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德国的景观设计介绍

德国的景观设计介绍

1德国的景观设计
1.1概述:德国历史上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园林文化,德国的传统园林风格多为吸收各
个邻国的文化成果,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传统园林。

1.2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年风格派、表
现主义、桥社、蓝骑士、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等思潮都产生于德国。

然而第
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受极大损坏,许多城市70%以上被毁。

战后,联邦德国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开始振兴自己的设计事业和教育事业,重
建被毁的城市。

联邦德国通过举办“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
重建城市与园林,通过园林展,在联邦德国建造了大批城市公园。

1.3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论述“联邦园林展”对战后城市重建及公园兴
起的促进作用。

1.4代表设计师及作品:格茨梅克: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1.4.1马汀松:“瑞典园林”1963
1.4.2卢茨:斯图加特绿地系统、埃特林根市公园
1.4.3拉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港口岛公园
1.4.4鲍尔:“西南建筑联合公司”屋顶花园设计、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砖瓦厂公园。

德国阿卡迪亚温嫩登景观设计,蓝绿基础设施特征的气候适应型可持续社区

德国阿卡迪亚温嫩登景观设计,蓝绿基础设施特征的气候适应型可持续社区

Auszeichnungen:Green Dot Award Build2011, WAF shortlist 2012 Auftraggeber:Strenger Bauen undWohnen GmbHExpertise:IntegrierterPlanungsprozesssFreiraumplanung,Regenwassermanagement,Park, FlussrenaturierungDesign:2006 - 2007Ausführung:2007 - 2011Größe:3,4 haGPS:48°52’27” N / 9°35’35” O Basierend auf der Gartenstadtidee, aber modifiziert und modernisiert, entstand in der Siedlung Arkadien Winnenden mehr als nur eine traditionelle Siedlung - sondern ein Lebensraum.Das Quartier präsentiert sich als eine Einheit durch ablesbare öffentliche und private Flächen; die üblichen Grundstücks- und Trennungslinien sind aufgelöst. Übergänge zwischen öffentlichen- und halböffentlichen Flächen sind fließend und immer wieder durchsetzt mit vielfältigen Pocketparks, die Nachbarschaft und Kommunikation zelebrieren. Die Grünräume der Siedlung sind direkt mit dem übergeordneten Auenbereich des Zipfelbaches vernetzt - Naherholung vor der Haustüre.Zentrum und Siedlungsmitte ist die Seekaskade aus Ober- und Untersee, gespeist aus dem frischen Wasser der vorhandenen Grundwasserfassung. Das Regenwasser ist ständig präsenter und sichtbarer Begleiter. Oberflächig geführt, gesammelt und in Biotopen gereinigt wird es den sensiblen Zipfelbachauen als dringend notwendige Nachspeisung zugeführt.Arkadien WinnendenWinnenden. DeutschlandStadtraum für Klimaanpassung: der zentrale See ist auf ein 1000-jähriges Regenereignis ausgelegt.©D o h e r t yArkadien WinnendenWinnenden, GermanyAwards:Green Dot Award 2011,WAF shortlist 2012Client:Strenger Bauen undWohnen GmbHArchitects:Eble ArchitektenExpertise:water sensitive urbandesign, neighbourhoods, industrial regeneration,river restoration,integrated planning processDesign:2006 - 2007Construction:2007 - 2011Area: 3.4 haGPS:48°52’27” N / 9°35’35” EDon’t be put off by the cuteness! Arkadien Winnenden is a hardcore industrial regeneration project. A diversity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onents make this the world’s most sustainable neighbourhood and provides a fresh new vision for people-friendly and resource productive suburbs.Mixed architectural typologies are kept a cohesive neighbourhood thanks to the appealing Mediterranean colour concept and “garden city” quality of the streetscapes.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provides a distinctive urban character. Street corners are mini-plazas and places to chat with your neighbour or for kids to kick a ball. Although the streetscapes are distinctively pedestrian, a shared circulation concept means that the site is fully accessible for vehicles, with parking options in an underground garage, carports, and parking spots neatly tucked away between gardens on the unique load-bearing planting substrate. The unit density is softened through the presence of nature in the form of generous planting, the stunning lake at the he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tored adjacent creek with a recreational path and play areas integrated into retention meadows.A landscape for climate adaptation.© D o h e r t yArkadien WinnendenWinnenden, GermanyWinnenden is a non-descript town with little going for it except its proximity to Stuttgart. When an industrial site became available, Atelier Dreiseitl teamed up with a group of architects to create and implement a new vision for urban living adapted to the climated and resource challenges of our time.Sensitive urban designing with rainwater as a vibrant feature underlies the total suc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e location has become desireable. The amazing neighbourhood feeling is complimented by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ite being 5 minutes walk to both the train station and the town center. A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types, all of them low energy and built with sustainable materials, are nestled into friendly community streets, where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is blurred creating neighbourly and safe living environments.The high density planning is uplifted through the refreshing presence of nature in the form of generous planting, the stunning lake, itself a stormwater retention feature, at the he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tored adjacent creek with a recreational path and play areas integrated into retention meadows.Award:Green Dot Award Build2011, WAF shortlist 2012Client:Strenger Bauen undWohnen GmbHArchitects:Eble ArchitektenExpertise:water sensitive urbandesign, neighbourhoods, industrial regeneration,river restoration,integrated planning processDesign:2006 - 2007Construction:2007 - 2011Area: 3.4 haGPS:48°52’27” N / 9°35’35” EReference:Daniel GüthlerCity of WinnendenDirector City Planning Dep Torstraße 1071364 WinnendenE-Mail: daniel.guethler@winnenden.de Fon: 07195/13-160Fax: 07195/13-395A landscape for climate adaptation.© D o h e r ty阿卡迪亚温嫩登不要被小巧可爱的表象所掩盖. 阿卡迪亚温嫩登可是一个绝对的工业再生项目. 多种多样的高性能元素使其成为世界上最生态的地区,给居住着友善人民和盛产资源的郊区提供了暂新的视野.由于那动人的地中海式颜色概念和城市花园式质感的街景, 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地区一直保持着混合性的建筑类型. 水敏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特点. 街角是迷拟型的广场及和邻居聊天或孩子踢球的地方. 尽管街景是特殊地步行区域, 但一个共享环行理念意味着此场地完全可以方便车辆进入, 而作为地下车库的备选,在仅有的荷载种植基础上花园之间可以恰到好处的摆放车棚和停车位。

彼得 拉茨 德国景观设计师

彼得 拉茨  德国景观设计师
仓花园的高架步行道
3)公共使用区(Areas of Public Use)
包括金属广场、考珀活动场地、 熔渣公园、料仓花园、开放绿地等 公共开放空间。 金属广场(Metallic Plaza)位于 厂区中心的位置,作为公园的标志 性景观,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 列的7X7共49块的方形铸铁板构成, 拉茨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 的铸铁板拍照、编号,排列成抽象 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而的流动 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 过程。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继续被腐 蚀,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
其他设计保留的公园景观
保留的铁路和铁水槽车 厂区中保留的建、构筑物。现更新 为游人可以攀爬到顶部的观景平台 上鸟瞰公园全景的观景塔 )
厂区中保留的各种工业设备、管道
其他设计改造的公园景观
经改造后的煤气储罐外景
改造成潜水中心的煤气储罐内景
该建筑位于靠近公 园中部的主入口处。 现更新改造为游客 服务中心、信息咨 询中心和酒吧餐厅
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颇具震撼力的景观,在绿色成荫 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 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市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 馆内锻炼娱乐,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 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
旧办公楼1906年 建成投入使用, 现改建为140床位 的青年旅社
植被保护
彼得•拉兹认为,在废弃地受 污染土壤上顽强地进行生态演替 的野生植被是生态学家难得的试 验对象,应加以保护。
废弃地上生长的植被
夜 景 照 明
北杜伊斯堡 景观公园绚丽、 迷幻的夜景照明 是由在欧洲负有 盛名的英国艺术 家乔纳森•帕克 (Jonathan Park) 设计完成的。公 园夜景与工业文 化遗产、休闲活 动共同构成公园 吸引游人的三大 亮点

后工业景观代表作----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后工业景观代表作----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延伸归纳
•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西方现代环境主义、生 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等思潮,这在废旧工业 设施如何进行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方面有着 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 在以后的设计规划中对于传统园林,我们 应该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照搬。 •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将技术、艺术、 建筑、景观紧密联系起来。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图片1
以开放空间整合及生态恢复与重建为主题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总平面图
北杜伊斯堡公园形成一个巨大的绿地
设计手法
• 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 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 彼得•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 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 Gestaltungsansatz);已经成为公园标志之一的由 废弃铁板铺装而成的“金属广场”(Plazza Metallia)可以看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风格 的影子;而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 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可以归纳为大地艺术(land art)作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理念
• 设计师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设计思 想理性而清晰,要表现钢铁的制造加工过 程 ,因此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 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 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
设计方法与景观层次
• 设计方法是重新诠释和改造,通过生态设 计和视觉设计改变工业设施的功能和应用, 让它转型而不是毁掉它们。公园中的各个 系统独立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利用视觉、 功能或仅仅是象征性的要素将各层连接起 来。顶层是结合高架散步道的铁路园,底 层是低标高的水园。其他独立的系统包括 田野、林地为主的使用区和与街道同一水 平的散步道系统,其中散步道系统将长期 破碎的城区重新连接起来。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一)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一)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一)内容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拉茨的设计作品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

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

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

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

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景观设计界的B.I.G德国RainerSchmidt

景观设计界的B.I.G德国RainerSchmidt

景观设计界的B.I.G德国RainerSchmidt 来源:⽣⽣景观(ID:sheng_design1)本⽂已获得授权⼈活着嘛,总得有个⼩⽬标做设计嘛,总得有个⼩榜样那么今天要为⼤家推送的公司值得崇拜~你曾经⼀定见过他们的作品⽐如下⾯这些它们均来⾃⼀家德国景观建筑设计公司公司由Rainer Schmidt 教授于1991年创⽴专注于景观建筑,景观规划,对象和环境规划领域等⼤型项⽬的规划和执⾏他们平均有30名员⼯公司共设有3个分⽀机构总部设在慕尼⿊另外两个设在柏林和贝恩堡↑ Rainer Schmidt 教授1980年,Rainer Schmidt在慕尼⿊的Gottfried Hansjakob公司担任项⽬经理,后来担任公司经理。

1991年,他在慕尼⿊和柏林开设了景观建筑公司,1997年在贝恩堡开设了另⼀家分公司。

Rainer Schmidt先⽣是国际资深景观设计专家,德国景观设计协会会员,⾃1991年以来⼀直担任德国应⽤科技⼤学、柏林⼤学教授,也被任命为中国北京⼤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学的客座教授。

他在德国慕尼⿊、柏林等最⼤的景观设计公司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项⽬,尤其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态建设⽅⾯经验丰富,在奥林匹克亚洲运动会2006国际竞赛中获得⼀等奖,主持设计了德国国家园艺博览会(BUGA 2005),在中国宁波、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实际的项⽬,也参加了北京2008奥运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

公司在德国和国际范围内规划和实施项⽬已有25年他们的项⽬遍布全球特别是在北⾮,中东和亚洲地区优秀的设计公司总是⽤项⽬说话的下⾯就让我们⼀起来看看中国杭州·波浪⽂化城记得前年⼩编去杭州浪的时候,因为远远看看到来福⼠那个外形特异的建筑,于是乎误⼊了附近这⽚领地,项⽬设计欧博迈亚,Rainer也有参与。

位于杭州市中央商务区中⼼位置的“⽂化波浪城”是浙江省最⼤的开放式地下城,它是⼀个由⼴场和廊道组成的地下空间系统,总建筑⾯积约16万平⽅⽶,其主要功能为⼴场、休闲、旅游服务中⼼。

德意志峡谷景观设计

德意志峡谷景观设计

德意志峡谷景观设计
德国园林拥有独特的景观设计思想,包括生态节约型思想、理性的色彩、抽象的风格、丰富的细节、对材料的重视、民众的可参与性等。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胜主义的色彩,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

德国园以武汉的友好城市一杜伊斯堡作为出发点。

占地面积885平方米,以后工业时代的严谨与热情奔放的啤酒狂欢派对为设计元素,以德国工业遗迹作为展园主题。

风格特征:一是外形简练、现代,充满活力,色彩大胆而时尚(类似现代简约派),二是功能讲求实用,任何认为是多余的装饰都几乎被摒弃。

注重水系设计,水系贯穿全园,以树阵的形式在社区绿化景观中大量种植杉木、松树给予环境一种高贵感,利用植物和景观小品来烘托设计主题。

11景观设计德国的景观设计

11景观设计德国的景观设计
28
港 口 岛 公 园
29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利用原有的建筑和循环水系统建造的水园
30

























31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由铁板铺成的“金属广场”
32
拉茨在法国Tours附近设计的国际园林展花园
33

拉茨的作品从很多方面是难以用传统园林
概念来评价的,他的园林是生态的又是与艺术
1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克最重 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黑北部,距市中心 4km,1972年第20界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 址原是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工业用 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 堆积的高60m的小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 运会”。在规划时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 体育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运动员 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 乐的公园。
1924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曾在那里学习园 艺,后来有机会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瓦伦丁事务所实习。 然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海么林事务所工作,
1958—1960年在斯德哥尔摩艺术学院学习建筑, 1957年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很快取得了一些影 响。 1965年马汀松来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系新成 立的景观与园林研究室工作,直到1991年以后他才返回 瑞典。
作为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鲍尔不仅能做大尺 度的规划,也可以完成小尺度的设计,具备了建筑 设计、城市设计到景观设计的多方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园林设计透视图
透视图每一根线条都准确无误,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的设计充满斯 堪的纳维斯鲁厄Weinbrenner广场透视图
德国Rastatt宫殿花园
德国Emmendingen精神病学 中心花园
卡尔斯鲁厄某学校环境
卡尔斯鲁厄某银行庭院
德国园林展
卢茨
卢茨30岁时建立了事务所,在随后的 年代里迅速成长,连续赢得设计竞赛, 1975年成为斯图加特大学荣誉教授, 1977年获得斯开尔奖,1993年获得德 国景观规划设计奖,确立了在德国景 观规划设计届的地位。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
“城市与大自然交流,自然需要您,您需要自然”的宗旨,建成了位于市中心北 部的100hm2的公园。它把市中心东、西部的分散绿地联系起来,成为一条8km的环 绕市区东、北、西三面的U型绿带,大大地改善了该市的城市结构。
140hm2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格茨梅 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公园位于慕尼 黑北部,距市中心4km,1972年第20界 夏季奥运会在此举办。公园基址原是 一块极为荒凉的空地,周围是兵营及 工业用地,南部是二战后由城市中清 理出来的废墟瓦砾所堆积的高60m的小 山,地段一直作为练兵场来利用。
公园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奥运 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会”。在规划时 考虑运动会结束后的使用问题。体育 设施成为市民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运动员村成为居住区和大学生宿舍, 绿地则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
马汀淞在德国做了大量的设 计,同时又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 通过教学和设计,他成为70 到80年代影响很大的景观设计师。 。 。
1963年马汀松在汉堡国际园 艺博览会上设计的瑞典园林
这是一个住宅花园,其中一个庭院在 住宅的中心,另外一个庭院为花园。 住宅有大片的玻璃窗,两个庭院视线 上可以相互贯通。花园中布置着一系 列由绿篱修剪成的高低、大小不同的 立方体,形成形状不一、大小不同、 功能各异的连续空间,从住宅室内看 花园,绿篱层层叠叠、视线非常深远。
Thank you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
整个场地被城市中环路分为两部分,北边是运动员村,景观设计主要由卢茨完成, 南边是140hm2的奥运公园。 由纽芬堡花园引来的水穿过公园,在公园的中心形成一个水面。水体北部是 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自行车赛场等体育设施。南部是绿地山景。
功能分区图
内部交通图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由于采用悬索结构,建筑物的墙 体和屋顶均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建 造,减少了建筑对绿地在视线上 的分割。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露天剧场
公园是风景式园林,但必须成为 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马汀松
1924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曾在那里学习园艺,后来有机会 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瓦伦丁事务所 实习。然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 海么林事务所工作, 1958—1960年在斯德哥尔摩艺术 学院学习建筑, 1957年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并很快取得了一些影响。 1965年马汀松来到德国卡尔斯 鲁厄大学建筑系新成立的景观与 园林研究室工作,直到1991年以 后他才返回瑞典。 。
德国景观设计
格茨梅克
格茨梅克1915年出生于科隆 1937—1941年在柏林学习景观设计, 1947年创建事务所, 1965—1972年为卡塞尔大学造型艺 术系教授, 1972—1980年主持慕尼黑工大景观 设计研究所。 60、70年代完成大量的景观设计 项目,其中不少项目是和著名的 建筑师贝尼什合作。 1973年格茨梅克获得斯开尔奖。
. 二战(1939-1945)后,联邦德 国通过举办“联邦园林 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恢 复、重建德国的城市与园林。 “联邦园林展”每两年举办一次, 各州也定期举办州园林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1951年在汉 诺威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联邦园 林展。20hm2的展园奠定了联邦 园林展的基础,也成为德国大中 城市二战后新建公园的起点。
斯图加特在1977年举办第14界联邦园 林展时,就已决定申办1993年的园艺 博览会,并于两年后递交了申办报告。 获准后于1986年举办了设计竞赛,从 24份方案中评选出卢茨的方案为一等 奖,并作为实施方案。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保护环境、改 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被引入了景观 设计。 1977年由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 加特园林展第一次出现了向大自然的 转向,园林中有大片的原始状态的原 野草滩灌木丛。
从此,联邦德国每二年举办一 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园林展览—— 联邦园林览。 从1953年开始,展览每隔10 年邀请一些国家的园林界参加, 称为国际园林博览会。 。 。
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 巴洛克园林Karlsaue
20世纪50—60年代的园林展仅仅着重 于设计一个公园环境。设计者的着眼 点也仅仅是景观质量,这样游人就成 了完全被动的观赏者。对他们来说, 脚下、眼前仅仅是道路,公园中几乎 没有活动场所,草地也禁止践踏,观 赏是第一位的,它差不多是公园的全 部功能。 但重要的是那时的园林展成 为战后德国城市重建的发动机,成为 医治战争创伤的动力。1953年汉堡国 际园艺博览会掀起了该市重建的高潮。 而卡塞尔市(1955年)更为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