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下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物产及经济特征。
(3)描述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简单了解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4)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3)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的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引入新课时,用歌曲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歌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正课进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设置了以随机“刮刮乐”为主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结时,利用台湾各地理要素的关联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
课件中设置了随机抽人小插件,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小组内组织组员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台湾省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等概况。
板书:一、祖国神圣的领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一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km。
基隆离福州仅276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板书] 2.优越的自然条件(1)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岛上图文并茂,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读图,判断其主要地形和分析其地势特点。
板书:(2)河流和湖泊课件展示:“台湾省地形图”和“日月潭景观图”,学生找出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分析其河流特点。
地。
是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山脉所组成的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拔,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看大面积的森林。
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沿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但由于受地形限制,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3)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看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哪个部位?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处于什么温度带?热带和亚热带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分析台湾的气候:学生读图,讨论台湾的气候特点.并选代表发言①处于什么温度带? ②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③气候特点是什么?气温、降水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南部,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能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2.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展示一组台湾风景图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新课学习】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一)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族? 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展示图片:高山族的服饰、著名艺人。
从历史、文化渊源来讲,两地居民都尊奉妈祖,都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祖籍福建。
过渡:应该说,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台湾。
(二)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7.41,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记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多数处于13—15周岁,处于青少年时期,易冲动和暴躁,同时,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期,故在教学上应有足够的耐心,但是他们好奇心旺盛期,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及相关的学习能力。
但有些地理内容的问题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并总结知识点。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学生既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重点班的基础比较扎实,可以采用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学习。
普通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和教授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本节课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两方面的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知识结构关联图\思维导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位置和范围地形地势二、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河流三、人口的分布美丽的自然风光四、美丽富饶的宝岛丰富的物产3、教材的处理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教材内容严谨,语言精练,学生易懂。
教材内容的排序合理科学,也符合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2.阅读图7.42,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西部多于台湾岛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海岸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人口密度达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
(插入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语:美丽富饶的宝岛魅力在哪?下面大家一起去寻找。
五、独立自学2
阅读课本67~70内容并结合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台湾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
2、结合图7.46说出台湾主要农矿资源的分布及其美誉。
3、概述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自学后回答,教师补充)
引导语:这片神圣领土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呢?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又有哪些?下面我们一同学习。
六、引导探究
(一)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1. 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
表7.2列出了台湾一些美称,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填写在表7.2中。
美称含义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2.收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台湾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台湾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布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二)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1.阅读图7.48,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将括号内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写在表7.3的适当空格中。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5篇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处农村,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去解释现实问题。
三、设计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了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于台湾省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台湾省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地形地貌特点。
2.台湾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台湾省的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特点,使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教案和课件。
3.准备课堂讨论的交流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台湾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台湾省的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图7.42,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西部多于台湾岛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海岸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人口密度达到2000人/平方千米以上,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
(插入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语:美丽富饶的宝岛魅力在哪?下面大家一起去寻找。
五、独立自学2
阅读课本67~70内容并结合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台湾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
2、结合图7.46说出台湾主要农矿资源的分布及其美誉。
3、概述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自学后回答,教师补充)
引导语:这片神圣领土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呢?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又有哪些?下面我们一同学习。
六、引导探究
(一)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1. 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
表7.2列出了台湾一些美称,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填写在表7.2中。
美称含义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2.收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台湾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台湾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布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二)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1.阅读图7.48,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将括号内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写在表7.3的适当空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