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

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

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包括四个大题,即积累运用(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古诗文默写、名著导读、漫画、仿句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赏析以及作文。

此次考试既综合了各个年级的知识,又对重点知识进行了特殊对待。

从总体来看,难易程度适中。

二、班级成绩分析:1、从成绩来看:2、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积累运用部分的字词和阅读理解做得比较好,三、考试中出现的不足:1、从分数来看,高分人数太少,不及格人数较多,部分同学在70分左右徘徊。

2、从试卷分析上看,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把握和利用很不好。

如文言文默写,在准确书写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错误,把“曾益其所不能”中“曾”写错的较多;同时,仿写句子也是一大难题,仿写句子要么句型不吻合,要么就是句意无文采,更有一部分同学直接没做这个题;成语运用一题做得出错率也较高,部分同学不理解词义,也不懂这个词的运用环境,所以出错:在漫画题上失分更是不应该,第一小问让解说漫画,要求不超过五十个字,很多同学因为加上了漫画的寓意,超字现象严重。

(2)现代文记叙文阅读方面,审题和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欠佳,不能够抓住题旨和文章的关键来回答问题;从回答问题方面也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的书面语言罗嗦,答不到正点上,表达能力较差,从第九题概括故事情节这道题可以看出来,很多同学只写了故事的结果,忽视了对故事起因和经过的叙述。

现代文说明文阅读方面,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课堂上讲解的非常多了,所以大部分学生们失分很少,算是整套卷子上的亮点,(3)文言文理解方面,本次所选课外文言文比较难,但问题涉及到课外文言文的只有一个题,还是自我发挥题,所以相对来说文言文题就非常简单了。

但学生们对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掌握还是不牢固,即使是堂上反复强调记忆的,学生仍然不能够很好的翻译句子,背诵的积极性不高。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3)①. L ②. lun (4)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的特点这份模测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重点检查了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对中考题型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9分),第三部分写作(50分),120分钟完成。

二、具体分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了诗句默写,汉字的音、形、义,语病 ,文学文化常识及应用文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课内诗歌,出自九年级下册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难度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这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课外阅读,出自张岱的《姚长子墓志铭》,考察了实词、断句、翻译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难度适合,很有指导性。

紧跟时事热点,文章为《光明日报》的《冠状病毒知多少》,考察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段落的作用,说明文语言,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信息。

难度适中,很有指导性与前瞻性。

(四)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是课内对《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查,其中《西游记》难度较低,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17小题考察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部分学生失分严重。

(五)现代文阅读采用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的是记叙文阅读,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考察了概括文章内容、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题。

题目很典型,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作文作文是命题作文《宅当有为》,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而且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三、答题情况分析(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诗句默写、”“拼音”、“汉字的书写”、“词义辨析”、“语病”、“文学文化常识”和“应用文”。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这一份模拟考卷,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题型导向,但内容超出中考说明范围。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在参加的考生中最高分为132分,最低分为12分,其中以96----125分的居多,年级均分是97.32,及格率是74.84%,较往常相比确实有点难度。

二、试题分析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拼音的正确读法、古诗文名句默写、运用、名著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1、汉字书写。

这一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规范抄写而是要求学生从多个词语中选择拼音、写法正确的一项综合性较强。

2、名句填空。

第1---2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

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

第3题和第4题是理解性填空,审题草率,理解不到位从而失分较多。

3、名著积累。

名著考的《简、爱》中的一段名句,学生读过的就会,没读过的就失分,复习不到位。

4、语言运用题。

这道题既联系了实际,又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仿句修辞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

学生要想选对须仔细思索。

(二)阅读(一)古诗文阅读《口技》文言文所选《口技》,不在中考考试说明的范围内,没有复习到位。

因此学生答案状况不好,翻译不够准确。

12题问答题“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学生回答只说“是”,或者“不是”。

不是很认真。

诗词鉴赏《蒹葭》,13题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迷惑,问题问的有点简单,不明朗。

所以学生会无从下手,失分率高。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的是散文和说明文。

这次与中考全部考课外的命题导向相一致。

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运用1. 选择题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1)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B. 栩栩如声C. 栩栩如绘D. 栩栩如影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如作者、作品等。

(2)《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范仲淹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应熟悉其作者和作品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具体答案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需要从文章的整体内容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2. 信息提取(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

答案:[具体答案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古诗文阅读1. 古诗鉴赏(1)阅读古诗《静夜思》,回答以下问题:[古诗内容略]问题:诗中“床前明月光”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具体答案根据诗句分析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文言文翻译(2)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内容略]答案:[具体翻译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四、作文1. 材料作文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略]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答案:[具体作文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五、附加题1. 综合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内容略]答案:[具体分析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综合评价。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本次试卷共三大题,分值分布为读.书12分,读.思38分,读.写70分.试卷总分为120分,本次考试最高分101分,最低分58分。

均分86.57,及格率94.97,优秀率26.42,低分率27.04.从这个数据来看,优秀率低,低分人数较多.现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语文试题难易适度,题型规范,能较为客观的考查学生积累阅读写作能力。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读.书书法题第一空大多数学生选错,将“艰苦朴素“辨认不清。

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五个空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班里学生基本没有错误。

错的较多的是第7、8、9空,学生不仔细读题审题,句子混淆。

2、读.思(1)名著积累。

此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名著内容与理解性解题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议论性文字。

议论性文字较之前进步很大,九成同学观点概述准确,但仍有个别同学不能全面分析文章,所以论点概述不准确。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运用论据证明论点,因此失分。

(4)文言文读延续了传统的比较词读,选择了《出师表》与《过零丁洋》进行比较阅读,在题型的设计上也是由易到难,由课内的知识识记到课外的理解运用。

第11小题分析《出师表》中三件事,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或者是三件事概述不完整。

《过零丁洋》两件事识记不牢靠,导致本题失分严重。

课外文言文部分第13题,学生分析不全面,因此大多数同学只能得1、2分。

3、读.写(15)题第二小题给出角度进行赏析,同学们的人物形象分析还行,但主题不会概括,语言角度赏析时不能抓住重点,所以在这个题中也有所失分。

作文题不太难,存在的问题有:①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涂改较多;②部分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结尾不会总结,点明中心;③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没有具体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说教。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北京昌平初三二模语文2024.5一、基础•运用(共14分)班级开展了主题为“走近民间艺术,了解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活动结束后,班级宣传部以此次活动为内容,草拟了新一期班报。

现在请你协助完成图文的编审工作。

历史探寻北京的民间艺术,大多起源于清代中晚期,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才形成了今天多种独具特色的门类。

其中民间手工艺品以其品种繁多、风格独特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

这些手工艺品多因地制宜,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制成。

妙趣横生的面人儿,活灵活现的毛猴儿,旋转打斗的鬃人儿,红袍铠甲的兔儿爷……这些颇具趣味的小物件承载着老北京人的记忆,它们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是成人赏玩的工艺品。

北京的民间手工艺品一度被誉为是“罕见而神秘的艺术”,这与民间老艺人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以手工艺品为代表的北京民间艺术已成为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你检查后发现,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独具特色B. 因地制宜C. 妙趣横生D. 精益求精艺术采撷①毛猴是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料。

制作“毛猴”的材料全部是中药。

蝉蜕做成四肢,辛夷(玉兰花的花骨朵)制成身体。

制作者常常把三五只毛猴摆放在一起,布置成各种场景。

有的再现老北京人迎亲、登高跷、送财神的民俗场景;有的表现当下人们吃涮锅子、打排球、打乒乓球的生活画面。

表现题材贴近生活,用料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

②沙燕儿是北京风筝的代表。

它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其眉稍上挑,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使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燕子。

“沙燕儿”的结构简单,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架。

翅膀的“膀兜”设计能使沙燕儿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

精致擅飞的沙燕儿承载着北京人儿时的记忆。

2. 你检查文段中加点的词,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 蝉蜕B. 布置C. 眉稍D. 精致3.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你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评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第一部分(1~5题11分)班级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审读,完成下面小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自强不息的内含极为丰富,在其众多表现中,我们认为,不论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发展,艰难困苦的阻遏是常态,不屈不挠,发奋图强,才可以打破停滞,创造辉煌。

不被困难、挫折击倒,以坚定信念追光而行,这样的榜样我们很熟悉。

范仲淹少时家贫无依,啖粥而读;后仕途坎坷,因苦劝仁宗不可废后被贬睦州,倾尽心血的庆历新政不了了之……但,他不为困厄所缚,穷不移节,苦不改志,刻苦攻读荣登进士;五十多岁贬官从戎,又大刀改革,阔斧“防御”,终使西夏对大宋俯首称臣。

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范仲淹迎风战雨,活成了世人敬佩的模样。

他告诉我们:走出困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步履不停,不屈攀登。

他用鲜活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人若自强,一切苦难都是浮云。

1. 你发现演讲稿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特意注音如下:(1)停滞_______(2)模样___________2. 因不认识“踽”字,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用部首检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jǔ”,意思是“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3. 朗读时,你发现有两个字写错了,修改如下:(1)_______应改为_______(2)_______应改为_______4. 你发现加横线的观点句读起来不太顺畅,想在“不屈不挠”前加上一个关联词语,你在“只要、只有”两词中,选择了_________5. 这个演讲稿的事例单薄一些,请你补写一个不被困难、挫折击倒,自强不息的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及试卷结构
1、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2、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为积累,共28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语文素养,涉及古诗默写、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看拼音写词语、仿写、根据给出的词语写一段话和拓展性表达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2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50分。

命题《记住这一天》,说清“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丰富,它可以是一天当中的某一个不寻常的景或者物;也可以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凡。

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共8道题。

考察面比较广,涉及到课内外的知识都较多,但是难题不多。

第1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记忆与默写,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个别学生失分严重,尤其对一些汉字的书写,没有记清楚;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语句中一词多义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古诗上侧重了记而忽略了学;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词语积累,答题较好;第4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仿写,学生的失分率较高,关键是平日里训练太少;第5题考查的是学生造句能力,学生的掌握得很好,都能完整地写出;第6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写一条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的宣传标语,学生的得分率较低,说明我们在平日里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7题紧跟上题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积累,掌握较好;第8题同样是接上述两题,要求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说说平凡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等英雄!学生的得分率较高,都能用自己的话分析说明。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共4道阅读,12道小题。

第1道阅读属于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这是我们学生十分的主要方面。

它主要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实词的意义、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面较广;第2道阅读是一个说明性阅读段,这个阅读段虽比较简单,但学生对句子含义的分析、理解以及文章的特色把握不到位,因此丢了分。

其实仔细分析,发现并不难,主要考查了对文章语句意义的理解;第3道阅读属于记叙性散文阅读,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

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回想教学,的确有很大的不足;第4道阅读是选自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中的其中一篇《骆驼祥子》节选,查学生对这本小说的了解(包括主人公祥子一生之中最大的梦想及其到最后变成一个吃喝嫖赌、懒散狡猾、自暴自弃的人,这是怎样造成的)。

得分不理想,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关。

第三部分作文,得分率在较好,我们按照阅卷的作文标准严格把关。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

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2010-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