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失误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 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内容:三大决策

社 会
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


建设为
建 中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发 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雇佣关系
重农抑商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发
闭关锁国
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雏资本形场市)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新 航 路 : ( 1)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四 条 航 线
见 P27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曲 折
曲折发展
表现: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1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内容: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造”的实施
成果:“ ”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成就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 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 发展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历史必修2《经济史》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历史必修2《经济史》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中国古代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 路
1.发达的古代
1.开辟新航
1.自然经济的
1.社会主义建
农业。
路。
解体。
设的起步。
2.领先世界的
2.殖民扩张与
2.洋务运动。
2.探索与失
古代手工
世界市场的
3.民族资本主
误。
业。
拓展。
义的初步发
革。
化。
4.报刊事业的
义的新变
3.世界经济的
发展。
化。
全球化趋
5.影视事业的
势。
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
球化趋势
1.物质生活与
1. 1929-1933
1.从战时共产
1.战后资本主
习俗的变
年资本主义
主义到斯大
义世界经济
迁。
世界的经济
林模式。
体系的形
2.路上交通事危机。2.第源自次世界成。业的发展。
2.罗斯福新
大战后苏联
2.世界经济的
3.通讯工具的
政。
的经济改
区域集团
变迁。
3.战后资本主
3.伟大的历史
3.古代商业的
3.第一次工业
展。
转折一十
发展。
革命。
4.民族工业的
届三中全会
4.古代的经济
4.第二次工业
短暂春天。
的召开。
政策。
革命。
5.民族工业的
4.经济体制改
曲折发展。
革。
5.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高二历史人教版经济史思维导图

高二历史人教版经济史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农业生产工具发展情况刀耕火种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主要的农作物已具备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耕作技术耕作方式的演变水利工程与灌溉技术的发展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二牛抬杠的犁耕法。

东汉时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并为后世所沿用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形成,并沿用至今水利设施的建设个体农耕租佃制下 庄园经济(大地主田庄)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佃农耕种地主土地,交纳地租。

地主与佃农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田庄劳动者(既有佃农,也有无人身自由的劳动者)集体劳动,与田庄主人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以东汉时期最为典型灌溉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 隋朝芍陂 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大运河 曹魏 唐朝 宋朝明清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风力水车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技术的萌芽时期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精 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时期 隋唐、宋元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时期 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生产力的飞跃;铁农具和牛耕的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熟时期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走向成熟,南方稻作农业开始兴盛 耕、把、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和运用;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完成大型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隋唐,宋元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相作农业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棉花种植在中国逐渐推广出现众多农书土地利用方式增多 明清是精耕细作技术的继续发展时期 明代出现了系统总结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至清前中期,中国普遍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进一步向精耕细作化发展 美洲新大陆的许多作物被引进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作物的种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形成时间形成的背景特点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代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 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自给自足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再生性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条件一、手工业经营模式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与特点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地位发达原因特点 发展阶段长期占主导地位,直到明朝中叶,在部分行业被私营手工业超过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由政府直接经营,供皇室和官府使用,不在市场流通;规模大,分工细致,不计成本,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夏商周 春秋战国明中叶官府垄断、“工商食官”官营为主,出现民间手工业民营在部分行业超过官营艰难经验的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供自己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在市场上出售 主要生产供市场消费的产品,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明代中后期在手工业生产中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业 商周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明清 商朝 东汉 北朝 唐代宋代元代明清时期青铜铸造业 冶铁业春秋时期,铁器时代到来 春秋 两汉 东汉南北朝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丝织业发达,产品经由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出现;丝织品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棉花种植不断扩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丝织品种类繁多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苏州、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青瓷出现白瓷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出现秘色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钩窑)出现成熟青花瓷,瓷艺术和绘画艺术相结合 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出现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齐备、铸造技艺精湛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主要供贵族使用,较少用于农业生铁冶炼和块炼铁技术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杜诗发明水排法发明灌钢法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但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官营、家庭和私人手工业经营形态长期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明朝中后期,江南采用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布局呈现相应变化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先秦时期商周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导图

必修二 经济全球化结构图
背景 混乱、实力对比变化、美国意图
战后资义世界经 济体系的确立
确立 内容 特点
国货金体系 国贸体系
内容 特点 崩溃
国货、世行(宗旨、作用、二者的比较) 以美元为中心;双挂钩原则 1973 年
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影响 稳定秩序、恢复经济、扩大贸易、美国扩张


全 球
欧盟 背景、经过、措施、发展(成员国、货币)、意义

60-80 年 代 区 域 集
团化加强
北美自贸区 原因、经过、目标、特点、作用、趋势
亚太经合 原因、经过、宗旨与目标、特点、意义
90 年 代 以 来 经 济 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 原因、表现、实质(发达国家主导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资本扩张)、特点、评价 问题与展望 存在问题、展望(长远)、对策 中国与 WTO WTO 建立的背景、宗旨作业、中国入世的过程、影响、挑战、对策
三大产业

经济政策





近代前业的 发展与迟滞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农业
农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小农经济(原因、特点<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影响因素、评价)
手工业
三个部门、三种经营方式、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与城市
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城市的变化(功能、界限、管理、时间、规模数量、分布<考案 67 页>)

的调整与创新
国 的
战后资义调整 原因、表现(出现的原因、影响)、实质、影响(黄金、滞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目的、内容、特点、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见P27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 3、工业革命 发生条件: 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
时代,垄断产生 (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目的:见P41 洋务运动 口号: 代表: (标志着中国 近代工业的起步)作为:见P41 影响 20C 60-70 S )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 ?)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
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
“春天”出现原因: “春天”消失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运动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P41 ,在国统区 市场

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动 中国

族资本
主义的曲

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P41 美国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
服装、发型、食品、住房 物质生活 风俗习惯 交通:火车、轮船、航空 交通与通讯 通讯:邮政、电话、电报 大众传媒: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的革新或兴起



现代


生活的
变迁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
欧洲共同体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利:
弊:
促成因素
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