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考试复习(整理)

方剂学考试复习(整理)
方剂学考试复习(整理)

方剂学考试复习

总论

填空题

17 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18 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19 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13.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14.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15.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16.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1、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5.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5.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和中,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1麻黄汤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外寒里饮E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D

A1:2 B2:1 C3:2 D1:1 E2:3

3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C

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 E香苏散

4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B

A.心凉透表,清热解毒 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清泄肺热,止咳平喘 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5使用解表剂应注意那些问题

解表剂是用以治疗表证的一类方剂,临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②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③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④如果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6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同之疼痛

7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之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8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9何谓逆流挽舟之法?

用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泻下药

1、具有峻下热结功用的方剂是 B

A大黄牧丹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三物备急丸E黄龙汤

5、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属于 B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随证加减变化 F、以上都不是

6、阳明腑实证,痞满而不燥者。当用 C

A、调胃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复方大承气汤

12、温脾汤的功用是 E

A、攻下冷积,温补脾肾

B、荡涤肠胃,温补脾阳

C、攻下冷积,温脾暖胃

D、攻下冷积,温肾暖脾E.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14、十枣汤的最佳服用时间是 E

A、饭后服

B、饭前服

C、睡前服

D、不拘时服

E、清晨空腹服

简答题

1、简述大承气汤的煎法。

水煎,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或芒硝溶服)。

2、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大、小、调胃承气汤)在功用、主治、用法方面的区

别。

三承气汤均用大黄荡涤肠胃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功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具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两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14、大承气汤,济川煎,温脾汤,黄龙汤皆可治大便秘结,其病机有何不同?1、大承气汤证的病机是阳明热结,腑气不通;2、济川煎证的病机是肾虚开合失司。3、温脾汤证的病机是脾阳不足,阴虚内盛,寒积中阻。4.黄龙汤证的病机是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和解剂

2、下列除哪项均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病症(A )

A、伤寒少阳证

B、黄疸见少阳证

C、热入血室证

D、疟疾见少阳证

E、瘟疫邪伏膜原

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酸,默默不喜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治当首选( B )

A、蒿芩清胆汤

B、小柴胡汤

C、大柴胡汤

D、柴胡枳桔汤

E、逍遥散

12、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D)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逍遥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14、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C )

A、柴胡配芍药

B、柴胡配甘草

C、柴胡配枳实

D、芍药配甘草

E、枳实配芍药

19、逍遥散中姜的用法是( C )

A、鲜生姜

B、生姜汁

C、煨生姜

D、生姜皮

E、炮姜

简答题:

7、半夏泻心汤证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清热剂

选择题

1、以“清心与养阴两顾,利水并导热下行”为特点的方剂是 D

A.八正散

B.小蓟饮子

C.龙胆泻肝汤

D.导赤散

E.五苓散

2、清胃散中升麻与下列何药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

内郁之热得降 C

A.生地

B.丹皮

C.黄连

D.生地、丹皮

E.大黄

3、导赤散的君药是 A

A.生地黄、木通

B.竹叶

C.木通

D.生甘草

E.木通、竹叶

4、龙胆泻肝汤中多用苦燥渗利伤阴之品,为使祛邪不伤正,故方中伍用 D

A.熟地、麦冬

B.熟地、当归

C.生地、麦冬

D.生地、当归

E.熟地、生地

5、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 D

A.1:1

B.2:1

C.3:1

D.6:1

E.4:1

6、功用为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的方剂是 D

A.吴茱萸汤

B.泻青丸

C.龙胆泻肝汤

D.左金丸

E.当归龙荟丸

7、患者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选用 B

A.玉女煎

B.清胃散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泻黄散

8、芍药汤主治 B

A.疫毒痢

B.湿热痢

C.虚寒痢

D.寒湿痢

E.休息痢

9、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B

A.败毒散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黄芩汤

E.葛根芩连汤

10、青蒿鳖甲汤的组成中含有 C

A.知母、石膏

B.石膏、丹皮

C.丹皮、生地

D.生地、当归

E.当归、芍药

11、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功用的方剂是 B

A.犀角地黄汤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当归补血汤

E.八珍汤

12、主治三焦火毒证的代表方是 C

A.普济消毒饮

B.清瘟败毒散

C.黄连解毒汤

D.五味消毒饮

E.泻心汤

13、普济消毒饮中配用升麻、柴胡的目的是 A

A.疏散风热,引药上行

B.疏肝解郁

C.透疹解毒

D.升举清阳

E.生提中气

14、清营汤中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则的一组药物是 D

A.丹参、麦冬

B.水牛角、生地黄

C.丹皮、莲子心

D.银花、连翘、竹叶

E.丹参、玄参

15、竹叶石膏汤出自 C

A.《温病条辨》

B.《内经》

C.《伤寒论》

D.《伤寒直格》

E.《伤寒来苏集》

16、白虎汤主治 A

A.阳明气分热盛

B.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C.三焦火毒炽热

D.热毒充斥,

气血两燔

E.以上都不是

17、白虎汤中的君药 A

A.生石膏

B.煅石膏

C.知母

D.生石膏和知母

E.煅石膏和知母

18、热入营分,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宜选用 C

A安宫牛黄丸 B.犀角地黄汤 C.清营汤

D.黄连解毒汤

E.清瘟败毒饮

19、白虎汤出自 C

A.《素问》 B,《内经》 C.《伤寒论》 D.《温病条辨》 E.《伤寒直格》

20、热入血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E

A.发斑

B.昏狂

C.舌绛起刺

D.脉数

E.舌红苔黄腻

简答题

1、为什么说竹叶石膏汤是“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方中配伍半夏的意义何在?

答:竹叶石膏汤是由大寒的白虎汤衍化而来,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方中半夏虽温,但配伍于清热生津药中,其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故《医宗金鉴》言:“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2、何谓“以泻代清”?试举例说明之。

答:指采用泻下通便药物荡热于中,使之从下而泄,以达清泄胸膈郁热之目的,即为“以泻代清”。凉膈散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方中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内结之燥热,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其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此即“以泻代清”。

问答题

3、试比较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答: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组成上都有石膏、粳米、甘草,但白虎汤配伍知母,竹叶石膏汤配伍竹叶、人参、麦冬、半夏。在功用方面都可清热生津,但白虎汤清热之力较强,是大寒之剂,竹叶石膏汤清热之力较弱,益气养阴作用较佳,是清补之方。二者主治均可用于阳明气分邪热伤津,但白虎汤偏于气分热盛、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之证,竹叶石膏汤偏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身热多汗、口干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之证。

祛暑剂

2、香薷散的功用是( C )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B、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C、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D、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E、以上都不是

3、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用(A)

A、清暑益气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络饮

D、桂苓甘露散

E、六一散

4、体现辛温复辛凉治法的方剂是( B)

A、香薷散

B、新加香薷散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散

E、竹叶石膏汤

5、患者身热汗出,心烦口渴,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脉虚数。治宜选用( A)

A、清暑益气汤

B、生脉散

C、清络饮

D、白虎加人参汤

E、香薷散

6、患者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治宜选用( E )

A、清暑益气汤

B、生脉散

C、清络饮

D、白虎加人参汤

E、香薷散

温里剂

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B)

A.小建中汤B.吴茱萸汤C.理中丸D.香砂六君子汤E.温脾汤

2. 吴茱萸汤的组成是(B)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D.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

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

5. 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侯(E)

A.脘腹绵绵作痛B.畏寒肢冷C.大便溏泻D.恶心呕吐E.脉弦数

6. 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C)

A.小建中汤B.吴茱萸汤C.理中丸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

9.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理脾的方剂是(B)

A.理中丸B.小建中汤C.逍遥散D.一贯煎E.柴胡疏肝散

13.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A)

A.四逆汤B.四逆散C.真武汤D.当归四逆汤E.理中丸

1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B)

A.四逆散B.四逆汤C.当归四逆汤D.理中丸E.真武汤

21. 阴疽见患者出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宜选用(C)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阳和汤D.大黄牡丹汤E.小金丹

22. 阳和汤可达皮里膜外,具有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作用的药物是(B)

A.麻黄B.白芥子C.肉桂D.炮姜炭E.鹿角胶

6. 甘草在四逆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甘草在四逆汤中配伍意义有三:一是补益中气,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是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耗散之虞;三是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

7. 简述四逆汤的配伍意义。

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具有极强的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作用;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缓解姜、附的峻烈之性;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三药共用,温壮元阳,破散阴寒之力甚强,是回阳救逆的基本方剂。

补益剂

1.四君子汤的功用是(A )

A.益气健脾B益气补中C健脾养胃D健脾和胃E益气和胃

2.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肺气虚、久咳多痰的方剂是(B )

A. 四君子汤 B 参苓白术汤C百合固金汤D举元煎 E. 六君子汤

3.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是(C )

A.白虎汤

B.桂枝汤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

E.四君子汤

4.生脉散的功用(D )

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

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C.益气养阴,生津解渴

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E.益气生津,敛肺止咳

5.具有补血调血功用的方剂是(D )

A. 当归补血汤

B. 归脾汤

C. 八珍汤

D. 四物汤

E. 胶艾汤

6.疮疡溃后,久不愈合属气血两虚者,宜用何方治疗(A )

A. 当归补血汤

B. 四物汤

C. 八珍汤

D. 胶艾汤

E. 归脾汤

7.主治脾不统血证的方剂是(C )

A. 四物汤

B. 当归补血汤

C. 归脾汤

D. 胶艾汤

E. 人参养荣汤

8.六味地黄丸是由何方衍化而来(C )

A. 济生肾气丸

B. 右归饮

C. 肾气丸

D. 右归丸

E. 知柏地黄丸

9.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D )

A. 体用并调

B. 辛开苦降

C. 寒热公用

D. 三补三泻

E. 散中有收

10.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辩证要点的方剂是(E )

A. 左归丸

B. 左归饮

C. 右归丸

D. 右归饮

E. 大补阴丸

11.主治暗痱证的方剂是(D )

A. 龟鹿二仙胶

B. 右归丸

C. 大补阴丸

D. 地黄饮子

E. 右归饮

安神剂

1.朱砂安神丸主治证的病机是(C )

A.阴血不足,肝阳上亢B心阴不足,虚火上炎C心火亢盛,阴血不足

D肾阴不足。心肾不交E心肾阴虚,虚火上炎

2.酸枣仁堂的功用是(E )

A. 滋阴安神,清热除烦

B. 益气宁心,清热除烦

C. 益阴潜阳,清热除烦

D.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E.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3.症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治宜首选(A )

A. 酸枣仁堂

B. 归脾汤

C. 六味地黄丸

D. 朱砂安神丸

E. 天王补心丹

4.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A )

A.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B.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C. 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D.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E. 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5.朱砂安神丸的服法的注意事项是(D )

A. 宜多服

B. 宜久服

C. 宜少服

D. 不宜多服,久服

E. 无须禁忌

6.酸枣仁汤中配伍川芎之意义是(B )

A. 祛瘀血,止疼药

B. 调肝血,疏肝气

C. 祛风邪,止头痛

D. 行气滞,化瘀血

E. 以上都不是

开窍剂

2、下列哪项不属于安宫牛黄丸的辩证要点 C

A高热烦躁B神昏谵语C、斑疹吐衄D舌红或绛E脉数

3、紫雪的功用是 B

A开窍定惊,清热化痰B、清热开窍,熄风镇痉C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D化浊开窍,清热解毒,E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4、至宝丹的功用,除化浊开窍外,尚有 D

A息风止痉B化浊解毒C豁痰解毒D、清热解毒E化痰定惊

5、苏合香丸主治 B

A心绞痛属痰浊气滞血瘀者 B、寒闭证C暑秽D热闭证E痰热内闭心包证

理气剂

1、越鞠丸所治“六郁”证不包括C

A湿郁B火郁C、寒郁D痰郁E食郁

3、半夏厚朴汤的功用 A

A、行气散结,降逆化痰B行气散结,降逆止呕C行气散结,化痰止咳

D行气散结,宽胸利隔E行气散结,止咳平喘

5、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中含有 D

A木香,香附B苍术,厚朴C木香,厚朴 D、瓜蒌、厚朴E青皮,陈皮

7、天台乌药散的功用不包括 E

A散寒B行气C止痛D疏肝E活血

8、暖肝煎的功用 B

A温脾B温肾C温肺D温经E温胃

11、苏子降气汤的功用 D

A降气定喘,清热平喘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C降气平喘,化痰润肺

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E补肺益肾,止咳平喘

12、定喘汤中清泄肺热的药物是 C

A石膏,知母B桑白皮,地骨皮 C、黄芩、桑白皮D地骨皮,黄芩E黄连,黄芩13、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 B

A升降配伍 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

16、旋覆代赭汤的主治不包括 D

A呃逆B呕吐C脘腹痞闷D、腹痛喜按E嗳气

20、越鞠丸的主治不包括 E

A饮食不消 B嗳腐吞酸C脘腹胀满D恶心恶吐E、心胸烦热

理血剂

1具有逐瘀泄泻热功用的方剂:C

A、复元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

C、桃核承气汤

D、补阳还五汤

E、生化汤2桃核承气汤的组成不包括:B

A、桃仁

B、桃核

C、大黄

D、芒硝

E、桂枝

3桃核承气汤的君药:D

A、桃仁、桂枝

B、大黄、桂枝

C、桃仁、芒硝

D、桃仁、大黄

E、大黄、芒硝

4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C

A、膈下血瘀证

B、少腹血瘀证

C、胸中血瘀证

D、两胁血瘀证

E、头部血瘀证

5血府逐瘀汤的君药是:C

A、当归、川芎

B、川芎、柴胡

C、桃仁、红花

D、柴胡、枳壳

E、生地、赤芍

6由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当归、枳壳、甘草组成的方剂是;D

A、少腹逐瘀汤

B、复元活血汤

C、通窍活血汤

D、血府逐瘀汤

E、膈下逐淤汤

7组成中含有地龙的方剂是:B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复元活血汤

D、温经汤

E、膈下逐淤汤

8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B

A、补气、活血、养血

B、补气、活血、通络

C、补气、活血、行气

D、行气、疏肝、通络

E、行气、止痛、活血

9复元活血汤对大黄的炮制要求是:C

A、先煎

B、后入

C、酒浸

D、炒炭

E、生用

10温经汤主治的病机是:C

A、脾气亏虚、冲脉不固

B、肝肾两虚、冲脉不固

C、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D、冲任虚损、瘀血阻滞

E、寒凝血瘀、湿阻胞宫

11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功用的方剂是:D

A、胶艾汤

B、当归四逆汤

C、生化汤

D、温经汤

E、复元活血汤

12生化汤的功用是:C

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养血祛瘀、温经散寒

D、活血行气、温经止痛

E、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13产后血虚寒凝、淤血内阻、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当首选:C

A、温经汤

B、少腹逐瘀汤

C、生化汤

D、失笑散

E、当归四逆汤

14失笑散的功用是;C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D、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E、活血化瘀、除湿止痛

15失笑散的主治证候不包括;E

A、心腹刺痛

B、产后恶露不行

C、月经不调

D、少腹急痛

E、胸痛头痛

16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D

A、温经通阳、健脾益气

B、健脾利水、解肌发表

C、活血祛瘀、健脾利水

D、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E、消癥除痞、益气温阳

17桂枝茯苓丸的主治症是:A

A、瘀阻胞宫证

B、下焦蓄血证

C、中风后遗症

D、瘀滞脉络证

E、产后血虚寒凝证

18十灰散的功用是;D

A、活血凉血

B、凉血补血

C、补血调血

D、凉血止血

E、凉血清热

19十灰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

A、血热妄行、损伤血络

B、血热妄行、瘀血内停

C、肝火犯肺、损伤血络

D、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E、冲任虚寒、血不内守

20木火刑经而致的咳血证、宜选;C

A、十灰散

B、四生丸

C、咳血方

D、槐花散

E、金铃子散

21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宜首选:C

A、八正散

B、导赤丸

C、小蓟饮子

D、龙胆泻肝汤

E、猪苓汤

22主治肠风、脏毒下血证的最佳方剂是:C

A、四生丸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小蓟饮子

E、黄土汤

23黄土汤的功用是:B

A、温阳健脾、益气补血

B、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C、温中散寒、养血补血

D、温阳健脾、补气摄血

E、补气养血、收摄止血

24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便血、崩漏、治应首选:E

A、归脾汤

B、温脾汤

C、健脾丸

D、理中丸

E、黄土汤

简答题:

1、何谓理血剂?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淤血或出血病症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2、使用活血祛瘀剂时,为什么常辅以养血益气制品?

由于逐瘀过猛或久用逐瘀,均耗血伤正,因此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3、黄土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黄土汤的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刚药温阳而不伤阴,柔药滋阴又不损阳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①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淤滞,又解气分郁结

②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而无伤阴之弊③升降兼顾,

既能升达清阳,又佐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4、简述补阳还五汤的配伍意义。

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证,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妄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以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四味,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配合诸药以行药力,为佐使药。和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问答题:

1、十灰散与咳血方均可用于治疗上部出血证,两者如何区别使用?

十灰散用于治疗因火热炽盛,气火上冲,损伤血络,离经妄行之上部出血诸症,如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临床应用时以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为一首急救止血之方。咳血方则适用于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之咳血证,以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临床表现,方中虽不专用止血药,但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出血自止,为图本之法。

2、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于治疗脾不统血之便血与崩漏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

用?

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于治疗脾不统血之出血证。但黄土汤用于治疗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之便血,崩漏等诸出血症,应以血色黯淡,四肢不温,舌

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辩证要点。而归脾汤则用于治疗脾气亏虚,统摄无权之便血,崩漏等证,应以体倦食少,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同时归脾汤尚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虚不足所致之失眠,健忘,多梦,心悸,怔忡等

治风剂治燥剂

选择题:

1.川芎茶调散主治(A)

A外感风邪头痛B肝阳上亢头痛C气虚不升头痛D气虚不荣头痛E淤血阻络头痛

2 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组方的方剂是(A)

A大秦艽汤B独活寄生汤C消风散D玉真散E川芎茶调散

3.牵正散的功用(A)

A祛风化痰,通络止痉B祛风除湿,活血止痛C祛风清热,养血活血D祛风散寒,宣痹止痛E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4.消风散的功用(B)

A祛风散寒,活血止痛B疏风除湿,清热养血C祛风化痰,止痉定痛D祛风化痰,通络止痉E祛风解表,散寒除湿

10、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B)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B凉肝熄风,增液舒筋C平肝熄风,补益肝肾D凉血解毒,清热熄风E滋阴熄风,养心安神

11、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组方的方剂是(D)

A镇肝熄风汤B天麻钩藤饮C大定风珠D羚角钩藤汤E钩藤饮

12、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A)

A怀牛膝B生赭石C生龟板D生牡蛎E白芍

13、天麻钩藤饮主治是(A)

A肝阳偏亢,肝风上扰B肝肾阴虚,肝阳上亢C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D真阴亏虚,虚风内动E阳亢风动,气血逆乱

14、温病后期,证见手足瘈疭(zhizong),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宜首选(C)

A青蒿鳖甲汤B羚角钩藤汤C大定风珠D玉真散E紫雪

15、大定风珠主治证的病机是(E)

A肝肾阴虚,阳亢化风B肝阳偏亢,肝风上扰C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D脾虚失运,风痰上扰E阴液大亏,虚风内动

16、清燥救肺汤之君药是(A)

A桑叶B桑叶,麦冬C枇杷叶D石膏E杏仁,桑叶

17、症见咳逆上气,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治当首选(D)

A杏苏散B增液汤C养阴清肺汤D麦门冬汤E六味地黄汤

18、杏苏散的功用是(D)

A宣利肺气,疏风止咳B宣肺解表,祛痰止咳C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E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19、外感凉燥,治宜选用(A)

A杏苏散B桑杏汤C清燥救肺汤D麦门冬汤E桑菊饮

20、外感温燥,肺津受灼之轻症,治宜选用(B)

A杏苏散B桑杏汤C清燥救肺汤D麦门冬汤E桑菊饮

简答题:

11、运用治风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应辨清风病的属内、属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只宜平熄,而忌用疏散。其次,应辨清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分别配合相应的治法,以切合具体的病情。

12、川芎茶调散是以何药为君?为什么?

答:川芎茶调散以川芎为君。因本方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治宜疏风止痛。川芎善于疏风活血止痛,长于治少阳、厥阴头痛。

祛湿剂

选择题

1.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

A.湿滞脾胃B湿热中阻C外寒内湿C脾虚失运D湿热下注

(平胃散功效为:燥湿运脾,运气和胃)

2.平胃散中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的药物是(A)

A.厚朴B.苍术C.陈皮D.茯苓E.半夏

5.患者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治宜首选(B)

A.平胃散B.藿香正气散C.三仁饮D.连朴饮E.小青龙汤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9.治疗湿热黄疸的常用方是(C)

A.茵陈四逆汤B.甘露消毒丹C.茵陈蒿汤D.当归拈痛汤E.导赤散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8.三仁汤中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代表药物是(D)

A.杏仁、半夏、滑石B.杏仁、厚朴、通草C.杏仁、白蔻仁、竹叶

D.杏仁、白蔻仁、薏苡仁E.杏仁、半夏、通草

25.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E)

A.六一散B.桂芩甘露饮C.三仁汤D.连朴饮E.甘露消毒丹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29.甘露消毒丹、八正散、蒿芩清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C)

A.木通B.薏苡仁C.滑石D.栀子E.车前子

(滑石滑利窍道,利水渗湿,清热解暑)

35.二妙散的功用是(C)

A.燥湿运脾B.清热解毒C.清热燥湿D.清热泻火E.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36.二妙散的主治证的病机是(D)

A.湿热熏蒸B.湿热中阻C.湿热挟毒D.湿热下注E.湿热兼署

37.五芩散中桂枝的作用是(D)

A.发汗解表B.温经通脉C.调和营卫

D.温阳化气,解表散邪E.温心阳,通心脉

(五芩散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其中膀胱气化不足起因于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所致。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寒以祛表邪。)

41.猪芩汤中阿胶的作用是(A)

A.润燥滋阴B.补血止血C.补血调经D.滋阴利水E.润燥活血

(猪芩汤主治水热互结证;功效为:利水、养阴、清热)

49.既治风水,又治风湿的方剂是(E)

A.独活寄生汤B.大秦艽汤C.消风散D.小活络丹E.防己黄芪汤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55.芩桂术甘汤中茯苓的主要作用是(C)

A.利水退肿B.宁心安神C.健脾利湿化饮D.健脾止泻E.健脾补中58.真武汤的辩证要点是(C)

A.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而胖,尺脉沉微B.四肢沉重或浮肿,小便不利,脉浮

C.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

D.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E.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

(主治阳虚水泛证;功效:温阳利水。)

59.真武汤的君药是(E)

A.茯苓B.芍药C.白术D.生姜E.炮附子

(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运化水湿。)

68.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用的方剂是(C)

A.小活络丹B.大秦艽汤C.独活寄生汤D.羌活胜湿饮E.九味羌活汤问答题

2.藿香正气散和香薷饮均可解表化湿,应如何鉴别使用?

藿香正气散与香薷饮同治暑温感寒之吐泻证。不同点在于:藿香正气散表证较轻,而湿滞较重;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为特点;故意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主,兼以解表散寒。而香薷饮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重痛为主证;其腹痛泄泻、胸闷等湿滞之里证较轻,故意祛暑解表为主,兼以化湿和中。

祛痰剂

选择题

1.二陈汤组成中含有(B)

A.半夏、橘红、生姜、大枣

B.半夏、橘红、炙甘草、大枣

C.半夏、橘红、生姜、五味子

D.半夏、橘红、生姜、五味子

E.半夏、橘红、白术、茯苓

(主治湿痰证,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6.温胆汤的功用是(C)

A.燥湿行气,软坚化痰B.燥湿化痰,理气和中C.理气化痰,和胃利胆D.清热化痰,宽胸散结E.温肺化痰,降逆消食

(主治胆郁痰扰证。起因于胆失疏泄,气郁痰生)

18.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证的病机是(D)

A.阳虚阴盛,水饮内停B.实热老痰,上蒙清窍C.邪热内陷,痰热结胸D.脾湿生痰,风痰上扰E.胆胃不和,痰浊内生

(主治风痰上扰证;功效为: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19.证见咳嗽痰多,清晰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者,宜选用(D)

A.小青龙汤B.二陈汤C.三子养亲汤D.芩甘五味姜辛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

(功用:温肺化饮;主治寒饮咳嗽)

问答题

4.如何理解芩甘五味姜辛汤是小青龙汤的变法?

芩甘五味姜辛汤原治支饮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但其人冲气上逆,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芩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反更咳、胸满者。因证无表寒,冲气已平,故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寒饮尚存,故仍用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且能调节肺司开合之职,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因饮邪较重,故配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综观全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肺脾同治,标本兼顾,堪称温肺化饮之良剂,实可谓小青龙汤之变法。

方剂学考试复习

方剂学考 总论试复习填空题 17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18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19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13.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14.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15.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16.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1、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5.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5.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 和XX,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1XX 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 外寒里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xx 中xx 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D A1:2 B2:1 C3:2 D1:1 E2:3 3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C A败毒散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香苏散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54《学校管理学》2010年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学校管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及社会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目的是实现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 2、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题型有: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分析。 二、复习重点内容 绪言 1、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学校中总的来说有两大类工作: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科学代替经验;协调集体活动;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实行职能工长制,加强现场管理;拟订工作计划和制度;实行例外管理。 3、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 企业管理中有六项基本活动或称为企业管理的六项基本职能,包括:技术(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购买、销售、交换、管理、财务(资本筹集和运用、核算(成本统计和安全(设备和人员保护。其中管理是所有其它活动的核心。

管理的职能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他的主要观点都写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他认为这种组织有几个主要特点:明确的分工、等级系统、根据需要任用人员、职业化的管理人员系统、严格的规则和纪律、以理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将在讲述学校组织管理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韦伯认为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的一种最合理的手段,也是最有效和可靠的。 5、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包括:分工、等级制、理性的人事制度、工作关系的非人格化、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程序、有序的升迁制度和薪酬制度、文牍制度。 第一章学校效能和学校管理 1、学校效能的概念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潜在能力及其实际结果,这种理解概括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方面:由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潜在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的发挥所实现的结果。 2、学校效能包括的内容 第一、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 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 第二、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 第三、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方剂学考试复习题方剂比较

名词解释 一、总论 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章节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 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治疗里寒的方剂,统称~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 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 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 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导赤散 D 小蓟饮子 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血虚寒厥 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复习重点、试题-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ii.药量加减的变化iii.剂型更换的变化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Vs桂枝汤 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学校管理学优选稿

学校管理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 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 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中医综合方剂学分类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方剂学考试重点知识

方剂学重点 填空题 1、《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黄帝内经》:方剂学形成发展初步尊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千金翼方》(又名《备急千要方》):作者:孙思邈;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药方论》: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的医著,开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书方。 2方剂概念: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3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君臣佐使的概念: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分为哪几种: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功效与方剂对应题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气虚外感:参苏饮.气虚水肿:防己黄芪汤.温阳逐水:真武汤 潮热盗汗:知柏地黄丸.阴疽:阳和汤.大头瘟:普济消毒饮.热毒痢疾:白头翁汤 呕吐:旋覆代赭汤 1.肘后备急方-葛洪 2.小品方-陈延之 3.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医方考 4.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 5.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6.配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 7、王焘:外台秘要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太平圣惠方。 9、为方剂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问答题 一、根据组成,写出方名、主治,功效和 辨证要点 1、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名:补阳还五汤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中风证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方名:越鞠丸功效: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3、组成: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方名: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4、组成: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方名:真武汤功效:温阳利水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5、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方名:四物汤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 辨证要点: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苔淡,脉细 6、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 茯苓 方名: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辨证要点: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 脉弦滑 7、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方名: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辨证要点:恶 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8、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方名: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或发狂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舌红苔黄、 脉沉实。 二、比较题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比较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 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 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 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 中焦虚寒症。 小青龙汤和定喘汤的比较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同能宣肺解表,祛痰平喘, 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喘咳。 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等, 一以解表散寒,一以温肺化饮,适用于外素 有寒饮,表寒较重之喘咳; 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杏仁、苏子、款冬 花、黄芩、桑白皮等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 解表,一以清肺化痰以平喘,适用于痰热内 蕴,表寒较轻之喘咳。 三、方解 三仁汤 组成: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 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 濡 方解:君: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 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 气。 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 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 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性淡,利湿清 热。 佐:半夏、厚朴—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 丹皮,茯苓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 小便淋沥,以及小儿门不合,舌红少苔,脉 沉细数。 方解: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填精,取“肝 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 肾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 佐药: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之 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键运,与泽泻 共泻肾浊 丹皮—清泻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 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 为主;肝、脾、肾三虚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GY: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ZZ:外感风寒表实证。BZ: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GY:解肌 发表,调和营卫ZZ:外感风寒表虚证。BZ: 恶风,发汗,汗出,脉浮缓。 小青龙汤:麻黄,干姜,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 半夏,甘草GY:解表散寒,温肺化饮ZZ:外 寒里热证BZ: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 稀,舌苔白滑,脉浮。 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芦根,竹叶,桔梗,甘草。GY: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ZH:温病初起。BZ:发热,微恶寒,咽痛 ,口 渴,脉浮数。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 杏仁,桔梗;连翘,苇 根;生甘草。GY:疏风清热,宣肺止咳。ZZ: 风温初起。BZ:咳嗽,发热不甚,微咳,脉浮数。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 表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 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 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 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 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 。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GY: 峻下热结ZZ: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 厥、痉病或发狂BZ: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 舌红苔黄、脉沉实。 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GY:攻逐 水饮ZZ悬饮,水肿。BZ:咳唾胸胁隐痛, 或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脉沉弦或沉实。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桃仁,冬 瓜仁GY:泻热破瘀,散结消肿。ZZ:肠痈初起, 湿热滞证。BZ: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 甘草,大枣。GY:和解少阳。ZZ:伤寒少阳 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等。BZ: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苔白,脉玄。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半 夏,枳壳,陈皮;赤茯苓,碧玉散(滑石, 甘草,青黛)。GY:清胆利湿,理气和胃。ZZ: 少阳湿热症。BZ: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 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GY:透 邪解郁,疏肝理脾。ZZ:肝郁厥逆证;肝脾气 郁证。BZ: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 脉弦。 逍遥散:柴胡,白芍药,当归,白术,茯苓, 甘草。GY:疏肝解郁,养血健脾。ZZ:肝郁血 虚脾弱证。BZ: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 调,脉弦而虚。 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甘草,大枣。GY: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ZZ:寒热错杂之痞证。BZ:心下痞满,呕吐泻 利,苔腻微黄。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大黄,半夏,生姜,芍 药,枳实,大枣。GY: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ZZ:少阳兼阳明里实证。BZ:往来寒热,胸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GY:清热 生津。ZZ:气分热盛证。BZ:身大汗,汗大出, 口大渴,脉洪大。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麦冬,竹叶 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GY: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ZZ:热入营分证。BZ: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GY: 泻火解毒ZZ: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BZ: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药,乳 香,没药,陈皮,防风,白芷,贝母,天花 粉,皂角刺,穿山甲,甘草节。GY: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活血止痛。ZZ: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BZ:局部红肿锨痛,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 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 草。GY: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ZZ: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BZ:口苦 腻浊,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