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 生成与运行,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一身之气 的生成和实现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肺的生理功能
➢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
宗气
水谷之气 清气
元气
先天之精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肺气的呼吸运动 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精选ppt课件最新
肺主一身之气
“肺者,脏之长也”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肺的生理功能
二、肺为娇脏
①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 相通
②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③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
所以,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易 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
精选ppt课件最新
28
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 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 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 之邪从汗而解。
精选ppt课件最新
37
课后作业(下节问题)
1、背诵: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 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 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 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 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 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肺的生理功能
水饮入胃后,经过胃的消化,其中的精 气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气布散水精 的作用,一部分水液布向全身,一部分水液 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将津液散于上部和 周身皮毛;通过肃降,把津液输于肾、膀胱 及下部。这样就使水精布散于周身,流注于 五脏经脉,并随着四时气候、五脏阴阳的变 化,作出相应的调节。这就是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过程。

2015医疗事业单位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2015医疗事业单位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பைடு நூலகம்输布、运行和排泄。
二、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一)在志为忧
以五志分属五脏来说,则肺在志为忧。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二)在液为涕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三)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
(四)在窍为鼻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
二是由于肺位最高,为华盖之脏,故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三)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四)朝百脉、主治节
朝,即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一是肺主呼吸,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呼一吸;
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即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
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二)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发”,即是宣发和布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
1.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中医基础---肺PPT课件

中医基础---肺PPT课件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亦。”《灵枢· 脉度篇》
(二)肺在窍为鼻
含义: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 称鼻为肺之窍。
在 窍 为 鼻
肺气和利 生理意义 肺津滋润 外邪袭肺,多从口鼻而入 病理意义 肺脏有病,多反映于鼻 鼻的功能正常
嗅觉灵敏
气道通畅 鼻塞流涕 鼻痒气热 咳喘等
(三)在志为忧 (悲)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3)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 降布散气和津液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 用。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亦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 通过肺气的下降,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 气,合成宗气,以资元气,布散津液及水谷精 微濡润脏腑;二是由于肺气的下降,将吸入的 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和水谷精气向下、 向内布散到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及多余水液下 输于肾和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肺 气的肃降作用还有助于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四是通过肺气向内的运动, 使周身的血液经百脉流经于肺。
行。”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
“经脉流动,必由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 脉之朝会”(《类经》)。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主治节: 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 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 入; 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
皮毛汗孔宣肺气——汗孔开合有度,有助于肺的呼吸通利。

“肺主皮毛”《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皮毛者,肺之合”《素问· 咳论》 “肺主一身之皮毛“《素问· 痿论》 “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孔窍,所 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中西汇通医经 精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

肺主⽓,即指全⾝的⽓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

肺主⽓包括主呼吸之⽓与主⼀⾝之⽓两个⽅⾯。

肺主⽓,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

呼吸功能是⼈体重要的⽣理功能之⼀。

⼈体⼀⽣中,都在不断地进⾏着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量的清⽓,同时⼜不断地产⽣⼤量的浊⽓,清⽓需不断地进⼊体内,浊⽓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理功能。

肺既是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是⽓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从⾃然界吸⼊清⽓,⼜把体内的浊⽓排出体外,从⽽保证了新陈代谢的顺利进⾏。

肺主⽓司呼吸功能正常,除了肺本⾝的⽣理功能正常外,还与⽓道的通畅与否有关。

所谓“⽓道”,是指⽓体进出体内外的通道。

包括⽓管、⽀⽓管、咽喉等。

⽓道通畅,也是维持呼吸正常的重要条件。

肺主⼀⾝之⽓,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各脏腑经络之⽓的作⽤。

肺主⼀⾝之⽓这⼀功能主要体现在⽓的⽣成,特别是宗⽓的⽣成⽅⾯。

宗⽓是由脾胃化⽣的⽔⾕精⽓与肺从⾃然界吸⼊的清⽓相结合,积于胸中⽽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宗⽓的⽣成。

⽽宗⽓通过⼼脉布散到全⾝也要靠肺⽓的协助。

所以肺通过宗⽓的⽣成与布散,起到主持⼀⾝之⽓的作⽤。

其次,肺主⼀⾝之⽓还体现在对全⾝的⽓机具有调节作⽤。

实际上,肺的⼀呼⼀吸运动,就是全⾝之⽓的升降出⼊运动。

肺主⽓的功能正常,⽓道通畅,呼吸就会正常⾃如。

若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运动,⽽且也会影响到⼀⾝之⽓的⽣理功能。

例如,肺⽓不⾜,则呼吸微弱,⽓短不能接续,语⾳低微。

若肺⽓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

此外,如果影响到宗⽓的⽣成和布散,失去对其它脏腑器官的调节作⽤,则会出现全⾝性的⽓虚表现,如疲倦、乏⼒、⽓短、⾃汗等。

若肺⼀旦丧失呼吸功能,则清⽓不能吸⼊,浊⽓不能排出,宗⽓不能⽣成,⼈的⽣命也随之告终。

(⼆)主宣发与肃降 所谓“宣发”,即宣布、发散之意。

肺主宣发,即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理功能。

中医肺科学教学课件

中医肺科学教学课件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和维护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对肺的损害
中医肺科学的生活调养
饮食调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添加标题
运动调养: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添加标题
情绪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添加标题
肺与肾:肾主水,肺主气,肾肺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和气机运行
中医肺脏的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侵袭,导致肺脏功能失调
情志失调:忧思、悲伤、愤怒等情志因素,影响肺脏功能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熬夜、缺乏运动等,导致肺脏功能失调
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肺脏积热,影响肺脏功能
脏腑失调: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脏功能,如肝火犯肺、心火上炎等
添加标题
科研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添加标题
THANK YOU
汇报人:XX
中医肺科学常见病证
05
感冒
病因: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侵袭
治疗: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化湿利水等方法
预防: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
咳嗽
病因:外感风寒、风热、风燥等
预防措施: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等
治疗方法:疏风散寒、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等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扶正祛邪: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恢复机体平衡
05
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中医肺科学的治疗方案
食疗:通过饮食调理,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点: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点: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点: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的考点,为帮助大家了解,我们为您整理解答如下:(1)肺主气,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成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2)肺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肺通过宣发,排出体内浊气;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生理功能。

肺通过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正常进行的基础。

(3)肺主通调水道:肺气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一是肺气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同时主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

二是肺气肃降,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等。

(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同时起到辅心行血的作用。

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二是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医原》)。

肺为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以肺为主”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所以说:“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橐箭,古代冶炼用以鼓风吹火的装备,犹今之风箱。

橐,外面的箱子;箭,里面的送风管,以此来类比肺的呼吸运动。

总之,“肺为呼吸器官,一吸氧气纳入,一呼碳气吐出,肺予以换气转血,实司人身重要柳,能”(《中国医药汇海·论肺之功用》)。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肾的协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肺主呼,肾主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病邪犯肺,影响其呼吸功能,则现胸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气的生成方面: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人于肺,又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饮食物变成水谷精气,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

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上气海,指膻中,位于胸中两乳之间,为宗气汇聚发源之处),便称之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以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肺脏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肺脏生理功能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覆盖于⼼之上。

肺有分叶,左⼆右三,共五叶。

肺经肺系(指⽓管、⽀⽓管等)与喉、⿐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理功能是主⽓司呼吸,主⾏⽔,朝百脉,主治节。

肺⽓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形式。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上通⿐窍,外合⽪⽑,与⾃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在体合⽪,其华在⽑,在窍为⿐,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太阴肺经与⼿阳明⼤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肠,相为表⾥。

肺在五⾏中属⾦,为阳中之阴,与⾃然界秋⽓相通应。

1.主⽓、司呼吸肺主⽓包括主呼吸之⽓和主⼀⾝之⽓两个⽅⾯。

《素问·五藏⽣成》说:“诸⽓者,皆属于肺。

” (1)主呼吸之⽓肺主呼吸之⽓,是指肺是⽓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不断吸进清⽓,排出浊⽓,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体交换,以维持⼈体的⽣命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论》说:“天⽓通于肺。

” 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的宣发与肃降作⽤在⽓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宣发,浊⽓得以呼出;肺⽓肃降,清⽓得以吸⼊。

肺⽓的宣发与肃降作⽤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肺⽓失宣或肺⽓失降,则呼吸出现异常,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若是因外感引动内饮,阻塞⽓道,肺⽓失宣,多为胸闷⽓急或发为哮喘;若是因肝⽕上炎,耗伤肺阴,肺失肃降,多致喘咳⽓逆。

(2)主⼀⾝之⽓肺主⼀⾝之⽓,是指肺有主司⼀⾝之⽓的⽣成和运⾏的作⽤。

《素问·五藏⽣成》说:“诸⽓者,皆属于肺。

” 肺主⼀⾝之⽓的⽣成,体现于宗⽓的⽣成。

⼀⾝之⽓主要由先天之⽓和后天之⽓构成。

宗⽓属后天之⽓,由肺吸⼊的⾃然界清⽓,与脾胃运化的⽔⾕之精所化⽣的⾕⽓相结合⽽⽣成。

宗⽓在肺中⽣成,积存于胸中“⽓海”,上⾛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如《灵枢·五味》所说“其⼤⽓抟⽽不⾏者,积于胸中,命⽈⽓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并能贯注⼼脉以助⼼推动⾎液运⾏,还可沿三焦下⾏脐下丹⽥以资先天元⽓,故在机体⽣命活动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上一节我们讲了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

我们接下来讲肺,讲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一叫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作用,中医称之为肺为气之本,这也是一个原理,我们今天看它这个判断,表达一个原理,肺为气之本。

第一、讲肺主呼吸之气。

首先讲一讲呼吸的含义和调节。

中医怎么样定义呼吸?中医学怎样来认识呼吸过程的调节?换句话说,中医对呼吸的生理过程,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呼吸是指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一个动态的术语,是一个过程,是机体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呢?在中医藏象学(说)里面,五脏都参与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和肾。

肺在呼吸过程中,它有什么作用呢?叫肺主呼,称之为肺为气之主。

也就是说,肺在呼吸调节过程中占有主导作用。

仅仅完成肺的调节,还不能完成呼吸的过程,还需要肾来调节。

肾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叫肾主纳气。

肺主呼,肾主纳。

由于肾主纳气的作用,和命门学说的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这个理论,强调肾在呼吸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叫做肾为气之根。

根,是根本。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一个是主宰、是主导,一个是根本,到底孰轻孰重啊?中医学传统就这样来表述。

这个主和根在汉字里都有不同的意象,如果说我们把它理解为根本,那么呼吸的调节是以肾为主,而不是以肺为主。

在这里面就相对意义的比较来理解,那么呼吸的调节过程是肺肾共同参与,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前提肺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

除肺肾之外,其他脏腑都参与呼吸调节过程,至少我们还应该想到脾啊。

大家将来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咳嗽,不管是喘和咳这两大系统的疾病,不管有多么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概括起来只有三个字,咳、痰、喘。

用中医藏象学说来说,咳是呼吸的异常,喘也是呼吸的异常,首先想到肺和肾。

所以中医治疗咳嗽,“初病在肺,久病在肾”。

那么怎么样理解痰呢?至少想到将来讲脾的时候,脾主运化水湿,就这个意义讲,中医还有一个原理,叫脾为生痰之源。

所以在咳和喘这两大系统疾病当中,首先想到痰要治脾,实践证明了,健脾燥湿是祛痰第一关。

那么仅仅有肺肾,还有脾,所以历代的医家又提出来治疗咳嗽、喘的时候,“初病在肺,中期在脾,末期在肾”,至少想到肺脾肾这三脏。

除了脾之外,肝,将来我们学习肝的生理功能还进一步讲,肝对全身的气机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呼吸的正常与否,与肝也密切相关的。

我们在讲五行学说治疗方法的时候,有一个佐金平木,咳嗽,在治肺同时,还要治肝。

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最典型的读清燥救肺汤的方解,通过这一个方就读出来:一、承认在呼吸调节过程中,肺肾的作用,同时也注意了肝脾的作用,特别是肝的作用。

所以在这里,学到这里,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要误以为呼吸的调节,仅仅由肺和肾完成的,在五脏系统中,这两者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想到肺,也会想到肾,所以一呼一纳,呼,外出,纳,内入,这两者阴阳平衡,呼纳阴阳平衡,处于和谐状态,叫呼吸调匀,并不意味着其他脏腑并不参与。

在藏象学说最后一讲,作为同学们自己看,参考那里面专门论述人体的呼吸生命过程,都有哪些脏器参与,这个请同学们自己看。

在这里面,一要明确呼吸调节的基本机制,是“肺主呼,肾主纳”。

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来认识,呼吸的调节过程,也是五脏共同来完成的。

下面讲讲肺主呼吸的具体作用。

一、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

那么具体它怎么样来进行气体交换呢?和外界环境如何去交换呢?肺通过呼吸作用,叫吸清呼浊,用现代生理学讲,叫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在咱们中医学里面,叫吸清呼浊。

清,就是对机体有用那个气,叫做清气;而经过体内代谢以后,产生的需要排出的那个没有用的气,叫做浊气。

中医又把气分为清和浊。

这个清浊,大家注意,在这里面,在这个特定条件下,吸清呼浊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是指对机体生命过程有用的清,有用的物质、气体;这个浊,是机体代谢以后,形成对机体没有作用那个气。

仅仅在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浊要这样来进行定义。

而讲气的分清浊,分清气、浊气的时候,那个浊并不是完全指没有用的气。

在中国文化里面,讲气学,气分清浊、聚散,讲清浊,用动态来理解,那是讲它物理性状,轻清往上浮,重浊往下降,同样都是有用的物质,有的可以表现为清,也可以表现为浊。

仅仅在这里面,定义这个浊,是对机体没有用的气体,用现代的话翻译成是二氧化碳,非呼出去不可。

除此之外,不能这样理解。

这也进一步来强调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的时候、某一个术语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语境,再来理解这个术语的特定的含义。

离开这个语境,常常还有其他的义项。

这一点是在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掌握中医的概念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的。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语言环境,叫语境,用术语讲。

另外我们表达的这个判断、这个术语,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掌握好这个条件,才能正确理解这个概念。

第一个生理功能,肺主呼吸之气,需要同学们掌握上面这些内容。

第二个功能,叫肺主一身之气。

什么叫做一身之气?一身之气,从它分类来说,可以来源于先天的,也可以来源于后天的。

什么叫做先天和后天?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先天(和)后天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说的先天和后天,是以出生为界限的。

一个生命体,在出生之前,称之为先天;从出生到死亡这个生命历程,定义为后天。

人身上之气,先天之气,又称之为元气。

它主要的来源,来源于肾。

后天之气:一、由肺的呼吸作用,吸入的那个呼吸之气;二、经口摄入的饮食,经过脾胃的运化所产生的水谷之气。

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气,称之为宗气。

这个宗气的形成,要有肺来参与,要有脾来参与。

宗气再进一步来划分,可以根据它们运行的部位,它的物理特点,性状特点和它的功能,又分为营气和卫气。

现行中医基础理论,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多,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本教材)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我们看到,一身之气怎么形成的呢?是由肺、脾、肾,肺在上焦,脾在中焦,肾在下焦,肺脾肾这三脏,不仅仅代表这三个脏器,实际肺脾肾这三个字,代表了全身五脏系统,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身之气。

这个一身之气,我们讲在气一元论的时候,讲它的医学含义的时候,就指人体之气。

中医文献里把这个人体之气,更简化叫作人气。

大家注意了,这个人气是生理的,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维持生命活动,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不是我们通常意义讲的那个人气,人气,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之为一身之气。

在这里面,肺主一身之气,它具体表现为,我们看从气的一身之气的生成,有肺必须参与的,它通过呼吸之气的作用来参与。

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来一个结论,一、什么叫做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它的内涵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把这个作用称为肺主一身之气。

那么具体的肺主一身之气作用是什么呢?(一)它参与宗气的生成,笼统地讲,肺参与气的生成,那么更确切地解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机制参与了一身之气的生成呢?它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而起到参与一身之气的作用;(二)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表现为它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气机的概念,我们在讲气一元论的时候,提到气、气化、气机三个概念。

气是生命的本原,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我们称之为气化;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

肺的第二个作用,它有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就是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使全身上下内外,气的运行正常。

在这个条件下,肺才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发挥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总之,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一),参与气的生成;(二),调节全身气机的活动,保证气的运行正常进行。

第三、肺主呼吸,与肺主一身之气的关系。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看肺主呼吸:(一),它通过吸清呼浊,参与宗气的生成;(二),通过肺本身的运动,在吸清呼浊过程当中,肺要运动,这个运动概括起来,叫宣叫肃,宣叫宣发,肃叫肃降,宣是向上向外,肃是向下向内,集中体现了肺的呼吸、肺的运动,集中体现了气机运动的形式(是)升降出入。

通过肺的呼吸,宣肃正常,保证了气机能够正常的进行升降出入。

通过这个机制,来调节全身气机,使气机运行正常,从而保证了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正常,这就是肺主呼吸的作用。

它和主一身之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谁决定谁?谁起主导作用?肺主呼吸。

因此又得出个结论,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肺主呼吸。

在中医理论当中,由此而派生出一个原理,这句话论证了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呼吸的关系。

如肺不能呼吸,那么全身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都会受到影响。

人在阴阳离决的时候,过第一道关,叫呼吸停止。

那肺不主呼吸,全身之气,既不能生成,又不能正常运行,那么人可能就要阴阳离决了,再进一步发展,就阴阳离决,就无所谓气的生成和运行了。

这是肺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肺主气。

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那么既要了解什么叫做肺主呼吸?什么叫做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的关系?还要了解肺是怎样主呼吸的?就是肺主呼吸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掌握中医学肺呼吸过程的调节机制,哪个脏腑发挥的作用?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肺和肾的作用?关于肺主一身之气,掌握肺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而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保证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运行正常,从而达到全身气机调节作用。

下面讲第二个功能,叫肺朝百脉。

一、肺朝百脉的含义。

请同学们注意,将来学《内经》的时候,肺朝百脉的定义和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肺朝百脉的定义有区别。

《内经》里面肺朝百脉的定义,可以认为是经典定义;而我们现在的定义,是在《内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发展,我们今天取这样一个定义。

什么叫肺朝百脉呢?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血液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使富含清气的血液运送全身,这个作用叫肺朝百脉。

从这个定义,我们提出来两个要素:一、血液,全身的血液必须汇聚于肺。

全身四肢百骸、脏腑、经络所有的运行的血液,必须都汇聚于肺,我们简单地把它概括为由外而内,仅此还没有完成作用,完成肺朝百脉的作用;第二个要素,通过肺的呼吸以后,吸清呼浊,然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由肺到全身,那么这一个阶段就是由内到外,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它,就是外、内(肺就是内)、外,外、内、外,这样的完整的表达肺朝百脉的作用。

如果从字面理解,“朝者,向也”,只能用这样一个强调第一个要素来定义它。

《内经》就是用这样来定义的。

而我们今天的中医理论,大家已经得到共识,所有中医理论教科书和此书都是这样来定义肺朝百脉的含义。

二、肺朝百脉有哪些生理作用呢?用四个字来概括它,叫助心行血。

就是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不已地运行。

如果用“泵”来比喻的话,这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我们可以认为心在血液循行当中,是第一个泵;而肺是第二个泵,因为肺在中医学里面,把它比喻为“相傅之官”,仅次君主心、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