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北京路街道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探讨
浅谈城市道路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

广告能够体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能够激发地 区的商业活力,但是过多的广告以及杂乱无序的摆放会导致 广告和照片造成人们视野混乱。当建筑招牌广告数量达到一 定程度,会形成对建筑的遮挡,从而对建筑立面效果进行取 代。当前很多城市中存在着广告招牌面积过大和摆放位置不 当的情况,且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风格,从而对建筑立面形象 造成了破坏。特别是在建筑底层中设置的广告招牌,对于建 筑立面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街道空间形象的 品位需要在历史的发展中提升,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沿街 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工作必然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项重要课 题。当然,街道空间形象除了沿街建筑立面元素的影响之外, 其他相配套的整治内容,如道路铺装、市政设施、绿化配植等 也是不容忽视的。
2019(24):76~77.
147
1.4 外墙面出现破损情况
城市中的沿街建筑立面通常有着一定的装饰性效果,但 是这会与一些老旧建筑外墙造成对比,从而凸显出了不协调 的感觉。一些老旧建筑的外墙出现了破损的情况,建筑色彩 严重褪化。对于建筑造型来说,色彩是对于情感和气氛进行 表达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利用色彩能够突破原本单调和 呆板的景观,对于建筑造型进行丰富。在城市道路沿街景观 中,色彩的合理规划是形成街道景观文化特征的重要方式。
建筑规划与设计
Doors & Windows
浅谈城市道路整治中沿街 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
闫宇宇
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空间加速扩张,导致城市道路沿街景观质量下降,很多原有的风貌和景观在 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遭到了破坏,使得城市道路失去了以往的特色。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景观的重视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入到道路整治时期。本文首先对于城市道路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城市道 路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改造建议LUC080917

建筑建议
斯坦福大学
如何解决: 1. 从整体出发,为校园形成 同一色调。 2. 在统一的基础上,利用局 部的色彩变化,突出各个 区域的性格特色。 3. 大面积利用暖色调的色彩, 和景观绿化相协调。 4. 做法建议使用面砖,增加 质感和文化内涵。 5. 利用本地材料,因地制宜, 在保证优质效果的同时合 理控制成本。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建筑立面改造建议
分析及定位
现状照片
现状照片
现状照片
建筑概况
提出问题: 1. 原校区内建筑,元素、 符号较多,不统一。 2. 规划后的冷灰色调又稍 显单调,不利于和景观 绿化相融合。 3. 高中、初中、生活区特 色没有区分。 4. 单纯用涂料来做里面改 造,很难突出文化建筑 的厚重感和丰富的内涵。
SOTA学院
氛围烘托
文化氛围
Hale Waihona Puke 哈佛大学设计应用 1
如何突出文化氛围: 1. 色彩要典雅,素净,气质感强。 2. 利用大面积深暖色调和局部黑色、 灰色进行对比。 3. 立面整体大气,现代感强。 4. 重视和景观的关系。 5. 立面用砖贴面,凸显肌理变化。
设计应用 2
如何突出文化氛围: 1. 色彩要典雅,素净,气质感强。 2. 利用大面积白色调和局部红色和灰 色进行对比。 3. 立面整体大气,现代。 4. 重视和景观的关系。 5. 白色立面可用真石漆,凸显肌理变 化,红灰色部分可采用砖贴面。
清华大学深圳分院
设计应用 3
如何突出现代气息: 1. 利用大面积白色基调和玻璃幕墙进 行对比。 2.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运用,更加突 出现代气息,增加校园活力。 3. 与景观有着良好的渗透作用。
日本东海大学附属学院
设计建议
方案建议 1
方案建议 2
建筑沿街立面改造方案范本

建筑沿街立面改造方案范本建筑沿街立面改造方案范本500字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沿街立面的改造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的建筑沿街立面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更能够为周围环境创造美好的城市风貌。
因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针对建筑沿街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案,以期能够提高建筑的可视性和可识别性,并为周围环境增添活力和魅力。
首先,我们将建筑的立面设计理念定位在现代化、简约和时尚。
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使用玻璃幕墙、金属饰面、LED灯光等。
这些元素可以赋予立面更加现代、时尚的感觉,并且能够反射周围环境的光线,使建筑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显得格外出色。
其次,建筑的色彩搭配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们建议使用明亮而鲜艳的颜色来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比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这些颜色在城市环境中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眼球,从而提高建筑的可视性。
同时,为了避免造成太过刺眼的视觉冲击,建议在色彩的选择上进行适当的搭配和调和。
此外,建筑的广告和标识也是提升建筑沿街立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设计广告和标识时,应该注重其与建筑立面的整合,并且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比如,广告和标识的颜色、字体、尺寸等都应该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色彩相吻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此外,广告和标识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以便于行人和车辆的快速识别。
最后,本方案还建议在建筑的沿街立面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元素,比如绿化、座椅、艺术装置等。
这些元素可以为行人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增加建筑的互动性和活力。
同时,这些人性化的元素也能够为周围环境增添一些自然的美感和人文氛围。
总之,本方案提出了一种针对建筑沿街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案,通过现代化、简约和时尚的立面设计,明亮鲜艳的色彩搭配,广告和标识的合理设置,以及人性化元素的增加,来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周围环境的品质。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对建筑改造工作有所帮助。
街区立面改造提升方案

街区立面改造提升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城市建筑立面的美化与改善方面越来越重视。
城市的外立面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城市文明与城市形象的体现。
为了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以及市民对城市立面的要求提升,今天我们提出以下街区立面改造提升方案。
一、街区规划在街区规划阶段,必须考虑周围的环境、建筑基底以及建设需求为前提,进行全面的规划,要求建筑呈现和周边环境融合的效果。
1.1 合理布局建筑物在进行位置布局时要考虑街区内周围环境,合理的进行位置布置能够有效的增强房屋立面的立体感和城市景观的元素。
例如在一个街区内,如果拥有多个建筑物,则可以根据建筑物离路面的高度,来调整其摆放的位置。
1.2 精心设计需要经过建筑专家和城市规划专家的研究,充分考虑建筑的视觉效果和美观程度,同时根据周边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建筑风格和材料。
有利于提升整个街区的文化、艺术与审美价值,使街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二、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造型效果,因此选用合适的材料对于街区立面改造很重要。
2.1 现代简约风格在现代社会,简约时尚风格设计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应该选用玻璃幕墙、钢铝制品、水泥饰面等材料来充分体现现代简约风格的视觉效果。
2.2 传统文化风格传统文化风格强调文化内涵,其建筑材料应选用木材、瓦片、石材等传统建筑材料,形成建筑立面的文化氛围,彰显传统文化的底蕴。
三、立面构成的布局在立面的构成中,材料的运用可以通过变化来创造不同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建筑立面需要在设计上处理好其材料和构成的关系。
3.1 布局规则在街区建筑物的立面修缮和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外观的整洁,各种材料的搭配以及色彩的协调,并通过搭配出合理的布局来协调不同材料和色彩的关系。
同时,需要择优取材,选取符合整体风格的建筑材料,使之更加协调统一。
3.2 效果优化可以通过喷绘、装饰、贴纸、雕刻、灯光等手段来装饰立面,以此强化整个街区的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的表现力。
老旧建筑外立面整治改造方法及技术分析

老旧建筑外立面整治改造方法及技术分析摘要:我国既有建筑体量巨大,尤其是20世纪70至90年代建造的老旧住宅,普遍存在建筑能耗高、居住体验差、室内环境不佳、外观不协调等问题。
对老旧沿街建筑进行合理改造与更新,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美化的目标。
基于此,本文结合老旧建筑外立面改造实际情况,从老旧建筑结构现状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砌体墙加固设计、构造柱与圈梁加固设计、基础结构加固设计这几种老旧建筑结构改造加固设计,实现了对建筑结构改造工程施工技术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微薄助力。
关键词:老旧建筑;建筑改造;建筑加固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群规模不断增加,其中存在很多老旧建筑,影响城市整体感观。
为提升城市建筑的整体观感,“城市更新”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要的手段。
在现阶段防止大拆大建的背景下,老旧建筑外立面改造成为必要措施。
外形整洁多样化是现在建筑设计所追求的重点之一。
而老旧建筑多为复杂、不规则的外形,为设计和施工带来的难度陡增,建筑立面改造经验的欠缺是对建筑公司乃至建筑行业的一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建筑时,常规的施工方式及现有的建筑规范、图集通常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而新型的施工技术在行业中尚无成型的规范及图集作为依据。
在施工前,需通过合理的设计及计算,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设计出适合现场施工的方式的方法。
1老旧建筑结构现状老旧建筑墙柱、楼板等承重结构的受损、老化,直接影响到老旧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同时,重建工程的投入巨大,难以迅速拆除新建工程,再加上国家提出防止大拆大建。
由此造成老旧建筑使用功能逐渐下降,立面形象无法融入城市环境,影响城市整体美观。
因此,需要对其结构加以加固改造,为外部的装饰、修缮提供基础条件,让老旧建筑能够发挥其历史风采,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城市临街建筑立面的改造原则(1)连续性原则。
城市住宅公共界面除了作为建筑主要维护结构,还承担着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居住与审美双重功能。
街道立面升级工程方案范文

街道立面升级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街道是城市的面孔,街道的立面升级工程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街道的立面包括建筑、广告牌、路灯、绿化等,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中,是立面升级工程的核心。
本方案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建设方案,以期改善城市的精神风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二、城市规划1. 在街道立面升级工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规划。
明确街道的功能定位,确定街道的主题和风貌。
如果是历史文化街区,就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果是商业街,就要突出商业的繁华和活力。
在规划中要考虑到交通、绿化、景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街道的立面升级工程是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
2. 街道立面升级工程要侧重于对城市地标建筑的保护和提升。
这些建筑是城市的象征,它们的风格和历史价值需要得到保护。
在升级工程中,可以考虑通过灯光照明、外墙装饰、标识标牌等手段来提升建筑的外观。
3. 合理规划街道的商业布局。
商业是城市的经济支柱,因此在街道立面升级工程中,要合理规划商铺、广告牌和露天市场等商业设施的位置,使得商业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三、建筑设计1. 在建筑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外观设计和立面美化。
使用符合主题的色彩和材料,使得建筑能够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加城市的美感。
2. 设计人性化的建筑立面。
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行人的视觉感受和舒适感。
例如,可以增加立体花园、壁画、书法墙等元素,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互动性。
3. 强化建筑的功能定位。
根据建筑的功能定位和所处位置,对其立面进行设计,满足城市功能和人流要求。
例如,在商业街上,可以设置独特的商铺标识,增加商业氛围。
四、绿化美化1. 绿化是街道立面升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增加绿化带和树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提升市民的舒适感。
2. 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
在进行绿化美化工程时,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确保植被能够生长良好,增加绿化带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浅谈城中村整治中的建筑立面整治

浅谈城中村整治中的建筑立面整治摘要:以阳朔县新城区城中村建筑立面整治为例,针对阳朔县新城区的城中村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延续和继承阳朔本土的文化特征和建筑特色,提出了相关的整治设计原则和措施,指导阳朔县新城区城中村的建筑立面整治。
关键词:建筑立面整治城中村项目背景阳朔县自2000年阳朔对西街进行了保护性改造,确立了西街桂北民居建筑风格“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阳台、木花格窗、青石墙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老城区推广。
至今,阳朔县城的建筑立面整治和桂北民居建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阳朔的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阳朔新城区的发展亦提上日程。
为了使阳朔县新城区健康有序发展,整治城中村建筑风貌,协调城中村与新城区的建设与发展,阳朔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阳朔县新城区城中村整治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阳朔县新城区城中村建筑立面整治为此详细规划的一个专题内容。
现状概况阳朔新城区位于阳朔县城南面,通过321国道与县城老城区相接,西面为风景宜人的遇龙河重点景区,北临漓江、印象刘三姐景区,田家河由西至东穿过新城区。
本次整治的8个城中村中,凳子岩新村、凳子岩村、龙口村、尖山根村和燕村的两个村民小组临山而建;田家河村、田家河一队和燕村的另两个村民小组位于田家河畔。
现状建筑立面问题分析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年代跨度较大,从土房到动工兴建中的砖混建筑。
从建筑质量统计中得知,新城区城中村的建筑总体质量不高。
建筑立面风格杂乱。
因建筑年代跨度较大,传统桂北民居、一般现代建筑、欧式建筑等各式的建筑风格夹杂在一起,其建筑形像与阳朔县打造的桂北民居特色的城市风貌不符。
建筑立面色彩以村民喜好自发形成,缺乏整体规划。
城中村内多数建筑的主色调为白色、灰色,少数欧式建筑的主色调以红色系为主。
许多单栋建筑仅仅建筑正立面外墙刷了涂料;部分建筑外墙裸露砖石,外墙面未经任何装饰;质量较差的建筑,其外墙贴面已经脱落,建筑原有色彩退化现象严重。
(完整版)城市街道立面改造

改造原则和方法
传统元素提炼
传统民居具有江南民居的特点。百间楼沿河而建, 既充分利用空间, 又富于想象, 显得很有层次。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 化深 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对南浔镇泰安路沿街建筑的颜色做 出限制性的规定。相比于改造前南浔镇泰 安路凌乱无章的色彩构成, 改造设计中要求在保持本段街 道总体风格统一的状况下, 选择以青 灰色的坡屋顶、白墙 为街道主要色调, 针对不同的建筑, 加入锗色 仿木颜色, 避免整条街道冷色过重而缺乏“温度”。
4)实施 Implementation
预算: 根据已有案例进行估算
实施分期: 一期首先对车道、人行道以及店面底层进行改造; 二期涉及整个建筑立面。
设计导则: 利用已有的城市设计导则对立面进行改造。这包 括普通立面改造与历史建筑的恢复。
普通立面改造设计导则包含内容: 立面材料、雨棚材料与 形式、立面装饰、线脚设计、檐口、基础、立面划分节奏、 颜色多样化、标牌、固定橱窗、凹进入口……
谢特坎普位于加拿大新斯科特省
概述与目标: 谢特坎普立面计划是属于加拿大 海峡高地地区发展署、谢特坎普经济委员会 以及新斯科舍省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起的。 根据一项研究机构的报告表明,在新斯科舍 省,通过立面改造,商业利润可以增加10%20%,因此当地经济发展委员会大力促进这 项计划。
机制: 这个项目涉及32幢建筑,以及16个业 主,方案最终是根据建筑师和业主的协商结 果,设计的范围从简单的修改到整个门面的
3)设计
立面设计根据每一栋建筑的特点以及总体的指导原则进行设计。由建筑师 和业主协商建筑的风格。委员会根据符合设计原则的部分进行资金补贴。
案例经验
1)对历史建筑应该恢复原有风格, 发掘街道的自身特色, 保持街道的“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北京路街道整治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以淮安市北京路街道整治项目为例,针对在整治与改造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相关理论,试图总结出有关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为以后的改造设计项目以及工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启示、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街道整治;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兴起了街道整治以及建筑立面改造。
本文主要提出建筑改造设计中可行性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原则。
2 建筑与街道空间
2.1 芦原义信的建筑理论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著作中提出,划分建筑外部与内部的边界线极为重要。
由于它的不同,建筑的外观以至街道的构成迥然不同。
他认为西欧城市的街道是由建筑本来的“第一次轮廓线”所决定的,相对而言,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街道多由“第二次轮廓线”所决定的。
中国的街道轮廓线基本都是靠“第二次轮廓线”所决定的。
2.2 芦原义信的“阴角空间”理论
所谓“阴角”,以“升”为例,系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
在外部空间中,“阳角”空间很容易创造,相对的,从道路与建筑的关系来说,“阴角”空间是很难成立的。
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建筑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
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
2.3 彭一刚的建筑理论
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关系犹如砂型(模子)与铸件的关系那样,一个表现为虚,一个表现为实,互为镶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而呈一种互余、互补或互逆的关系。
在群体组合中,建筑体形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往往就是保持外部空间完整统一的一种需要或反映,群体组合必须同时保证建筑体形之间、外部空间之间、建筑体形与外部空间之间具有统一和谐的秩序。
3 项目概况
北京路为贯穿淮安市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它北至珠江路(长江西路至珠江路段未开通),南至宁连公路。
现状道路主体为双向四车道、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较好,总体质量较低。
规划范围内有盐河、古黄河、等水系与道路垂直相交,河道两侧滨河绿地进行了一定的建设,但未形成完整系统。
4 沿街两侧建筑立面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沿街建筑装潢杂乱无章
广告侵占了街道空间,也破坏了精心设计的建筑立面。
每栋沿街建筑立面中的防盗窗、遮阳设施等设施、栏杆和空调机位等都是建筑物的细部,这些细部也是形成沿街建筑立面形象的重要元素。
由于它们的厚度和零星散落布置,这就等于在原有的建筑物的立面上添加了另外的构筑物,严重破坏了沿街建筑的原有立面。
4.2 沿街道路两侧建筑物与构筑物违章搭建
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少商家为了争取优势,利益最大化,他们争先恐后的沿路加设门面,破坏了沿街原有的绿化,侵占绿地甚至街道空间,遮挡了原有街道风貌。
同时“大拆违”拆除了违章建筑和构筑物后,将残缺和破旧的建筑和构筑物暴露在外,整个街道空间显得极不协调。
4.3沿街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纷繁无章
色彩是所有造型中最容易创造气氛与表达感情的要素之一,利用色彩可以打破单调、呆板的格局产生体量、体块的对比,丰富建筑造型效果,凸显街道第一印象。
尽管北京路上许多建筑立面的色彩很好,但由于它们很多建造于不同时代,建筑风格与色彩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显得凌乱不堪,而且色彩褪色也十分严重。
4.4 沿街两侧建筑参差不齐
北京路两侧的建筑也是随时间变化逐渐形成的,这就导致它们修建于不同的年代,其建筑质量保存至今也不尽相同。
由于时代不同,管理不善,建筑立面在风格上以及色彩上都没有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特别缺乏一个城市应有的文化特色设计。
5 淮安市北京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根据规划本着“物尽其用,区别对待,着眼现在,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使现在建筑能够融入整个北京路环境,形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街区。
现有建筑改造的基本措施如下:
5.1 拆除违章搭建建筑物
为了美化城市,创造更好的城市街道空间,追随时代的发展,根据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从笔者调查测距发现,淮安北京路相对比较狭窄,要说可从建筑高度的2倍左右距离充分观赏该建筑的场所几乎没有。
我们虽然不能扩大沿街道理的宽度,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拆除违章建筑物与构筑物以及没有改建价值的破旧建筑,增大沿街绿化空间,开阔视野,将北京路两侧建筑美景一览无遗。
5.2 破墙透绿
破墙透绿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一个潮流,我国许多城市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实践也表明,开放式的城市环境,有助于绿化美化,有助于方便市民的工作、学习,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拆除一字排开的临街建筑,露出院内楼阁亭台、水榭、绿树、红花、碧草,给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着实让人欣喜万分,也虚拟性的扩大了街道空间。
5.3 建筑外墙色彩设计统一化
针对淮安北京路现状,建筑色彩由于建设时代不同,建筑质量保存也参差不起,我们选择墙面颜色与材料出新,墙面颜色以乳白、米黄、浅灰、浅咖啡色与清新淡雅色调为主。
墙面材料以涂料、石材、玻璃等材料为主,改造现有建筑的亮面瓷砖贴面。
5.4 屋顶热水器的统一与外立面遮挡
北京路沿街建筑设备设施多种多样,由于部分建筑建造较早,建筑设计的时候没有太多考虑这些设备设施的安装位置,立面建造风格也不完全相同。
为了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屋顶上我们采取了统一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立面上我们采用了百叶、铝片等作为建筑改造的表皮,让整条街道完整化。
5.5 立面空调櫊架的统一
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见到建筑立面上随意安装的空调外挂机。
虽然现在的建筑设计已经统一考虑了安装位置,但还是有部分使用者比较自我,任意位置安装图方便。
另外,一些老建筑建造较早,没有统一安装的位置。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采用穿孔板、金属板对空调外挂机进行遮挡,让整条街道空调挂机样式统一协调化。
5.6 建筑底层店招高度与平面凹凸的统一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认为,从视觉上来说,决定街道的小是建筑的外墙,而是这些凸出物。
针对这些高度、宽度与色彩等不同的店招广告,我们统一了店招高度与平面的凹凸尺度,虽然我们还无法做到定性判断统一是否最
好,但是我们至少能在统一的情况下,让人们更清晰的认识建筑的外墙之美。
5.7 移除北京路沿街立面上的管线,净化立面形式
从实地调研发现,北京路两侧建筑私拉乱接的管线便处可见,特别是在两侧居民小区上表现更为突出。
一些任意搭设的晾衣杆件、邻里左右共用的网络线和随意安装的外接电话线等,让整个建筑立面失去原有肌理,打破原有的秩序。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沿街两侧建筑立面改造上移除杂乱无章的管线,试图将沿街立面做到干净整洁。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新老建筑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街道空间形象除了沿街建筑立面元素的影响之外,其它相配套的整治内容,如道路铺装、市政设施、绿化配植等也是小容忽视的。
虽然我们还没有系统做出一套完整的改造原则与设计方法,但我们还在努力着。
参考文献
[1]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化出版社,2001.
[2]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