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模板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3 -1. 轿车参数的确定 (3)2. 对转向系的要求 (4)3. 转向系结构设计 (4)1) 转向操纵机构............................................................................. - 5 -2) 转向传动机构............................................................................. - 5 -3) 机械转向器 ................................................................................ - 5 -二.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 7 -1. 转向系的效率 (7)1) 转向系的正效率 ......................................................................... - 7 -2) 转向系的逆效率 ......................................................................... - 8 - 2. 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8)1)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 - 8 -2)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 - 8 -3) 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10 - 3. 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10)1) 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 11 -2)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 11 - 4.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 (12)1) 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12 -2) 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 13 -3) 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 13 -4) 轴承的选择 ............................................................................... - 14 -5. 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4)三.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 14 -1. 转矩传感器 (14)2. 减速机构 (15)3. 电磁离合器 (15)4. 电动机 (15)5. 车速传感器 (15)6. 电子控制单元 (16)四.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6 -1. 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6)2. 转向梯形的布置 (18)3. 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8)4. 梯形校核 (19)一.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1.轿车参数的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的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的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1.1 四轮农用车的发展前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的活跃。

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

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四轮农用运输车的竞争对手是轻型汽车。

与汽车相比,四轮农用运输车有许多优点。

入世后农用运输车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的产业,符合国情,在国外几乎没人搞过。

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汽车与四轮农用运输车在市场的竞争,四轮农用运输车利用比较底的生产成本和微利经营的生产方式并引进先进的汽车技术,坚持“三低一高”的特色,注重产品质量,使之与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以提高。

随着党和国家提出的的开发西部的政策落实,也给农用运输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使农用运输车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近13亿人口,特别是9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量最大的是低档次的汽车。

由于它比较适合中国国情,预计在未来的5~15年里,农用车在我国农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农用车保有量增加很快,因此对柴油的需求很大。

农用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其中三轮车价格在4000~7000元/辆,四轮车价格在1~1.5万元/辆,购车农户一般半年左右即可收回10000元投资。

另外,农用车的养路费为每月每吨70元,是汽车的30%,使用成本为同吨位汽车的1/3到1/2。

公路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农用车的发展。

旧中国,全国公路仅13×104 km,而到1997年底,已达1.226×106 km,目前全国98%的乡和80%的村都通了公路,使得农用车有用武之地。

公安车管部门1993年制定了《关于农用运输车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管理大局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用车的各种费用,免交车辆增容费。

16L爱丽舍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16L爱丽舍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1.摘要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

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

本文选择GX1608A型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的组成分类;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及其数据确定和转向器的设计过程。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

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转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

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

但随着动力转向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转向器操纵稳定性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目录摘要 (1)1绪论 (4)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6)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6)2.1.1 机械式转向系 (9)2.1.2 动力转向器 (10)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1)2.2.1转向器的效率 (11)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2)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17)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17)2.3.1转向操纵机构 (17)2.3.2转向传动机构 (18)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20)3.1转向器设计要求 (20)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21)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25)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26)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7)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27)6.1.1材料的选择 (27)6.1.2结构设计 (27)6.1.3轴的设计计算 (27)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31)6.2.1材料选择 (31)6.2.2结构设计 (31)6.2.3轴的设计计算 (32)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34)结论 (36)参考文献 (37)1绪论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英文名称是Re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Gear。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创意版】.docx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创意版】.docx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2 -1.轿车参数的确定 (2)2.对转向系的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1)转向操纵机构 ......................................................................................- 2 -2)转向传动机构 ......................................................................................- 3 -3)机械转向器 ..........................................................................................- 3 -二.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1.转向系的效率 (4)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 10 -4)轴承的选择 ........................................................................................ - 10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三.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1.转矩传感器 (10)2.减速机构 (11)3.电磁离合器 (11)4.电动机 (11)5.车速传感器 (11)6.电子控制单元 (12)四.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2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2)2.转向梯形的布置 (13)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3)4.梯形校核 (14)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1.轿车参数的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的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的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目录前言 (1)1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2)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2)1.1.1 轴距L (2)1.1.2 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3)1.1.3 外廓尺寸 (4)1.1.4 前悬LF和后悬LR (4)1.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1.2.1 整车整备质量m0 (5)1.2.2 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6)1.2.3 质量系数 (6)1.2.4 汽车总质量 (7)1.2.5 轴荷分配 (7)2 转向系的概述及主要性能参数 (9)2.1 转向系的概述 (9)2.1.1 转向操纵机构 (9)2.1.2 转向传动机构 (10)2.1.3 转向器 (10)2.1.4 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11)2.1.5 对转向系的要求 (13)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3)2.2.1 转向系的效率 (13)2.2.2 转向器的正效率η+ (14)2.2.3 转向器的逆效率η- (15)2.2.4 角传动比 (15)2.2.5 力传动比 (16)2.2.6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7)2.2.7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7)3 转向器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19)3.1 转向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19)3.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0)3.3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20)3.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22)4 动力转向系的设计计算 (23)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3)4.2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的选择 (23)4.2.1 动力转向形式与结构方案 (23)4.2.2 传能介质的选择 (24)4.2.3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的选择 (25)4.2.4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转向控制阀的选择 (26)4.3 动力缸的设计计算 (27)4.3.1 刚径尺寸Dc的计算 (27)4.3.2 活塞行程s的计算 (29)4.3.3 动力缸缸筒壁厚t的计算 (30)4.4 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 (30)4.4.1 预开隙e (30)14.4.2 滑阀总移动量e (31)4.4.3 局部压力降p∆ (31)4.4.4 油液流速的允许值[v] (32)4.4.5 滑阀直径d (32)4.4.6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油液流速v (32)4.4.7 分配阀的泄漏量Q∆ (33)4.5 回位弹簧的预紧力和反作用阀直径的确定 (33)4.6 油泵排量与油罐容积的确定 (34)4.7 液压动力转向的工作特性 (35)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37)5.1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8)5.2 转向操纵机构的防伤安全措施 (39)6 经济技术路线分析 (42)7 结论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前言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后不久,其转向操作是模仿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实现转向的。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陈琼校核:审核:批准:目录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2)二、最小转弯半径计算 (3)三、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 (4)四、转向阻力矩计算 (5)五、转向机的选择计算 (5)六、转向动力缸的选择计算 (8)七、转向油泵的匹配计算 (9)1、转向机理论流量计算2、动力缸理论流量计算3、油泵排量计算4、油泵的选择八、转向升缩轴升缩量计算 (13)九、动力缸行程计算 (14)十、转向系的运动校核 (17)设计原则本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应使得整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并使得上述性能达到国外同类车型的先进水平,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

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表一整车参数前轮胎采用14.00-25,轮辋偏置距207.5mm,负荷下静半径为640mm,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850kpa二、最小转弯半径:对于只用前桥转向的三轴汽车,由于中轮和后轮的轴线总是平行的,故不存在理想的转向中心。

计算转弯半径时,可以用一根与中、后轮轴线等距离的平行线作为似想的与原三轴汽车相当的双轴汽车的后轮轴线。

图一转弯半计算图最小转弯半径R=9975+(2471-2100)/2=10160.5mm二、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图2 内外轮实际转角关系图图3 内外轮理论转角关系图根据图2和图3得出表二数据表二外轮转角(°) 0 5 10 15 20 25 27.3 阿克曼理论内轮转角(°) 0 5.1 10.6 16.4 22.8 30.7 34.1由上图可见在外轮转角在0°—27.3°范围内,实际转角关系与阿克曼转角关系较接近,与阿克曼理论值差值在2°以内,转向桥梯形臂符合设计要求。

四、转向力计算1.转向阻力矩计算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与转向轮在地面上回转时产生的转向阻力矩有关。

影响转向阻力矩的主要因素有转向轴的负荷、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一、需求分析1.1系统简介本转向系统设计是为汽车制造企业设计的一款新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用于汽车转向操作。

1.2系统功能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现车辆转向操作;(2)提供灵敏度和舒适性,使驾驶员可以轻松驾驶;(3)确保车辆转向时的安全性。

1.3使用环境本系统主要用于汽车行驶时的转向操作,适用于各类车辆,包括小汽车、大型客车、货车、越野车等。

1.4系统需求(1)具有可靠性和耐用性;(2)转向灵敏度高,操控舒适;(3)保证转向操作安全;(4)可适应各种驾驶员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2.1系统架构本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转向系统。

主要包括方向盘、转向齿轮、转向杆等组件,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变换转向齿轮的位置,控制车轮的转向。

2.2系统组成本转向系统包括以下组件:(1)方向盘:由驾驶员操控,控制转向的方向。

(2)转向齿轮:连接车轮的转向轴,通过旋转控制车轮角度,实现左右转向操作。

(3)转向杆: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转向齿轮的轴向运动。

(4)轴承:用于支撑转向齿轮,使其顺畅运转。

2.3系统工作原理当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时,方向盘传递力量到转向齿轮上,通过转向齿轮转动和转向杆的传动作用,使车轮转向。

其中,转向齿轮是通过齿轮副传动,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控制车轮的转向角度。

2.4系统性能(1)灵敏度: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时,系统应能快速反应,确保车辆转向灵敏。

(2)舒适性:转向时不应有任何异响或抖动感,使驾驶员的操控更加舒适。

(3)可靠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在各种路况下的转向操作安全。

三、结论本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技术,实现车辆转向操作。

系统整体性能较强,灵敏度高、舒适性好、可靠性强。

同时,本系统还具有可扩展性,在不断的设计应用和技术进步中,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25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25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摘要四轮转向是指汽车的后轮也和前轮一样具有一定的转向功能,不仅可以与前轮同方向转向,也可以与前轮反方向转向。

四轮转向汽车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与现代汽车的设计理念相吻合,它适应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对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对课题进行了文献检索,查看了相关资料;对国内外四轮转向汽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明确了设计的基本内容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对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和运动学分析;设计了三种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液压系统方案,经过对比分析,选定其中一种作为最终的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方案;确定该方案中液压系统的参数;对该方案中液压系统的液压缸进行设计和计算;对该方案中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进行选取。

关键词:四轮转向;系统分析;液压系统;液压缸;液压元件ABSTRACTFour-wheel steering refers to the rear car and has some of the same front steering function, can not only with front wheel steering, also can in opposite direction with front wheel steering. Four-wheel steering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car with modern car design idea coincide, it to adapt to automobil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existing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e hydraulic four-wheel steering system and main work is as follows:On issue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examined the related material;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of four-wheel steering car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basic cont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For four-wheel steering system is analyzed, including stress analysis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Design three four-wheel steering automobile steering hydraulic system schem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select one as the final the hydraulic four-wheel steering system solution; To determine this scheme hydraulic system parameters; For this scheme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syste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For this schem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for selecting hydraulic element.Key words: Four-wheel steering; System analysis; Hydraulic system; The hydraulic cylinder;Hydraulic component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设计的基本内容 (5)1.4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 (6)第2章四轮转向汽车转向系统分析 (7)2.1前轮转向汽车与四轮转向汽车车轮运动学分析对比 (7)2.1.1前轮转向汽车车轮运动学分析 (7)2.1.2四轮转向汽车车轮运动学分析 (7)2.2四轮转向汽车受力分析 (9)2.3本章小结 (10)第3章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液压系统方案的确定 (11)3.1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液压系统方案一 (11)3.2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液压系统方案二 (12)3.3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液压系统方案三 (13)3.4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液压系统方案的确定 (14)3.5本章小结 (15)第4章转向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16)4.1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6)4.2转向液压缸的主要尺寸的确定 (16)4.2.1转向液压缸内径及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16)4.2.2转向液压缸外径及缸筒壁厚的确定 (18)4.2.3转向液压缸导向长度、活塞宽度和导向套滑动面长度的确定 (18)4.2.4转向液压缸所受压力的确定 (18)4.2.5转向液压缸最大流量和最大速度的确定 (19)4.2.6液压缸缸筒底部厚度的确定 (19)4.2.7液压缸活塞往复运动时的速度之比的确定 (20)4.2.8液压缸活塞行程时间的确定 (20)4.2.9液压缸所做的功和功率的确定 (21)4.3液压缸强度的校核 (21)4.3.1缸筒壁厚强度校核 (21)4.3.2活塞杆强度校核 (22)4.4本章小结 (22)第5章液压元件的选取 (23)5.1液压泵的选择 (23)5.1.1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23)5.1.2计算液压泵的最大流量 (23)5.1.3液压泵规格的选择 (23)5.1.4计算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并选择电动机 (24)5.2液压执行元件的选择 (24)5.2.1液压缸的选择 (24)5.2.2液压马达的选择 (24)5.3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25)5.4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25)5.4.1油箱的选择 (25)5.4.2油管和油管接头的选择 (25)5.4.3蓄能器的选择 (26)5.4.4液压工作介质、过滤器和压力表的选择 (27)5.5本章小结 (27)结论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A (31)附录B (37)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及道路行使密度的增大,作为实现主动安全性的方法之一的四轮转向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用自卸车转向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陈琼校核:审核:批准:2012.01.04目录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2)二、最小转弯半径计算 (3)三、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 (4)四、转向阻力矩计算 (5)五、转向机的选择计算 (5)六、转向动力缸的选择计算 (8)七、转向油泵的匹配计算 (9)1、转向机理论流量计算2、动力缸理论流量计算3、油泵排量计算4、油泵的选择八、转向升缩轴升缩量计算 (13)九、动力缸行程计算 (14)十、转向系的运动校核 (17)设计原则本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应使得整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并使得上述性能达到国外同类车型的先进水平,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

一、转向系统相关参数表一整车参数前轮胎采用14.00-25,轮辋偏置距207.5mm,负荷下静半径为640mm,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850kpa二、最小转弯半径:对于只用前桥转向的三轴汽车,由于中轮和后轮的轴线总是平行的,故不存在理想的转向中心。

计算转弯半径时,可以用一根与中、后轮轴线等距离的平行线作为似想的与原三轴汽车相当的双轴汽车的后轮轴线。

图一转弯半计算图最小转弯半径R=9975+(2471-2100)/2=10160.5mm 二、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关系图2 内外轮实际转角关系图图3 内外轮理论转角关系图根据图2和图3得出表二数据表二外轮转角(°) 0 5 10 15 20 25 27.3 阿克曼理论内轮转角(°) 0 5.1 10.6 16.4 22.8 30.7 34.1 实际内轮转角(°)0 4.9 10.9 17 23.6 29.8 33.4 误差(°)0 0.2 0.3 0.6 0.8 0.9 0.7由上图可见在外轮转角在0°—27.3°范围内,实际转角关系与阿克曼转角关系较接近,与阿克曼理论值差值在2°以内,转向桥梯形臂符合设计要求。

四、转向力计算1.转向阻力矩计算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与转向轮在地面上回转时产生的转向阻力矩有关。

影响转向阻力矩的主要因素有转向轴的负荷、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

计算公式如下:Mr=f·(G13/P)1/2/3其中: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N.m;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G1——转向轴负荷,N;P——轮胎气压,Mpa;因此:Mr=0.7×[(16000×9.8)3 /0.85]1/2 /3=15714N.m2.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用下式计算:Fh= Mr·Δβk/(Δф·R·η)其中:Fh——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N;R——转向盘半径,mm;R=480/2=240mm;η——转向系正效率,转向系的正效率一般在0.67~0.85,此处取η=0.8;Δβk——转向节转角增量;(见图一)Δф——对应Δβk的转向盘转角增量;图4、转向节与转向摇臂的转角关系因此,在没有助力转向的情况下,原地转向所需的方向盘手力:Fh= Mr ·Δβk/ (Δф·R ·η)=15714 ×103 (27.3+33.4)/[(38.3+37.7)×23.27 ×240×0.8]=2809(N)2809已超出人体承受极限,需要加设动力转向装置。

3.转向系总传动比计算:在转向盘全行程中,转向器传动比为23.27(见表3),则转向系总传动比为:i=(38.3+37.7)×23.27 /(27.3+33.4)=29.14五、转向器的计算所选转向机需满足前桥最大负荷要求。

表三转向器参数按照下式计算转向系理论输出力矩:在原地助力转向的情况下,原地阻力矩主要靠液压油压力提供,同时方向盘输入力矩也起部分作用,考虑发动机怠速时动力泵的输出压力,按动力转向器的最大压力计算,即:M=M1+M maxM——转向系输出力矩N.mM1= F×R wwF——静态转向方向盘手力(N); Fw≤50 N ,取Fw=50N;M1=50×240=12.4N.mMmax=M2×L2×η/L1M2——最大输出扭矩(效率90%)=8743N.mL1——转向摇臂长度=235(见图2)L2——转向节臂长度=280η——转向系输出效率,此处取η=90%Mmax=8743×280×90%/235=9375.4(N.m)M=9375+12.4=9387.8<Mr =15714转向系输出力矩不能满足汽车原地转向要求,需要增加动力缸。

六、动力缸计算:表四动力缸参数最小输出力矩:M3=P×S×L×ηP——液压压强=17MPaS——活塞最小面积S=π×〔(70/2)2-(32/2)2〕=3042.66mm2L——左转向节臂长度,L=220η——动力缸输出效率,η=90%M=17×106×3042.66×0.9×0.22×10-6=10241 N.m设整车总的转向输出力矩为M4则:M4=M+M3可见M4> Mr=9387+10241=19628>15714,可满足输出力矩要求七、转向油泵选择计算1. 转向机理论流量计算:对于汽车转向盘的最大转速n,此处取n=1rev/s 计算,计算公式如下:Q0=60×n ×I’×S h其中:S h——油缸实际工作面积,mm2;活塞缸径=120mm对所选转向机,S h =π×3600=11304mm2转向机线传动比:i’=40*2/6.14=13mm/rev;取转向盘最大转速n=1rev/s所以,理论流量Q0=60 ×n×i’×S=60×1×13×1.0×104×10-6=7.8L/min2.动力缸理论流量计算对所选动力缸,S=π×352=3 847;活塞缸径=70mm动力缸线传动比:i’=240/5.25=45.7mm/rev;(当方向盘转5.25圈时,动力缸行程为240 mm)Q1=60×1×3847×10-6×45.7=10.5 L/min油泵工作流量的选取是根据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计算的,先计算出满足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所需要的理论流量Q2,然后再计算出实际需要的流量Q4。

前面算出理论流量Q2=Q0+Q1=7.8+10.5=18.3L/ min Q4 =(Q0+ Q1) /ηv+ Q3其中:Q4——实际需要的流量,L/min;ηv——油泵的容积效率,计算时一般取ηv=0.85~0.95;取0.9Q3——动力转向器和油泵允许的内泄漏量(此值由厂家确定) L/min,此处取2L/min 计算。

实际需要的流量Q4=18.4/0.8+2 =22.3(L/min)3.油泵排量计算在怠速原地转向时,转向油泵需满足方向盘在一定转速下,转向机和动力缸能正常工作,不出现方向变重现象。

其油泵排量计算公式如下:q= Qi/( ni×i0)式中:q——油泵排量,ml/rev;ni——发动机怠速转速;ni=600rev/min;i——转向泵与发动机速比;i=1.47;故:q≥22.3×103/(600×1.47)=25.3ml/rev 4.油泵的选择根据以上计算选择转向泵参数如下:表五油泵参数图5 油泵流量图在所选转向泵条件下,方向盘的转速:(1).怠速条件下Qi=Q1+Q0Qi=n×q×i0=600×21×10-3×1.47=18.5L/minQ0=60×ni ×I’×S h/η=60×ni ×13×1.0×104×10-6/0.9Q1=60×n ×I’×S h/η=60×ni×3847×10-6×45.7/0.9所以:ni=18.5/20.3=0.9rev/s (怠速时方向盘最大转速)ni<1rev/s,排量21ml/rev不合理。

(2).正常行驶条件下正常行驶时Q取控制流量Q=25L/minni=25/20.3=1.2rev/s(正常行驶时方向盘最大转速)ni >1rev/s, 排量21L/min合理。

在怠速情况下,油泵排量偏小,但从综合情况考虑:排量加大,油温升高,影响液压介质的使用性能及其它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果在满载情况下,发动机怠速情况下发生转向沉重,可适当加油提高发动机转速。

一般转向油泵的流量随油泵的工作转速升高而增加,要求在油泵的限制转速900~1000r/min 以下线性增加,在限制转速以上流量不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有动力转向器的汽车,希望在正常车速行驶时,系统的工作流量稳定,不随发动机的变化而变化。

不希望出现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出现油泵流量线性增大,导致转向过于灵敏,以致转向盘发飘的现象。

矿用自卸车选用的转向油泵特性曲线如上图,可以看出来其满足实际流量要求外,在达到控制流量时,增长趋于平缓。

满足转向机流量特性要求。

油泵的最大压力18.3MPa,而转向机克服最大转向阻力矩的压力需要17MPa,综合考虑转向机、转向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将整个系统压力暂定为17MPa。

以上所诉:转向泵满足要求。

八、转向升缩轴的计算:图6 驾驶室翻转轴升缩量计算图方向基输入点位置相对于驾驶室A点坐标(208,-930,-124)驾驶室最大翻转角度=53°升缩轴安装长度BC=593mm当驾驶室翻转到极限时,C点绕着A点旋转到C'点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室上下跳动,此处取驾驶室向上和向下的跳动量分别为30mm取方向盘的上下调节量为50 mmL=770-593+60+50=287 mm即:伸缩轴的伸缩量须大于287 mm注:此矿用自卸车的升缩轴和转向管柱的设计和安装由驾驶室厂家确定。

我们只提供方向基输入轴的安装点坐标。

九、动力缸行程计算1. 动力缸在空载情况下行程计算图7 动力缸在空载情况下行程计算图AB为车轮直线行驶动力缸安装距=731mm AB’为车轮右转动力缸最短距离=597mm AB’’为车轮左转动力缸最长距离=833mmS1=L1-L2S2=L3-L4S1——为车轮左转极限位置时动力缸的行程余量S2——为车轮右转极限位置时动力缸的行程余量L1——动力缸最大行程长度(见表四)L2——动力缸在空载情况下实际最大行程长度= AB’’=833 mm L3——动力缸在空载情况下实际最小行程长度= AB’=597mm L4——动力缸压缩到最短长度(见表四)S1=856.5-833=23.5 mmS2=597-586.5=11.5 mm2.动力缸在满载情况下行程计算图8 动力缸在满载情况下行程计算图AB为车轮直线行驶动力缸安装距=731mmAB’为车轮右转动力缸最短距离=596mmAB’’为车轮左转动力缸最长距离=831mmS3=L1-L2S4=L3-L4此处:L1——动力缸最大行程长度(见表四)L2——动力缸在满载情况下实际最大行程长度= AB’’=831 mm L3——动力缸在满载情况下实际最小行程长度= AB’=596mm L4——动力缸压缩到最短长度(见表四)S3=856.5-831=24.5 mmS4=596-586.5=9.5 mmS3为车轮左转极限位置时动力缸的行程余量S4为车轮右转极限位置时动力缸的行程余量结论:在满载和空载情况下,动力缸行程均有余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