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期是多长时间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热门推荐: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期限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劳动仲裁劳动者要想▲申请劳动仲裁,就一定要在法定时效范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否则一旦错过了时效,劳动仲裁委员会可能就不会再受理了。
那么,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解答内容。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现行劳动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60天。
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并完善了时效中断、中止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同时规定,诉讼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此外,法律还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当事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吗根据现行规定,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庭审查后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仲裁决定须在七日内完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以上规定调整为,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劳动纠纷诉讼的时效是多长

劳动纠纷诉讼的时效是多长在劳动关系中,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无法通过协商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时,劳动纠纷诉讼就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
然而,要提起劳动纠纷诉讼,了解诉讼时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劳动纠纷诉讼时效。
简单来说,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是指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法定的时间内,如果不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法律就不再保护其权利的制度。
这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分为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普通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特殊时效则根据不同的劳动纠纷类型而有所不同。
比如,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这是因为劳动报酬对于劳动者来说是维持生活的基本保障,如果对其仲裁时效限制过严,可能会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再来说说劳动纠纷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比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履行义务,或者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等,都可能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中止则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例如,劳动者因重病、重伤无法主张权利,或者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行使权利的,诉讼时效就会中止。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纠纷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而且,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可能会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在遇到劳动纠纷时,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明、加班记录等。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实务问题】
某公司咨询:我公司曾录用一名劳动者,其1978年入职,1994年10月休病假至2007年10月,2007年10月因改制分流,公司与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现在该劳动者以经济补偿金未足额发放为由将我公司诉讼至劳动争议仲裁委,请问诉讼时效是否已过?
【义贤律师解析】
已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公司已经于2007年10月便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其申请请求早已超过了诉讼时效。
【无忧劳动法提醒您企业操作指南】
企业主张诉讼时效期间已过是权利救济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企业一定要用好这一抗辩事由。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多长时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相信许多人在工作中都与单位发生过矛盾,甚至动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首先我们就要知道,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我们的权益是受保护的,一旦超出这个期限,再想要解决问题就非常麻烦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多长时间?▲一、劳动争议的范围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在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该仲裁时效可中止、中断;3、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最长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最长多长时间一、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最长多长时间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三年。
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情况有: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诉讼时效为“二年”的情况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
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
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三、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包括哪些1、协商解决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
同时也是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可以随时采用的。
协商解决是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2、企业调解3、申请仲裁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时效最长多长时间的相关内容。
我们现在有专门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一系列的法律,这些都是用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的,所以当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仲裁⼀年时效如何计算对于债权⼈的请求权,如果要向⼈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是需要注意相关的诉讼时效的。
同样的,如果是劳动者要运⽤法律维护⾃⼰的合法权益的,需要注意仲裁时效。
那么,劳动仲裁⼀年时效如何计算?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劳动仲裁⼀年时效如何计算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劳动报酬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的,应当⾃劳动关系终⽌之⽇起⼀年内提出。
也就是说,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起⼀年内提起劳动仲裁,⽽对于劳动报酬的索要可以⾃劳动关系终⽌后开始计算⼀年。
劳动争议时有发⽣,申请劳动仲裁受时效限制,然⽽,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与⼀般民事诉讼时效并⾮⼀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第⼀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
同时,该法第四款也规定了因拖⽋劳动报酬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那么,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否统⼀为⼀年呢?这要区分不同情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劳动报酬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的,应当⾃劳动关系终⽌之⽇起⼀年内提出。
”《关于⼯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资总额包括计时⼯资、计件⼯资、奖⾦、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资、特殊情况下⽀付的⼯资。
因此,⽋发的⼯资、奖⾦、加班⼯资、⾼温津贴等都属于劳动报酬范围,因⽽不受仲裁时效⼀年的限制。
⼆、不属于劳动报酬的,如经济补偿⾦、赔偿⾦、代通知⾦等,则适⽤⼀年的仲裁时效,实践中主张权利常指劳动者提出劳动仲裁之⽇。
三、《劳动合同法》第⼋⼗⼆条规定的未签订书⾯劳动合同的双倍⼯资仍受⼀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起往前倒推⼀年。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计算?店铺⼩编在下⽂就为⼤家带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问题,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起计算。
另外,该法规定了,仲裁时效,因当事⼈⼀⽅向对⽅当事⼈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当事⼈同意履⾏义务⽽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不能在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
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向对⽅当事⼈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当事⼈同意履⾏义务⽽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不能在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
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劳动报酬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的,应当⾃劳动关系终⽌之⽇起⼀年内提出。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劳动仲裁的时效性

劳动仲裁的时效性在法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中时效,如诉讼时效、上诉时效、异议时效等,是指当事人提出主张的时间期限。
如民事案件提起诉讼的时候一般为2年,仲裁也有时效规定的,那么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多久?下面由我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期是多长时间
劳动仲裁到法律诉讼之间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可分二种情况:
1、如果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2、如果是用人单位认为所作出的终局裁决有法定违法情形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
相关知识:劳动仲裁需要材料
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类不同的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也不同:
第一类、申请人是员工的,请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有委托代理人的,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同时提交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
(4)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被处罚凭证和被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或证书等。
第二类、申请人属集体争议的,请提交如下材料:除提交第一类(1)至(6)项资料外,申请人需推荐3或5名员工代表,并提交员工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员工签名表,其中属欠薪的集体争议案件,申请人还需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人员名单和拖欠余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