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往年试题总结
2013岩土工程——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考博试题

〓 彦〓 莎 1
〓 氵=〓 2 彦
勘
z
丁 乙 L
其角平 的两组结构面 ,且 在相互之间夹角为 2α 如图所示 ,一岩石试样 ,存 〓俏° ,岩石的强度参 ,结构面的强度参数 c=1KPa,田 分线与竖轴夹角为 汐
° ° 〓 数 c O8 K P a , % = 哟 ° 请 推 导 出 当 α 咆 0 、 汐∈ D % ⒇ l 时, 撰 限 荷 载 P 为 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 一 ⒛13年 招收攻读博 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 考试试卷 科 目名称 :岩土工程
考 生须知 ∶
钟。 ,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分 本试卷满分为 100分 一 。 基 本概念 (每 ) 做 小题 5,选 2,共10分 l。 孔压系数 : 3.次 构面 : 生结 2.砂: 沸 4.岩: 爆
5.在 岩石力学实验 中 ,同样底面积和高度的圆柱体和六棱柱的抗压强度哪个更 大些 ? 为什 么 ? 6 . 为 么 在岩体脆 性显 著 的矿 山开采 中有 些矿柱 已经破坏但仍保持完整 的形 什 状? 一 7.在 设计地下厂房 时 ,一般应将厂房的纵向尽量平行f哪 个主应力轴 ?为什 么?
一 ⒈ 〓
钔 二。 简 述题 (每 做 小题 10选 4,共 分 )
1.以 下基本指标中 :密度 、含水量 、比重、孔隙比、空隙率 、饱和度 、干密度 什 和饱和密度 ,独立的指标有几个 ?,为 么 ? 钰 释 2.在 程中压实粗粒土时,一般情况下如何才能使其达到最大的干密度 ?解 工? 一 在道路设计中,为减小软基公路的不均匀沉降,常用 层 比较坚硬的路面覆 盖在软土层上,试从应力的角度来分析其道理 。
一 如图所示为变水头实验法测定渗透系数 的试验装置示意图,水流从 根直立 玻璃管充水至 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和 U型管 白下而上流经土样。试验时,将 ,再 记录终 过时间 t后 需要的高度后 ,开动秒表并记录起始水头差△hl,经 璃管断面积为 a,求 ,试 样长度为 L,玻 了水头差△hz,设 样断面积为 A,试 )。 (30分 渗透系数 k。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一)补充简答题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
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
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
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
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
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
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
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
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
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
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
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
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
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
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生入学历年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简述化学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10分)二、什么是冰期间冰期?简述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
(15分)三、什么是黄土?其成因、分布及成分如何?(20分)四、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
(10分)五、简述地磁场的基本特征、及古地磁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六、简述地质年代的类型及它们的基本原理。
(10分)七、谈谈你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认识。
(20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1年春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
(10分)二、简述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
(10分)三、什么是河流阶地?简述阶地的成因、分类及其研究意义。
(15分)四、什么是石钟乳?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15分)五、谈谈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方法。
(15分)六、简述第四纪年代学的方法种类。
(15分)七、简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大气圈2.火山灰3.风化作用4.纹泥5.新构造运动6.断层7.新生代8.大陆漂移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
2. 简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以及群、组、段的含义。
4.比较风力搬运和河水搬运的异同。
三、论述题(36分)1. 解释什么是环境和环境地质?探讨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16分)2.试述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20分)2002年秋季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第四纪地质学》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4分)1. 全新世适宜期2. 14C测年3. 树木年轮4. 冰期5. 直立人6. 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7. 古地磁8. 古气候模拟二、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 简述米兰科维奇理论。
2. 简述第四纪气候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3.简述微体化石在第四纪古环境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岩土所考博复习资料岩石力学(个人总结)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一岩石的密度指标1 岩石的密度:岩石试件的质量与试件的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内岩石的质量。
(1)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2)饱和密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全部被水充填时单位体积的质量,即(3)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液体全部被蒸发,试件中只有固体和气体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4)重力密度:单位体积中岩石的重量,简称重度。
2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值。
公式二岩石的孔隙性1 岩石的孔隙比: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之比,公式2 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试件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公式孔隙比和孔隙率的关系式:三岩体的水理性质1 岩石的含水性质(1)岩石的含水率:是指岩石孔隙中含水的质量与固体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2)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
2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
它间接地反映了岩石中裂隙间相互连通的程度。
四岩体的抗风化指标1 软化系数:是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它是岩石抗风化能力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岩石遇水强度降低的一个参数:2 岩石耐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变成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能。
岩石耐崩解性指数:是通过对岩石试件进行烘干,浸水循环试验所得的指数。
它直接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3 岩石的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岩石的自由膨胀率:是指岩石试件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浸水后所产生膨胀变形与试件原尺寸的比值。
(2)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是将具有侧向约束的试件浸入水中,使岩石试件仅产生轴向膨胀变形而求得膨胀率。
(3)膨胀压力: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施加的最大压力。
五岩体的其他特性1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岩土所考博复习资料岩石力学(个人总结)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1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2 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共同组成的综合体。
3 矿物: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其为造岩矿物。
4 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最主要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相互结合的情况。
5 岩石的构造:是指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6 结构面:是指具有极低的或没有抗拉强度的不连续面,包括一切地质分离面。
7 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或者是指结构体的规模、形态及其排列形式所表现的空间形态。
两个要素:结构体和结构面
结构体:不同产状和不同规模的结构面相互切割而形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岩石块体。
8 岩体结构的六大类型:块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第二节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一岩体的力学特征
1 不连续性
2 各向异性
3 不均匀性
4 赋存地质因子的特性
二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
三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
1 软岩:在高地应力、地下水和强风化作用下,具有显著渗流、膨胀、或崩解特性的软弱、破碎、风化和节理化围岩。
2 软岩基本特征:强度低,孔隙率高,容量小,渗水、吸水性好,易风化,易崩解,具有显著的膨胀性和明显的时效特性。
3 膨胀岩:是指在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易产生体积增加,碎裂和分解的一类岩石。
博士岩石学真题答案解析

博士岩石学真题答案解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形成、演化及其相关地球动力学过程。
对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岩石学常常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岩石学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考试,而解答真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一道博士岩石学真题进行解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题目如下:一种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物质完全溶解(不考虑壳层结构物)所需的溶液离子浓度一般为0.13mol/kg,定性成份分别是Mg2+和SiO2。
方程式如下:Mg2+ + 2H2O ⇔ Mg(OH)2↓ + 2H+SiO2 + 2H2O ⇔ H4SiO4试回答以下问题:1.该岩石中Mg2+的含量是多少?2.该岩石中SiO2的含量是多少?3.如将该岩石和足够的HCl溶液反应,完全消耗该岩石中的Mg2+,生成MgCl2溶液,需要多少克HCl?4.如将该岩石和足够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消耗该岩石中的SiO2,生成Na2Si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OH?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计算该岩石中Mg2+的含量。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离子浓度,我们可以列写等离子体质量守恒的方程式如下:Mg2+ + 2H2O ⇔ Mg(OH)2↓ + 2H+根据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每1 mol的Mg2+可以生成1 mol的Mg(OH)2。
由于题目中所给溶液离子浓度为0.13mol/kg,我们可以假设该岩石中溶液密度为1 kg/dm³(常温下水的密度约为1 kg/dm³),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岩石中每升溶液中的Mg2+的摩尔浓度为0.13 mol/L。
接下来我们通过计算摩尔浓度和相应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该岩石中Mg2+的含量。
Mg2+的摩尔质量为24.31 g/mol,所以每升溶液中的Mg2+质量为0.13 * 24.31 g/L。
第二个问题是计算该岩石中SiO2的含量。
中科院地质所2008年博士生《工程地质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博士生秋季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一、概念题(共20分,每题2分)1. 有效应力2.岩石软化系数3. 岩体的RQD值4.滑坡5.前期固结压力6.标准贯入击数7.活断层(或活动断裂)8. 渗透系数9. 岩体的重剪破坏10.岩体结构面二、问答题(50分)1.崩塌与滑坡在变形破坏特征方面有何差异?(5分)2.岩石的强度指标(c、φ值)与土的强度指标(c、φ值)有何物理本质上的差异?(8分)3.简述硐室围岩压力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8分)4.一般情况下,在断裂的哪些部位易于产生地应力集中?断裂周围地应力集中主要与哪些要素有关?(6分)5.卸荷裂隙的成因及其主要宏观特征是什么?(8分)6.岩体位移监测的常用手段(仪器)有哪些?其适用条件或用途是什么?(8分)7.简要阐述岩土中水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7分)三、分析计算题(20分)1.“瑞典条分法”是一种最简单最古老的条分法。
该法假定滑动面为圆弧面,并认为条块间的作用力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图1为瑞典条分法的原理图,请根据这一原理和图中已知条件推导该边坡的安全系数(Fs)计算公式。
(10分)2.请归纳说明地下洞室中的弹性围岩应力的重分布规律。
(10分)四、研讨题(10分)请你针对如下研究方向(任选一题)写一个简要的科研立项报告。
1.岩体结构定量化研究;2.岩质高边坡开挖的卸荷变形机理研究;3.特殊土工程性质改良技术方法研究;4.深埋长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
(注意: 立项申请书的格式要比较规范).。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考研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博士)2017 年试题一、简答题1.岩溶作用2.土壤的物质构成3.自然区划的原则二、阐述题1、天气的形成2、生态系统的功能3、水分循环的过程2016 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色3、生态系统的组分二、阐述题1、天气变化的原由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2015 年试题一、简答题1.天气形成的地理因子2.成土学说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色二、阐述题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2、地球水散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3、我国自然地理特色2014 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水量均衡二、阐述题1、中国的天气及其特色2、中国植被的散布规律3、试阐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2013 年试题一、简述1、地貌成因有哪些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生物群落的分类二、阐述1、阐述天气形成的原由2、阐述大海资源与大海环境保护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2012 年试题1.简答1)基当地貌种类2)季民风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阐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均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色2011 年试题 ( 博)1.简答1)天气形成的地理因子( 伍 P150)2)主要成土过程( 伍 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 伍 P448)2.阐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色( 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 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 年一、简答1、土壤的物质构成2、水量均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阐述1、生态系统的功能2、天气系统的构成及特色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色2009 年试题 ( 博)1.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 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因素 ( 伍光和第四章大海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 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P463)2.阐述4)中国植被的散布规律(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天气变化及其主要原由( 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天气P165)6)我国重要自然灾祸及其应付策略( 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祸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 ( 博)1.简答1)自然地区区分原则( 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 ( 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 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阐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 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天气特色( 赵济第三章天气P15)2007 年试题 ( 博)1.简答:1)水分循环 ( 大海和陆地水 )2)生态系统结构( 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 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阐述4)我国地貌特色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民风候的特色和对我国的影响( 大气与天气 )2006 年试题 ( 博)1.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圈 )2)群落分类 (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专门貌 ( 地貌 )2.阐述4)我国地理地区分异的特征(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大海和陆地水)6)天气变化及其影响( 大气与天气 )2005 年试题 ( 博)1.名词1)土壤质地 ( 土壤圈 )2)生物多样性 (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均衡 ( 大海和陆地水 )2.简答和阐述4)温室效应和全世界变暖 ( 大气与天气 )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区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相关区划 (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相关生态需水方面9) LUCC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 ( 博)1.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 地貌 )2)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天气的影响因素( 大气与天气 )2.阐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 大海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色(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连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连续发展)2003 年试题 ( 博)一、名词1)基当地貌种类( 地貌 )2)温室效应与全世界变化 ( 大气与天气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二、简述和阐述4)自然地区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20 分)6)干旱区水文特色和资源利用问题( 黄秉维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2002 年试题1.简述1)流水地貌 ( 地貌 )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一样的人回想的,有点差别,你都看看)2.阐述4)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区性特色5)阐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6)阐述我国水问题2001 年试题 ( 博)1.简述1)种群、群落2)地理地带3)水量均衡4)结构地貌5)成土过程2.阐述6)LUCC 内容与进展7)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色8)温室效应与全世界环境意义2000 年试题 ( 博)1.简述1)对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 黄秉维第二章面向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2011年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考点汇总一、名词解释部分(教材为桑隆康、马昌前主编的岩石学第二版)-Alk-CaO质量百分含量图上,1、钙碱指数:Peacock于1931年提出,指在SiO2含量。
该指数将火成岩系列的Alk含量曲线和CaO含量曲线相交处所对应的SiO2二分法扩展为四分法,即碱性(<51)、碱钙性(51-56)、钙碱性(56-61)和钙性(>61)。
(见教材第四章,第87页)2、D〞层:位于下地幔底部的一个圈层,深度一般在2700-2900Km,厚度一般200-300Km,为核幔间的热和化学反应带,由金属合金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该层地震波速极不均一,速度梯度降低,之下即为核幔边界。
(见教材绪论,第4页)3、S型花岗岩:上地壳沉积岩部分熔融、结晶产生的过铝质花岗岩类,代表岩石有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见百度百科词条)4、埃达克岩:一套由安山质、流纹质和英安质等系列火山和(或)侵入岩组合形成的特殊岛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相区别。
因首次发现于阿留申群岛的埃达克岛而得名。
(见教材第八章,第171页)5.苦橄岩:一种稀有的、富含橄榄石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橄榄石,少量为辉石,另外含少量斜长石、角闪石和金属矿物等。
常产于玄武岩系底部,与苦橄质玄武岩共生。
(见教材第六章,第141页)6、紫苏花岗岩:一种以含有紫苏辉石为特征的花岗岩,最早发现于印度南部,最常见于早前寒武纪陆核区。
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与麻粒岩相变质岩共生。
最常见的矿物组合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紫苏辉石。
(见教材第九章,第183页)7、固相线:岩石刚刚开始熔融或者结晶完全结束时对应的p-T-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
在二元系中,固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固相线为一个曲面。
(见教材第五章,第107页+百度词条)液相线:岩石完全熔融或者结晶刚刚开始时对应的p-T-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
在二元系中,液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液相线为一个曲面。
8、固溶体:9.滑动反应: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呈渐变关系,这种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滑动反应。
(见教材第二十二章,第455页)10.变质相系:某个具有特定P/T比的地区所包含的变质相的系列。
(见教材第二十三章,第479页)11.后成合晶结构:变质岩中的一种结构。
先成矿物被后成矿物反应边包裹,当反应边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并呈细小蠕虫状时,称其为后成合晶。
(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431页)12.铂族元素:属元素周期表第Ⅷ族元素,是一类珍稀元素,包括钌、铑、钯、锇、铱、铂六种元素。
(见百度词条)13.次火山岩相:即次火山岩的产出面貌。
次火山岩是分布于火山岩区,与火山活动同期形成的一种超浅成侵入岩,侵入深度一般小于0.5Km。
与火山岩外貌相似,但结晶较好,多呈小岩株、岩瘤、岩脉及其它小型侵入体产出。
(见教材第二章,第29页+百度词条“次火山岩”)14.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日本学者石原舜三1977年根据不透明矿物的含量将花岗岩划分为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
其中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被认为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氧化矿物含量高,其中90%以上为磁铁矿。
(见教材第九章,第186页+论文-马乐天)15.细碧角斑岩: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等喷出岩组成的一个岩系,富钠、致密,斑状结构,斑晶以钠长石为主,基质为隐晶质结构。
常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作用,一般认为是洋底低级蚀变的产物。
(见教材第七章,第157页+第八章,174页+第九章,186页)16.金伯利岩:一种浅成-超浅成、碱性或偏碱性的超镁铁质侵入岩,粗晶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常发生蛇纹石化等蚀变,块状或角砾状构造,呈岩筒或岩脉等小型侵入体产出。
金伯利岩在自然界出露很少,是金刚石最主要的母岩,同时由于其起源于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构成的重要窗口。
(见教材第十一章,第220页)17.鲍文反应序列:在玄武质岩浆结晶过程中,先析出的矿物因物化条件的改变与剩余岩浆发生反应,使成分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矿物,随着温度的降低,有规律地产生一系列矿物,这个矿物系列即鲍文反应系列。
(见教材第三章,第68页)可加图说明。
18.熔离作用:指原来成分均一的岩浆,演化到一定温压条件后不再稳定,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不同、互不相溶的岩浆的作用,又称液态不混溶。
(见教材第十二章,第252页)19.变质流体: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与温度、压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以包裹体形式存在于变质矿物之中,是变质过程环境信息的客观记录。
(见相应文献,徐学纯)20.地幔柱:起源于核幔边界,演化于地幔,在近地表发生壳幔相互作用的圆柱状地质体。
(见相应文献,王登红)地幔柱:是一种热物质流,从核幔边界上升,在上地幔深度发生减压熔融,热点是地幔柱在地表的表现。
(见教材第十二章,第238页)21.安山岩线: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与以安山质火山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钙碱性系列岩浆岩之间的岩相地理分界线,又称马歇尔线。
(见互助百科词条)22.辉绿岩:一种浅成镁铁质侵入岩,暗绿或黑绿色,中细粒灰绿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呈岩墙或岩床产出。
(见教材第七章,第151页)23.糜棱岩:一种动力变质岩,黑色或暗灰色,具糜棱结构,定向构造。
碎斑呈卵圆状、眼球状、透镜状,发育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扭折带等晶内和晶界塑性变形结构。
基质由细小的粉碎或重结晶颗粒组成,具明显面理,呈条带状绕过碎斑。
根据基质含量,分为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三类。
24.变余结构:岩石保留了原岩结构特点,但成分由变质矿物组成,常见于低级变质岩中的结构。
(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424页)25.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深色,粗粒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常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见教材第二十六章,第545页+百度词条)26.麻粒岩: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下,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的各类变质岩石。
(见相关文献,翟明国+教材第二十六章,第537页)27.高压变质带:由高压变质岩组成的变质带。
(见百度词条)28.蛇绿岩:一套由蛇纹石化超镁铁质岩、基性侵入杂岩、基性熔岩和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石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片,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
(见中科院课程PPT)29.浅成岩:侵入深度小于5Km的侵入岩。
岩体一般较小,具细粒结构,隐晶质结构和斑状结构,可见晶洞构造,边部具冷凝边,与围岩不协调接触,产状多为岩墙,岩床,岩盖,小岩株,引爆角砾岩体等。
(见教材第二章,第26页)30.脉岩:浅成岩中呈岩墙、岩床、岩脉产出者,统称为脉岩。
其中与深成岩矿物组合相似者谓之未分脉岩,与深成岩成分差别较大者谓之二分脉岩。
(见教材第四章,第98页)31.苏长岩:辉长岩类中的一种,中粗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和斜方辉石组成。
(见教材第七章,第151页)32.次生石英岩:中酸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在火山喷出的含硫热气或热液的作用下形成的富石英的交代岩石。
(见教材第二十五章,第518页)33.浊积岩:深水沉积环境中各种重力流沉积物所形成的的沉积岩的总称。
(见沉积岩石学,第377页)34.结晶分异作用:指结晶相和熔体相之间分离的过程,包括重力分异、流动分异、对流分异等多种分异机制。
(见教材第九章,第202页)35.反应边: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在其外围生成的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边。
(见教材第三章,第58页)36.粒状变晶结构:变晶主要为等轴状、近等轴状颗粒的变晶结构,又称花岗变晶结构。
(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428页)37.拉斑系列:38.钾玄岩系列:又称橄榄玄粗岩系列,处于典型的碱性玄武岩系列和典型的钙碱性系列的过渡位置,富钾低钛,是岛弧、造山带与伸展构造有关的典型岩石。
(见教材第四章,第89页,第七章,158页)39.挥发分:岩浆中所含的H2O,CO2,SO2,HCl,HF等易于挥发的组分,它们具有降低岩浆粘度和熔点,携带富集有用元素,形成气成-热液矿床的能力。
(见百度词条)40.镁指数:Mg#=Mg2+/(Mg2++Fe2+)的摩尔数比值,常作为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和判断幔源岩浆的指标。
(见教材第四章,第74页)41.固结指数:固结指数SI=100MgO/(MgO+FeO+Fe2O3+Na2O+K2O) (见教材第十二章,第245页)42.混合岩: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一类岩石,由暗色的基体和浅色的脉体组成。
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原岩,但受到一定改造;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新生的部分。
(见教材第二十七章,第566页)43.蓝片岩: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主要矿物为蓝闪石,变余结构构造发育,由洋壳和海沟沉积物俯冲变质形成,是识别古海沟带的标志。
(见教材第二十六章,第543页)44.相律:岩石的矿物组合(相)、化学成分(组分)和物化条件(自由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p+f=c+2.其中p为相数,f为自由度数,c为组分数45.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组成的圈层,具有刚性特征,内部结构不均一。
大陆岩石圈一般厚70-200Km,大洋岩石圈一般厚30-90Km,洋中脊中央地带,岩石圈厚度几乎为零。
(见教材第一章,第4页)46.莫霍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由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名之。
47.A型花岗岩:非造山碱性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环境。
(见教材第九章,第187页)48.科马提岩:一种超镁铁质火山岩,由高镁橄榄石、辉石、少量金属矿物及基性玻璃组成,具独特的鬣刺结构,常见枕状构造,呈岩流或浅成岩体产出。
(见教材第六章,第142页)49.煌斑岩:富含自形镁铁质矿物斑晶(主要是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浅成岩,煌斑结构,多呈岩墙、岩床和岩脉产出,规模不大,但分布广泛。
(见教材第十一章,第226页)50.配位多面体:就是把包围在外的质点(配位体)中心联结起来所形成的多面体,既说明了配位数,又说明了配位体的相对位置。
(见矿物学概论,第63页)51.类质同象: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略有改变的现象。
(见矿物学概论,第65页)52.REE元素:稀土元素的简称(Rare Earth Element),包括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Y等16种。
53.配位数:晶体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有直接联系的质点数。
54.单变线:55.矿物干涉色:56.不溶体:57.高场强元素:58.交织结构:微晶杂乱分布,无定向性或只有弱的定向性的结构,常见于安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