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
动物病理考试题目和答案

动物病理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B. 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 动物疾病的治疗和康复D. 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A. 局部血流改变B. 血管通透性增加C. 组织细胞坏死D. 白细胞渗出答案:C3. 动物肿瘤的病理学分类不包括:A. 上皮组织肿瘤B. 间叶组织肿瘤C. 神经组织肿瘤D. 病毒性肿瘤答案:D4. 以下哪种病变属于退行性变化?A. 脂肪变性B. 玻璃样变性C. 坏死D. 钙化答案:A5.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以下哪些环节?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B.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动物C. 传染源、传播途径、非易感动物D. 病原体、传播途径、非易感动物答案:B6.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坏死是局部组织细胞死亡,但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酪性坏死D. 脂肪性坏死答案:D7.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炎症反应以浆细胞浸润为特征?A. 急性炎症B. 慢性炎症C. 肉芽肿性炎症D. 化脓性炎症答案:B8.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变性是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A. 脂肪变性B. 水肿C. 气球样变性D. 玻璃样变性答案:C9.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肿瘤是良性肿瘤?A. 腺瘤B. 腺癌C. 肉瘤D. 淋巴瘤答案:A10.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肿瘤是恶性肿瘤?A. 腺瘤B. 腺癌C. 肉瘤D. 淋巴瘤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动物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B. 动物疾病的病理生理C. 动物疾病的病理解剖D. 动物疾病的病理组织学答案:A, B, C, D12. 动物病理学中的炎症反应可以分为:A. 急性炎症B. 慢性炎症C. 肉芽肿性炎症D. 化脓性炎症答案:A, B, C, D13. 动物病理学中的变性包括:A. 脂肪变性B. 水肿C. 玻璃样变性D. 气球样变性答案:A, B, C, D14. 动物病理学中的坏死类型包括: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酪性坏死D. 脂肪性坏死答案:A, B, C, D15. 动物病理学中的肿瘤分类包括:A. 上皮组织肿瘤B. 间叶组织肿瘤C. 神经组织肿瘤D. 混合性肿瘤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的______。
A. 解剖学和生理学B.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C. 药理学和毒理学D. 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2.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
A. 动物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变化B. 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C. 动物病原体和传播途径D. 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食物消化吸收机制3.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A.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B. 病理学的分类和命名C.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D. 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和病理诊断4.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
A. 解剖学和生理学分析B. 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C. 临床病理学观察D. 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5. 动物病理学中,病理变化的分类主要从______两个方面进行。
A. 病程和病因B. 形态学和病因C. 病变和病理诊断D. 组织学和细胞学6. 动物病理学的病因分类包括______。
A.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B. 遗传性和后天性病因C. 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因D. 代谢性和免疫性病因7. 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主要包括______。
A.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B. 细胞和组织的异常改变C. 病变的类型和形态特征D. 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8. 动物病理学的应用主要包括______。
A. 病理诊断和治疗B. 动物疫情监测和预防C. 动物免疫技术研究D.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研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请简述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病原体和病因的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研究、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和病理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策略的研究等。
应用领域包括动物兽医临床病理学、动物疫情监测和预防、动物疫苗研发和免疫技术研究、动物饲料开发和营养研究等。
2. 请简要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病理学观察、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等。
动物病理学习题集与答案

精心整理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 疾病2 因果转化规律1、、2起。
3。
三1A.2A.1112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2 痊愈;脓毒败血症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1 C2 A、B、C、D四、判断题×五、问答题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3123451和。
1A.2A.3A.4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B. 心脏机能能障碍C. 胸膜疾病D. 小动脉扩张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B. 斑状出血C. 益血D. 出血性浸润四、问答题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 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
简称充血。
2 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3 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
4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病变特征的科学,对于兽医临床实践和动物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物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动物行为B. 动物疾病C. 动物遗传D. 动物营养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病理学的基本任务?A. 描述病变B. 诊断疾病C. 预防疾病D. 治疗疾病答案:D3. 病理学中的“炎症”是指:A. 组织损伤B. 组织修复C. 组织防御反应D. 组织增生答案:C4. 动物病理学中的“坏死”是指:A. 细胞死亡B. 组织死亡C. 器官死亡D. 系统死亡答案:B5. 以下哪种细胞死亡属于程序性死亡?A. 坏死B. 凋亡C. 自噬D. 细胞分裂答案:B6. 动物病理学中,哪种类型的肿瘤是良性的?A. 肉瘤B. 腺瘤C. 纤维瘤D. 黑色素瘤答案:C7. 以下哪个是动物病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A. 血液分析B. 组织切片C. 基因测序D. 以上都是答案:D8. 动物病理学中的“肿瘤”是指:A. 任何类型的肿块B. 良性肿瘤C. 恶性肿瘤B. 组织增生答案:B9. 以下哪种病变属于退行性变?A. 纤维化B. 钙化C. 坏死D. 炎症答案:B10. 动物病理学中的“肉芽肿”是一种:A. 炎症反应B. 肿瘤C. 退行性变D. 免疫反应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变过程和病变特征。
它包括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病理诊断和病理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炎症的基本过程。
答案: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
基本过程包括:1) 血管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2) 细胞反应,主要是白细胞的浸润和聚集;3) 组织损伤和修复,包括细胞死亡、组织分解和再生修复。
大学兽医学习资料--兽医病理学的试题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兽医病理学》(分值:20%)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胚胎形成B.病理变化C.病因学D.发病学E.临床转归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A.机械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生物性因素E.营养因素3.胞浆内脂肪滴增多是A.颗粒变性B.水泡变性C.脂肪变性D.脂肪浸润E.透明滴状变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易出现A.干性坏疽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D.干酪样坏死E.液化性坏死5.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A.钙化B.结石形成C.黄疸D.糖原沉积E.痛风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A.血栓B.坏死灶C.息肉D.异物E.死亡的寄生虫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心B.肝C.脾D.肺E.肾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A.血肿B.瘀点C.瘀斑D.出血性浸润E.出血性素质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A.血栓B.死后血凝块C.动脉石D.静脉石E.脂肪性栓子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流加快D.血液凝固性增高E.血液凝固性降低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A.血栓B.坏死灶C.息肉D.异物E.纤维素性渗出物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血栓是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微血栓E.组织性栓子13.后肢发生骨折,骨髓腔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液所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栓塞的部位主要是A.心B.肝C.脾D.肺E.肾14.最容易发生红色梗死的器官是A.心B.肝C.脑D.肺E.肾15.休克过程中,受影响最早的器官是A.心B.肝C.脑D.肺E.肾16.关于萎缩,正确的选项是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都是萎缩B.营养缺乏或血液供应断绝均可引起C.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D.实质细胞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E.间质不减少,有事反而增生17.鸡发生马立克氏病后期出现的肢体肌肉的萎缩属于A.压迫性萎缩B.神经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缺血性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18。
动物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动物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B. 动物疾病的治疗C. 动物疾病的预防D. 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2. 动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B. 研究动物疾病的治疗C. 研究动物疾病的预防D. 研究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3.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宏观病理学和微观病理学B. 临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C. 比较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4.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是指什么?A.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的改变C.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障碍D.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生化改变答案:B5.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过程”是指什么?A.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的改变C.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障碍D.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生化改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疾病的病因学B. 疾病的发病学C. 疾病的病理学D. 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BCD7.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类型包括哪些?A. 形态学改变B. 功能学改变C. 生化改变D. 免疫学改变答案:ABCD8.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过程包括哪些?A. 炎症B. 肿瘤C. 缺氧D. 免疫反应答案:ABCD三、判断题9.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对/错)答案:对10. 动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动物疾病的治疗。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等。
它涉及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描述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和“病理过程”的区别。
答案:“病变”是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病理过程”是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疾病的整体表现。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物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动物行为学B. 动物营养学C. 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D. 动物遗传学2. 以下哪个不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组织损伤类型?A. 炎症B. 肿瘤C. 再生D. 遗传3. 动物病理学研究中,哪个方法可以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A. 显微镜检查B. 血液分析C. 尿液分析D. 心电图检查4. 细胞凋亡是一种:A. 细胞死亡B. 细胞增殖C. 细胞分化D. 细胞老化5. 以下哪个是动物病理学研究的常用实验动物?A. 家兔B. 家鸽C. 家鸡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7. 解释什么是病理性肥大,并举例说明。
8. 描述动物病理学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你是一名兽医,接到一个病例,一只狗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的症状。
请根据这些症状,分析可能的病理变化,并提出初步的诊断思路。
10. 某农场的牛群出现了食欲不振、消瘦和贫血的症状。
请分析可能的病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A4. A5. D二、简答题6. 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生化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7. 病理性肥大是指由于病理因素导致的细胞体积增大,如心肌肥厚,可能由高血压等病理因素引起。
8. 动物病理学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包括:确定疾病的性质、类型、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帮助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案例分析题9. 可能的病理变化包括:肺部炎症、感染、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
初步诊断思路: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进行体格检查,采集血液、尿液等进行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X光或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10. 可能的病理原因包括: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慢性疾病等。
《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一)一、看图描述病变(20分)1、图一:肝脂肪变性2、2、图二答:猪膀胱粘膜出血3、3、图三答:脾含铁血黄素沉着4、4、图四答:法氏囊淋巴滤泡萎缩5、5、图五答:肝凝固性坏死灶6、6图六答: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渗出)7、7、图七答:淋巴结核干酪样坏死8、8、图八答:肺间质性水肿9、9、图九答:血管套10、10、图十答: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二、名词解释(20分1、微血栓答:由红细胞凝集,溶解或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而形成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微循环小血管内。
2、髓样化生答:当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时,由骨髓以外的脾、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3、白斑肾答: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4、趋化因子答: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
5、代谢性酸中毒答:[HCO3]原发生减少,导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休克答: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的作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而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7、肉芽组织答: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并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
呈颗粒状、粉红色,质地脆软,类似肉芽。
8、机化答:坏死组织、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
9、内源性致热原答: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引起机体发热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10、槟榔肝答:慢性肝淤血的同时伴有脂肪变性,使肝脏的切面呈现槟榔状的花纹。
三、填空(10分)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1)潜伏期(2)前驱期(3)显明期和(4)转归期这四个时期。
而机械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5)潜伏期(6)前驱期。
2、根据变性物质存在的部位,可将变性分为两大类,即(1)细胞变性和(2)间质变性(2)。
其中前者包括(3)细胞肿胀(4)脂肪变性和(5)玻璃样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一)一、看图描述病变(20分)1、图一:肝脂肪变性2、2、图二答:猪膀胱粘膜出血3、3、图三答:脾含铁血黄素沉着4、4、图四答:法氏囊淋巴滤泡萎缩5、5、图五答:肝凝固性坏死灶6、6图六答: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渗出)7、7、图七答:淋巴结核干酪样坏死8、8、图八答:肺间质性水肿9、9、图九答:血管套10、10、图十答: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二、名词解释(20分1、微血栓答:由红细胞凝集,溶解或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而形成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微循环小血管内。
2、髓样化生答:当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时,由骨髓以外的脾、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3、白斑肾答: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4、趋化因子答: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
5、代谢性酸中毒答:[HCO3]原发生减少,导致血液PH 值趋向低于正常。
6、休克答: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的作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而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7、肉芽组织答: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并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
呈颗粒状、粉红色,质地脆软,类似肉芽。
8、机化答:坏死组织、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
9、内源性致热原答: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引起机体发热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10、槟榔肝答:慢性肝淤血的同时伴有脂肪变性,使肝脏的切面呈现槟榔状的花纹。
三、填空(10分)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1)潜伏期(2)前驱期(3)显明期和(4)转归期这四个时期。
而机械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5)潜伏期(6)前驱期。
2、根据变性物质存在的部位,可将变性分为两大类,即(1)细胞变性和(2)间质变性(2)。
其中前者包括(3)细胞肿胀(4)脂肪变性和(5)玻璃样变。
后者包括(6)粘液样变(7)玻璃样变和(8)淀粉样变。
3、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应答包括 3. (1)急性肿胀(2)染色质溶解(3)空泡变性(4)液化(5)慢性损伤(6)缺血性损伤、包涵体,包素等。
4、脑坏死包括(1)中毒性脑软化和(2)营养性脑软化两种。
5、败血脾见于(1)牛羊炭疽(2)猪丹毒等疾病。
脾脏(3)显着肿大。
镜下(4)多血、(5)炎性渗血、(6)变性,坏死。
6、贫血时,红骨髓功能增强,出现(1)大量幼稚型RBC,见于(2)失血(3)溶血。
7、心脏肥大的基础(1)心肌纤维增粗,代偿作用(2)心脏总收缩力增加,其机理(3)收缩成分增加。
8、大叶性肺炎的结局(1)消散吸收治愈(2)机化肉变(3)胸膜炎(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9、化脓性肾炎可分为(1)栓塞性化脓性肾炎和(2)肾盂肾炎两种。
10、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形成的新月体是由(1)肾小囊壁的上皮增生和(2)渗出的纤维蛋白中性粒C及红C 构成。
当以上皮细胞增生为主时,可见毛细血管丛的细胞成分增加,但不发生(3)粘连和不形成(4)新月体。
四、问答题:(50分)1、脱水分为几种类型?以低渗性脱水为例,阐述损伤与抗损伤的这一对矛盾的运动过程。
(20分)答:脱水分为低渗型脱水、高渗型脱水和等渗型脱水三种类型。
低渗型脱水,失钠大于失水,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分为损伤(如细胞内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和抗损伤(如口渴中权抑制,ADH↓和组织液入血)两类。
根据损伤与抗损伤斗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口渴中枢抑制ADH↓。
第二阶段通过组织液入血,ADS↑、ADH↑,以代偿血容量↓。
第三阶段上述措施不能代偿,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细胞内水肿。
代偿与失代偿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2、坏死时细胞有何变化?举例说明各型坏死病理变化。
(10分)答:坏死的时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坏死的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其中凝固性坏死是由于坏死组织失去水分和蛋白质凝固。
眼观坏死组织灰白色,较干燥无光泽。
坚硬、病健组织。
界限清楚,坏死区周围有暗红色的充血和出血炎性反应带,光镜下,坏死初期,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但实质细胞的精细结构已破坏消失。
如肾贫血性梗死核碎裂、溶解、胞浆溶解融合或一片淡红色均质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液化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迅速分解成液状,如化脓、脑软化和脂肪坏死等。
3、以结核为例叙述肉芽肿性炎症的结构特征。
(10分)答: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肉芽肿的结构可分为三层,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和病原,有时可见到钙化灶;靠近中心的内层是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郎罕氏细胞构成);外层是由结缔组织,淋巴细胞形成的普通的肉芽组织。
4、细菌性脑炎有什么病变特征?临床上常见于哪些疾病?(10分)答: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各自的规律性。
如仔猪的败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脑脓肿和化脓性脑炎,常由于败血症、肺脓肿或亚急性心内膜炎通过血流转移到脑而感染的,或者是脑组织邻近的化脓性炎,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直接蔓延所致。
有时见于颅骨外伤直接感染引起的。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二)一、是非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1、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2、高色素性贫血是由于VB12和叶酸的缺乏。
(√)3、心脏扩张时,代偿作用是心脏总收缩力增强。
(×)4、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5、实质性心肌炎,可见虎斑心,病变以间质有极显着的细胞浸润为特征。
(×)6、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7、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8、慢性卡他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9、肾盂肾炎雌性发病率高于雄性。
(√)10、粘液样变性是指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粘液物质。
(×)二、名词解释(20分)1、卫星现象答:是指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围变性坏死的神经原的现象。
2、适应答:细胞和组织在受到刺激或环境改变时,改变其机能与形态结构,以适应改变了环境条件和新的机能要求的过程。
3、趋化性答: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脂肪变性答:是指细胞的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蓄积。
5、虎斑心答:在实质性心肌炎时,脂变的心肌与正常的红棕色的心肌相间,肉眼可见形似老虎皮的斑纹。
6、肉芽组织答: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新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7、脑软化答:是指脑组织坏死所发生液化的病变。
8、新月体答:在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囊壁的上皮细胞增生,被覆于肾囊壁层的尿极侧形成半月状称之。
9、DIC 答:微循环,中广泛发生弥散性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等一系列病理过程。
10、肺肉变答:纤维素性肺炎时,肺泡内渗出了纤维素,如果不能及时被完全溶解吸收,即发生纤维素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病变部呈褐色肉状,称为肺肉变。
三、填空(10分)1、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1)尸体剖检大体观察(2)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5)超微结构观察(6)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7)动物实验(8)临床病理学(9)活组织检查等。
2、病理性死亡可分为(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和(3)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3、玻璃样变可分为(1)血管壁玻璃样变(2)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和(3)细胞内玻璃样变。
4、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六答包括(1)急性肿胀(2)染色体溶解(3)空泡变性(4)液化(5)慢性损伤和(6)缺血性损伤包含体、色素等形成。
5、败血脾见于(1)牛羊炭疽(2)猪丹毒等疾病。
脾脏(3)显着肿大。
镜下(4)多血(5)炎性渗出(6)变性(7)坏死。
6、大肺性肺炎的结局(1)消散吸收、治愈(2)机化肉变(3)显着肿大和(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7、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1)变质(2)渗出(3)增生。
8、梗死可分为(1)白色梗化和(2)红色梗化两种,梗死灶一般呈(3)锥体形,这是因为(4)血管分布所决定的。
9、心内膜炎依炎症侵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1)瓣膜性(2)心壁性(3)腱索性(4)乳头肌性,其中最常多侵害的是(5)心瓣膜性。
10、肺气肿类型表现为(1)肺泡性肺气肿和(2)间质性肺气肿。
四、问答题:(50分)1、以霉败饲料饲喂家畜为原始病因阐述因果化转规律。
(10分)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后果可以相互转化。
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后果,可以转化为造成另一损害或变化的原因。
这种因果交替的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如家畜饲喂腐败变质饲料,引起胃肠炎,产生腹泻、脱水、毒素与吸收导致酸中毒。
2、阐述水肿的发生机理。
(10分)答:水肿是由于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水肿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
水肿发生机理包括(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即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形成原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管下降。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渗透压增高和淋巴回流受阻。
(2)钠水潴留,形成原因有醛固酮(ADS)分泌增加或肝脏对其灭活减弱。
抗利尿素(ADH)分泌增加以及心钠素分泌减少。
3、描述血栓形成条件及过程。
(10分)答: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膜受损,由于病因损伤血管内皮,胶原纤维暴露启动凝血系统。
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性质改变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过程:血栓形成开始时,首先是血小板析出,粘附于受损的心血管内皮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呈小丘状,局部血流形成漩涡状,沿血流方向可形成新的血小板粘集堆,呈分支小梁状,其表面粘附白细胞。
同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
产生的凝血酶水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是细网状位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形成白色血栓,小梁间细网状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当血管大部分或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形成红色血栓。
4、渗出性炎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特点如何?(10分)答:渗出性炎是以血浆蛋白、炎性细胞渗出为主,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增生,浆液性炎症以渗出血浆白蛋白为主,渗出液清亮,半透明,无色或淡黄色。
卡他性炎症是以粘液渗出和粘膜上皮细胞变性为主。
化脓性炎症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及其变性坏死。
见于积脓、蜂窝织炎。
纤维素性炎症,大量纤维蛋白的渗出,在损伤组织释出的酶的作用下,凝固成为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呈丝状、絮状,网状或膜状。
可形成浮膜性和固膜性炎。
出血性炎是以大量红细胞渗出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