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诊疗常规

新生儿复苏诊疗常规
新生儿复苏诊疗常规

新生儿复苏诊疗常规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都需要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

2、复苏一名窒息新生儿,需要一名儿科医师或产科医师+助产士在场。

3、多胎分娩需要每人负责一名新生儿。

4、每个成员必须分工,每名医护人员都需熟练掌握复苏技术、。

5、复苏设备,药物,都处于功能状态。

二、高危因素:

宫内窒息,胎儿窘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羊膜腔感染,ICP,子痫前期,双胎等。

三、复苏准备:1、新生儿复苏小组

2、设备:

保暖设施:室温、辐射台、加热毛巾、加热床垫、塑料薄膜、转运暖箱

吸氧设施:空氧混合仪、脉氧仪/心电监护仪

吸引器械:吸引球囊、机械吸引器和管、胎粪吸引管

正压通气设施:自动充式气囊、T-组合复苏器、CPAP

气管插管设备:喉镜(0、1号)、气管导管(2.5、3.0、3.5、4.0)、金属

芯、固定气管导管胶布

药物: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脐血管插管用品

其他:辐射台Apgar计时功能、带秒针的时钟、听诊器

口诀:(1台2氧3吸4气囊5气管导管6喉镜7电池(备用)8药物)

复苏基本程序:评估主要:心率,呼吸,肤色。

四、复苏步骤

(一)快速评估:

新生儿出生后几秒内快速评估4项指标:

足月吗?羊水清吗?哭声或呼吸?肌张力?

以上任何一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1.保暖室温26-28°C,辐射台32-35°C,

2.摆正体位(肩垫),鼻吸气位,清理呼吸道(必要时)

3.在肩娩出前助产士将新生儿口咽、鼻中分泌物挤出

4.娩出后先吸嘴后吸鼻

5.用吸球或吸引管(8F或10F)

6.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3.3Kpa)

7.限制吸管的深度和时间(<10秒)

-------对自主呼吸有明显阻碍或需正压通气者

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吸引后,拿开湿毛巾)

羊水胎粪污染处理:

羊水中有胎粪?---是--新生儿有活力?---是---继续其它复苏。

----否----吸引气管内胎粪---继续复苏

------否-----------------------------继续进行其他复苏。

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擦干全身,给与刺激,拿开湿毛巾,摆正体位。新生儿活力定义:

呼吸(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以上任何一项异常,无活力。

气管内吸胎粪:注意

有胎粪且新生儿无活力气管内吸引胎粪(连接吸引器的使用)

1.供氧,监测心率

2.插入喉镜,用12F或14F吸引管清理口腔

3.将胎粪吸引管直接连接气管导管,拔出插管的过程中进行吸引,边退气管导管边吸,

导管内吸引时间不要超过3~5s。

4.如果必要重复操作

——如无明显的心动过缓—再次插管吸引

——如有明显心动过缓—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立即擦干全身,拿开湿毛巾。

刺激,重新摆正体位

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则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 需要正压通气。

(四)正压通气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持续紫绀可进行常压给氧或CPAP

清理气道,氧饱和度监测。

加温加湿(如果给氧时间超过数分钟)

流量约为5 L/min

停止给氧时机:新生儿无中心性紫绀,或氧饱和度85-90%,可逐渐减少氧供应,直至新生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

正压通气的指征

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 次/min

FiO2100%常压给氧时,SPO2小于目标值

肺的有效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心肺复苏步骤中最重要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步骤。安全装置: 具有减压阀的自动充气式气囊

有关用氧的推荐

足月儿可以用空气复苏,

早产儿开始用30—40%氧,再根据SPO2调整。如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SPO2增加不满意考虑用100%氧浓度。

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升为100%。

正压通气时需应用氧饱和度仪,检测氧饱和度及心率。

脉搏氧饱和度仪需安置在右手腕或右手掌中心。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min的目标值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min 85%--95%

面罩必须覆盖下颌+口+鼻

为了面罩与面部更好的密闭:

轻轻地下压面罩

可以轻柔地把下颌向上推向面罩

自动充气式气囊的应用

压力:20-25cmH2O(少数严重初生儿可用2—3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

频率:40-60 次/每分钟(1-2-3)

>2分钟安胃管(8F,20ml空针)

有效通气的表现:心率、肤色/氧饱和度等改善

胸廓抬动;可闻呼吸音

正压通气开始5—10次,如没有有效通气的表现,开始进行矫正通气操作。?矫正通气步骤(MRSOPA)

?M:调整面罩

?R:重新摆正体位

?S:吸引口鼻

?O:轻微张口

?P:增加压力

?A:改变气道

正压通气有效及停止正压通气指征经30 s充分正压通气后

1.心率≥100 次/m in

2.出现自主呼吸,

3.血氧饱和度改善

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

新生儿无改善

经30秒充分正压通气后,如心率< 60次/m in, 考虑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

按压。

(五)胸外按压:指征

充分正压通气至少30秒后心率仍< 60次/分,在正压通气同时进行胸外按压。(考虑气管插管并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方法:拇指法或双指法

按压的位置、深度和比例

按压的位置应在胸骨体下1/3

按压的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按压和放松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和其他手指不要离开胸壁)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相配合

一个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呼吸(3:1),历时两秒

每分钟呼吸频率30次,按压频率90次,这相当于每分钟有120个“动作”

如果已知心跳停止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应当采用15:2

频率:1-2-3-吸

如果胸外按压: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

检查正压通气是否充分

如果还没有插管,考虑气管插管

插入脐静脉导管以注射肾上腺素

气管插管的指征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无活力时,通过气管导管吸引胎粪

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数分钟不能改善通气或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无效者有利于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更好的配合

静脉途径未建立前,通过气管导管给肾上腺素

特殊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选择适当的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的大小依新生儿体重和胎龄而定

导管剪短至13 ~15 cm

新生儿体重(g)导管内径(mm)唇端距离﹡(cm)

≤1000 2.5 6-7

-2000 3.0 7-8

-3000 3.5 8-9

>3000 4.0 9-10

注﹡:为上唇至气管导管管端的距离。新生儿体重<750g,仅需插入6cm

插管的辅助工作

助手的工作

准备好器械

摆好婴儿位置,固定头部

常压给氧

吸引

给插管者递送导管

如插管者需要,压环状软骨

两次插管的尝试之间给正压通气

连接气管导管与复苏装置

连接CO2 监测器

听诊心率评估是否有改善

注意CO2监测器的颜色改变

听诊心音,观察胸廓运动

固定导管

气管插管

第一步:稳定新生儿头部在“鼻吸气位”,常压给氧。

第二步:喉镜镜片沿舌面右边滑入,将舌头推至口腔左边,推进镜片至会厌软骨谷。

第三步:提起整个镜片,不仅是尖端,暴露咽喉区。

第四步:寻找解剖标记,象反向的字母“V”,向下用力压环状软骨有助于看到声门,吸出分泌物也有助于改善视野。

第五步:沿着口腔右侧进入导管,使导管的弯曲在同一平面,插入导管顶端,直到导管上的声带线达声门水平。

第六步:将导管按在婴儿上腭,撤出喉镜,如有金属芯,将其从气管导管中撤出。注意:

整个过程中应常压给氧

如声门关闭,等待其开放

如心率不支持应停止插管,正压人工通气心率提升后再行插管

操作时间不超过30秒

确定导管位置正确的方法

胸廓起伏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腋下,且胃内无呼吸音。

无胃部扩张。

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有条件可使用呼出CO2检测。

直接观察到导管由声门穿过。

胸片最后确认导管是否在气管里。

插入过深仅对右肺做正压人工呼吸。

肾上腺素

指征:在30sec有效的正压人工呼吸及45-60sec胸外按压配合正压通气,心率仍< 60

次/min。

用药后要至少继续进行45~60S的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

在新生儿复苏中药物少用。

心动过缓通常是肺膨胀不足及严重低血氧所致,建立足够的通气是最重要的纠正方法。

注意:在未建立充分的人工呼吸之前,不要使用肾上腺素

剂量=1:10000溶液

途径=静脉给药(首选)、气管导管内给药

剂量=静脉给药:0.1-0.3ml/kg(0.01-0.03mg/kg)

气管导管内给药:0.5-1ml/kg(0.05-0.1mg/kg)

速度=快速注入

通过脐静脉导管给药

插入导管2~4cm(3.5F或5F端孔导管)

无菌操作

抽吸有回血

早产儿插入导管要浅

插入过深可损害肝脏

对复苏反应不良:低血容量扩容剂的指征

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在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因为血液丢失可能不容易发现,当新生儿对复苏无反应时可考虑尝试扩容)。呈现休克(肤色苍白、脉搏微弱、心率持续低,尽管有效的复苏努力,循环状况

无改善)。

扩充血容量的选择

推荐:生理盐水

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推荐溶液推荐剂量= 10 mL/kg

推荐途径= 脐静脉或外周静脉

推荐准备= 用大注射器吸入准确的剂量

推荐速度= 10 分钟以上缓慢推入

扩容有效的指征

心率增加

脉搏有力

苍白改善

血压增加

如低血容量持续

重复扩容(剂量10 mL/kg)

复苏后监护

复苏后新生儿有多脏器损害危险,应继续监护,早期发现异常并适当干预,减少死亡和伤残。

体温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

早期发现并发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