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_说课稿
高一通用技术三视图的绘制说

技术与设计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01
(说课稿)
02
三视图的绘制
03Leabharlann 01说课环节02
教学目标
07
教学程序
09
教学环境和资源
08
三视图的绘制
04
教学重点难点
06
教学策略方法
03
教材分析
05
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三视图的绘制》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三视图作为一个技术图样是工程界的一种通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我将本节课定位为实践课,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物体三视图的体验,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三视图的动画,一起复习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以及正投影的正投影的投影特性:真实性, 积聚性,收缩性。
(二)绘制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15分钟)
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正投影的特性及三视图的原理同学们都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怎样才能绘制一幅完整的三视图呢?
2.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步骤。
六、教学程序
主视
技术说明
标题栏
教学程序
投影讲评(5分钟) 教师巡视学生作图情况,投影讲评学生作品。对优秀的三视图给予表扬,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对错误的地方给予更正。通过此环节使同学养成规范制图的习惯。
谢谢!
汇报人姓名
轴对称物体的基准线应以对称平面(对称线)、轴线为基准线,如下图。 基准线 主视
02
四、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具直观教学
设疑思考
逐步渗透
师生交际结合
教师引导 学生构建知识
三视图说课稿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三视图”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与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能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由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并画出其直观图。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4.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组合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及其变换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用运动变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画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6.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实例辅助教学。
7.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开始设计了3个问题,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8.教学过程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说课稿

《三视图》说课稿高青县第一中学吴润宗《三视图》说课稿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通用技术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里面的一节,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使设计方案的表达与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画三视图也煅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学必修2》的学习是一个补充和提高。
2、教学目标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对“设计交流”的内容要求“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从中可知技术图样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而三视图则是技术图样教学的重点。
作为高中生,需要培养观察与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
根据我对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空间三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投影规律,三视图的识图和绘制难点:三视图的识图和绘制二、说教法教学方法: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教学媒体:有关教学内容的模型,课件。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来引导教学。
此外,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科目:高中通用技术《识图与制图》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
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
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
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1、思想品德目标: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
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
4、教法选用: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说课稿

思考3:观察下列两个实物体,它们的构造特性如何?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
思考4:如图,桌子上放着一种长方体和一种圆柱,若把它们看作一种整体,):将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
一种空间几何体都对应一组三视图,若已知一种几何体的三视图,我们如何去想象这个几何体的原形构造,并画出其示意图呢?
思考1:下列两图分别是两个简朴组合体的三视图,想象它们表达的组合体的构造特性,并画出其示意图.
思考2:下列两图分别是两个简朴组合体的三视图,想象它们表达的组合体的构造特性,并作适宜描述.
例3 说出下面的三视图表达的几何体的构造特性.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为——
2
正视图
2
练习: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m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3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三学时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1.柱、锥、台、球是最基本、最简朴的几何体,由这些几何体能够构成多个各样的组合体,如何画简朴组合体的三视图就成为研究的课题.
问题提出
2.另首先,将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构造特性,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知识探究(一):画简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级下册《三视图》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级下册《三视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视图》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九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和投影之后的情况下教学的。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
学好三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将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和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1.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课时教学内容先是从不同角度观察飞机、军舰、坦克和字典来引出试图的概念,进而分析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位置和大小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三视图,然后以画简单的几何体模型的三视图为例详细阐述三视图的画法和要掌握的要领。
1.3、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2、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过程与方法: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之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1.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2.正确画出三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以及正投影,本课时主要是在正投影的基础上来研究三视图。
九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很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正确画出规则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而要实现难点的突破,关键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三视图》说课教学课件

主视图
高
投影规则: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长
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宽
宽
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
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
左视图
俯视图
01
三视图画图规则
三视图的具体画法为:
1. 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2. 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 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
__
4.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以它的两条对角
线的交点为位似中心,画一个边长为2且与它位
解:画射线OA
似的正方形. 、OB、OC、
E
OD;在射线OA、OB、OC、
A
OD上分别取点D、E、F,使
D
O
B
C
OE = 2OA , OF = 2OB , OG =
F
2OC , O
G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一个位似图形是四边形A′ B′ C′ D′ ,
解:∵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
∴ 四边形ABCD ∽四边形A′ B′ C′ D′ .
∵ 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
∴ 四边形A′ B′ C′ D′∽四边形A″ B″ C″ D″ .
∴ 四边形A″ B″ C″ D″∽四边形ABCD.
∵ 对应顶点的连线过同一点,
∴ 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
∵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相似比1 = 2,
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 B″ C″ D″位似,相似比2 = 1,
三视图公开课说课稿

2.2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说课人:刘志斌一、说教材我校选用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第五版,该教材为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精品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就来自于该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二、说教法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投影的规律来解决“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重点难点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三、说教法1.讲述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2.图示对比法:易于区别概念,并理解接受;3.提问引导法:增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4.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5.实物教学法: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四、说学法1、学情分析(1)学生是数控专业的一年级新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文化理论基础不佳,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
(2)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3)对学习机械制图在数控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4)有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2、学习难度(1)中学课程多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空间形象思维训练基础薄弱(2)学习兴趣不足。
(3)良好绘图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4)专业常识的积累不够。
3、解决方法(1)尽量用实物模型增加直观教学,丰富表象素材。
(2)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4)归纳读图中常见的典型结构,提高头脑中表象积累的层次和质量。
(5)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4、说学法1、老师讲授2、作业巩固3、加强复习4、参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1、复习简要回顾上节正投影内容,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5分钟左右)2、新课讲授(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2—3分钟)导入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个图片想象图片上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用正投影法在一个投影面上得到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2三视图(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辅、说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与特点
三视图是物体在三个特定面上的投影,它能很好地反映物体的全貌,起到了用平面图形刻画立体图形(实际物体)的作用,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所以要时时结合物体的长、宽、高与各个视图的关系,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化解知识的难点。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三视图是利用物体的正投影来表现空间几何体方法,在教材中起着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三)教材处理
由实物---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材遵循“由特殊到一般”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探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
(2)能辨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关系;
(3)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大小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4)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
(2)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
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六)、教学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锥等模型。
二、说学法
1、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主动去联想,探索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清楚.
2、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要求,也为遵循使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联想、探索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辅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投影幕布展示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增加课堂的学习容量,使各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凑自然.
五、说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创设情境”,“观察体验、形成概念”, “理解升华、总结规律”以及“巩固运用、拓展提高”“小结、作业布置”五个教学环节来体现和达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景
1、猜一猜所示的图形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结果
2、忆一忆《题西林壁》,看问题应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3、引出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以图片与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形成概念
1、活动:展示下列一组平面图,让学生说出这是在什么方位看到的结果;并找到图片的共同点。
教师强调:“物体是立体的,我们所观察到的却是平面图形,所以我们是在用平面图形去刻画描述立体图形。
(给出三幅图片,让学生感到从前面、后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一样的。
从左面、右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一样的。
从上面、下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一样的。
从而说明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一般只要从三个方向看)
2、三视图的概念
3、小组活动,深入理解概念
4、三视图的位置关系(达到了用平面图形刻画立体图形的目的)
5.三视图的大小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
(三)、理解升华,总结规律
(1)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探究:说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放在恰当的位置。
(2)指导学生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总结三视图的画法步骤:
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主视图。
使得“长对正”,画出俯视图。
使得“高平齐”,画左视图。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画出下列基本图形的三视图
2、拓展提高:画出三视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六)、作业布置
课本p119练习第一题;p124第6题。
六、教学反思
1、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画图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对三视图基本原理的认识过程,以及对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这一方法的领悟。
2、注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教学中通过猜一猜,忆一忆,看一看,做一做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3、贯彻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我注意先从实物的观察探究到几何体的观察探究,分散了学习上的难点,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效果较好。
4、注意了知识的迁移。
整个教学过程的举例、活动等不是为了就事论事,到此为止,而是让学生由“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迁移到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效果比较好。
教科研初中组五中片数学学科中心备课组 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