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区的功能
新老社区的名词解释

新老社区的名词解释社区是指一群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意识形态、兴趣爱好等等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区域或组织形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交流和合作。
社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人们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升,社区概念也出现了新老社区之分。
新老社区指的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社区。
本文将就新老社区的含义、特点和问题进行解释。
一、新社区:新社区是指在经济、科技和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社会中形成的社区。
它与传统的老社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多功能性:新社区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还融合了商业、教育、医疗、娱乐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化的服务。
2. 环境宜居:新社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化、生态和环保,致力于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它通常拥有公园、体育设施、步行道等公共设施,使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
3. 网络化:新社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更加先进,大部分住户拥有高速互联网接入,社区管理信息化,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手段与社区管理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和服务请求。
4. 社交多样化:新社区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促进邻里关系的形成。
通过开设社区活动中心、举办社区活动以及线上社交平台等方式,居民可以结识更多朋友,融入社区大家庭。
5. 管理规范:新社区通常设有物业管理公司或者居委会进行管理,规范社区秩序,保障居民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新社区还注重居民参与,推行居民自治,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二、老社区:老社区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早期形成的社区,它与新社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问题:1. 基础设施老化:由于老社区形成较早的原因,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存在老化、破损和功能单一等问题。
例如,老社区道路狭窄、排水不畅、绿化较少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2. 生活服务相对不足:老社区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有限,居民在购物、医疗、教育等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困扰。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的特征:社区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还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
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
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002社区的社会功能

学习目标
• 什么是“亚社区” • 社区职能分化与社区发展 • 现代社区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一、亚社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现象 1、亚社区 改革开放前的居民生活居住地的表达争论: 不能称之为社区 可以称之为社区 外制式社区和内发式社区 由于社区自组织系统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必须依 靠外在力量即行政力量来组织社会生活,进行 社会管理,实现区域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二、社会职能分化与社区发展 1、我国亚社区终结和现代社区生成的历史前提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职能分化 社会职能分化:社会组织根据社会分工原则, 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扮演 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专门化的组织功能与任务 3、社益精神,增进居民相 互间的关怀与情感交流,消除现代社会的人际冷 漠,人际阻隔现象; 发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体现和实现自 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思考:为什么社区居民普遍缺乏社区参的热情? 社区参与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 社区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 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 面,具有自身的地位、结构和作用。
中国及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年代 国家管理地区社会(居民居住地)的一种模式, 是指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社会角色不清、社会 功能萎缩、社会机制发育不良、居民参与程度较 低、单一行政化了的社区。
2、亚社区的基本特征 高度单一的行政化特征 社区自组织严重萎缩、发育不良、功能异化 居民在社区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和耦合关系
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作用的表现: 有一套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 控制体系及运作机制 有一套社会帮困、社会求助与社会保障体系和 运作机制 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参与和民主管 理、社区服务、人的社会化、社区生态建设与环 境保护等社区发展任务
打造现代化社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打造现代化社区。
现代化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居民,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一、明确现代化社区建设的目标现代化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社区。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功能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2. 改善社区环境。
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打造绿色社区、美丽家园。
3. 优化交通出行。
完善社区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4.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居民参与度1. 深化社区自治。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推进社区自治,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2. 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增强社区凝聚力。
3.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
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互助友爱的良好氛围。
4. 推进社区共建共享。
加强社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合作,共同打造现代化社区。
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1.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区环境。
3.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党员在社区治理、服务居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五、加强社区与居民的沟通联系,形成共建合力1. 建立健全社区沟通机制。
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听证会等,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及时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
现代城市社区功能与智慧型社区商业服务:文献探索与研究展望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21.021现代城市社区功能与智慧型社区商业服务:文献探索与研究展望①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成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王肇(通讯作者)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与社区商业服务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社区商业服务的智慧化成为兼容城市发展与社区商业服务的有效路径。
本文立足“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社区商业服务的智慧化发展趋势,探索智慧型社区在社区功能与概念界定、发展规律等问题上的变革,梳理关于智慧型社区商业理论的国内外文献,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智慧型社区;社区职能;商业服务;智慧城市;文献探索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a)-021-04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精准的社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凸显了城市社区商业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应急保障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商业中心和大型商圈建设的现代化、国际化与社区商业服务相对滞后之间矛盾日渐凸显,存在社区设施与功能不完善、商业服务品质较低、安全性和便利性较弱、电商和物流终端缺乏管理机制等问题,社区商业服务亟需转型升级、向智慧化方向推进。
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商业经济发展。
201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提高生活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2018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提出:“准确把握生活性服务业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双重属性,着力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在诸多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区商业服务的智慧化程度将迅速提升,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部分城市的智慧型社区商业服务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仍有较大的可挖掘发展潜力。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_社区和社区发展(自考版)

• 人文区位学理论
(2)扇形理论: 霍伊特;
城市土地使用模式更接近于扇形般地发展,每个具有对 同性质的扇形从中心向外扩张;用途一致的土地会毗 邻在一起,用途不一致的土地则会相互排斥;居住区 则按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标准分开,并各自在城市的不 同位置按不同的方向向外扩张。
城市空间表现为:中心商业位居城市中心;轻工业区 沿交通线从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居住区呈现为由 低租金向中等租金住宅的过渡;高房租沿一条或几条 城市交通干道从中心区向郊区成楔形延伸。
• 中国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乡村建 设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有杨开道和许仕雍主持 的清河调查及李景汉和晏阳初主持的定县调查
• 30年代 费孝通 写出中国社区研究名著《江村经 济》 又叫《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 在英国出版
• 抗战期间成果 费孝通《禄村农田》、张之毅《易 村手工业》、《玉村农业与商业》、田汝康的 《芒市边民的摆》
• 一、社区发展 • 概念: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
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进 行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 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社区发展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联合国倡导并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 (一)目标: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 (二)中国社区发展原则:
负面影响
习 题 单选
• 1、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 A.斯宾塞 B.马克思
C
• C.滕尼斯 D.齐美尔
• 2、农村社区的特点有
• A.人口密度低
ABDE
• B.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 C.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论城市社区的现代功能:社区服务信息化

M o e n F n to fC t mmu i e vc : d r u c n o i Co i y n t S r ie y Co mmu i e vc n n o ma in nt S r ie a d I f r t y o
Z O e h n HA Z — o g
Ke 邗D 凼 : 0r y r cr 咖 q e vc sr i e;ifrmf n no n i ;c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社 区服 务信息 网络 的建构
元 专款用于首期 阿络工程建设 , 后续 工程继续 给予财政 支 对
社 区服务信息化 , 即运 用现代信息技 术在城市建 立连接 持 。二是任务 明确 。广 l 市把 社 区服务信 息 化建 设的任 务 州 市、 街、 区、 居委会 的社 区服务信 息 网络 . 实现城 市社 区服 确定为 : 接人 “ 一个 网 络”宽带 主干与 接人信 息 网络 )建 设 ( 、 务 的资源共享 和 为杜 区居 民的全 面服 务。广 l 市为配 合城 “ 州 两个系统” 社 区管理 和 杜 区服 务 系统 ) 使 用“ ( 、 三个 终 端 ” 市信息化建设 提高社 区服 务水 平。 19 , 州市进 行社 ( 99年 广 计算机 、 电话 、 市信 息服 务终 端 系统 ) 整台 “ 支 队伍 ” 城 、 三 区服务信息 网络的规划 、 计 , 选择 了 8条街道进行试 点。 ( 区鼹务专 职 队伍 、 设 并 社 技术 支持 队伍 、 送 与服务 队伍 ) 配 。三 试 点工 作是在街道 社 区服务 中心建 立 电脑触 摸屏查 询系统 是管理主体 明确 成立 了广州市社 区服务信息 中心 . 职能 其 和杜 区信息管理系 统 , 开通 未尾数 统 一为 24的 I N电话 , 是建设广l 市 社区 服务 网络 理 市社 区服 务 呼 叫 中心平 3 S D 州 管 并将社 区服务信息局域网与 It t ne 网相连接 。随后 . 州 市 台 . me 广l 管理全市社 区服务数据 资源 培训 全市 社 区服务 计算机 接受投诉和追踪管理 社区 服务质 量 四是 建立统一 于 2O O0年初成立 了市民 政局牵头 的杜区服 务信息 网络项 目 操作员 小组 , 并编写 出《 广州市杜 区服 务网络 中心项 目建 议书》 。该 网络 , 即全市统一 的社 区服务 呼叫 中心平 台, 市统 一 的社 全
社会组织在现代社区建设中的功能解析

一
、
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碲
( ) 一 市场 失灵理 论 。 由于公 共物 品 的不 可分 割
性 和非 排 他性 , 易 出现 “ 便 车 ” 容 搭 的行 为 , 此 情 在
出现 “ 约失 灵 ” 契 。由 于社会 组 织 的“ 分 配 约束 ” 非 ( 即上文 提 到的非 营利 性 )使得 社会 组织 能够 极大 ,
的发展模式 。西方 发达 国家特别是美 国非政 府组织
( ) 二 契约 失 灵理论 。美 国法律 经济 学家 亨利 ・
汉 斯 曼 ( e r BH nm n ) 出 , 市 场 中 , H ny .a s a n 指 在 由于
购买产 品的具体 情 况和产 品本 身性 质 的差异 , 消费
织, 探求 其在现代 中 国社 区建 设 中的功能定 位 、 理论
走向和新的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下, 由营利性的厂商构成的市场竞争只能是无效率 的 。 产者 完全有 能力通 过提 供劣 质商 品来 获取 额 生
外收 益 , 结果 消费 者 的福 利 蒙受 大量 的损失 。由于 信息 不对 称 , 仅 依靠 生产 者和 消费 者之 间 的契约 仅
消费群体 的大量 存在 , 府提 供 的公共 物 品并不 能 政 满 足人们 的多 种需求 。 政府 的政 策议 程使得 政府 的 公共 服 务倾 向于 中产 选 民 的需 求 , 留下大 量 的不 而 满 意选 民群体 , 就是 政 府失 灵 。美 国经济 学 家伯 这 顿・ 韦斯 布 罗德 ( utnA. i rd认 为 , 府 、 B r we b0 ) o s 政 市
在 实践 中 , 三个部 门的关 系 正变得 日益模 糊 。在 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社区内拥有社区办公大楼一幢,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
二处,内外海机动渔船450艘,滩土养殖面积7000多亩。对台贸
易码头一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
浔埔社区又是泉州市三大渔港之一,现有外海捕捞渔船100艘 (其中钢质渔轮15艘),年产量36.98万担,产值1.58亿元,内 海以流刺蚵株养殖为主,“浔埔蚵”久负盛名,深受广大市民喜 爱,是泉州地区的特产品,经济价值高,产品辐射全市每个市场, 为繁荣城乡商品市场作出贡献。渔业生产历史以来是浔埔经济的 重要产业支柱,其生产总量占全区农业产值的4.7%。
思考:怎样的社区才称得上和谐社区?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区?
▪ 1.2现代社区的构成要素
▪ 1.2.1人口要素
▪ 社区的人口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区人口的数量、 社区人口的结构和社区人口的分布。
▪ 社区人口的结构就是指社区人口的构成。它主要包括: 人口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教育程度、宗教信仰 等。
▪ 1.1现代社区的含义
▪ 1.1.1社区一词的由来
▪ “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由德国社会 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i早在 1887年的成名作《社区与社会》提出来的。
▪ 社区是指那些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 社会共同体,其体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 相助、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 关系。
▪ 1.2.2地域要素
▪
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实体,一定的地域是构
成社区的要素之一。
▪ 社区的地域要素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的自然 环境与社区的生活环境等三个方面。
▪ 社区的地理位置对社区的影响,可以在社区的区位 结构中反应出来。
▪ 社区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地形、地貌、水 文、气象、动植物资源以及土地、矿产资源等,地形 的差异对社区的影响较大。
▪ 20世纪3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首先 使用了中文“社区”一词。
▪ 1948年10月16日,费孝通在学术刊物《社会研究》 第77期上发表的论文《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中, 谈到当初翻译滕尼斯著作及汉译词汇“社区”的形成过 程。
▪ 1.1.2现代社区的概念
▪
综合多种解释,我们将现代社区定义为:现代社区
性别比例
男性人口数 女性人口数
100
出生性别比=
一定时期内某社区出生的男婴数 一定时期内某社区出生的女婴数
100
教育程度结构是指一个社区内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 度的人口占社区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了社区人口的文化 素质状况,是衡量一个社区人口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 一。衡量文化教育结构的指标主要有三个:
文盲率=
一定年龄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 相应年龄以上的人口数
100
小学(初中、高中)就学率=
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数 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数
100
反映大学状况的指标一般是用每10万人口中的大学生在校人表示, 即:(大学在校学生数/总人口数)×(1/100000)。
小资料
▪ 社区究竟该多大?
现在有的社区几百户,有的几千户,上万人;青岛、北京有的社区甚 至一两万多户,四、五万多人,一个社区究竟应该有大多规模,这方 面有没有明确规定?
▪ 气候是气温、雨量、风向等因素的综合反应,它们 共同对社区产生影响。
案例
浔埔社区
浔埔社区地处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泉州两江突出部,依山
面海,前临涛涛晋水,后依新兴滨城,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工商
并举的沿海社区。社区共有住户1635户,总人口6120人,社区
设七个居民小组(片区),支部党员79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涉及现代都市“社区划分”及“社区规 划”问题。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社区是自然发生的,它形成多大规模 就是多大规模。在传统社会学中,最小的社区是家庭或夫妻共同体; 再大的就是邻里自治的村落;最大的是拥有共同宗教习俗、语言文化 的小城市共同体。因此从理论上说,社区的人口规模,最小可以由两 个异性组成,最大则没有上限,唯一的前提条件是:能够不依赖外界 因素独立进行人口和经济的产生与再生产。
▪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 社区具有的主要功能有: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参与功
能、教育功能与社会控制功能等。 ▪ 5.社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社区最早的形式——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职能化社区的出现
案例
和谐:现代文明小区的特征
天河建区之初是广州市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城市化的不 断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天河已经成为广州市建设中 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构成城区细胞的广大小区正经历着复杂的 变化和剧烈的转型。去年以来,我区以加强小区组织建设为重点, 以理顺小区关系为突破口,以发展小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人民群 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促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小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面对小区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使小区中的各个 社会群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仍然是当前小区 建设中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在建设经济繁荣、 商贸发达、服务优良、秩序良好、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 都市中心区过程中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它不单纯是房
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各种生活 设施和生产设施。
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 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 3.社区是有自己特色文化的生活共同体 我们把居民在社区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
模式、社会习俗、言谈举止、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 现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总称为社区文化。
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
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小资料
“什么是可持续社区?”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建设“可持续社区”? 它有什么特点? 如何建设“可持续社区”?
▪ 1.1.3现代社区的特征
▪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 一个成熟的社区,不仅包涵着一定的人口、一定的地 域、一定的生产生活设施、一定的社区意识与一定的社 区文化等构成社会的主要要素,而且还包涵着人们的多 种社会关系、多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多种社会活动, 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和自己的运行机制,它包涵了社会 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 “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