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和大国竞争的日益加剧,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的重要竞争力源泉。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其对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其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本文旨在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研发投入状况(一)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状况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来说,不少民营企业缺乏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且大多数企业对研发投入的理解较为狭隘,只注重短期经济回报。
同时,由于资金流动性不足和融资渠道狭窄等原因,许多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较低,难以有效发挥其创新潜能。
(二)影响研发投入的因素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也包括人才引进与维护,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于国内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亦存在着很大影响。
政策上,保护知识产权、开展专利培育、增加对于研发投入的激励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民营企业加大对于研发投入的力度。
文化上,建立起一种“大胆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三、创新绩效水平(一)民营企业的创新绩效状况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创新绩效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制胜要素。
研究显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绩效表现依然相对较弱。
具体而言,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民营企业产生创新绩效瓶颈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高层管理者缺乏长期眼光和创新意识,企业战略定位和人才战略也往往难以与创新战略相匹配,使得企业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二)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同样,民营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才引进与培训、科技创新制度与管理体制、市场营销与对外开放等均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调研报告引言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决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送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访谈企业研发人员,获取了详细的研发投入数据和相关信息。
调研结果1. 总体研发投入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70%的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企业总收入的10%以上,其中30%的企业的投入超过20%。
这表明了大多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然而,仍有30%的企业投入未达到10%以上,研发投入仍然较为薄弱。
2. 研发人员结构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30%的企业拥有规模较大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全员员工的比例达到10%以上。
60%的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在5%至10%之间。
这表明了大多数企业对研发团队的重视程度。
然而,仍有10%的企业几乎没有研发人员,研发团队的规模较小。
3. 技术创新情况在技术创新方面,调研结果显示,60%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技术,在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这些企业通过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的增长。
然而,仍有40%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较弱,主要依赖于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
4. 研发投入主要领域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主要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市场开拓三个方面进行研发投入。
产品研发是企业创新的核心,60%的企业将较大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研发。
工艺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40%的企业将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工艺改进。
市场开拓是企业发展的基础,50%的企业将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市场调研和渠道拓展。
调研分析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1. 大多数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较为薄弱。
这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对研发的认识,提升研发投入的力度。
2. 研发人员结构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整体较为合理,但少数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较小。
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研究

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最具有竞争能力的生产力,未来市场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科技创新是当之无愧的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入的结构失衡,R&D投资强度偏低,企业的整体研发投资程度也不尽人意。
因此,解决我国企业R&D投资水平受抑制的问题,无疑成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找寻提升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研发投资特征现状技术创新与发展需要科技经费的强力支持,R&D经费投入则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
就R&D投资强度(R&D投资/营业收入)这一指标对企业进行划分,2%为企业基本生存线, 5%可以用来区分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竞争力。
以我国优秀企业为例,2021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投入R&D经费29.4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7.95%;平均研发强度增长至1.77%,较去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已创下历史新高,但仍低于2%的基本生存线,与部分发达国家2.5%-4%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且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仅有7家企业的研发强度超过10%的水平,62家企业超过3%。
显然,我国企业R&D活动的整体投资水平不尽人意。
关于我国R&D投资强度较低的情况,国内学者从管理层特征、企业规模、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等各个角度对我国企业R&D投入受抑制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治理机制和股权结构、对管理层的激励程度、高管的基本特征背景等都会影响R&D投资状况。
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R&D 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长周期且收益不确定的特征,这就决定了R&D活动需要大量长期的可持续资金投入,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担保品的缺乏,R&D项目很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
我国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48卷 第4期 2021年4月天 津 科 技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V ol.48 No.4Apr. 2021收稿日期:2021-03-22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我国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唐 杰(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广西大化530800)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就是创新,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务必要将企业作为主体,同时不能脱离市场导向,通过加深产学研的融合为中小企业创新助力,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和开展研发活动的现状,对当前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遇到的普遍困难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研发活动 研发费用 政策激励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21)04-0006-03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 & D Invest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TANG Jie(Bureau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Commerce of Da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Dahua 530800,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it clear that innovation is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mphasized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innovation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enterprises must be taken as the main bod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market orientation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help the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R & D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R & D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 & D activities ;R & D expenses ;policy incentives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
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创新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并研究其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许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
这是由于中小企业通常面临的资金和资源限制所致。
尽管如此,一些中小企业仍在努力增加研发投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活动。
其次,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寻找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研发投入,并提高研发团队的素质。
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开发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文化。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培养和吸引具有创新意识和技术专长的人才是一个难题。
其次,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以把握市场趋势和竞争情况。
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和技术储备,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研发投入为企业提供了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而技术创新则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机会。
一方面,增加研发投入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积累更多的技术储备和专利资源。
这将有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会促使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将研发投入作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将对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主题,希望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议题。
1. 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企业在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部分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缺乏明确的核算标准和方法,导致研发成本难以准确核算。
一些企业将研发投入与其他费用混为一谈,缺乏精细化管理和分析。
部分企业在研发预算的分配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项目效益不佳。
部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回报和风险评估不足,缺乏全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2. 主要对策针对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完善的研发投入核算方法和系统,明确研发成本的分类和核算标准。
建立研发投入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确保研发资源的有效配置。
建立研发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研发回报的评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益和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与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研发与财务数据对接机制,确保研发投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企业还需加强对研发投入的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确保研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总结回顾通过全面评估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研发投入管理制度,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主题所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中国企业投入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投入研究报告中国企业投入研究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探讨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
2.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根据最新数据,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XXX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XX%。
其中,高技术行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领域,占到总投入额的XX%。
此外,中国企业在研发人员的数量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研发人员总数超过XX 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
这一人员增长趋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
3. 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国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机会。
其次,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4. 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研发投入的整体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技术创新往往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吸收,缺乏真正的领先优势。
另外,一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长远思考和战略布局,容易陷入短期行为和盲目跟风。
5. 发展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在核心技术领域培育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投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挑战国有企业面临着如下科技创新方面的挑战:1.1 技术创新意识薄弱相对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相对薄弱。
这主要归因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利益驱动等原因。
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意愿。
1.2 人才引进和留存难题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留存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在流程上通常较为繁琐,灵活性不足,不能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待遇,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1.3 产学研不够紧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无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这导致了科技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不充分融合,阻碍了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影响了创新的效果。
二、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国有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2.1 投入比例较低相比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比例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出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研究,而忽视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研发。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国有企业需要调整研发投入的结构,更多关注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2.3 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低尽管国有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进行了一定努力,但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理解不足,以及创新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不足。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水平,以下解决方案可供参考:3.1 加强管理创新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企业研发投入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发展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虽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研发强度偏低,但是依然有人认
—8—
为我国企业实际研发投入并不低。其依据在于,我国企业从计划 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研发基础薄弱,在实践工作中把研发活动 转移到了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其实不然。2010 年,大中型工业 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中流向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经费总量 为 156.6 亿元;研究机构和高校研发经费中来自企业的经费合计 为 232.7 亿元。可见,即使取最高值 232.7 亿元,将其都作为我 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也仅为 0.98%〔3〕,依然不高。 可见,我国企业研发强度低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我国开展研发 活动的企业比例低,设立内部研发机构的企业少。截至 2010 年, 我国依然有 7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平均每 3 家企业仅拥有 1 家研发机构。整体来看,我国企业还属于依靠要 素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方式还 是处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发展阶段,整体没有进入内生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企业家在能够通过低成本要素投入和资本运 作就获取较高利润时,没有承担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去开展创新活 动的动力。
从产业构成看,传统产业仍然主导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高 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在发达国家企业 研发投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主导国家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如 美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 67.3%,英国为 62.8%, 韩国为 58.7%,而中国目前则仅为 25.7%(见图 5)。发达国家企 业为了争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纷纷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研发投 入力度,而且从研发活动分类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 研究)的比重很高。虽然高技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表 1 2010 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最高的 5 个省市
地区
全国 广东
地区 R&D 经
企业 R&D
企业 R&D 经费
费 支 出 ( 亿 占全国 R&D 经费支出 占全国企业 占地区 R&D 经
元)
经费的比重 (亿元) R&D 经费的比 费的比重(%)
(%)
重(%)
7062.6
100.0
5278.9
100.0
3.2 企业技术水平和制度设计未给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研究) 比重偏低,既有我国企业自身发展原因,也有制度设置方面的原 因。首先,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技术追赶型、而不是技术领先型 企业。企业研发的目的更多的在于跟踪、掌握和应用国内外已有 的先进技术。其次,企业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才资源储备,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调研报告
第1期 (总第 1672 期)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3 年 1 月 7 日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
玄兆辉 宋卫国
摘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已经成为 我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 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仍存在 着许多关键性的结构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 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科技工作应努力的方向。
—6—
图 4)。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占全国科学研究经费的 14%,而 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都在 35%以上。
图 4 主要国家企业 R&D 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对事物原理和客观规律的研究,是原 始创新的基础、自主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经费中科学研究比重 偏低意味着企业把主要精力用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意味着企业原始创新不足。这是制约我国企业创新 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2.3 高技术研发占比低
入的主体力量。据统计,在我国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 出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从 2003 年 46%上升到 2010 年的 55%, 同期三资企业从 23%上升至 26%,而国有企业则从 31%下降至 19% (见图 2)。很多创新型企业已依靠科技创新走向世界。以华为、 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不但在产业规模上迅速崛起,而且在 创新投入上迅速提高,已跻身世界企业研发千强行列。
我国企业与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企业 R&D 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称科学研究)比重严重 偏低,企业 R&D 活动几乎全部为试验发展。2011 年,在我国 6579 亿元企业 R&D 经费支出中,科学研究经费为 198 亿元,仅占 3%。 与“十一五”末期的 2005 年相比,虽然经费规模提高了 41%,但 占比却下降了 5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企业 R&D 支 出中科学研究所占比重普遍在 20%以上,如美国为 24%,日本为 25%,德国则高达 56%,俄罗斯和韩国也分别达到 17%和 28%(见
区。改革开放以后,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 速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创新投入大幅 提高,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改变了国家 科技发展格局。2010 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最大的五个省份 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 五省市全部研发经费占全国的 47%,而其企业研发经费则占全国 的 55%(见表 1)。企业已成为支撑其地区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2〕本文中国有企业指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 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民营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以外的全部企业。
—3—
图 2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按所有制分布
1.3 企业成为支撑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科技资源布局更多的分布在内陆地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大幅提高,已经成为研发经费投入 的主体。然而许多学者和科技管理者依然认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 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2012 年 9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1—
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研发投 入还存在许多关键性的结构问题。本文试图从科技统计数据 〔1〕 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对进一步 认识这一问题有所裨益。 1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1.1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前列
74.7
808.7
11.5
758.8
14.4
93.8
—4—
江苏
857.9
12.1
723.6
13.7
84.3
山东
672.0
9.5
624.5
11.8
92.9
浙江
494.2ຫໍສະໝຸດ 7.0444.38.4
89.9
上海
481.7
6.8
330.6
6.3
68.6
5 省市合计 3314.6
46.9
2881.7
54.6
86.9
—7—
但研发成果一般都具有原始创新特点,创新成果附加值高、市场 竞争力强,为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我国仍然 依赖传统产业拉动企业研发经费的快速增长,企业研发活动集中 在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其研发活动中原始创新活动较 少,而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为主导,一般都是 试验发展活动。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制造业比重比主要发达国家低 15—45 个百分点,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技术产业仍然是高度国际分 工的产业部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价值链低 端环节,研发投入需求不足。这一点与传统产业有很大差别。我 国的高技术产业是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从发 展之初就具有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性质,高度依赖国外市 场和国外技术,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至今为止,我国高 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占比仍高达 59%,创造的总产值占 63%,出口交货值占 89%。政府在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过度重视 生产规模指标也导致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例如,在国家科技发 展“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了高技术产
〔4〕 2012 年 3-4 月,针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及相关问题,科技部计划司、科技部基础司及科技部战略院 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中石化、中国铁科院等企业和转制院所进行了专题调研。
— 10 —
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这类指标,看似比重指标,实为 规模指标。200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居世界第 7 位,到 2007 年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201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 13%,已与德国(12.8%)、法国(14%)及 日本(15.4%)的水平相当。只重生产、不重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使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进入发展瓶颈阶段。
〔1〕本文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全国科 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及 OECD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和研发数据库。
—2—
图 1 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及世界排名(2000-2011 年)
1.2 民营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 从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构成看,民营企业 〔2〕已成为研发投
注:表中企业数据含除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外的其他事业单位数据,这部分数据
在统计中没有剥离出来,但所占份额不大,仅占研发经费的 1%左右。
2 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强度低 虽然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企业研发
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增长乏力。国内外研究表明, 企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企业 R&D 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 评价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转型发展 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意见》中提出,到 2015 年,我国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要提高到 1.5%, 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创新的高度重视。然而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仅为 0.93%,而美国、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普遍在 2%以上,其中日本达到了 3.57% (见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