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精选】贵州省铜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铜仁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
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
第一流文艺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本来是不可辩驳的。
但是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
所谓题材就是情节。
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
比如做史诗和悲剧,只应采取英雄为主角,不应采取愚夫愚妇。
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
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为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
这些学说发源较早,它们的影响到现在还是很大。
这种主张在近代颇受形式派的攻击,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
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家大道德家。
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
如果你不是艺术家,纵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
这一派学说到近代才逐渐占势力。
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这两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呢?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这个道理以后还要谈到),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展转不止的乱想。
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大半是偶然的。
(解析版)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12月考试题文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集合A. B. C. D.【答案】D【解析】全集,集合...故选D.2. 设复数满足,则=()A. 1B.C.D. 2【答案】B【解析】由,得.=.故选B.3. 若幂函数的图像过点,则= ( )A. B. C. D.【答案】D【解析】设幂函数,图像过点所以,解得.所以.故选D.4. 已知,则的夹角为 ( )A. 30°B. 45°C. 60°D. 120°【答案】C【解析】由,得,∴,又,∴,即,∵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180°],∴与的夹角为60°.故选:C.5. 已知,为直线,为平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答案】B对于选项B,由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可知,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平行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或异面,所以错误;. 当,有或或,所以错误.故选B.6. 已知,,,则、、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故选D.7. 设a∈R,则“a=1”是“直线l1:ax+2y-1=0与直线l2:x+(a+1)y+4=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得出l1与l2平行时a的值,而后运用充分必要条件的知识来解决即可.解:∵当a=1时,直线l1:x+2y﹣1=0与直线l2:x+2y+4=0,两条直线的斜率都是﹣,截距不相等,得到两条直线平行,故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得到,解得a=﹣2,a=1,∴后者不能推出前者,∴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8. 设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则的面积等于 ( )A. 4B. 8C. 24D. 48【答案】C【解析】∵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2,∴=8,=6.∵||=2c=10,∴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6×8=24.故选C.点睛:双曲线上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常涉及到正(余)弦定理、双曲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唐代中期以前的城市,有着严格的政治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严格的规定,简单说来就是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
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的独立推动作用逐渐显露。
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
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经济地位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形成与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
随着城市的经济属性不断增强,唐代中期以前形成的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弱化,城市等级中的经济性因素不断增强。
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
新的城市等级体系核心内容如下:一是政治地位已不是城市规模的唯一决定因素,政治地位高的城市不一定比治下的城市经济水平高;二是城市等级体系跨越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体系所涵盖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区域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
以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为例,到唐代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
除了纵向上的区域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形成,横向上同一层级的城市分工亦日益深化。
这些城市往往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将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同一等级城市之间形成较为常态的分工合作,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城市群。
例如苏州以丝织品与盐业闻名天下,《新唐书·地理五》记载苏州土贡有:“丝绵、八蚕丝、绯绫。
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

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
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
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
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
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
倒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
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
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
”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
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
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
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合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辩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

巴蜀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理科数学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答案】B故选B.2. )B. C.【答案】B故选B.3. 平面向量满足,,,则向量与的夹角为()【答案】C4.等于()【答案】A,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故选A.5.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1)).若直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在该“数学风车”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答案】C,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由全等直角三角形得,“数学风车”的面积为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故选C.6. 某商场失窃,四个保安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 说假话的是乙和丁B. 说假话的是乙和丙C. 说假话的是甲和丙D. 说假话的是甲和丁【答案】D【解析】若说假话的是乙和丁,即“我们中没有人作案”与“我作案了”相矛盾,故排除选项A,说假话的是乙和丙,即“我们中没有人作案”与甲所说“我们四人都没有作案”、丁所说“我没有作案”相符,则丙所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也为真话,与丙说假话矛盾,故排除选项B;若说假话的是甲和丙,则乙所说“我们中有人作案”为真话,但无法判定丁所说“我没有作案”的真假,故排除选项C;若说假话的是甲和丁,即丁作的案,则乙所说为真话,丙所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也为真话,即选项D正确.故选D.7. )B. C.【答案】B,所以,即函数在上的值域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求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值域或最值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要注意总结:(1)(2)(3).8.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的值为3,则输入的的取值范围是()D.【答案】C因为输出的值为3故选C.9. 某天上午的课程表要排入语文、数学、英语和两节自习共5节课,如果第1节不排数学,且语文和英语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课表的方法有()种.A. 24B. 48C. 30D. 60【答案】C【解析】先将数学和两节自习进行排列,留有4个空安排语文和英语,排法.故选C.10.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答案】C,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对数的大小比较;的大小,与平常的中间值(1,0,)不同,11. 设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相切于点2条,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D,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即,即点且,因为满足条件的直线只有两条,所以故选D.12. 已知函数)不确定【答案】A,下面判定的符号:令,则,则递增,,,若,则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在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时,要注意“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和“过某点的切线”的不同,“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即该点一定在曲线上且是切点,但“过某点的切线”则该点不一定在曲线上,也不一定是切点.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__________.【答案】5,即二项式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14. 的前项和为,则.【答案】311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数列的是一个分段函数,一定要注意验证当若满足,写成一个解析式,否则写成分段函数.15. __________.【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到原点的距离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平面区域、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利用可行域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涉及的目标函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方;(2).16. 在四边形,则四边形__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即取得最大值12,即,解得,即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的前项和【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的方程组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Ⅱ)利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试题解析:.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求和方法,,求和方法是等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对齐相减,转化为部分项成等比数列进行求和.18. 如图,所有棱长均为2,的中点..【解析】试题分析:(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得到线线垂直,进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进行证明(Ⅱ)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相关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向向量,进而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进行求解.试题解析:为底边的中点,故由于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故,19. 作为加班拍档、创业伴侣、春运神器,曾几何时,方便面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朋友”,然而这种景象却在近5年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
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
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
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
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
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材料二: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
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
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
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
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
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D. 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 吃。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分)
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
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
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
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
任教燕园 1929年,顾颉刚回到家乡苏州,拜访了当时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钱穆,借去了钱穆正 在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手稿。回家读了之后,顾颉刚认为,钱穆已经不适合再在中学教
4
书了,便推荐他到中山大学任教,可惜未能成行。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意识”。有
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
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
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
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
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
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
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又,都会在石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五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②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③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④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⑤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 2 -
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在水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B.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坚韧有力,具有降低心率和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C.与一般陆地动物不同,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并且具有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 D.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B.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C.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D.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虚 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 3 -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 - 4 -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 B.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 C.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上是表明祖- 5 -
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 5.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 (5分)
6.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