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面子”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轶楠 , 杨中芳 .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 ,2005,28(2):398-401. [2][ 美 ] 亚瑟·亨·史密斯 . 中国人的性格 [M]. 乐爱国 , 张华玉 , 译 .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1998. [3] 李玉峰 . 别让面子成为负担 [M]. 北京 : 中 国纺织出版社 ,2009. [4] 佐斌 .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 本土社会心理 学探索 [M].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 汪凤炎 , 郑红 . 中国文化心理学 [M]. 广州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 [6] 翟学伟 . 中国人的脸面观 [M]. 北京 :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10. [7] 张涛 . 面子——中国社会舞台上的面子艺 术 [M].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2006. [8] 赵赟 . 中美面子观的实证研究 [J]. 贵州社 会科学 ,2010(10):103. [9] 翟 华 . 中 国 人 的 面 子 观 [J]. 决 策 与 信 息 ,2007,(5):44. [10] 岳 磊 .“ 面 子 ” 视 角 下 我 国 腐 败 现 象的文化透视 [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 ,2015(2):120-121. [11] 梁漱溟 . 人心与人生 [M]. 上海 : 学林出 版社 ,1983.
虚荣,所以中国人要适度谋私利,那谁都不会给面子, 所以不仅自己要面子还要给他人给面子。对面子的 态度应该是有之淡然、失之坦然,这样才算是不失 中国人的面子。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婷(1990 ~),女,西北师范 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中如何对待“面子”提供参考。 一、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人的心理状况或情绪总是通过脸面而表现出

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

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

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为了能够说得过去的一点虚荣心,为了并无实际意义的一点自尊心。

中国人常常不得不委屈退让,忍辱求全,不得不低声下气,甘受作践。

面子很重要,中国人特别在意这一点,遂有了死要面子这一说。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落魄得很,但坚持穿长衫。

那长衫很脏,很破,也不肯脱下来。

因为这件长衫,攸关面子问题。

在旧时代,劳动人民都是短打,只有读书人才着长衫。

穿短打,为的是劳动时的方便,外国有" 短裤党"" 蓝领" 这一说,工人阶级的代名词。

穿长衫,潇洒是有了,风度是够了,但要从事体力活的话,会很碍事,动作不能过大,走路不能太快。

孔乙己先生其实相当穷困,那一件长衫不知穿了几多年头,可这是他的一张证书,证明他曾经是读书之人、进学之人、斯文之人,说不定还是曾参加过科举之人。

就像如今很多并不写作文学作品的人,非要参加作家协会,做一名会员的虚荣心,有点近似。

为了这份进过学、读过书的面子,他说死了也不肯脱下这件长衫,而改着短打的。

可他无业,无业也就无钱,无钱就得找点营生,赚两个小钱糊口。

可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替有钱人家抄书。

于是,抄书之余,免不了偶然做些鼠盗狗窃的事,也就免不了挨打。

这也是中国人对于小偷小摸的常规惩罚,而被打者通常也只护着自己的脸。

所谓" 打人莫打脸",就是说,你打我哪里都可以,独独别打脸。

脸,即脸面,对特别在乎面子的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有一次,他腿裹着蒲包,用手扶地,几乎是爬来酒店沽酒喝,掌柜见他如此行状;" 你又偷了东西了!" 他也不作分辩,单说了一句" 不要取笑!" 掌柜的反问:"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他低声解释:" 跌断,跌,跌…… " 他的眼神,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这就是民间谚语" 死要面子活受罪" 的典型写照。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当有一天发现我们自己的脸面丢了,那就像树没有皮一样展露在人们面前,树也许不会有多大损失,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恐怕就不会只是如同一张树皮一样了,而会涉及到我们的尊严和内心精神情感,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的“面子”而与自己的人生发展相提并论,甚至可以为了“面子”而将自己的生命放之于外,尤其是在一个看重个人名声和地位的中国社会来说,每一个人都对“面子”特别看重,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人群来说,就更显重要,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来说,“面子”问题也是他们生活中和精神支撑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种精神和情感的表现,首先是从我们的面部开始的。

面部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和环境的真实感悟和体会,更是人们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自信与荣光的来源。

而当有一天我们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面部似乎不听自己的使唤,自己掌控面部已经成为了近乎一种奢望之时,可曾想过我们的“面子”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和不屑一顾而导致的吗?还是因为我们对于“面子”问题过于看重而忽视了对于它的合理经营呢?每当我们看到因为“面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人时,不禁为之感叹和惋惜,同时提出疑问,“面子”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每当看着因为面瘫而面部发生病变,嘴眼歪斜,肌肉抽搐等时,难以名状的感受会随着我们的进一步体会和感受而变得更加真切、难忘。

当我们与其进行深深交流之后,我们才感觉到:因面瘫而引起的“面子”问题对于他们有多么影响巨大。

面瘫让他们在失去应有的尊严和自信之际,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的各种不如意:职场中人因为面瘫而失去了心仪的工作,年轻的帅小伙因为面瘫而不得不与心仪的女子分开,官场人士因为面瘫而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面瘫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又一个不幸和遭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尊严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情世故。

以下是一些中国的人情世故:
1. 礼貌和尊重:在中国,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并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尊重。

2. 面子和谦虚:中国人注重面子,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因此,人们在与人交往时通常会表现得谦虚,避免过于炫耀自己的成就或财富。

3. 人际关系:在中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

4. 礼物和礼物文化:在中国,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

人们通常会送一些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感谢或敬意。

此外,中国还有一种独特的礼物文化,即在送礼物时要注意礼物的价值和意义。

5. 面子和社交活动:在中国,面子和社交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通常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聚餐、茶话会等,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得体。

6. 面子和商业交易:在中国,面子和商业交易也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通常会在商业交易中表现得礼貌和尊重,并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尴尬或难堪。

7. 面子和教育:在中国,面子和教育也是紧密相关的。

家长通常
会为了自己的孩子的面子而努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总之,中国的人情世故非常丰富,涵盖了许多方面,如礼貌、尊重、人际关系、礼物文化、面子和商业交易等。

这些人情世故在中国的社交和商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1. 礼仪和社交场合:在中国文化中,礼节和社交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给对方礼物或红包,以显示互相尊重和赞赏。

同时,人们也会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以保持面子和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2. 家庭和亲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亲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家庭的荣誉和地位,努力工作和拼搏,以便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尊严,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3. 饮食和款待:在中国文化中,饮食和款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昂贵的食材和菜肴来招待客人或亲戚,以显示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如果客人不吃或不喝,这也可能会导致主人的面子受损。

4. 社会职称和称号:在中国文化中,社会职称和称号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努力获得各种称号和奖励,以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加受到尊重,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5. 送礼和接受礼物:在中国文化中,送礼和接受礼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贵重的礼物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关心,以赢得对方的欢心和尊重。

同时,如果对方拒绝或不接受礼物,这也可能会让送礼人失去面子。

漫谈中国人的“面子”

漫谈中国人的“面子”

漫谈中国人的“面子”什么是面子?面子即人表面最直观的体现,故人们出门一点要涂脂抹粉,梳洗打扮,即便囊中羞涩也要赶时髦换上美丽的服饰,原因之一,就是服饰往往最直观的就是一个人的“面子”。

服饰乃“人本之表象”,当然是“面子”,服饰得体也“体面”。

在中国稍微“体面”一点的公共场所,往往都会挂出告示:“衣冠不整,恕不接待”。

然而,果真不敢公然入内者,却未必都是衣冠“不整”,而往往是“寒酸之士”。

为此,只要不是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一般总有一两件所谓“出门”的行头,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入“体面”场所,蹭饭局,赴婚殇嫁娶。

甚至一些人为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借一辆宝马或租一辆奔驰,花钱雇个小蜜,人模狗样的,招摇过市,其实回到家就是烂仔一个乃至衣冠禽兽,究其原因是中国人特点要脸面,其结果表面风光无限,实际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中国人的服饰之道,可以总结为四句话:重表面淡内在、重前面轻人后、重外衣轻内衣,重礼服而轻便服。

上海有句俗话,“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

意思一把火烧光,亦无足可惜,因为全部家当和体面,全在衣服上。

倘若一跤摔下去,弄脏弄破,那就面子丢光,“没脸见人”了。

北方有句谚语,“脚下无鞋身穷半截”。

可见“面子”装饰品衣服、鞋、帽的重要性。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因为“面子”要比“里子”更重要。

没“面子”,就不“体面”,就吃不开,那就在这个社会玩不转。

为了“面子”甚至赔上身家性命。

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江东八千弟子渡江而西,无一人生还,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就是“没脸见人”,没有“面子”最后乌江自刎换来一世英名。

古人要“面子”很实在,不像现在人厚颜无耻,脸皮厚的像城墙,一句“不好意啦”就一了百了。

由此可见,丧失面子,有时会比丢失性命还要可怕。

为什么失身少女,名落孙山的学子,战场上的俘虏,往往会“寻短见”,道理也就如此。

所以,中国人会“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谓“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面子与脸能解释和调节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面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机制,它与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熟人社会和儒家文化相关。

面子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尊严,适当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维护,但是爱面子超过一定限度,则是脱离客观实际的虚荣心的表现,甚至成为弄虚作假的社会心理基础。

标签:中国人;面子;社会互动;印象管理;文化心理Arthur Smith最早对中国人的面子作了研究,他认为中国人所讲的“脸面”不仅仅指头的前面部分,其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或者所能理解的还多。

直到20世纪40年代,胡先缙才以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中国本土的面子概念,此后出现了一系列面子的跨文化研究。

中国网关于中国人“面子观”的调查表明,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社会交往中很重要的占83.33%;认为一般的占11.98%;认为不重要的仅占2.61% 。

认为“面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谈不上好不好,反正很有用的占51.00%;认为是文化中的糟粕,应该抛弃的占28.35%;认为非常好,利于人际沟通的占15.60%;而认为有没有面子无关紧要的仅占5.06%。

〔1〕可见,面子在中国人心目的地位非同一般。

一、面子的文化心理含义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有时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即面子有时甚至比人的生命还重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因此,胡先缙把面子定义为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成就的承认。

〔2〕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子和道德性的面子。

〔3〕何有晖认为,面子是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尊重和顺从。

〔4〕翟学伟的面子定义是个体对做出良好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及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

乐国安认为“面子首先是个体的自我拥有、自尊的表现,然后再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得以实现。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脸与面子来解释与调节社会行为。

揭秘中国人爱面子的问题

揭秘中国人爱面子的问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中国人爱面子的问题
导语: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面子?中国社会最早是以家族为核心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紧密相连。

例如,历代士子状元及第后,都要衣锦还乡、祭祀祖先,好让他的荣誉为整个家族挣到面子。

面子心理的渊源
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儒家提倡的是“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所以,给别人“留几分薄面”就成了维护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

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间的共生共荣,即使朋友有错,也不当面揭短。

面子背后是人情法则,是人际关系的相互维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间利益的交换和满足。

爱面子的心理动因
在我国的汉字中,“脸”和“面”在某些意义上是相通的,例如“洗面”和“洗脸”。

但在“脸面”这个词中,“面”和“脸”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脸”是指道德法则下的判断,如骂某人为“不要脸”;而“面”则更多包含着权力的意味。

这就揭示出了好面子的第一个心理动因,即炫耀权力的欲望。

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表明拥有他人没有的资源和权力。

如时下有些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愿意替人办事,当别人称赞他有本事时,他炫耀的心理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此外,自卑也会导致好面子。

宋真宗认为“澶渊之盟”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在对手面前感到自卑,于是,他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以此来维护他的脸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明明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但他们又不愿意让其他人看低自己,于是,只能用所谓的面子来聊以自慰。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也是如此,他在赵老爷面前唯唯诺诺、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后,总是用“老子打儿子”来努力维持可怜的自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干了这杯!”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只要感情好,不管喝多少 今日酒,今日醉,不要活得太疲惫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过马路 排队
一米线
图书馆
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社会风俗,调节人际关系
具有隐恶扬善的功能
会带来“羞耻感”

“面子”事件
群体压力
“劝酒”
相关推荐
同班同学玩“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女生玲玲与洁洁
(均为化名)赌输了,男生பைடு நூலகம்某多次语言刺激她们俩“去
跳河”,其他几位同学也纷纷附和,跟随两个女生到了河
边,玲玲和洁洁情绪失控,手牵手顺着埠头台阶下水,兑
现赌约,结果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洁洁被救起,而玲玲不
幸溺亡。
群体压力是导致主我做出违背客我意愿的原因之一,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都会产 生一定的压力。 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 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群体不仅有规范,身 处群体中的个体还会感受到群体压力。
话剧
电影
PPT 制作人: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