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绵山导游词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一)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亭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2月15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占介休县城。
失陷前,牺盟特派员__敏,县长张德含带领党、政、军等500余人,撤出县城,转移到绵山,就在这三孔窑洞里,建立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
此后铁索岭便成为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护送了大批前往延安的革命干部。
薄一波、陈赓以及爱国将领方震武等曾在这里开展工作,指挥战斗。
1940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抗日民主政府又转移至绵山银空洞。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又叫抱腹岩。
抱腹岩之腹大,大得惊人: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
抗战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常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大会,部署生产和战斗任务。
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型礼堂。
抱腹岩坐东面西,为一高约18丈,长约45丈,深约15丈的巨形岩洞。
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象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阁。
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
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
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康熙年间介休文人王清在《抱腹岩》一诗中写道:“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
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
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
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可谓绘声绘色的抱腹岩写照。
其中“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更成为大家广泛传颂的名句。
很久以前,绵山中生活着一种叫吻的野兽,非常凶猛,常常伤害过往行人。
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以采药为生,而野兽封山,村民们无不头痛万分/于是推荐了一个身体强健,狩猎本领很强的年轻人前去降吻。
山西介休绵山风光导游词(精选3篇)

山西介休绵山风光导游词(精选3篇)山西介休绵山风光篇1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
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
下为关帝庙。
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
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
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
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
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
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
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
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
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
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
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
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山西介休绵山风光导游词篇2大火烧遍绵山,却是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本(三篇)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本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____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1]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
绵山风景名胜区有____个大景点,____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
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
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
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
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
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
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4篇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4篇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绵山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一)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
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
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
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
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
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
”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
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
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
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
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
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
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
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
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
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
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
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
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
山西绵山导游词5篇

山西绵山导游词5篇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绵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
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
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
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
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
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
”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
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是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
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
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
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的丰富,但是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大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
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绵山导游词1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
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
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
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2024年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
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
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
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
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
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
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
____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地处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坐标在东经110°44′10〞-112 °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绵延百里,西入灵石县境,南与沁源县毗连。
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____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为____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____米,相对高度____余米。
南同蒲铁路二级编组站介休车站,大运公路一级路段、____国道穿越县境。
北距省会太原____公里,南至临汾____公里,是山西省南北交通枢纽。
2024年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2)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____米,宽____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____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
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绵山导游词1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
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
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
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绵山导游词绵山导游词1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
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
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
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
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
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
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
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
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
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
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
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
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
《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
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和洪山、张壁古堡、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
它又与沁源灵空山、灵石石膏山形成一个地域辽阔,各具特色的“旅游金三角”。
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冬夏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是一个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并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
绵山导游词2十一的长假里,我们一家和好朋友一家一起组织了一次游览山西省绵山的活动。
绵山是山西省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十四大景区,四百多个景区而闻名于世。
来到绵山脚下,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悬崖峭壁上,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高不见顶,云雾缭绕,另一边是深谷不见底,空空幽幽,俯首一望,胆战心惊,碰巧这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再没有比秋雨洗浴过得青山更加迷人的了,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还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向淡雅的丝绸,一缕缕的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走到了水涛沟的尽处—水帘洞,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刻在了象征平安、幸福的同心锁上,同心锁被我们一起锁在了水涛沟的最深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了龙脊岭坐观光缆车,妈妈最怕坐缆车,她一上缆车就被吓得哇哇叫,还没到山顶,妈妈就被吓得哭了,看到妈妈既可怜又好笑的样子,大家一致决定下山不再坐缆车了,走下山的路。
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下,石阶的两旁挺立着无数的松拍,漫山遍野的野花,缠绕着翠绿般的山峦。
我怕妈妈还在胆战心惊中,走路时摔着,所以就一边扶着妈妈,一边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妈妈真是又激动又感动,而我的力气也仿佛越来越大!我们大家一起领略了绵山的美,绵山的险,最后一起在绵山留了影,就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路!绵山导游词3正值酷暑,炙热的天气令人实在烦燥!早就听闻绵山胜景令人流连,索性约好友一起游玩!如果不是亲历,我很难相信在黄土飞扬的山西,会有如此奇绝美妙的山水。
它的奇绝,足以让人惊魂;它的美妙,足以令人心醉!由于对绵山不很熟悉,于是和朋友商量着联系了一个旅行团,随团出游。
一清早就乘车出发了,抵达绵山时已近10∶00。
坐在车上,盘山而行,只见四处是悬崖峭壁,如斧劈刀削。
重重山崖绝壁间,工整平直的道路,决非单凭人力所能及,这山势本身便是一道奇观。
更令人称绝的是绵山上的建筑,多是依绝壁而临深谷,仿佛已溶入山体;还有的竟以悬崖为基,公路为顶,日日受车轮碾踏,却无坍塌之虑。
再看险峰之上,也有寺庙悬于半空,凌空而架的阶梯,刻画出巨大的之字,觉得惊险万分。
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精神而干练。
在她的讲解下,让我对绵山的历史有所追寻。
绵山,可上溯至春秋年间。
那个曾在危难之际挽救晋文公重耳,并且辅助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后归隐的介子推就隐居于此,直到他被焚烧于此。
于是,留给后人了一个关于寒食节的典故。
在其后,有张良、朱元璋的足迹遍及此地,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更是在这里安营扎寨,山头上至今留有唐营的遗迹,让人时不时浮想起当时征战的场面,似乎还可以听到战鼓的号角。
虽然是在盛夏,可我们还是顶着烈日,一口气爬到了山巅。
站在山颠,擦干汗水,举目四望,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气势扑面而来。
很早就期盼着“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可是,我们感觉的不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是一览群峰低。
也许正由于我们在险峰之上,才有幸真正领略了它的无限风光。
难怪如此陡峭的山,而千百年来登临者却络绎不绝。
绵山,它不仅陡峭奇绝,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充满慈悲为怀的佛性的灵光。
它集道、佛、儒三教于一体,方圆几十里的岩上岩下,名刹古庙星罗棋布。
我和朋友仅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所以,只是就近游览了绵山最著名的大罗宫\云峰寺\水涛沟。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
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
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
抱腹岩顶壁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赞叹叫绝。
铁索岭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铁索险道。
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
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据说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人。
这个佛祖俗名叫田志超,他对佛教禅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地成佛。
殿内供奉的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
据传当年李世民为感谢田志超“解民倒悬”之恩,率众臣朝山拜佛。
在抱腹岩,当得知田志超己圆寂西归,李世民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
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座门拱等都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在云峰寺的石佛殿等殿宇内,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时期的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站在这古洞前,望着这横空出世一般大腹便便的抱腹岩,我在想:抱腹岩,你也像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一样能容进天下难容之事吗?不过有一点我已清晰:它腹内包容的绝不只是二百余间殿堂庙宇,更包容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和道德文明史。
站在岩下,看到陡立的岩壁上有无数系着红绳带的挂铃在风中摆动唱响。
原来抱腹岩挂铃是绵山的一绝。
据说,每逢庙会,许多了愿的善男信女们就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惊叹不已。
岩壁上的一个个红色的银铃,向佛主表达着一份份真诚,向人们展示着一份份美好的夙愿。
我想如果佛主真的有灵的话,一定会为这些善男信女的虔诚而感动的吧!站在云峰寺的顶峰上,仰望天空,天蓝蓝,云淡淡;举头看山,山巍巍,草青青。
峭岩绝壁,殿宇林立,古筑肃然,钟声悠悠,香烟缭绕。
佛光普照的那一份空灵之感,大概只有此时此地才会有的吧!有人说,大海能净化人的灵魂。
而我却要说,大山也同样能净化人的心灵,何况是这样充满灵性的名山。
绵山,在我心中是一幅画,一首诗,看它读它,心灵深处那种只可感知而不可言喻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已经触摸到了这山的灵秀之气。
“道通天地大,德贯古今长”,无意中我把那个高大的殿宇门相的话记在了心里。
最后一个景点是水涛沟。
与山而言,我更喜欢水的灵动,水涛沟从名字听来就知道一定少不了水,我一直喜欢有水的山,这样的山更显得出尘的美,只可惜刚进景区,天色即变,也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久留,刚进山就出山,顷刻间大雨倾盆直下,虽遭大雨,却一点不影响我们的心情,通过车窗,绵山在整个风雨中显得更加妖娆。
绵山导游词4前几天,我们去绵山旅游。
火车一路飞奔,一会儿介休战就到了。
坐上汽车驶出了介休市,再在换乘站换了车,我们向绵山进发。
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
不一会儿,就山上了。
绵山一共有八个景点:龙头寺、云峰寺、正果寺、栖仙谷、朱家凹、一斗泉、古藤谷、水涛沟。
一会儿,汽车在云峰寺停了。
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青一山绿,还有深不见底的沟。
我叫了一声,还有一圈一圈的回音。
还有一面是高耸入云的山壁,上面修着一条长龙似的寺庙。
我不禁很佩服工人叔叔的精湛技术。
我又和妈妈走着去了栖仙谷。
在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我和妈妈的脚步声。
栖仙谷幽哗哗流的瀑布。
有一个长廊修在水上面。
我伏在长廊里的椅子上,向水中望去。
哇,一条肥肥大大的白金鱼。
在白金鱼的后面,跟着大大小小的金鱼,它们绕着一根柱子游来游去,好像在散步哩。
我在一个小瀑布前蹲下来,捧起一把水,水冰凉冰凉的,但清澈见底,可以和山泉媲美。
最后到了水涛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