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

合集下载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民间知道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冬枣与泰山万丈碑的传说泰山,五岳之首,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自奴隶制社会至封建社会数千年来,逐渐形成“封禅大典”如果哪一个皇帝不封山,就意味着他的功绩不大。“封禅制”到宋代结束后,到明清演变成祭祀活动,清康熙时起,祭祀活动逐渐发展到高峰。康熙皇帝三次祭山,乾隆皇帝10祭泰山。并留下大量摩崖诗刻,其中朝阳洞万丈碑最著名,高20余米,宽9米,上刻御制朝阳洞诗,高山峻崖,摩刻宏伟,在山下就看的很清晰。
随着话音,手里的冬枣也不由自主撒了手,竟滚向推车的刘伯温,刘伯温的车子“哗啦”一声退到沟底。他在阴曹地府修炼了四百年的功夫毁于一旦。至今,万丈碑上还残留着一道车辙样的痕迹和两个圆形深洞,据说是刘伯温的车子压出的辙和那两颗受封的冬枣砸出来的洞。传说皇帝金口玉言,手中的那两颗冬枣受了封,真的变成金的。至今,还有人信呢,到摩崖诗刻的碑下寻那两颗金冬枣。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白龙池的传说西溪建岱桥上,有碧水一潭,清澈见底,只见清泉流于石上,苍林倒映水中,鸟飞水温文尔雅,鱼游林中,溪声山色,妙不可言,叫人陶醉,这水潭名叫白龙池,以前每遇天旱,求雨者往来不断,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到此乞雨,小小弹妨之地,如何能引来如此旺盛的香火呢?
相传,很久以前,潭边住着一户田姓人家,老两口年过六旬,膝下无子,只养得一个女儿,田氏夫妇老来得女,女儿又长得容貌出众,聪颖过人,贤惠温顺,便给她取名“惠姐”夫妇两个把蕙姐视为掌上明珠,十分宠爱,惠姐却并不侍宠。十分体贴二老,田里耕耘收获,家里针线饮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对父母照顾得也十分周到。姑娘大了,婚事便成了父母心头大事,惠姐自己也早有主意,为了照顾好二老,她决心招个上门女婿,尽管有人介绍了几个,惠姐都不中意,这事也就暂时放下了。这年春天适逢大旱,碰巧父亲又染重病,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蕙姐既要耕下种,浇地施肥,又要侍候父亲,里里外外,忙得她脚不着地,几天功夫就消瘦了许多。一天,蕙姐安顿好父亲,便去潭边挑水浇地,几天来,由于吃不好睡不好,她感到浑身无力,她挑着两桶从涧底艰难地向上爬着,突然,连人带桶滚下沟底。正巧,有个砍柴的小伙子在路边休息,见她跌倒,急忙前往救起她,用自己的衣衫为她擦洗包扎。惠姐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不认识的小伙子怀里,脸上飞起一道红霞,那小伙子也会意,忙把惠姐放在一块平滑的石上。之后,小伙子帮惠姐挑水浇地,惠姐心里有些喜欢,回到家里惠姐向父母一说,两位老人都十分感激,并看出了女儿的心事,便有意向年轻人一说,他们都欣然同意,田翁邀来四邻八舍,灯窗花烛,当晚就让他们入房成亲。田翁心里一高兴,病不几天就好了,一爱人生活的和和美美,小夫妻两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春夏之交,大旱不减,而且旱情昌益回重,地里的庄稼都快烤干了,唯有田家的地里湿淋淋的,每天早晨都降四指露水,乡亲求惠姐帮忙,惠姐告诉丈夫问他有没有办法,她犹豫了一下说:“好吧,我试试看”。第二天天降大雨,她不禁叹道“谢天谢地,总算救了庄稼人的性命”。但丈夫疲备不堪地从外面回来了,他不好再隐瞒了,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惠姐了,“我是龙王的九子,父王有令,今年泰山南北不下滴雨,我看你心事重重,不思茶饭,求我降雨,我实在不忍心难为你,昨夜便违令行雨。可现在触恕了父王,不久,父王就会派人来抓我的。以后你多多保重。两人正紧紧依着说几个月来的柔情,只见乌云复至,狂风骤起,一个炸雷响过,小白龙不见。人们都非常同情惠姐,都来帮她收拾田地,照顾老人,小白龙怀念着惠姐,也很感激乡亲们,还时常偷偷到山前降雨。

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

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

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自然的泰山,彰显着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证着文化的神圣。

那你知道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泰山朗公石的传说东晋末年,朗公和尚来到泰山西麓的昆瑞山,见这里的风景不错,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经舍,住了下来。

这山里还住着一个隐士,是一位解甲归林的老,名叫张忠。

这个人不光信佛,还深通佛理。

他们两人一块住在山上,整日相处,十分投机,结成了莫逆之交。

一天,皇上突然下了圣旨,因边关战事紧张,命张忠挂帅出征。

张忠只好别了朗公,领兵往边关去了。

张忠走了以后,朗公天天盼着张忠回来,常站在昆瑞山顶上向远遥望,希望能看到平定边关回来的张忠。

可是他哪里知道,张忠已经在华阴战死了。

后来,他就变成了一尊山石,屹立在昆瑞山顶,人们把这尊山石叫做“朗公石”泰山著名的民间故事:汉武帝泰山舍钱的传说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十分留恋人生的富贵和权势,整天想吃仙丹,好长生不老;他到处寻仙求神,修建庙宇以求延年益寿。

这样,花费了国家无数的金银财宝,国库花空了,他就向老百姓要。

很多老百姓被逼得破了产。

泰山奶奶非常生气,但也没法治他。

有一年,汉武帝听说泰山奶奶经常显灵,能让人长寿,就带了很多官员奔泰山来了。

在路上的时候,他听说近几年泰山上的叫花子突然多了起来,舍钱的谁的也舍不到山顶。

他就想:“我是一国的皇帝,谁能比得上我的钱多呀!我非舍到山顶不可。

”路过济南郡时,他叫人从济南装了满满二十大车铜钱往泰山赶来。

他到泰山一看,果然不错,叫花子一个接一个,一伙挨一伙。

他就开始舍钱,每个叫花子只给一枚铜钱。

没想到那些叫花子走了一个,又来一个;去了一群,又聚一伙。

天不到巳时,二十车铜钱就舍完了。

汉武帝又派人到泰安知府的钱库里去拉,拉来了又舍。

太阳偏西了,二十辆大车把泰安知府的钱全拉光了,可是山上的叫花子还是仨一群,俩一伙,密密麻麻,看不到头,望不到边。

汉武帝往山上看,离山顶还很远,往山下看,才走了几里路。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那你知道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冬枣与泰山万丈碑的传说泰山,五岳之首,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

”“天高不可及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

自奴隶制社会至封建社会数千年来,逐渐形成“封禅大典”如果哪一个皇帝不封山,就意味着他的功绩不大。

“封禅制”到宋代结束后,到明清演变成祭祀活动,清康熙时起,祭祀活动逐渐发展到高峰。

康熙皇帝三次祭山,乾隆皇帝10祭泰山。

并留下大量摩崖诗刻,其中朝阳洞万丈碑最著名,高20余米,宽9米,上刻御制朝阳洞诗,高山峻崖,摩刻宏伟,在山下就看的很清晰。

据传,乾隆皇帝上泰山前,收到进贡的聚馆村冬枣,登泰山时,命侍从带去一些,选出个大而圆者随手把玩,有食欲时就随口吃掉,再易枣把玩。

侍从说:“万岁爷,你已享用了四颗了,当心龙体。

”侍从是怕万岁爷吃了这么大四颗冬枣不好消化,影响身体。

可乾隆听后很不耐烦:“这么好的贡品理当尽情享用,不让我吃——”他托了托手中的冬枣说“除非它们变成金疙瘩”。

却说这天走到万丈碑的石崖前,听到“吱吱呀呀”的木轮车声,抬眼望去,原来是刘伯温推车爬万丈碑。

(刘伯温,即刘基,明朝大臣,与准西诸臣不合,被毒杀)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臣,他有野心,想当宰相,没有成功。

死后受泰山神封为巡山太守,他想借巡山的机会讨一次封,以便再升官位。

他故意出现在乾隆面前,便艰难的推着车子爬万丈碑,希望听到一句:“看,刘伯温上去了。

”哪知乾隆一见险情,心里一激凌,说了句:“这不要掉下来吗!”随着话音,手里的冬枣也不由自主撒了手,竟滚向推车的刘伯温,刘伯温的车子“哗啦”一声退到沟底。

他在阴曹地府修炼了四百年的功夫毁于一旦。

至今,万丈碑上还残留着一道车辙样的痕迹和两个圆形深洞,据说是刘伯温的车子压出的辙和那两颗受封的冬枣砸出来的洞。

传说皇帝金口玉言,手中的那两颗冬枣受了封,真的变成金的。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一:泰山来源
泰山,相传是盘古的头颅幻化而成,当初盘古开天辟地时,由于太过劳累而倒下,盘古身体倒下后,其头颅幻化为泰山,其腹部、左右臂、双脚分别幻化为五岳中的其他山脉。

因此作为头颅幻化而成的泰山在我国的山川中有非常独特的影响力,许多朝代的祭天活动都会选在此处。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二:泰山石敢当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泰山的什么传说故事,那么泰山石敢当这个词你一定有所耳闻,相传泰山脚下有个名为石敢当的人,在泰山一带颇有威望,同村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突然被妖物惦记上,日渐消瘦,于是人们请来石敢当帮忙解决。

只见石敢当带着12童男童女智斗那妖物,后来妖物仓皇逃走,但是逃走途中,一路还在祸害人间。

奈何这石敢当终究是人追不上这一路逃窜的妖物,于是想出一个点子,从泰山取石,刻上泰山石敢当几个字,谁家闹妖怪,就让那户人家把石头放在门前,这样妖物看到石敢当的大名,就不敢为非作歹。

于是家家门前那块石敢当的石头,就作为镇宅保佑一方平安之物流传了下来。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三:泰山何首乌
想要一夜白发变黑发吗?那么何首乌这个药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传当初有个何氏父子常年采中草为生,一日采药途中突遇大雨,在赶往山洞躲雨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哭,于是抱着这个小男孩在山洞中一起躲雨。

可一觉醒来,怀中仅剩下一个黑黑的像地瓜一样的东西,不见孩子的踪影,而父亲实在饿了,饥寒交迫间咬了一口那黑黑的东西后,竟白发变黑发,儿子都差点认不出来,下山后找到医铺才知道这是仙草,而因为是何氏父子发现的,于是命名何首乌,就这样,作为不错的药材何首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泰山传说是山东省的民间传说之一,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

下面小编介绍两个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希望对你们有用!泰山的传说故事:碧霞元君的传说传说姜子牙辅佐击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伐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

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

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金银财宝这些东西太俗气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用过就完了。

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封给大臣们。

这样一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既能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何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

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

姜子牙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军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

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

黄妃是武王最宠爱的妃子,莫说武王已经允诺,就是黄妃自己开口,也得赶快给她。

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堵气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

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他想,作风我这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妃,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

泰山的神话传说

泰山的神话传说

泰山的神话传说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东部。

泰山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宗教象征,被称为“东岳”,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巡视之地,也是众多神话传说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泰山神话传说的一些相关内容。

1. 伏羲划定四方:相传在古代的伏羲时期,人们对于天空的方位和地域分布并没有准确的概念,在人间事物和地域位置间没有明确界定。

而伏羲则,在泰山上借助大地间断痕迹,观察太阳的升降,将腾蛇纳背、地脉弥天之象划定为东南西北的分界,并且树立起了天地结合的信仰和宇宙观念。

2. 泰山之神:泰山被奉为天地之门,是古代中国与天界相连的重要通道,因此被视为众神之中的主宰。

其中最重要的神明是山神泰山,被称为“东岳大帝”、“东岳官吏天下师”,并且维持天地之间的稳定秩序。

3. 黄帝封山:相传,黄帝曾亲自坐镇泰山,并且在此封禅,将其视为治理世界、保护民众的象征。

黄帝的登临泰山,也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理念。

4. 文王问卜:周文王在封泰山前,对于是否召见天子,向泰山发出了卜问。

经过泰山的卜筮,文王听到了碧震丹声,被视为吉兆。

因此,文王在此决定召见天子,成就了周朝的建立。

5. 孔子登泰山: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数次登临泰山。

这次旅程成为了许多神话传说的背景,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子与泰山之神的对话。

传说中,孔子认为即使山河巨变,泰山仍会屹立不倒,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真理不变性的信念。

6. 司马相如与泰山神仙:相传,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游历泰山时结识了一位神仙。

在这段经历中,司马相如与泰山神仙的对话成为了著名的传说故事,强调了学问、品德和与神仙对话的意义。

泰山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与无数神话传说相关联。

这些传说在传承中使泰山更加神秘和崇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我就在这五岳独尊的泰山之中生长,我就在这历史悠久的国山之中学习。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泰山上留下了无数的美丽动人的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石敢当的故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宅院外或街头巷口建筑的小石碑。

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据专家考证,石敢当信仰来源自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前旧县村,现已遍布全国,远播海外。

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泰山石敢当”故事群,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在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榜上有名。

这个石敢当是怎样厉害呢?传说在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只见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直钻姑娘的屋里。

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

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

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

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石敢当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对童男童女。

一人一面锣。

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只见他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

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

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窜出一股妖风。

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十二对童男童女同时敲响了锣鼓。

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

这股妖风后来到了福建,继续作威作福。

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

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

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

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

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

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那你知道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泰山的民间故事:泰山灵芝救母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泰山南麓有家姓张的,母子二人,独生子名叫张勤,母亲生过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四十岁上才生了勤儿,第二年丈夫不幸跌死在泰山后石坞的山涧里。

为了糊口,张勤从十岁就去给夏财主放羊。

一个深秋的早晨,霜白草枯,凉气袭人。

张勤赶着羊群,走过黑龙潭,来到马蹄峪附近,羊群散开啃草,张勤呆呆地坐在石崖上。

他挂念着母亲:母亲积劳成疾,病倒大半年了,既请不起大夫,又无钱买药,只是四处奔波,求个“偏方”从山上找几样草药,维持着生命。

回想起母亲勤劳的一生,千辛万苦把自己养大,自己虽十几岁了,却无力给母亲治病,不禁伤心起来,泪流满面。

一声羊叫,张勤蓦然抬头,只见一位红衣女郎从东山上飘飘而下,轻步走到张勤面前,张勤又是晾喜,又是疑惑,忙用衣袖擦擦眼睛,看到女郎面如桃花,笑容亲切,手捧一束灵芝,温柔地对张勤说:“得知你母久病,特献灵芝治疗。

这束灵芝可分三次煮汤饮用,三日后你再来此相见。

”张勤手接灵芝,伏身拜谢,女郎伸手将他挽起,安慰说:“牧哥不要悲伤,服下此药,你母亲的病三日可愈。

”说罢,自回东山去了。

张勤望着女郎的倩影,一直目送到云雾深处。

张勤回到家中,按照红衣女郎的嘱咐,仔细煎煮汤药,让母亲服用。

果然药服三天,病体痊愈,母子甚为欢喜。

第三天早饭后,张勤勤恳恳赶着羊群向马蹄峪走去,翻过竹林寺,远远看见石崖旁红衣拂动,女郎抬手致邀,笑颜相迎,张勤急步赶去,心中又是感激又是喜悦,说:“母亲病已痊愈,我母子终生不忘你的救命恩情。

”女郎笑着说:“你母病愈,诚可庆贺,但她年老体弱,生活仍有困难,今后我还要帮你两件事:一是继续采集灵芝,供你母服用,渐至身体康复;再是给你缝洗衣衫,减轻你母劳累。

”说着,从石崖上拿起个包袱交给张勤,叮嘱说:“明天换上这身新衣,把旧衣捎回给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
古代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那你知道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纪泰山铭”的传说《纪泰山铭》是唐玄宗到泰山封禅时的遗迹,全文边题目整整一千字,其中最后两句:“道在观正,名非从欲”,是很有气魄的。

的确,初掌朝政的唐玄宗是创建了一番功业的。

他不问朝政,沉湎酒色,那是后话。

开元十三年,唐朝还在鼎盛时期,玄宗为了宣扬他的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次大典,还有一段传奇式的故事呢!
当时,玄宗率领封禅大军,从长安来到汶河之滨,刚过汶河,河水还非常平稳,水波不兴,可到了河中,霎时间却变得白浪滔天,远处尚有一条黑龙翻滚着。

玄宗心里一惊,当即手控弓弦,向黑龙直射过去,黑龙不见了,河面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玄宗顺利地渡过了汶河。

唐玄宗在河中遇见黑龙,不知是吉是凶,心里老犯嘀咕,便问封禅使张说。

张说顺口答道:“这黑龙是汶河之神,蛟龙起舞,迎接陛下,自然是吉祥如意。

”玄宗听后,心里乐滋滋的,也就不再言语。

当玄宗来到中天门,已是中午时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猛然间
又狂风骤起,一时刮得天昏地暗,走石飞沙,裂幕折柱。

玄宗心里不禁焦躁起来。

张说急忙上前安慰道:“陛下不用着急,风从东来,是海神前来迎驾带起之风,一会就过去了。

”唐玄宗当即设祭坛,对天祷告,不一会儿,果然风平树直了。

玄宗前行,来到南天门,只见山上云缭雾绕,缥缥缈缈,远处尚有金石丝竹之声传来,张说忙恭维道:“陛下,你听,山神已奏起了迎宾的乐章。


第二天,大典完毕之后,天上出现了一片五彩云霞,一群白鸽在云霞四周轻快地飞翔。

官员们都前来向玄宗道喜,说这里瑞云呈祥,白鸽道喜,一时间玄宗竟飘飘然起来。

他兴致大发,分外高兴,当即封泰山神为天齐王,随行人员也都加官进爵。

玄宗还下令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炫耀自己的功绩。

碑文《纪泰山铭》,由玄宗亲自撰写,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凿就于石崖之上,字大一尺见方,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碑铭典雅,遒逸婉润。

整个石碑布局匀称,结构谨严,气势雄伟,不失为一处名胜
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泰山望吴峰的传说有一年端午节,孔子带着弟子颜回又一次登上了泰山。

由于一路风尘,徒步而上,至此实感脚涨酸麻,二人便来到山顶一家客店饮茶休息。

孔子品着金色的香茶,想着泰山以它特有的风姿,非同的气势,吸引着无数游客,不禁心潮翻滚,浮想联翩。

登高望远的心思促使着它们,不一会,二人便又重整旗鼓,向玉皇顶走去。

他们边游边走,来到西南一座陡峭的山峰前。

这时,适逢正午,万里无云,丝风不吹,天气特别晴朗。

孔子站在峰顶尽观齐鲁山河之壮美,只见周围山青水碧,云缭雾绕,山上山下,落英飞花,苍松倒挂,瀑流飞湍,绿树生烟,溪流泼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此时的孔子早已心旷神怡,被周围的景色陶醉了。

无意之中,孔子忽然看到遥远的南方,一座华丽的宫廷门外,巨树之下拴着一匹白马。

这一奇迹般的发现,将孔子的游兴振至高潮,忙呼颜回观望。

果然,在孔子的指点下,颜回也隐隐约约地看到那匹白马。

当即,孔子让颜回打开书箱,拿出笔墨,工工整整地记下了五月初五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孔子和颜回游过泰山之后,马上派人前往吴国查询。

果然。

端午节那天,吴国的皇宫门外的大槐树下,拴过一匹白马。

孔子和颜回得知,相视而笑。

此事传开以后,人们就将他们所在的山峰取名为“望吴峰”。

泰山的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白衣美人的传说明朝时候,徂徕附近有个叫王平子的人,他年轻时,游历了天下的名山大川,觉得天下的名山大川虽各具特色,却都不如泰山吸引人,而泰山的各路风光,又都不如岱阴的风景清幽。

因此,他便来到岱阴天空山的蔚然阁静心苦读,饱览这里的秀丽景色。

蔚然阁坐落于万仞峭壁之中,松柏翼蔽,夕阳掩映,紫翠相间,确实不凡,阁旁有个黄花洞,以洞边多生黄花而得名;洞边有个来鹤泉,泉水清冽,明亮如镜。

这里流水淙淙,松涛阵阵,确是别具情趣。

有一年夏天,王平子正在阁前石上瞑目吟诗,忽然听见有款款的
脚步声,定睛一看,一位白衣美人亭立在面前,只见她风鬓雾鬓,绰约多姿,宛如仙女一般。

王平子精神为之一振,便急忙起身,问美人从何而来,美人答道:“我就住在后石坞,知道郎君一人在这里读书,十分寂寞,因此特来相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情款甚密,遂结成恩爱夫妻。

一月之后的一个清晨,白衣美人独坐房中,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两眼噙着泪水。

王平子见后,甚是着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王平子不问还好,他这一问,白衣美人那两眼的泪水“唰”地都流下来了。

白衣美人说:“家母重病在身,需要回去探望,别后不一定能回来,望多加珍重。

”说完。

随即赋诗一首:
蔚然阁上飘白云,
柳条藤蔓系人情。

黄莺久住浑相恋,
别时频啼四五声。

分别之际,两人难舍难分,白衣美人离开蔚然阁不远,就飘然不见了,在她消失的地方,悠悠地长出一株百合,亭亭玉立,含苞待放。

王平子急忙上前采下一朵,打开花萼一看,里头还有一只白玉指环,王平子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位白衣美人原来就是百合花神。

从此,王平子经常伫立在百合花前凝视出神,他思念着白衣美人,总希望她能飘然回到他的面前,他等呀盼呀,盼呀等呀,至今还在蔚然阁下等着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