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
(请你快速站起来)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一)情景引入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探究体验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56÷7=5、探索求商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7~38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 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1.本课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师:同学们,我们将要迎来一个节日,一个属于同学们的节日,你们知道那叫什么节吗?生:六一儿童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二(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准备布置教室要用的东西。
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第37页情景图)【品析:直接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篇)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4,5,6,7,8,9,10,11,12,1,2,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教师贴春,夏,秋,冬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
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
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1、调查准备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
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打开书90页。
涂一涂。
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说四、可能性教学渗透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除法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设想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表内除法的思维导图,涵盖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基本性质、应用场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概括能力。
4.选取一道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用除法解决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能力。
5.家长协助孩子进行一次除法运算竞赛,记录成绩,让孩子在竞赛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增进亲子关系。
-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4.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开展口算、笔算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除法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除法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运算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质疑精神。
3.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为核心,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和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大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按照“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的顺序编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单元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采用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回忆。
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4.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
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
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目标确定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
(课件出示)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 ()×6=487×7=() 8×8=()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单元备课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算术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具:教材、练习册、黑板、白板、彩色笔等。
2.调查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3.设计分组活动和讨论环节,促进学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开启课堂。
2.复习概念: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表内除法基本概念。
3.示范操作:讲解如何进行表内除法的步骤。
4.练习训练: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归纳:对表内除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除法的过程来理解表内除法的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评价•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关于表内除法的练习题。
2.思考并解答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除法计算问题。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总结教学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设置差异化教学。
通过以上备课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1.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数量关系.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培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加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为了使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可在本单元的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以达到较好的计算技能.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2 练习八1课时3 解决问题练习九 1课时4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1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7、第38页〕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学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课件.师:同学们,每年的六月份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生:“六一”儿童节.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育红小学的同学们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三个组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呢?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有的在准备气球.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朋友正忙着为举行“六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呢.〔设计意图:从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节日开始,使学生一直保持热情高涨的状态〕1.教学例1.师:这些小朋友准备的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去第一小组看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1〕师:从图中你找到哪些数学问题了?学生可能会说:·第一小组的小朋友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师:那该怎样列式计算呢?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生: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就是把56平均分,每份为8,求可以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56÷8=7.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计算出来的.师:很好,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现在一样,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所以商就是7.·第一小组做了56面彩旗,如果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师:这又该怎样列式呢?大家自己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和答案告诉大家.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师:说得真棒!2.教学例2.师:第一小组的准备情况我们已经看过了,那么其他两个小组又准备的如何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完成汇报.·第二小组做了49颗五角星,要平均分给7个小组,求每个小组分几颗五角星,这是平均分的问题,要用除法计算:49÷7=7〔颗〕.计算的时候,要想跟除数7有关的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所以商就是7.·第三小组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求可以摆几行,就是求27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27÷9=3〔行〕.计算的时候,要想“三九二十七”,所以商就是3.〔设计意图:提高练习的效率,用好每一道题并反复用.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3.归纳小结.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设计意图:实践活动充满了童趣,正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结论,更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师: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1.由具体情境引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求商计算的必要性,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2.教学过程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A类谁先到家?〔考查知识点: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力要求:能又快又准地计算除法〕B类一个帐篷最多可以住7个小朋友,有36个小朋友,5个这样的帐篷能住下吗?〔考查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5 7 7 9 9 8 7 9 7B类:7×5=35〔人〕35<36 不能住下.教材习题第38页“做一做”1. 28 16 48 7 8 8 4 2 62. 7 7 7 4 3 83. 7 8 5 4 5 7 3 6 3 1 7 7第39页“做一做”1. 63 72 54 9 9 9 7 8 62. 3 6 2 5 4 2 5 33.得数是8的:16÷248÷632÷464÷856÷7得数是9的:36÷454÷681÷927÷345÷5得数是7的:14÷228÷421÷335÷542÷6练习八.〔教材第40、第41页〕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口算.2.正确、熟练地口算.重点:让学生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正确、熟练地口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课件.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生1:我知道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就是数目大了些.生2:我发现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比较快.生3:我知道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就是想与除数有关的口诀,就像老师教我们的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师:说得真好.你究竟掌握了吗?我们来看看吧!〔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为这节课的教学做准备〕师:请看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6题〕学生读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生:求可以装几盒,就是求5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54÷6=9〔盒〕.计算的时候,想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所以商是9.师:讲得很清楚,继续努力.师:瞧,这里在举行拔河比赛.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7题〕生1:从图中我们能看出参加拔河比赛的有两个队,每队有8名队员.生:我还知道了不管胜负都是有奖品的,胜队的奖品是48本书,负队的奖品是24本书.师: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生:获胜队的奖品是48本书,平均分给8名队员,求每人可得几本书,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48÷8=6〔本〕,计算的时候,想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所以商是6.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试着解答出来.学生思考后进行尝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如果不能答出理想的结果,教师可作为参与者,进行引导.[负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24÷8=3〔本〕]〔设计意图:在观察思考中,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1.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类心灵手巧的红红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了下面美丽的图案,如果各有35块这样的七巧板,可以拼成几幅这样的图案?〔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会正确进行乘除法计算〕B类这12个杯子可以怎样放?填一填.有几个盘子 2每个盘子里6放几个杯子〔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35÷7=5〔幅〕B类:6 3 4 2 4 3教材习题第40~41页“练习八”1.1 4 6 8 8 3 7 5一七得七四八三十二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五八四十2.24÷6=4〔人〕24÷3=8〔台〕3. 7×7>48÷6>56÷8>36÷6>35÷74.3 9 3 4 8 4 2 2 26 2 87 58 8 6 45. 8 7 5 9 9 7 96. 54÷6=9〔盒〕7.〔1〕48÷8=6〔本〕〔2〕负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4÷8=3〔本〕8.7 9 8 197 28 48 927 7 9 69.7×1=71×8=81×9=97÷1=78÷1=89÷1=9〔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练习九.〔教材第42~44页〕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难点: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课件.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超市,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图〕师: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我知道了地球仪的价钱是8元一个.·我知道了玩具小熊的价钱是6元一个.·我知道了皮球的价钱是9元一个.·小女孩儿挡住了玩具汽车的价钱.……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知道得真多!〔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师:如果老师给你56元去买地球仪,可以买几个?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生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是8元,现在有56元.师:该怎样计算呢?生2:其实这道题就是计算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56÷8=7〔个〕.师:算对了吗?你是怎么知道对错的?生3:我们检查一下就知道对错了.一个地球仪是8元,如果买7个,那么就是8×7=56〔元〕,正好是56元钱,说明我们算对了.师:真棒!求出答案后我们应该细心地检查,今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师:现在看看图中,有你想知道的问题吗?生:一辆玩具汽车多少钱?师:如果24元买了6辆玩具汽车,你能知道一辆玩具汽车多少钱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24元买了6辆玩具汽车,把24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就是一辆玩具汽车的价钱,用除法计算:24÷6=4〔元〕.师:非常好!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及时做出评价,以鼓励为主.〔设计意图: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逛超市也有这么多数学问题,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并解决.解决问题56÷8=7〔个〕24÷6=4〔元1.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提问意识.教学中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选择方法时尽量考虑全面.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出正确的数量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A类小小信封知识多,你能找出规律并填出信封上缺少的数吗?〔考查知识点:乘法;能力要求:会熟练进行乘法计算〕B类〔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钱?〔2〕1辆货车的收费相当于几辆小汽车的收费?〔3〕你能提出哪些用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解答出来.〔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8 64B类:〔1〕4×8=32〔元〕〔2〕8÷4=2〔辆〕〔3〕8辆小汽车的收费相当于几辆货车的收费? 32÷8=4〔辆〕〔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43~44页“练习九”1.1 9 7 4 9 99 8 8 7 9 82. 40÷8=5〔张〕3. 28÷7=4〔段〕4.〔1〕5×6=30〔元〕〔2〕36÷9=4〔个〕〔3〕36元能买几顶帽子? 36÷6=6〔顶〕〔答案不唯一〕5.32÷8→28÷4→42÷7→54÷6→18÷9→14÷2→49÷7→21÷7→24÷3→64÷8→72÷8→45÷9→30÷5→24÷6→24÷4→42÷6→63÷7→54÷96.18÷3=6〔辆〕6辆碰碰车需要多少钱?6×8=48〔元〕〔答案不唯一〕7. 3 7 7 24 3 7 21 9 38. - ×+ ÷÷÷- ×9. 27÷3=9〔元〕10-9=1〔元〕思考题:12÷2=627÷3=928÷4=740÷5=8整理和复习练习十.〔教材第45、第46页〕1.找出规律,把除法算式整理成表格.使学生对乘法口诀更加熟悉,并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2.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法计算的技能.3.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联系的体会.重点:找出规律,把除法算式整理成表格.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法计算的技能.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现在我们整理一下.师:请大家先仔细看看老师手中整理的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表格〕学生可能会说:·表格中第一竖排的除数都是1,第二竖排的除数都是2,我想第三竖排的除数应该都是3,第四竖排的除数应该都是4……·表格中每一个竖排都是按得数从1到9的顺序排列的.·表格中第一横行的得数都是1,第二横行的得数都是2,第三横行的得数应该都是3…………师:现在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把余下的算式填上,并跟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自己补充表格,并跟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做一个小游戏,一人说要求,另一人从表格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算式.例如,我说找出得数为7的算式,你该回答什么?生1:7÷1=7.生2:21÷3=7.……学生开始做游戏,练习除法的口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口算〕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1÷12÷23÷34÷45÷56÷67÷78÷89÷92÷14÷26÷38÷410÷512÷614÷716÷818÷93÷16÷29÷312÷415÷518÷621÷724÷827÷94÷18÷212÷316÷4 20÷524÷628÷732÷836÷95÷110÷215÷320÷425÷530÷635÷740÷845÷96÷112÷218÷324÷430÷536÷642÷748÷854÷97÷114÷221÷328÷435÷542÷649÷756÷863÷98÷116÷224÷332÷440÷548÷656÷764÷872÷99÷118÷227÷336÷445÷554÷663÷772÷881÷9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乘法口诀运用的情况,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A类〔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B类日记本6元/本胶水2元/瓶剪刀4元/把〔1〕小红要买6瓶胶水,需要多少钱?〔2〕小林有24元钱,可以买什么商品?能买多少?〔考查知识点:乘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24÷3=8〔元〕8×7=56〔元〕B类:〔1〕2×6=12〔元〕〔2〕可以买日记本,24÷6=4〔本〕.〔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46页“练习十”1.8 7 45 656 5 9 605 21 4 72.18÷6<36÷9<40÷8<54÷9<63÷9<56÷7<45÷53.〔1〕30÷5=6〔盒〕〔2〕12÷4=3〔元〕〔3〕如果用12元钱买雪糕,可以买多少根?12÷2=6〔根〕〔答案不唯一〕4.6×4=24,因为被除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所以被除数是42,正确的商是42÷6=7.。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共5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能够灵活运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理解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类比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2.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数的整数概念和表示方法;2.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结对活动,让学生相互比较数的大小,复习类比数的概念。
2. 导入•师生互动,利用教学PPT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求解。
3. 操作练习•组织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加减法几个整数相加减问题解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整数概念,并结合实例展示数的表示方法。
5. 实践运用•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疑问。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并解答:什么是整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以上为本次《总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二)课本P48~6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