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三,四

合集下载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意蕴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应尽可能地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2、课堂教学:(1)启发引导阶段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

应尽可能地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以便于学生精心比较鉴别。

②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③根据需要,介绍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④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重点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2)欣赏深入阶段①先选择感性形象特征比较明显的雕塑或绘画作品,如《跃马》、《柳牛图》和《杜甫》等,进行范例欣赏。

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具体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力。

然后,在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②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③建筑、园林艺术的观念性、抽象性很强,应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

④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性。

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

(3)结巩固阶段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活动方式和程序。

课堂练习欣赏跃马——课本上的介绍柳牛——杜甫——狼牙山五壮士——学生屈原行吟图,补充故宫太和殿(建筑)书上有介绍三、相关素材:意蕴——一种既发生与艺术品的物质媒介、材料及形式,但又超越这些因素。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单元总目标1. 通过本单元各种观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觉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 通过观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推断、沟通与评价。

第一课时课型基础学问课教学方法体验、启发、探究教学目标让同学自己体会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给同学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会观赏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感受、理解和体验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力量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观赏与评价,使同学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作品的观赏与评价,同学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同学的思索,老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1 主要内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和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现形式,象音乐用声音一样,美术也有自己的的表现语言,美术的表现语言有线条、外形和颜色等,美术作品就是运用这些方式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的。

培育自己的颜色感觉力量,由于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精确地表现出来,水粉静物写生也同样如此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

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精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

假如规定了色调,还要留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视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颜色的整体性也是需要留意的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精品】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精品】

教案课题:___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______ 课型欣赏.评价__八_年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能在感受、理解、体验过程中,发现并描述作品的某些意蕴,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含的内在含义,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味。

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课前: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重视。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和活动二的作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来评述一幅作品,你都想到从哪些方面或者是角度来评述?学生回答:(表现内容、引人注目、文化、人文、哲理、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作者生平、感受、含义、色彩、形式、风格、构图、艺术语言……)任何一个作品包括我们看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戏剧、舞蹈等,他们都属于视听知觉艺术,都是艺术家经过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创造出来的,大家反思一下我们在平日欣赏的过程中,我们是“看”了、“听”了、也“知”道表现了什么内容,那么有多少同学“觉”了,更何况还有“觉”以外---超越视听知觉之外的更深层的东西?所以欣赏艺术作品需要大家在今后反复的去把握、去理解、去反思,跟创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透过外在的形式去挖掘、去感悟内在的含义,也就是上节课所讲的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价值。

提问:什么叫意蕴?学生简单讨论。

师:对于艺术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似乎很难说清楚怎么回事,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感受和理解艺术的意蕴,走进作品,体验意蕴。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程序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通过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等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学情分析经过小学6年,初中一年的美术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美术欣赏与分析作品的能力,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了解和把握。

同时,新教材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在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创了一大块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所展示的优秀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加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B、方法与过程: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C、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活动注重体验与交流,以期使学生感同身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理性认知。

四说教学重、难点A、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B、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很直观的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学科。

在新课标的带领下,我们“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育理念,因此在教案设计时,考虑到我们山区的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看到的少。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二分析与评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学时的基础上,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是教学活动对于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递深.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掌握美术理论和技能基础上,从更深层次研究美术作品的学习活动.基于美术教学的弱点,学生实际掌握的美术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能够驾驭本单元和本课时学习内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活动着重立足于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上,强化学生从更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

1.课时:第二课时2.课型:欣赏课3.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4.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以及不同元素的基本含义;2.学生学会从美术作品构成的元素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作品;3.提高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作品;2.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找到理解作品的最佳切入点;3.在欣赏、分析、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和发现,学生增强对美术认知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审美的自觉性;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体系。

5.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构成所谓的艺术二. 教学方法:谈话与讲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实践与讨论三.学法指导作为艺术欣赏课,难在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去认识、理解、评价、评述作品,这些都是建立在艺术修养基础上的。

现实中艺术教学经常存在着难以突破的障碍,其教学的连续性也成为中学教学的困扰,所以,本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继而独立实践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学习领域:欣赏、评述目的要求:使学生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挖掘其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要点难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与过程:一、组织教学上学期我们已经感受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现象之中,大多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新授1、跃马(霍去病墓石雕,西汉)请的学谈谈你所了解的霍去病。

师:汉代雕刻艺术珍品。

霍去病是汉武帝最爱的青年将领,18岁开始率军出征,先后六次大获全胜,无一败绩;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117年英年早逝,年仅24岁。

霍去病墓占地6600多平方米,南北长101.5米,南面宽56.7米,背面宽58.4米,冢高18.38米,“冢像祁连山”,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

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2、故宫播放录像,提问:1)故宫是按照什么样的建筑形式来作布局的?前朝后寝,中轴对称。

2)故宫的建筑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蕴?(课本中找)充分张扬了封建皇权的尊严与神圣,又寄寓着朝野和谐、社稷稳定的深意。

3)你看到故宫有什么样的感受?威严、气势磅礴……4)有哪些细节表现了帝王的威严?色彩、高墙、金水桥、丹陛……师: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美术欣赏部分,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是新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美术作品,可透视古今中外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民族习俗以及宗教、神话,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真可谓大千世界无所不包。

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及审美价值。

2、学情学情学情学情分析分析分析分析由于八年级的学习任务重,学习的压力也较大,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我设计以历史故事导入,是为了激发他们参与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

还可结合课本欣赏图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审美话题。

如:当今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思想冲击很大,什么是真正的美?这也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本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正确审美思想的一个话题。

课本中米洛斯的维纳斯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人高尚而又健康的审美观:女性的美丽应是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许多学生平常关注文化课学习较多,了解的名画家、名画并不多,欣赏能力不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害怕出错,老是想在课本中找点标准答案。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提问时所提问题不能太专业,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联系。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2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2
艺术作品意蕴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作品内在的含义和意义,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表达。其次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灵魂,传递出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是作品所展现的风骨和精神,彰显了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这些层次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完美呈现,其匀称和谐的造型、婀娜自然的体态以及庄重典雅的气质,无不透露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同时,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的晚餐》中,通过耶稣与十二门徒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艺术家对善良、正义美德的赞美和对丑恶行为的斥责。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艺,更让观者深刻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座头部和左手残却的菩 萨雕像呈自然而随意的坐 式,身材匀称,比例适中, 端庄而凝重,气韵不凡, 洗练微妙的造型之中,富 含内在的生命力,因而以 其极具东方色彩的美感而 具有和古希腊雕刻一样的 永恒魅力。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国画)白雪石
《山色空蒙雨亦奇》既有宋画 的严谨精湛,又有元画的轻快 悠然,具备水彩画之秀润的同 时又兼具版画的纯净与明快的 装饰美感。以境取胜,除注重 实景的描绘外,注入感人的空 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 水画中,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 的独特画境,树影班驳处又可 以见到油画的笔触,“老树繁 枝,笔笔有力,或苍老、或挺 秀,繁而不乱,加强了画境的 深邃感。
牡丹(中国画)吴昌硕
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 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 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 骄、艳而不俗的神韵。
艺术作品意蕴的四个层次
• • • • 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义
秋浦蓉宾图
《秋浦蓉宾图》纵149.1厘 米横95.5厘米。台北故宫博 物院藏。荷叶枯黄,芙蓉展 艳,一派秋光旖旎,花间鹡 鸰腾跃,两鸿雁振翅凌空, 意在千里。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中 国 画 ) 白 雪 石
牡 丹 ( 中 国 画 ) 吴 昌 硕
菩萨坐像残躯(雕塑)唐
菩萨坐像残躯(雕塑)唐
晓雨含烟(中国画)张立辰源自《晓雨含烟》以特殊水墨技 法挥写荷枝荷叶,使画面似 形似影,荷花更显娇嫩,可 以使人在烟雨蒙蒙的含蓄景 象中去发觉特有的迷人美感。
静物(中国画)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 生于广东梅县。
林风眠的静物画大多 画瓶花、盆花、玻璃 器皿、杯盘、水果等。 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 他探索构图、色彩、 线描与色光的结合。 有一种孤寂、空旷的 风格,特点鲜明,很 有个人特色。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 美价值(欣赏· 评述)
秋浦蓉宾图 佚名
晓雨含烟(中国画)张立辰
映日(中国画)潘天寿
静物(中国画)林风眠
映日
潘天寿(1866年—1971年),浙江宁海 人。
《映日荷花图》,纸本设色,纵161厘米,
横59厘米。此画是潘天寿1964年所绘,为 其晚年的成熟作品。 这幅画一改普遍的构图,将荷花置于 左上方边缘部分,虽然占的位置不大,但 墨色浓重,线条强劲,与画幅右下方水墨 淋漓的大片荷叶形成构图上的平衡。与之 相对应的,右下角一小块赭黄的地面与红 荷也构成斜对角线的构图,产生向画外展 开的张力。纵观全图,一种空旷、自由的 感觉油然而生,潘天寿常用映日荷花来表 现他对西湖的热爱,寄托对家乡风土的浓 厚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