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3章习题[附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1-3章

第1章 绪论【1-1】500cm 3的某种液体,在天平上称得其质量为0.453kg ,试求其密度和相对密度。
【解】液体的密度3340.4530.90610 kg/m 510m V ρ-===⨯⨯相对密度 330.906100.9061.010w ρδρ⨯===⨯ 【1-2】体积为5m 3的水,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压强从98000Pa 增加到4.9×105Pa 时,体积减少1L 。
求水的压缩系数和弹性系数。
【解】由压缩系数公式10-1510.001 5.110 Pa 5(4.91098000)p dV V dP β-=-==⨯⨯⨯- 910111.9610 Pa 5.110pE β-===⨯⨯ 【1-3】温度为20℃,流量为60m 3/h 的水流入加热器,如果水的体积膨胀系数βt =0.00055K -1,问加热到80℃后从加热器中流出时的体积流量变为多少?【解】根据膨胀系数1t dVV dtβ=则2113600.00055(8020)6061.98 m /ht Q Q dt Q β=+=⨯⨯-+= 【1-4】用200升汽油桶装相对密度0.70的汽油。
罐装时液面上压强为98000Pa 。
封闭后由于温度变化升高了20℃,此时汽油的蒸汽压力为17640Pa 。
若汽油的膨胀系数为0.0006K -1,弹性系数为13.72×106Pa ,(1)试计算由于压力温度变化所增加的体积,(2)问灌装时汽油的体积最多不应超过桶体积的百分之多少?【解】(1)由1β=-=P p dV Vdp E可得,由于压力改变而减少的体积为6200176400.257L 13.7210⨯∆=-===⨯P p VdP V dV E由于温度变化而增加的体积,可由1β=tt dV V dT得 0.000620020 2.40L β∆===⨯⨯=t t t V dV VdT(2)因为∆∆t p V V ?,相比之下可以忽略由压力变化引起的体积改变,则 由 200L β+=t V V dT 得 1198.8%200110.000620β===++⨯t V dT 【1-5】图中表示浮在油面上的平板,其水平运动速度为u =1m/s ,δ=10mm ,油品的粘度μ=0.9807Pa ·s ,求作用在平板单位面积上的阻力。
热工基础1-3章部分习题答案及附加例题

m l h mmm l m kg cm g 1.05.02.030sin 2.0200/800/8.033=⨯======ρ已知:烟气的真空度为:Pa h g p v 8.78430sin 2.081.9800=⨯⨯=⋅⋅=ρ∵ 1 mmH 2O = 9.80665 Pa ∴ 1 Pa = 0.10197 mmH 2OO mmH Pa p v 2027.808.784== 烟气的绝对压力为:kPa Pa p p p v b 540.98388.985408.7843224.133745==-⨯=-=2.2填空缺数据(兰色):2.9 题略已知:D 1 = 0.4 m ,p 1 =150 kPa ,且气球内压力正比于气球直径,即p = kD ,太阳辐射加热后D 2 = 0.45 m 求: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解:由D 1=0.4 m ,p 1=150 kPa ,可求得:k =375 kPa/mkJD D k dD kD W dDkD D d kD pdV dW D D 27.2)(822)6(414233321=-===⋅==⎰ππππ答: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量为2.27 kJ解:由题意:△U = 0 → T 2 = T 1 = 600 K 由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 有:Pa p p T V p T V p T V p 512112222111100.2313⨯==== △U =△H = 03.7 题略解:(1)混合后的质量分数:ωCO 2 = 5.6 %, ωO 2 =16.32 %, ωH 2O =2 %, ωN 2 =76.08 % (2) 折合摩尔质量: M eq = 28.856 kg/kmol (3) 折合气体常数: R eq = 288.124 J/(kg ·K ) (4) 体积分数:φCO 2= 3.67 %, φO 2=14.72 %, φH 2O =3.21 %, φN 2=78.42 %(5)各组分气体分压力:p CO 2 = 0.01101 MPa , p O 2 =0.04416 MPa , p H 2O =0.00963 MPa , p N 2 =0.2353 MPa下面是附加的一些例题,供参考:一、试求在定压过程中加给理想气体的热量中有多少用来作功?有多少用来改变工质的热力学能(比热容取定值)? 解:∵ 定压过程总加热量为: q =c p △T其中用来改变热力学能的部分为:△u= c v △T 而 c p = c v +R gK J K kJ p p mR V V mR s m S g g /1426.1/101426.13ln 208.0005.0ln ln31212=⨯=⨯⨯=-==∆=∆-∴ 定压过程用来作功的部分为:w =R g △T二、2kg 某种理想气体按可逆多变过程膨胀到原有体积的3倍,稳定地从300℃降低到60℃,膨胀过程中作功418.68 kJ ,吸热83.736 kJ ,求:(1)过程的多变指数;(2)气体的c p 和c V 。
1-3章习题(附答案)

OS 1-3章习题3.操作系统是一种(A),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B)的工作,(C)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3)通用软件;(4)软件包。
B:(1)与硬件无关并与应用无关;(2)与硬件相关而与应用无关;(3)与硬件无关而与应用相关;(4)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相关。
C:(1)管理计算机裸机;(2)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3)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4)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4.在OS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A)。
为实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B)。
A:(1)灵活性;(2)可靠性;(3)兼容性;(4)利用率。
B:(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CPU;(3)更快的外部设备;(4)更先进的终端。
5.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B),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
A,B:(1)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A;(3)方便用户-B;(4)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C:(1)方便用户;(2)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3)便于微机联网;(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批处理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A;(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B;(4)实时性和可靠性-C。
7.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A)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B)。
A:(1)适应于内存容量的;(2)计算量大的;(3)I/O量大的;(4)计算型和I/O型均衡的。
B:(1)周转时间;(2)运行时间;(3)提交时间;(4)阻塞时间。
8.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数据库概论第1-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参见P3、4、5页)参考答案: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参见P12页)参考答案: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8、9、10页)参考答案: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9、10、11页)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页)参考答案: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13页)、数据模型的作用、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热工基础1-3习题答案

热工基础1-3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41-51-7某种气体在气缸中进行一缓慢膨胀过程,其体积由31.0m 增加到325.0m ,过程中气体压力循{}{}34.0-24.0m MP v p a =变化。
若过程中气缸与活塞的摩擦保持为200 N ,当地大气压力为0.1MP a ,气缸截面面积为31.0m ,试求:(1)气体所作的膨胀功W ;(2)系统输出的有用功W U ;(3)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系统输出的有用功W u ,re 。
解:(1)该过程可视为可逆过程()KJ dv v pdv w 5.25104.024.06=⨯-==⎰⎰(2) ()KJ v p p w b f w 8.1615.01.01.01200=⨯⎪⎭⎫⎝⎛+=∆+=∴KJ w w w w u 7.88.165.25=-=-= (3) 若无摩擦KJ v p w b w 15=∆= ∴KJ w w w w re u 5.10155.25,=-=-=1-9某蒸汽动力厂加入锅炉的每1MW 能量要从冷凝器排出0.58MW 能量,同时水泵要消耗0.02MW 功,求气轮机输出功率和电厂的热效率。
解:由能量守恒:0.58+P-0.02=1∴P=1-0.58+0.02=0.44电厂对外输出净功等于产生功减去水泵耗功=0.44-0.02=0.4242.0142.010===q w η2-12-3-252 KJ/kg2-62-10某大型气轮机装置的压缩机从环境大气中吸入压力为95 kPa 、温度为20 ℃的空气,空气进入压气机时速度较小,流出压气机时气流压力为1.52MPa 、温度为430℃、速度为90 m/s ,压气机输入功率5000 kW ,试确定空气的质量流量。
已知空气的焓仅是温度的函数,T c h p =。
解:取压气机为系统,为稳定开口系。
()s m f mW zq g c q H Q +∆+∆+∆=221 压气机可视为绝热。
Q=0; 且01=f c , 0=∆z , s KJ W s /5000-= ∴()0212212=-+-sf m p m W c q T T c q()()s kg sKJ c T T c W q f p sm /1210902120430004.1/500021322212=⨯⨯+-⨯=+-=-3-93-113-12113-13。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

8
∑ν
i =1
n
2 i
n −1
=
0.0251 = 0.0599 ( g ) 8 −1
2-3. 用别捷尔斯法、极差法和最大误差法计算习题 2-2 的标准差,并比较之。
【解】 (1) 用别捷尔斯法计算
σ = 1.253 ×
(2) 用极差法计算
∑ν
i =1
n
i
n(n − 1)
= 1.253 ×
0.41 8× 7
2-2. 测量某物体重量共 8 次, 测得数据 (单位为 g) 为 236.45, 236.37, 236.51, 236.34, 236.39, 236.48,236.47,236.40,求其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解】①选参考值 x 0 = 236.00 ,计算差值 ∆x i = x i − 236.00 、 ∆ x 0 和残差 ∆ν i 等列于表中。 序 1 2 3 4 5 6 7 8 号
8
νi
-0.078 +0.052 +0.102 -0.088 +0.012
ν i2
0.006084 0.002704 0.010404 0.007744 0.000144
x = x 0 + ∆ x 0 = 168.488
∑ν
i =1
5
i
=0
∑ν
i =1
5
2 i
= 0.02708
或依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n=5,直接求得: x = 1 ∑ x i = 168.488 (mA) 5 i =1
2
②计算标准差:用贝塞尔公式计算: σ =
∑ν
i =1
i
n
2 i
n −1
=
第二版1-3章习题及详解

第1章习题及详解1-1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一例,并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的反馈通道。
家庭空调的温度控制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其原理是当室内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温度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给定的期望温度比较求得偏差,温度控制器根据偏差信号产生控制作用控制压缩机制冷量,从而维持室温在期望值附近。
在要求不高的场合,有些简单的传送带系统是由电动机带动的开环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很简单,只需闭合电源开关,则电动机带动传送带运行,传送带上负载变化会引起传送速度变化。
1-2 试说明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
答: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主要取决于系统本身参数的稳定程度,没有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难以达到很高的控制精度。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抗扰性能差。
对于参数稳定的系统,在外部干扰较弱或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开环控制系统仍被大量使用。
闭环控制系统利用反馈信号得到的偏差来产生控制作用,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这种基于偏差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和内部扰动的能力,并使其对内部参数的变化没有开环控制系统那么敏感,换句话说,要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闭环控制系统对其内部参数的精度要求没有开环控制系统那么高。
由于增加了反馈元件和比较元件等,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成本也有所增加,特别地,当控制装置的参数配合不当时,可能会出现系统内部信号剧烈振荡,甚至发散导致系统不稳定而无法工作的情况。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开环控制系统没有的独特现象。
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具有很强的自动纠偏能力和较高的控制精度;缺点:由于采用了反馈装置,设备增多,结构复杂,成本增加,同时存在稳定性问题。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的自动纠偏能力和较高的控制精度是开环控制系统无法替代的,因而在控制工程实际中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1-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 5、下列关系代数运算中,要求是相容关系的是( ) A. 投影 B. 并 C.交 D.差 6、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包括( )。 A. 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安全性规则 D.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 则 7.扩充关系代数 包括 ( )。 A. 外联接 B. 除 C.外部并 D.联接 8、自然联接运算是由( )操作组合而成 A. 投影 B.选择 C.笛卡儿积 D.并 9、关系模型是由( )组成 A. 数据结构 B.数据描述语言 C.数据操作 D.完 整性规则
6、试述过程性DML与非过程性DML的区别 。 用户使用过程性DML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 “做什么”,而且还需指出“怎么做”。用 户使用非过程性DML编程时,则需指出“做 什么”,不需指出“怎么做” 。
三、应用题
1、为某百货公司设计一个E-R模型。 某百货公司管辖若干个连锁商店,每家商 店经营若干种商品,每家商店有若干职工, 但每个职工只能服务于一家商店。 试画出反映商店、商品、职工之间联系的 E-R模型,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模式集。
1、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为( D )。 A.外部键 B.候选键 C.主键 D.超键
2、在实体中有属性可作为键而选定其中一个时,称
为该实体的 ( C )。 A.外部键 B.候选键 C.主键 D.主属性
3、若某属性虽非该实体的主键,却是另一实体的主
键,称该属性为( A )。 A.外部键 B.候选键 C.主键 D.主属性
第一章 习题
6、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这两个概念有什 么区别? 7、试述DBMS在用户访问数据库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
8、试述过程性DML与非过程性DML的区别 。
三、应用题
1、为某百货公司设计一个E-R模型。 某百货公司管辖若干个连锁商店,每家商 店经营若干种商品,每家商店有若干职工, 但每个职工只能服务于一家商店。 试画出反映商店、商品、职工之间联系的 E-R模型,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模式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 1-3章习题3.操作系统是一种(A),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B)的工作,(C)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1)应用软件;(2)系统软件;(3)通用软件;(4)软件包。
B:(1)与硬件无关并与应用无关;(2)与硬件相关而与应用无关;(3)与硬件无关而与应用相关;(4)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相关。
C:(1)管理计算机裸机;(2)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3)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4)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4.在OS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A)。
为实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B)。
A:(1)灵活性;(2)可靠性;(3)兼容性;(4)利用率。
B:(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CPU;(3)更快的外部设备;(4)更先进的终端。
5.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B),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
A,B:(1)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A;(3)方便用户-B;(4)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C:(1)方便用户;(2)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3)便于微机联网;(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批处理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A;(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B;(4)实时性和可靠性-C。
7.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A)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B)。
A:(1)适应于内存容量的;(2)计算量大的;(3)I/O量大的;(4)计算型和I/O型均衡的。
B:(1)周转时间;(2)运行时间;(3)提交时间;(4)阻塞时间。
8.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2)对于分时系统,不一定全部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3)从影响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要求相似。
(4)采用分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
(5)从交互角度看,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相似。
9.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A)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B)确定的。
A,B:(1)时间片大小;(2)用户数目;(3)计算机运行速度;(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A;(5)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B;(6)实时调度。
11. 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A);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B)。
A:(1)文字编辑程序;(2)专用服务程序;(3)专用硬件;(4)数据处理程序。
B:(1)数据处理服务;(2)资源共享服务;(3)数据通信服务;(4)多方面的服务;(5)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服务。
12. 在下列系统中,(A)是实时信息系统,(B)是实时控制系统。
A,B:(1)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2)民航售票系统-A;(3)办公自动化系统;(4)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5)火箭飞行控制系统-B。
13.在下面关于并发性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
(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3)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
14. 从下述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五条正确的论述。
(1)使程序设计更为方便,但比较难维护。
(2)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
(3)便于软件功能扩充。
(4)在内存能够容纳的前提下,应使模块尽可能大,以减少模块的个数。
(5)模块之间的街口叫数据文件。
(6)只要模块接口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7)使程序易于理解,也利于排错。
(8)模块间的单向调用关系,形成了模块的层次式结构。
(9)模块愈小,模块化的优点愈明显。
一般来说,一个模块的大小在10行以下。
(10)一个模块实际上是一个进程。
15. 采用(A)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两个部分。
通常,下列模块中必须包含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是(B)模块。
A:(1)整体式;(2)模块化;(3层次式;(4)微内核。
B:(1)内存分配;(2)中断处理;(3)文件处理;(4)命令处理。
16. 在3.X版本以前的MS –DOS是(A)操作系统,Windows 95是(B)操作系统,Windows XP 是(C)操作系统,它们都是由(D)开发的。
A,B,C:(1)单用户单任务-A;(2)单用户多任务-B;(3)多用户单任务-C;(4)多用户多任务-D。
2.4习题一、选择题1.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是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其中(C)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当几个进程共享(A)时,(A)应当是可重入代码。
A,B,C:(1)JCB;(2)PCB -C;(3)DCB;(4)FCB;(5)程序段-A;(6)数据段-B;(7)I/O缓冲区。
2.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A)、(B)、(C)。
由(A)到(B)是由进程调度所引起的;由(B)到(C)是正在执行的进程发生了某事件,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而引起的。
A,B,C:(1)挂起;(2)阻塞-C;(3)就绪-A;(4)执行-B;(5)完成。
3.下列进程状态转换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A);一般不会发生的状态转换是(B)。
A,B:(1)就绪→执行;(2)执行→就绪;(3)就绪→阻塞-A;(4)阻塞→就绪;(5)阻塞→执行-B;(6)执行→阻塞。
4.在一个单处理机系统中,存在5个进程,则最多有(A)个进程处于就绪队列,(B)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A,B:(1)5 -B;(2)4 -A;(3)3;(4)2;(5)1;(6)0 。
5.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其时间片用完被暂停执行,此时进程应从执行状态变为(A)状态;处于静止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进程等待的时间出现后,应变为(B)状态;若进程正处于执行时,因终端的请求而暂停下来以便研究其运行状况,这是进程应转变为(C)状态;若进程已处于阻塞状态,则此时应转变为(D)状态。
A,B,C,D:(1)阻止阻塞-D;(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B-C;(4)活动就绪-A;(5)执行。
9.从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
(2)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
(3)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
(4)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共享资源的那段代码。
(5)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6)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测进程A处于对应的临界区内时,仍有可能被进程B中断。
(7)若进程A与进程B必须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进程A处于对应临界区内时,变不能被进程B中断。
10.(A)是一种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A)可用于实现进程的(B)和(C),(B)是排它性访问临界资源。
A(1)控制变量;(2)锁;(3)整型信号量(4)记录型信号量。
B,C:(1)同步-C;(2)通信;(3)调度;(4)互斥-B。
13.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应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资源信号量full和empty。
它们的初期应分别是(A),(B)和(C)。
A,B,C:(1)0 -B;(2)1 -A;(3)-1;(4)-n;(5)+n -C。
14.对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算法描述如下,请选择正确的答案编号填入方框中。
Producer:begin consumer:beginRepeat repeat(A); (E);(B); (B);buffer(in):=m; m:=buffer(out);in:=(in+1)mod n; out:=(out+1)mod n;(C); (C);(D); (F);Until false; until false;End endA,B,C,D,E,F: (1) wait(mutex) -B; (2) signal(mutex) -C; (3) wait(empty) -A; (4) signal(full) -D; (5) wait(full) -E;(6)signal(empty) -F.17.试选择正确答案,以便能正确地描述图2.10所示的前趋关系。
Var a, b, c: semaphore:=0,0,0;beginparbeginbegin S1; (A); endbegin S2; (B); endbegin wait(a); wait(b); S3; (C); endbegin (D); S4; endparendendA,B,C,D:(1)signal(a) -A; (2)signal(b) -B; (3)wait(c) -D; (4)signal(c) -C. 19.从下面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1)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不同进程所执行的代码不同。
(2)操作系统通过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用户进程可从PCB中读出与本身运行状态相关的信息。
(3)当进程有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时,CPU现场信息必须被保存在PCB中。
(4)当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它将处于阻塞状态。
(5)进程是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所以程序段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3.4 习题一、选择题1.在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设置了(A),在批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B);在分时系统中除了(A)以外,通常还设置了(C),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则还需设置(D)。
A,B,C,D:(1)剥夺调度;(2)作业调度 -B;(3)进程调度 -A;(4)中级调度 -C;(5)多理机调度 -D。
2.在面向用户的调度准则中,(A)是选择实时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B)是选择分时系统中进程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C)是批处理系统中选择作业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而(D)准则是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的要求而设置的。
A,B,C,D:(1)响应时间快 -B;(2)平均周转时间短 -C;(3)截止时间的保证 -A;(4)优先权高的作业能获得优先服务 -D;(5)服务费低。
3.作业调度是从处于(A)状态的队列中选取作业投入运行,(B)是指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间隔,(C)算法不适合作业调度。
A:(1)运行;(2)提交;(3)后备;(4)完成;(5)阻塞;(6)就绪。
B:(1)响应时间;(2)周转时间;(3)运行时间;(4)等待时间;(5)出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