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校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的环境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心学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校园区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校园景色和设施。
3.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学生听后猜猜是哪个校园区域。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活动准备:1. 画笔和纸2. 校园地图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选择一个区域进行观察。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校园景色和设施。
3.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学生猜猜是哪个校园区域。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庭结构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准备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在照片背后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
2. 学生将照片贴在卡片上,并在卡片上写下对家人的描述和感受。
3. 学生将卡片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他们对家人的了解和感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活动准备:1. 家庭成员的照片2. 卡片和彩笔活动步骤:1. 学生准备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在照片背后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
2. 学生将照片贴在卡片上,并在卡片上写下对家人的描述和感受。
3. 学生将卡片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他们对家人的了解和感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第三章:我们的节日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并了解该节日的历史和习俗。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了解到的节日习俗和活动。
3. 学生分享他们的了解和描述,其他学生听后猜猜是哪个节日。
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下册

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材下册第五章《探索与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我们的环保行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学会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践活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环保意识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环保宣传资料、实践活动案例。
2. 学具:实践活动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环保主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环保行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以“我们的环保行动”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并实施实践活动。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设计自己的环保实践活动,并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
5. 小组展示(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环保实践活动,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7. 课后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区中开展环保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2. “我们的环保行动”主题活动3.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环保活动,并实施。
答案示例:开展“绿色家庭”活动,从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方面着手,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
答案示例:在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设计环保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家人沟通不足,需要加强。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综合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综合教案第一章:春天来了一、活动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认识春天的常见花卉和鸟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1. 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2. 春天常见花卉和鸟类的认识3. 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4. 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三、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2. 图片展示:展示春天的常见花卉和鸟类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3.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植物和动物。
4. 表达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景象,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
四、作业布置:1. 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春天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包括花卉和鸟类。
2. 春天绘画: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春天的景象。
第二章:我们的校园一、活动目标:1. 了解校园的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内容:1. 校园环境特征的了解2. 观察校园的自然景物3. 表达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4. 团队合作活动三、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环境特征。
2.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的自然景物,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植物和动物。
3. 表达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景象,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
4. 团队合作活动: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作业布置:1. 校园绘画: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校园的景象。
2. 校园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第三章:家庭生活一、活动目标:1. 了解家庭生活的各种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家庭生活场景的了解2. 观察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 表达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感受4.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三、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各种场景。
三年级综合实践全册教案(下册)

三年级综合实践全册教案(下册)第一章:春天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春天的植物: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2. 春天的动物:关注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在春天的活动。
3. 春天的天气:感受春天的天气变化,了解春天的气象现象。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植物、动物和天气变化。
2. 学生之间分享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环境,培养爱校情感。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校园的自然环境:了解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
2. 校园的人文环境: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和设施。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查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和设施。
3.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第三章: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2. 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章: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行动、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环保行动: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学习,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学生汇报环保行动成果,分享彼此的收获。
第五章:快乐运动会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培养运动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拼搏、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知识:了解各种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规则。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8篇)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教学内容:排气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排气扇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排气扇,出示课题:“排气扇”。
1、介绍制作排气扇的整个步骤(1)剪下各部件。
(2)划线后切刻。
(3)粘合。
(4)将风叶放入箱体,并以竹棒代轴插入。
(5)粘上箱盖,完成2、学生动手操作(1)可以独立完成;(2)可以合作完成;(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4、本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制作排气扇的步骤是什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程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课程表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课程表,我们可以用这美丽的课程表记下我们每天的课程安排。
出示课题:“课程表”。
二、新授1、介绍制作课程表的整个步骤(1)剪切、折叠、制作课程表外壳,将抽拉板与外壳粘贴。
(2)~(3)将课程表粘贴在外壳里面。
(4)~(5)粘贴好外壳,完成2、学生动手操作(1)可以独立完成;(2)可以合作完成;(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4、本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制作课程表的步骤是什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教学内容:面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面具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面具,出示课题:“面具”。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中的《有趣的磁铁》。
本节课将围绕磁铁的性质、磁铁的运用以及动手制作磁铁小作品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磁铁小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回形针、铁钉、小木棒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铁吸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磁铁的性质,如磁铁的两极、磁力线等。
(2)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铁吸附等。
3. 动手制作磁铁小作品(10分钟)步骤1:用安全剪刀将彩纸剪成喜欢的形状。
步骤2:将磁铁贴在彩纸背面。
步骤3:用画笔在磁铁上绘制图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磁铁找出隐藏在纸杯里的铁钉。
(2)用磁铁制作一个简单的指南针。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基本性质两极:N极、S极磁力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2. 磁铁的应用指南针吸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磁铁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介绍其制作过程和原理。
2. 答案示例:学生制作一个磁铁小车,利用磁铁的吸附作用,使小车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制作、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磁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在制作磁铁作品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给予肯定。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如电磁铁、磁性液体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2. 动手制作磁铁小作品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教学过程的实施1. 实践情景引入的趣味性和引导性2. 例题讲解的清晰性和系统性3. 动手制作磁铁小作品的指导与协助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磁铁的两极:详细讲解磁铁的N极和S极,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铁两极的相吸和相斥现象。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一、主题一:我爱我的家乡。
1.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等基本情况。
-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查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家乡的美,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总体情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色。
-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家乡的某些代表性地点进行实地观察。
4. 教学过程。
-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美景的视频,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引出家乡的话题。
- 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城市、周边的地理环境等。
- 简单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对家乡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 每个小组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
-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实地考察(20分钟)- 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可作为家乡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古迹进行实地考察。
- 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建筑的特点等。
- 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情况,再次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询问关于家乡的其他有趣故事,并记录下来。
二、主题二:奇妙的植物世界。
1.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认识多种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别常见植物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 难点: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精彩教案下册

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精彩教案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辽师大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材下册第五章《探索与实践》,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身边的科学》,重点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和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基本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的简单科学原理及实践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将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气球等)、PPT课件、黑板。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聚焦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磁铁为什么能吸铁?”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掌握磁铁吸铁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磁铁吸铁原理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提示:物品:电风扇科学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风力产生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掌握了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组织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3.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拓展延伸:1. 组织科学小组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采访询问班上同学的家乡是哪里的,总结班上大部分都是贵州人。
向班上学生介绍贵州的历史和概况。
二、背景在线1、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第一课背景在线的内容,了解贵州的历史和概况。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内陆众多的山区省份。
2、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贵州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1、向学生展示贵州的地图,讲解贵州各个地方的分布。
2、分组观察讨论贵州的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个地方。
四、写一写1 、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2 、请同学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上台展示。
五、教师课堂小结六、课后实践搜集关于贵州的饮食、民族、生活习俗的资料。
并且向周围的朋友家人介绍。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了解家乡的名山。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 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 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二、回答问题。
我知道的名山有:我喜欢的名山是:因为:板书设计:一、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 学习新课,了解贵州的民族。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 10万的有汉族( 2191.17万,占 62. 2%)、苗族( 429.99万,占12.2%)、布依族( 279.82万,占7.9%)、侗族( 1 62.86万,占4.6%)、土家族( 143.03万,占4.1%)、彝族( 84.36万人,占 2. 4%)、仡佬族( 55.9万,占1.6%)、水族( 36.97万,占1.0%)、白族( 18.74 万,占0.53%)和回族( 16.87万,占0.5%)。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39%。
全省有 3个民族自治州、 11个民族 自治县,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占全省的 30%,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46个,占全省的 5 2.3%;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 9.78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55.5%。
还有253个民族乡。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 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 化。
三、 完成习题。
1 、我知道的民族歌舞有:2 、我了解的有趣的民族特色有:3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4 、画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贵州地图。
板书设计:年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科 综合 备课人 田茂轲第周星期第节月第 课时学期第 课时热爱贵州教学目标了解自己的家乡 ---- 贵州教 学 过 程为什么骆驼、沙狐等动物能自在地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而许多动物却不能呢?我也很奇怪,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生存法宝,我们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吧!1、说说找找。
沙漠里有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别的生存本领?学生查找资料,汇报。
2、整理资料。
对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3、作总结。
对资料进行总结,制作成表格。
4、填写第13页的学习单。
是呀,穿短衣短裤岂不更凉快?我们来模拟体验一回就知道了。
1、初步了解。
沙漠中人们的穿着有什么特点?同时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学生发言。
2、我们的体验计划。
学生制定体验计划,填写书第14页的表格。
3、亲身体验。
学生亲身体验活动。
4、查查原因。
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发言。
5、填写第16页的学习单。
板书设计:1、了解沙漠环境、沙漠动植物的生存本领、人类在沙漠中的活动等相关知识。
2、通过模拟活动,尝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增进对沙漠的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做些科普小报发给同学们,做一次环保宣传吧!1、确定小报的内容。
小报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发言。
2、采集相关素材。
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3、学一学。
大家看看从常见的小报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出小报。
4、制作小报。
学生制作小报活动。
5 、填写第18页的学习单。
我发现苔藓总是长在墙角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是不是它不喜欢阳光?我们可以给苔藓多安几个“家”,看看它在哪里长得好。
1、我们的猜想。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苔藓呢?学生发言。
我们一起来猜想一下苔藓喜欢的生长环境。
2、确定实验方法。
怎样可以验证这个猜想呢?好,我们一起来做做实验。
3、学生活动。
4、观察与对比。
把各自的实验记录表进行观察与对比。
5、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记录,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发言。
6 、填写第22 、23页的学习单。
板书设计:一、同学们自由说说你是怎么学习数字的。
二、学习26 页数的历史。
三、“阿拉伯数字”就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它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它为什么能在全世界通用?同学们通过26 页的学习,回答以上问题。
四、看看“ 0”和“ 1”有什么特点,完成27 页习题。
五、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一个数除以0 的算式?0 能做除数吗?查查资料说明0 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把理由写下来,完成28 页表2.六、进一步总结在乘法和除法的竖式计算中。
完成29 页表1。
七、说明1 在计算中的特点,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完成讨论,教师总结。
29 页表2。
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走进“”和“ ”的王国板书设计:六、查一查“一”和“零”的词语。
把它们写下来,写在26页我们现在学的为什么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发 明和运用。
实践与探索 0和 1都表示什么?我们现在学的为什么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发 明和运用。
实践与探索 0和 1都表示什么?教 学 过 程教学目标看看“ 0”和“ 1”有什么特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含有“一”的词语有:含有“零”的词语有:七、了解计算机与二进制。
八、完成37页图表。
九、学习38页参考资料。
了解数字入诗趣闻。
板书设计:一、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
二、学习39--40 页漫话中国传统节日。
观察思考,完成下表。
二、与同学们分享你喜欢的节日。
同学们回答问题。
1、我喜欢的节日是:2、我喜欢这个节日的理由是:3、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故事有:4、这个节日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有:同学们完成42 页表格。
三、把家人喜欢的节日做成卡片。
完成43 页表1.四、写出自己记忆中的春节,与同学们分享。
完成43页表2.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什么节日快到了,请班干部带头,组织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二、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找到的材料写在下边,完成46 页表1.板书设计:一、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二、导入新课: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 感性认识, 实例,提 出一系列一声现象有激发兴趣。
三、新课:四、声音的产生:1 、指导看图,同时播放音像 ——— 声情并茂2 、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 ———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 、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 小鼓、小锣等)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 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 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4 、引导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 五、声音的传播:1 、探究:桌子传声 ————— 固体能够传声2 、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3 、“真空铃”演示:——— 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4 、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5 、演示:液体传声 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 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几种物质的声速: 认识理解,记住: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六、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设计:年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科 综合第周 星期听,声音真奇妙备课人 田茂轲 第 节 月第 课时 学期第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板书设计:1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知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 学 过 程一、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同学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二、 了解声音的种类。
完成59页图表 1和2. 自制一种或几种乐器。
乐器名: 简图: 材料: 使用说明:三、 选一个题目进行研究。
1 、 植物生长与声音的关系 2 、 声音与人的关系 3 、 男女声音有什么不同 4 、 昆虫发声的秘密 5 、 口哨是怎样吹出来的 6 、 什么是立体声、回声7 、 声音在什么地方传的更快,在研究中了解声音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四、 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 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 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 五、 学习声音会跳吗? 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声音更容易在湿空气里传播。
六、 学习 61页声音也会灭火的道理。
时间 教学内容听,声音真奇妙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 学 过 程一、激趣导入在师生问好之后,我出示谜语:“说它多,真是多,全国每人有一个;说 它少,真是少,全国只有十二个。
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1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生肖文化知道多少呢?(老师边等待学生回答, 边板书:知多少)2 、十二生肖是哪十二个动物?(课件出示,并介绍生肖的特征) 这十二 个动物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那么老师今天就来带领同学们一起畅游生肖乐园二、走进生肖“奥运会”场地——讲故事 点击课件提问: 1 、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2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3 、为什么老鼠排第一呢?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讲故事——生肖奥 运会,以帮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