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引言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
本教学设计将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对祖国领土的认同和热爱。
通过本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在本教学设计中,将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展开。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台湾省这一神圣领土。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台湾省的也能够更加珍惜祖国的统一和稳定。
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共同守护。
2. 正文2.1 教材内容介绍《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领土的基本面貌和台湾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教材内容涵盖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介绍了台湾省的历史沿革、主要民族和宗教信仰,以及著名景点和文化传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台湾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增强对祖国领土的认同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简洁明了,配有生动的图片和地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台湾省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台湾省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升。
教材内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保卫祖国领土的重要性,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案新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标要求“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乡愁》。
一、不可分割的神呈领土小时侯乡愁是一校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股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夕2b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人教版小学社会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内容,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掌握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与敬畏,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通过教师介绍、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引入台湾省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阶段二:讲授1.地理位置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2.自然地理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川地貌、气候特点等。
3.人文历史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人文历史,包括台湾的原住民、汉族移民、台湾的文化等内容。
4.著名景点与特产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让学生对台湾省有更直观的了解。
阶段三: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进行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
2.主题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台湾省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归纳。
3.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有关台湾省的模型或展板,来展示他们对台湾省的认识。
阶段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小组展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省的了解与感受,并且对台湾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并且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授课时数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3)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难点是分析台湾的经济特色。
四、教学难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台湾,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板书、板书笔、课件、翻页笔等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用班班通播放台湾风光的影像,配以优美的影片《台湾景色》,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探究展示(1)自助尝试教师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台湾的位置、范围,思考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读图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
3)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及特色。
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约为8分钟。
(2)合作探究1)台湾的位置、范围。
学生举手说自己刚才通过看书了解到的知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36页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福建省等,认识台湾的相对位置。
接着教师再引导: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条。
学生在图上找到北回归线,认识台湾的纬度位置。
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了解了台湾的概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书上的资料,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台湾的自然环境。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台湾都有哪些美誉?为什么会有这些美誉?学生结合课本和课后活动题1举手回答。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示范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人口分布;2.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图说出台湾省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城市的分布;2.初步分析台湾省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3.通过史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宝岛台湾;2.【知识解析】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资料卡片;3.【知识解析】野柳地质公园;4.【活动设计】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5.【知识解析】新竹科技园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的一首诗《乡愁》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抒情诗,体会其中的爱国爱家情感。
教师:诗中的“我”和“母亲”各自代表了谁?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
在课堂引入环节,老师也可使用视频资源【课程引入】宝岛台湾,使学生对本课时有整体的感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设置:(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等。
2. 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台湾省的人口和省会3. 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5.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概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介绍台湾省的面积、人口、省会等基本信息。
3. 分析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讲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5. 讲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台湾省的视频资料,增加对台湾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3. 开展台湾省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台湾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知识竞赛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台湾省地图:用于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台湾省发展数据: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拍摄的照片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知识点六:去台湾玩肯定少不了特产。那么你所知道的台湾特产有哪些呢?
舌尖上的台湾。展示台湾的美食图片,实体展示台湾特色水果,引出台湾的物产这个知识点,分析农产品、森林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时间把握不够精准,课堂开始略显紧张,使得开头歌曲图片情景创设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部分用词不够精准,“垂直分布差异”、“河湖”,多多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勇敢发言。
二、范围
气候
三、自然环境地形
河流
人口和城市分布
四、人文特征
五、板图设计
六、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导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泼型课堂。教师以导游角色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知识,用图片、歌曲、诗歌、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体现台湾气息;实物展示台湾水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情感升华,体现新课标理念。
(2)读图判断台湾省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提升读图获取信息的水平;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材料收集,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自然特征。
2.台湾省物产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引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学生通过填写台湾空白地图,找出北回归线、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找出濒临的海洋、海峡,明确台湾省的范围,并对台湾省的面积有直观了解,描述台湾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其他省份,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掌握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图表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台湾省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台湾与大陆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3.教学方法
目标、引导——学练——堂堂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思维拓展:
有一首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说说出你对台湾省知道那些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由此可见台湾所处温度带?
3.台湾岛的山脉走向?其主峰是?找出台湾最大的湖泊以及河流,并分析河流水量水能特点。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一22℃,年降水量2200mm左右,季节
分配较均匀。
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最大湖泊日月潭,最长河流浊水溪水量大,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水能丰富。
巩固练习一:
1、台湾省隔与我国省相望,由及、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岛东临______,南临_______海,西隔______与相望,北临。
3.台湾岛地形以______为主最高峰是______ 最长的河流是_____ ,最大的湖泊是_____。
4、北回归线穿过台湾部,还穿过我国、
和三个省区。
自学指导二:
1.从图上找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
2.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练习二.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思考这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自学指导三: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2.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课堂理解记忆
巩固练习二
1.台湾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的原因是:。
2.列举台湾省美称:(至少三条)
3.台湾省__________树世界著名,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第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物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知能自测:
一:选择
1.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区是()。
A.广东
B.广西
C.海南
D.福建
2.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
3.台湾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四季鲜果不断,驰名中外的有()。
A.香蕉、菠萝
B.桃、杏
C.荔枝、桂圆
D.椰子、葡萄
4、台湾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C、热带草原 D热带沙漠
5、下列描述中那个不是台湾岛的美称()
A、森林之海
B、塞外江南
C、海上米仓
D、东方甜岛
二: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台湾岛为我国第__________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为__________。
(2)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岛屿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4)台湾岛西部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盛产稻谷和甘蔗,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称。
(5)图中E为我国十大旅游名胜之一的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