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累计折旧的“四种计提方法”.
折旧4种方法

折旧4种方法
资产折旧是会计处理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它有助于确定财务报表中不同期间发生的收入成本及利润,提供对实际受损成本或损失情况的反映,并便于对资产价值、报表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审核评估和分析。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把总折旧费用分摊到它的使用期限,按比例分摊到各期账务期间,是把资产在其使用期间的折旧费用等额地分摊到这一使用期间的期间收回。
例如,一台机器的使用寿命为10年,折旧率为10%,则每一年折旧费用等于本金的百分之十(机器本金为10000元),即1000元。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认为资产折旧以它提供的服务量来计算,把资产的折旧费用根据它在账务期间内提供的服务量来分摊。
按服务量的计算公式为:该折旧期间的折旧费用=本金*当期使用比例,当期使用比例为待折旧期间剩余服务量(它还能提供服务时间)除以其总服务量(它制造时预计提供服务时间)后所得一定比率。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折旧方式,它采用购置费用计入账上原值,然后按一定比率计提折旧。
同时,原值递减,折旧费用增加,余额逐期递减,折旧费用也按一定比例递减,使得计算结果一致。
其计算公式为:该折旧期间的折旧费用=上期未折旧余额*当期折旧率(折旧率应等于每月折旧率)。
四、百分比法
百分比法是按购置费用的比例将各项折旧费用等额分摊到各期,使得每期的折旧费用都是恒定的。
该计提的比率一般为:原值*折旧率。
其计算公式为:该折旧期间的折旧率=本金在当期折旧后的余额*当期折旧率。
会计四种折旧方法

会计四种折旧方法会计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四种折旧方法。
一、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会随资产的工作量而不断变化。
一般资产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别较大的,适于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如汽车等应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特点:不是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考虑净残值)×2/预计使用年限;注意: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四、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资产折旧4种算法

资产折旧4种算法资产折旧算法一、年限平均法:需要的参数:1.固定资产的原价2. 预计净残值3. 预计使用年限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价×100%二:月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12三:月折旧额=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12四:月折旧额= 原价×年折旧率÷12二、工作量法:需要的参数:1.固定资产的原价2.预计净残值率或者净残值3. 预计总工作量4.该固定资产本月的工作量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价×100%二: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该固定资产当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三、双倍余额递减法:需要的参数:1. 固定资产的原价2. 预计使用年限3. 月份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率的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最后两年使用平均法平摊)四、年数总和法:需要的参数:1. 固定资产的原价2. 使用年限3.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是一种会计手段,用于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分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内的每一个会计期间中,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递减。
这种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减余价值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折旧方法。
第一种是直线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
直线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其残值后,平均分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内。
折旧费用每年都保持不变,即一致折旧,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
例如,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为1万元,则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1)/5=1.8万元。
第二种是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认为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递减较快,而后递减速度较慢。
因此,加速折旧法将折旧费用在使用初期分配得更多,后期分配得更少。
加速折旧法常见的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倍数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直线法的基础上,将每年的折旧费用翻倍。
年数倍数法则是将每年的折旧费用乘以一个递减系数,递减系数通常是根据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给出的。
例如,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为1万元。
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0-1)/5*2=3.8万元,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1-3.8)/5*2=2.4万元,依次类推。
第三种是减余价值法,也称作年金法。
减余价值法是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确定一个递增的折旧率,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原值的分摊。
具体而言,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折旧率,第二年为剩余价值乘以折旧率,依次类推,直至折旧至残值为止。
例如,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为1万元。
如果采用减余价值法,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0万元乘以0.25,即2.5万元,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8.5万元乘以0.25,即2.125万元,依此类推。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的选择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当地税务法规来决定。
会计中计提折旧的方法

会计中计提折旧的方法折旧是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和经常性降值而计提的费用。
折旧的计提能够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和保值效果。
在会计中,有多种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折旧计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折旧计提方法,在企业会计中应用广泛。
直线折旧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直线折旧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固定的,计提简便、稳定,并且计算结果易于理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变化比较平稳、使用寿命较长的情况下。
直线折旧法通常适用于办公设备、汽车等长期使用且价值稳定的固定资产。
2.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一种根据固定资产价值快速降低而设计的折旧计提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最初使用期间价值快速下降的情况。
加速折旧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2×(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初始年度的折旧费用比较高,后续年度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急剧下降的情况,比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等。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按照固定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计提折旧的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2×(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定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的计提金额在每年都是变化的,通常前几年的折旧费用较高,随着资产净值的减少,后面年度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快速下降的情况,有助于更快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在选择折旧计提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和使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方法。
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同时,折旧的计提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确保折旧计提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指的是公司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和规则。
因为资产的使用年限和价值衰减程度不同,所以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采用了不同方法。
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统计、投资决策和税务处理等方面。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以下四种。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它是指每年按固定数量计提折旧,每年各折旧相等,直到折旧完毕。
该方法的公式为,每年折旧数=(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期限结束时的价值,即资产报废时的估价;使用年限是指公司预计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时间。
2.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也被称为加速折旧法。
该方法是指每年以前一年未折旧的残余价值为基数,按固定的百分比计算折旧额,每年折旧额逐渐减少。
该方法的公式为,每年折旧数=(2÷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也称为生产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量、生产效率、工时、运行时间等,按固定的单位折旧率计算每件产品或每个单位的生产成本,实现每个生产单位的平衡折旧。
该方法的公式为,每年折旧数=每个生产单位的单位折旧额×生产单位数。
4.年限和残值法年限和残值法是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和报废进行度量方法。
它是指在计算折旧的时候,先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估计的残值,确定每年的折旧额,直到资产最终报废。
该方法的公式为,每年折旧数=[(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
其中,剩余使用年限是指该固定资产已使用的年限减去目前的年限。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第一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一)平均年限折旧法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限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和产品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不易作精确的计算。
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
”①“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
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
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
”②由此可知,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一般是依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的工程和产品成本中,每年的折旧额,是由固定资产价值除以使用年限算得。
累计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

累计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
在会计和财务领域,累计折旧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四种方法来计算:
一、直线折旧法(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这是最常见的折旧计算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按照直线折旧法,资产的价值被均匀地分摊到其有限的使用寿命内。
折旧额等于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除以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
二、平均年限折旧法(Units of Production Depreciation):这种方法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来计算折旧。
折旧额与每个会计期间实际使用的数量成比例。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使用量不一致的资产,例如机器设备。
三、加速折旧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加速折旧法是一种前端加载的折旧方法,即在资产的使用寿命早期,折旧额较大,而在后期则较小。
常见的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递减法。
四、递减余额折旧法(Declining Balance Depreciation):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加速折旧方法,但是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递减余额折旧法的折旧率是根据资产的净书值(未折旧部分)来确定的。
这意味着折旧额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是逐渐减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累计折旧的四种计提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计算的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
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
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
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预计经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上例,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成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
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刀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丄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
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
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例】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固定资产原价为300000元, 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额=300000元*40%=120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40%=720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00-120000-72000-43200=64800元
第四、五年应提折旧=(64800-8000/2=284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
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