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助于预防 和缓解各种身心疾病。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心理 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工作与生活平衡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有助于保持身心 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外源性病因
指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社会心理因素
指由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生活压力、情绪波动等 。
发病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
疾病发生时,机体一方面受到 损伤,另一方面也产生抗损伤
反应,二者相互作用。
应激与适应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会产 生应激反应,但同时也会适应 这种刺激,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
03 疾病过程中的病 理生理功能紊乱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血糖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昏迷、休 克等严重后果。
脂肪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等。
蛋白质代谢紊乱
如低蛋白血症、高蛋白血症等,影响 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影响心脏 、肌肉等器官功能。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高 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和免 疫力。
规律作息
控制体重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身 体机能和内分泌。

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

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

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
摘要:
1.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的背景和目的
2.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4.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正文:
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是一本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籍,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这一重要的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它旨在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等方面。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探讨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学不仅是医学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关键学科。

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逻辑清晰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

它不仅详细介绍了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结合临床实际,对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此外,本书还附有丰富的实例和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邱师兄医学笔记病理生理学是一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医学教材。

主管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

主管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

主管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单选题]1.疾病发生中的体液机制主要指()。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作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江南博哥)致调节紊乱而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A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疾病中的体液机制主要是指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质和量的变化,导致体液调节的障碍最后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发生疾病。

体液调节紊乱常由各种体液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它包括各种全身性作用的体液性因子和局部作用的体液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

[单选题]2.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正确答案:B[单选题]3.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是()。

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正确答案:C[单选题]4.高热患者易发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正确答案:A[单选题]5.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可能是()。

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性水肿D.肝性水肿E.肺水肿正确答案:C[单选题]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渗透压主要是由电解质(如NaCl)产生的,由蛋白质来维持。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Na+,K+。

[单选题]7.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要是因为()。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B.肾血浆流量增加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压增高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正确答案:C[单选题]8.下列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的是()。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生理学分支,其研究内容涉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机体的代偿和调节等方面。

在病理生理学考试中,通常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大题,下面是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炎症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机体为了回应损伤而进行的自我修复过程,其主要包括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组织修复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4. 肿瘤发生和发展: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殖的细胞构成的肿块,有恶性和良性之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5. 血液循环疾病:血液循环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血液循环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7.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胃溃疡、胰腺炎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8.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生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与疾病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定义说明解析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定义说明解析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们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主要关注病理变化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而病理生理学则更加关注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学是通过对疾病患者组织和细胞的研究,来诊断疾病并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它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病理生理过程和病因学。

病理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明确诊断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则更加关注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它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学异常,以及这些异常如何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功能。

病理生理学通过对疾病患者的生理参数监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的进展,甚至预测疾病的复发风险。

同时,病理生理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监测治疗效果,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对疾病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总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们的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文章结构本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概述,旨在为读者整体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铺垫。

在此部分,我们将简要阐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心脏病理生理学--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讲义5

心脏病理生理学--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讲义5
(2)心脏负荷过度
1)心脏收缩时承受的负荷称为压力负荷或后负荷,高血压、主动脉流出遭受阻由于射血阻抗增大可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右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及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2)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容量负荷或前负荷。常见于主(肺)动脉瓣或二(三)尖瓣关闭不全、高动力循环状态等。
1.下列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的疾病是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心肌炎
D.心肌梗死
E.高血压病
[答疑编号2356030401]
『正确答案』E
2.下列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的是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肺动脉瓣狭窄
[答疑编号235603040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室间隔缺损时,左心室压力大于右心室。故血流从左向右分流,使右室前负荷增加。
初级药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三章讲义5
病理生理学的心脏病理生理学
心脏病理生理学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及诱因
心力衰竭概念:各种病因使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
1.病因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各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硒缺乏、锑、阿霉素中毒、严重持久的缺血等均可直接造成心肌细胞死亡,使心肌的舒缩功能下降。临床上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诱因常见的诱因有:
①全身感染;②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③心律失常;④妊娠与分娩。
二、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心脏代偿反应
(1)心率加快(2)心脏扩张(3)心肌肥大
2.心外代偿反应
3.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病理改变解析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病理改变解析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病理改变解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

本文将对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病理改变进行详细解析。

一、病理生理学基础1. 血液供应不足:心肌梗死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冠状血流减少或中断。

冠状动脉供应了心肌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时,心肌细胞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2. 缺血损伤: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细胞开始发生缺血。

缺血时,心肌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导致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不足,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此外,缺血还会引发乳酸产生增加,pH值下降,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等不利因素。

长时间的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

3. 心肌损伤与坏死:长时间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血供恢复后的再灌注反应可加剧损伤。

缺血和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受损等进一步损伤了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坏死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塞的严重程度、阻塞的时间以及背后的病因因素。

二、病理改变解析1. 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发生坏死,通常是由于缺血导致的。

坏死的心肌细胞会释放细胞内的肌红蛋白和胆固醇等物质,可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判断。

2. 炎症反应:心肌梗死损伤后,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以清除坏死组织。

炎症反应会引起局部渗出,以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损伤心肌。

3. 纤维化修复: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会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

瘢痕组织缺乏传导性和弹性,可能导致心肌功能减弱。

当瘢痕形成后,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就结束了。

4. 心肌肥厚:一些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会发生肥厚。

肥厚的心肌可能会干扰正常心脏的功能,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什么是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和细胞变化的科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标本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机制。

病理学的分类
1. 解剖病理学:研究疾病对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影响和病变特征。

2. 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和病变特征。

3. 临床病理学:结合临床资料,对病理标本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病理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炎症:炎症是免疫系统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反应,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2. 癌症:癌症是指由于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生长
和分化控制机制,从而无限制地增殖和侵袭周围组织的疾病。

3.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血液或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的
与肿瘤相关的特定分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4. 增殖和凋亡:增殖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凋亡是指细胞的有
序死亡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5. 血液病理学:研究与血液相关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
栓等。

6. 病理诊断: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确诊
和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7. 免疫组化: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结合情况来识别病理变化的技术。

以上只是病理学领域的一小部分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107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总学分:2.5学分内容简介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是一门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疾病概论3学时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学时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及镁代谢障碍第四节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2学时第一节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缺氧2学时第一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四节氧疗与氧中毒第六章发热2 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七章应激2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第三节应激与疾病第八章休克2学时第一节病因与分类第二节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第三节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学时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学时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第四节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2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2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第三节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第四节细胞凋亡与疾病第五节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2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第三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第四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第五节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六节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2学时第一节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主要代谢功能变化第三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3学时第一节分类及病因第二节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第三节肝性脑病第四节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第五节防治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2学时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第二节慢性肾功能不全第三节尿毒症第十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2学时第一节病因和发病经过第二节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发病机制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11.第五版主要参考书:《病理生理学》王迪浔,金惠铭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朱愉,多秀瀛主编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7《The Biological principlesofdisease》.Smith LH & Their SO. Pathophysiology. Saunder Comp. Philadelphia2nd edition.(三)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营养相关内容,规律及有关研究方法,使学求能利用基础知识进行特定人群的营养指导。

运用正确的营养学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是病理生理学的总论和各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肿瘤等。

2.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特征。

三、教学要求及主要环节对病理生理学总论中基本理论和各种疾病发病机理进行详细讲授。

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充分吸收先进成果,联系实际,讲授知识,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部分1.实验课程简介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遵循直观性、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和接受性五原则的前提下,学习在动物身上复制典型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方法,掌握某些常见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关基本素质的培养。

2.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动物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酌基本方法,正确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通过典型病例的课堂讨论,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建立临床思维的能力。

同时也达到验证、巩固课堂理论之目的。

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程序,理解其实验原理。

要注意和充分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和问题,并做好补救准备。

实验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考核办法在实验过程中考核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最后考查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报告采用五分制)。

对无故旷课学时达1/2(含1/2)以上者,必须重修,并且不得参加当年的理论课程考试。

对有事、病假等不能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必须补做实验才能取得相应的实验成绩,不能补做完成的实验学时达1/2(含1/2)以上者,必须重修,并且不得参加当年的理论课程考试。

实验一:小白鼠实验性肺水肿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 类别:专业基础 计划学时:6学时 每组人数:2人 首开日期:第6周 2.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全脂乳水分测定方法,领会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4.实验内容提要:肺水肿的发生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有关。

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肾上腺素,使血液由体循环急速转移到肺循环,导致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水肿。

5.实验操作要点:学习复制小白鼠肺水肿模型。

观察肺水肿的表现及其发生机理。

6.注意事项:分离肺脏时注意不要损伤肺组织,以免水肿液流出影响实验结果。

所用器皿等应当洁净干燥。

实验二:几种类型的缺氧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 类别:专业基础 计划学时:6学时 每组人数:2人 首开日期:第7周 2.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掌握缺氧的分类和特点。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皮肤、粘膜的颜色变化。

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解救方法。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5ml 、2ml 刻度吸管,1ml 注射器,酒精灯,镊子,剪刀。

4.实验内容提要:血液性缺氧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使血液带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①本实验通过小白鼠吸入C O,使C 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引起缺氧。

②亚硝酸钠为一强氧化剂,通过小白鼠腹腔注射后,可使体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Fe2+氧化为F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结合氧的功能,导致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毒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

本实验将氰化物注入小白鼠腹腔。

造成组织中毒,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造成组织中毒性缺氧。

5.实验操作要点:实验全部完成后,比较四鼠皮肤、粘膜和内脏颜色有何不同。

6.注意事项:(1)小白鼠腹腔注射应从左下腹进针,避免伤及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2)缺氧瓶一定要密闭,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口。

(3)切忌C()产生过多过快,导致动物迅速死亡而影响血液的颜色变化。

(4)氰化钾有剧毒,勿粘染皮肤、粘膜,特别是有破损处。

实验后将物品洗涤干净。

实验三:内生致热原性发热1.实验特点:类型:验证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6学时每组人数:2人首开日期:第8周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复制内生致热原发热模型的方法。

观察发热时体温的变化规律。

体温计,坐标纸,灭菌除污染的10ml、20ml及7号针头,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无热原生理盐水,内生致热原生理盐水溶液。

4.实验内容提要:通过静脉注入内生致热原生理盐水导致动物发热。

5.实验操作要点:体温计头应涂以液体石蜡或凡土林,以免损伤肛门。

6.注意事项:每次体温计的插入深度应一致,约10cm(应做好标记以保证插入深度的一致)。

体温上升高于对照体温0.3℃视为发热。

测温时,家兔不能捆绑,否则体温不上升。

可用一手将家兔仰卧抱在怀中,另一手持温度计测温。

蛋品科学与技术Egg Processing课程编码:10001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总学时数:36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总学分:2学分内容简介蛋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以禽蛋为研究对象,蛋品科学为基础,综合有关学科知识,研究其加工理论,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变化规律,为蛋品工业服务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禽的生产,蛋的结构及其它蛋类科学理论知识、蛋的贮藏保鲜、蛋制品加工理论及加工技术。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绪论1学时蛋品工艺学的任务和内容,国内外蛋品学及工业发展概况,学习蛋品工艺学的意义。

第一章禽蛋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成分4学时一、蛋的形成二、蛋的结构及化学组成三、蛋的物理、化学性质四、蛋的加工特性五、蛋的营养价值。

第二章禽蛋中微生物及蛋的腐败1学时一、禽蛋中微生物来源、种类、禽蛋的腐败变化第三章禽蛋的质量鉴定2学时一、质量鉴定常用方法、如感官鉴定法、哈夫单位测定法二、大小测定法、灯光透照法和蛋黄指数测定法第四章鲜蛋的包装、运输及分级1学时一、鲜蛋的包装、运输及分级方法和要求第五章鲜蛋的贮藏2学时一、鲜蛋在存放过程中的变化、鲜蛋的贮藏方法,如冷藏方法、石灰水贮藏法、涂膜方法、气体贮藏方法。

第六章再制蛋的加工4学时一、松花蛋的腌制机理、加工方法二、糟蛋的加工、咸蛋的加工、皮蛋加工原理及方法三、鹌鹑蛋罐头的加工、其它蛋的加工第七章冰蛋制品3学时一、半成品加工、冰蛋加工及蛋液的杀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