)=f(x)-g(x)=ax2+2bx+c的对称轴为x=-,所以y=F(x)在[2,3]上为增函数,因为函数F(x)=f(x)-g(x)在[2,3]上的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21,所以F(2)=3a+3b=9,F(3)=8a+5b=21,所以a=2,b=1.19.(12分)某地发生地质灾害,使当地的自来水受到了污染,某部门对水质检测后,决定在水中投放一种药剂来净化水质.已知每投放质量为m(mg)的药剂后,经过x天该药剂在水中释放的浓度y(mg/L)满足y=mf(x),其中f(x)=当药剂在水中释放的浓度不低于4mg/L时称为有效净化;当药剂在水中释放的浓度不低于4mg/L 且不高于10mg/L时称为最佳净化.(1)如果投放的药剂质量为4mg,试问自来水达到有效净化一共可持续几天?(2)为了使在7天(从投放药剂算起)之内的自来水达到最佳净化,试确定应该投放的药剂质量m的最小值.【解析】(1)由题意,得当药剂质量m=4时,y=当0<x≤4时,+8≥4,显然成立;当x>4时,≥4,则2x+28≥4(x-1),可得4<x≤16.综上,0<x≤16.所以自来水达到有效净化一共可持续16天.(2)由题意,知0<x≤7,y=mf(x)=当0<x≤4时,y=+2m在区间(0,4]上单调递增,则2m<y≤3m;当x>4时,y==+,其在区间(4,7]上单调递减,则≤y<3m.综上,≤y≤3m.为使4≤y≤10恒成立,只要满足≥4且3m≤10,即≤m≤,所以应该投放的药剂量m的最小值为.20.(12分)已知函数f(x)=2x+2ax+b,且f(1)=,f(2)=.(1)求a,b的值.(2)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3)判断并证明函数f(x)在[0,+∞)上的单调性.【解析】(1)⇒⇒(2)f(x)=2x+2-x,f(x)的定义域为R,f(-x)=2-x+2x=f(x),所以f(x)为偶函数.(3)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任取x1<x2,且x1,x2∈[0,+≦),f(x1)-f(x2)=(+)-(+)=(-)+=(-)·,因为x1<x2,且x1,x2∈[0,+≦),所以-<0,>1,所以f(x1)-f(x2)<0,f(x1)<f(x2),所以f(x)在[0,+≦)上为增函数.21.(12分)已知y=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1)写出函数y=f(x)的解析式.(2)若方程f(x)=a恰有3个不同的解,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x∈(-≦,0)时,-x∈(0,+≦),因为y=f(x)是奇函数,所以f(x)=-f(-x)=-[(-x)2-2(-x)]=-x2-2x,所以f(x)=(2)当x∈[0,+≦)时,f(x)=x2-2x=(x-1)2-1,最小值为-1.所以当x∈(-≦,0)时,f(x)=-x2-2x=1-(x+1)2,最大值为1.所以据此可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若方程f(x)=a恰有3个不同的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1,1).22.(12分)(2017·济宁高一检测)函数f(x)=log a(3-ax)(a>0,a≠1).(1)当a=2时,求函数f(x)的定义域.(2)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f(x)在[1,2]递减,并且最大值为1,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由题意:f(x)=log2(3-2x),所以3-2x>0,即x<,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令u=3-ax,则u=3-ax在[1,2]上恒正,因为a>0,a≠1,所以u=3-ax在[1,2]上单调递减,所以3-a·2>0,即a∈(0,1)∪,又函数f(x)在[1,2]递减,因为u=3-ax在[1,2]上单调递减,所以a>1,即a∈,又因为函数f(x)在[1,2]的最大值为1,所以f(1)=1,即f(1)=log a(3-a·1)=1,所以a=,因为a=与a∈矛盾,所以a不存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仍保留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主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经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将会缩短,大致为1 300字。

2.在考查上,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

3.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且会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的探讨,关注考生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

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微型小说的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汉中市2017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人体缺乏铁元素,可以补充硫酸亚铁,且多多益善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0.1L 0.1mol/L 的NHCI溶液中,NH+的数目为0.012B. 常温常压下,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Q和H b 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 AC. 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0N AD. 100g KHCO和CaCO的混合物,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N A9. 手持技术是基于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多媒体计算机构成的一种新兴掌上试验系统,具有实时、定量、直观等特点,图2是利用手持技术得到的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图,常温下向20mL 0.2moI/L H 2A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 溶液,其中I代表HA,n代表H A,川代表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H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A—2H+A-B. 当V (NaOH =40mL时,其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 当7( NaOH =20mL时,则有:c ( Na+)> c ( HA)> c ( K)> c ( A2-)> c (OH)D. 当V (NaOH =30mL时,则有:c (H) +c ( Na) —c ( A ) + c (OH) + c (HA)10. Q W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秘密★启用前2018年XXX高2020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2018.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题号下面。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XXX的自然美XXX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XXX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XXXXXX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XXX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XXX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XXX的诗和生活完整打成一片,他似乎偶然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光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XXX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XXX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XXX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7)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7)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重庆二外高2017级语文周周清7(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刘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点击下载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东北三省三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XXX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指定区域。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也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设复数z满足z×(1+i)=2i(i是虚数单位),则z=()A.2B.2.C.1.D.52.已知A=xy=lg(x-1),B=yy=4-x^2,则A∩B=()A.[0,2]B.(1,2]C.[1,2)D.(1,4]3.已知cosα-sinα=2,则sin2α的值为()A.-11/8B.-7/8C.7/8D.11/84.已知实数x,y满足2x+y≥3,则z=x+y的取值范围为()A.[0,3]B.[2,7]C.[3,7]D.[2,0]5.已知x∈(0,π/2),p:sinx<x,q:sinx<x^2,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时,若输入a,b分别为18,27,则输出的a=()A.0.B.9.C.18.D.54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3B.3/4C.4/3D.8/38.直线x+2y=m(m>2)与εO:x+y=5交于A,B两点,若OA+OB>2AB,则m的取值范围是()A.(5,25)B.(25,5)C.(5,5)D.(2,5)9.已知函数$f(x)=2\sin(2x-\frac{\pi}{2})-1$,在$[0,\frac{\pi}{2}]$随机取一个实数$a$,则$f(a)>0$的概率为$\frac{6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衷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

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

“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

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

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即使是《石头记》里的林黛玉不能与贾宝玉团圆,但后来还是有了《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把林黛玉从棺材里掘出来同贾宝玉团圆。

再比如像《桃花扇》,结局本是侯朝宗没能与李香君团圆,可顾天石却为其翻案“补恨”,在《南桃花扇》里让侯朝宗与李香君当场团圆。

可见,由悲转喜,由缺转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撒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和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和妥协。

德国美学家费里德兰德有一句名言:“艺术是一种心理产物,因此可以说,任何艺术都是心理的。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神境、禅境。

不论是《周易》中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还是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或是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甚至是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示之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我国古典戏曲多以结局团圆为尚,在悲剧中如此,喜剧中更是如此。

如大家所熟知的《西厢记》,从《佛殿奇遇》到《长亭送别》,喜剧情节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并从心理与行动的相悖造成了喜剧效果。

虽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充满了生离死别、激泪滂沱的离愁别怨,但这丝毫不减喜剧的色彩,反倒更增添了《西厢记》故事的“团圆之趣”。

又如在奇谲瑰丽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而生”,缠绵起伏,催人泪下,然而最终经皇上准婚,阖家团圆。

更重要的是,这种“团圆之趣”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从正面表现新生事物的坚忍不拔,这样的结局寄寓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对理想实现的希望。

总之,无论是中国古典悲剧还是中国古典喜剧都一样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体现了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特征。

——摘选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衷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B.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他要求戏剧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

C.《窦娥冤》的伸冤昭雪等充分表明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戏剧家最为推崇实践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D.作者列举《后石头记》旨在说明由悲转喜,由缺转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中国传统戏剧创作的审美理想规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所说的“和顺积中”,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来使人们的情感得到调和,摆脱极端的喜怒哀乐。

B.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个圆的图示阐释,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周易》同样如此。

C.无论是《西厢记》还是《桃花扇》,都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

D.“中和之美”体现了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特色。

中国的古典悲剧和古典喜剧都有充分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之所以崇尚大团圆结局,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弥补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缺憾,从而在艺术中实现美好的愿望。

B.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C.我国古典戏曲以结局团圆为尚,在悲剧中如此,喜剧中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判定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D.“团圆之趣”从正面表现新生事物的坚忍不拔,虽历经磨难终获美好结局,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更受群众欢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今年4月,是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的80华诞。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满怀敬意,为先生塑了一尊青铜头像。

头像传神至极,眉宇间透露出他的慈祥、睿智、儒雅与清逸,让人联想起先生“如山峦之有云烟”的诗意人生。

先生治学的领域很广,据《袁行霈教授著述目录》所载,各类著作30余种,主要论文70余篇,涉及文学史、文明史、文言小说、诗学、目录学、考据学等诸多方面,而成就最卓著的还是中国古典诗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的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是先生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之一。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用诗一般语言来阐述诗歌理论,分析诗歌意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诗意的美感。

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先生几乎倾尽毕生精力的研究对象,一部《陶渊明集笺注》,一部《陶渊明研究》,耗费了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

因此,这两部著作是陶渊明研究的重大收获,被誉为“集大成之作”。

这些年来,陶渊明成了先生“多年朝夕相处的朋友”,笺注陶集成了他“跟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而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对话的渠道”。

先生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他写有一篇学术随笔《学问的气象》,认为作诗讲究气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

“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

不强服人而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这分明是对学问诗一般的礼赞!先生在北京大学执教50余年。

如今,已是北大名师的葛晓音教授曾撰文,深情回忆当年听先生讲课的情景:“他的课着重在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正是学生们最为渴求的内容。

而他的讲课艺术也和他讲的内容一样,非常讲究。

节奏的快慢疏密、声调的抑扬顿挫,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跟着他清晰的讲解进入意境。

”先生每次讲课教室里都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里、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人,有时实在挤不下了只得临时换大教室。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幸福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教室里坐满了我的学生,一双双眼睛投出渴求知识的光,集中在我身上,使我兴奋、喜悦、感激。

因为这些光束的撞击而产生的灵感纷至沓来,一向寡言的我,竞滔滔不绝地讲出一连串连我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

从学生的颔首微笑中,我听到他们心中的回响。

这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在组织一片和谐的乐音……”先生的课堂不仅在燕园,也延伸到了国际上。

特别是近年来,先生主持的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更是培养了许多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端人才。

先生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常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老师!”先生曾编辑过自己的诗文短札《愈庐集》,诗、文各一卷。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评论此书:“冲淡平和,乐观谦逊,诗意很浓。

”先生效法古人作《论诗绝句一百首》,自先秦至清代,涉及历代诗人(或诗集),每人一绝,并有自注,相互映发。

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正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说:“其含蓄蕴藉之妙,比兴寄托之深,措辞炼句之精,涵泳玩味之趣,又非长篇大论所可比拟。

”充分体现了先生的诗心与诗趣。

袁行霈先生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

先生在散文《黄昏》中写道:“黄昏仿佛是专为供人沉思的。

书上的字迹渐渐模糊了,抬头向窗外望去,落日的余晖散射在天幕上,宛如罩上了薄纱。

开灯还嫌早,索性掩卷闭目,在沉思中打发这白昼和黑夜交界的时分。

”寂寞的读书生活在先生看来,竞充满如此“很美的”诗情诗韵。

(选自《党建》有删改)相关链接:袁行霈的父亲是清末举人,长于诗文书法,后因病不能执笔,遂由他代写信札诗文,培养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

1957年大学毕业,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学与科研生涯。

(百度百科)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行霈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北京大学又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他治学领域很广,在很多方面有所成就。

B.袁行霈认为作诗和做学问都要讲究气象。

他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推而广之,这实际上也是他对治学的感悟与学问的境界。

C.做学问是清苦的,免不了枯燥与寂寞,袁行霈却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

这体现了先生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寄厚味于淡泊的从容。

D.陶渊明是袁行霈倾尽毕生精力研究的对象。

“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这些年来,成为他“朝夕相处的朋友”。

5.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分)6.本文多次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评价,有何作用?(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第九封信金立明“我很好!一切都很正常。

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石膏了……”她提笔写道。

可是她想写的却是:“快回来吧,我唯一的远在天边的骨肉!我糟透了。

现在,我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再看你一眼了。

我这骨折不是通常的骨折,刚从医院里回来,我能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

”可是她是母亲,她不能这么写。

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

可是要是她赶了回来,停止了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面临将是双重的灾难。

而一份就已经过重了……我不能再给她添加那另外的一份了……自从有了这一想法后,每天,她都强打精神,开始想为她的孩子再做一些她所能做的事。

她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

这是她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每周一封信。

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

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

她有些后悔,她想到现在就是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

可是这第九封信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

有时一整天,她只能写上一两句。

死期临近了,病房里那位专职护士答应了她这严肃的请求,同意在她死后将按着顺序,照样每周一封地发出这些已提前写好、封好了的信。

那在英国攻读学位的女儿每次收到母亲的信时,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

说透了,在这异地,只有这才是促使她不断努力的真正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