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谈-精品
从黄色新闻到黑幕揭发美国调查性新闻兴起及其报道理念转型

从黄色新闻到黑幕揭发:美国调查性新闻兴起及其报道理念转型宋海南1,孙劝劝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0006;2.厦门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黄色新闻是美国资本主义报业商业化和廉价报纸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麦克卢尔杂志》《柯里尔》《世界主义者》《纽约时报》等报刊连载“揭丑者”记者揭露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丑闻的系列调查性报道,开启黑幕揭发运动。
黑幕揭发运动顺应黄色新闻向客观报道过渡的新式新闻事业所倡导的报刊和报人服务于社会改革的号召,摈弃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调查性报道手法,从趣味性社会新闻转向针砭时弊的政论选题,从追求“轰动性”效果转向“人民斗士”与社会公器的报道诉求,基于客观新闻理念的调查性报道手段更臻完善和成熟,成为美国新闻采写的主要体裁。
关键词:黄色新闻;黑幕揭发运动;调查性新闻;报道理念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21)03-0087-05收稿日期:2021-03-06作者简介:宋海南(1997-),女,云南昆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传播。
DOI:10.19329/ki.1673-2928.2021.03.0232021年5月第20卷第3期(总第111期)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y,2021Vol.20No.3(Gen.No.1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行各业出现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社会犯罪猖獗等。
期间,美国报业正处于黄色新闻向客观报道为基础的新式新闻事业的转型期,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 )、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l )、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 )、雷·斯坦纳德·贝克(Ray Stannard Baker )、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等记者运用起源于黄色新闻时期的调查性报道利器,挖掘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及其深层次矛盾,采写《标准石油公司史》(The History of the Stan⁃dard Oil ),《城市的耻辱》(The Shame of the City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等系列调查性报道。
reader's digest主要内容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是一本全球性的读物,旨在为读者提供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精彩故事和有益知识。
本期读者文摘主要内容如下:一、世界热点新闻1.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备受全球关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新一任的美国总统。
新总统上台后将面临哪些挑战?对全球政治格局将有何影响?读者文摘将为您一一解读。
2. 全球抗疫动态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各种疫苗也相继问世。
本期读者文摘将对全球抗疫动态进行全方位报道,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
二、精彩故事1. 励志人生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呈现一系列励志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源自生活,让人感动,让人思考,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相信希望。
2. 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带来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世界各地,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心跳加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三、有益健康知识1.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介绍最新的健康科学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帮助读者关爱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健康饮食建议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推荐一系列健康饮食建议,帮助读者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方法,让读者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科学的养生理念。
四、娱乐休闲1. 最新电影、音乐资讯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介绍最新的电影、音乐资讯,为读者推荐精彩的影视作品和音乐专辑,让读者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
2. 文化艺术盛宴本期读者文摘将为读者呈现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盛宴,为读者介绍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精品,让读者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与魂魄。
以上就是本期读者文摘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期文摘,获得知识、启发思考、享受愉悦,让读者文摘成为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本期读者文摘内容精彩纷呈,既有全球热点新闻,又有励志人生故事;既有有益健康知识,又有娱乐休闲的节目。
新闻传播文献导读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导读舒德森是当代美国有影响力的一位媒介社会学学者,他的代表著作《发掘新闻》以新闻行业历史和专业意识形态发端的案例研究为出发点,围绕着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展开论述。
作者的研究问题是探讨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
针对美国社会和报业现状,作者提出既然新闻业没有能够确保新闻客观性的总总条件,为什么客观性问题一直以来仍然如此重要?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机构是什么样的机构?为何它非要维护“客观”这个特殊的理想?这本书以新闻客观性这一重要的现代价值观念为载体,对美国新闻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
作者始终把他的研究问题放在对现代新闻机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互动关系中进行阐述,开创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社会科学流派。
因此,有学者认为本书开创了“新闻史研究的社会史范式”,社会史是指“一种总体的综合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细节,总体性地呈现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1。
这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重要现代价值的社会发展历史,也为以后媒介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发掘新闻》描述了1830年代至1960年代的报业史,也是美国新闻业的客观性规范如何从无到有的历史。
这本书着重分析了美国报业史中的四个时间段,即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期和中期、20世纪60年代后,作者从社会角度探究了报业各时间点转向的原因。
19世纪30年代,通常被称作“杰克逊时代”或“杰克逊民主”时代,“美国正是在这一时期演变成为一个平等主义的市场民主国家,金钱拥有了新的势力,人的个体获得了新的地位,追求利己主义也成为一种荣耀”2。
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新闻业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使“新闻”战胜了社论,“事实”战胜了观点,这使得客观性成了新闻工作者不得不遵守的法则。
这一时期诞生的便士报特色鲜明:“经济上,售价便宜,利用报童到街头叫卖,以广告作为财源;政治上,宣称无党无派;内容上,聚焦于它自己发明的‘新闻’这个题材”3。
浅析郝思特的黄色新闻

浅析郝斯特的“黄色新闻”关键词:郝斯特黄色新闻外国新闻史翻开任何一部外国新闻史的著作,在“黄色新闻”的章节,必定会有这样一个名字跃入眼帘: 威廉·拉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他靠着“黄色新闻”在强手如林的纽约新闻界所向披靡,与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难分伯仲,并成为报业大亨之一。
何为“黄色新闻”谈起“黄色新闻”这一专业术语,便不得不提19 世纪晚期美国的两张报纸,即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纽约日报》。
在两家报纸竞争中,赫斯特不仅高薪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而且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The Yellow Kid)也放到了《纽约日报》的晚刊上。
随后,普利策针锋相对。
他控告了赫斯特侵犯《纽约世界报》的版权,并另请高手为《纽约世界报》星期刊再画“黄衣少年”。
随后,“黄衣少年”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在整个纽约流行起来:戏院开始上演“黄衣少年”的剧目,商店也推出了“黄衣少年”的广告。
1897 年2 月,时任New York Press 编辑的欧文·沃德曼(Ervin Wardman)在该报中针对这一现象,首次使用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1当时,沃德曼仅仅以一种戏谑的态度提出了Yellow Journalism 的说法,并没有对其明确界定。
但在此后,这一说法在纽约范得到了众多报刊的转载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黄色新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于1900 年美国学者德洛斯·维尔克斯( Delos Wilcox)发表的一项研究中。
维尔克斯认为,“黄色新闻”是指这样的一种新闻报道: 以犯罪和色情为主要内容,大量使用插图和软广告,从而使报道和报纸本身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2。
综合各种资料对“黄色新闻”的理解,“黄色新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煽情的形式这包括使用大字号标题,大量采用图片、照片,来制作引人注目的版面。
论深度报道与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论深度报道与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闻报道的方式和记者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新闻记者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报道事件的发生,而是需要更多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本文将从深度报道和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来看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一种对事件、问题或者人物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更加关注问题的背后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信息和思考。
深度报道的出现,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也为新闻媒体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深度报道的转变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新闻记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深度报道。
与此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以便找到更加独特和有深度的新闻故事。
深度报道的转变也引导了新闻媒体的整体发展方向,让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和有深度,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不同需求。
其次来看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传统上,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主要侧重于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和相关的事实信息。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变。
在深度报道的逻辑下,新闻记者需要更多的关注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意义,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他们也需要更多地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在报道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也需要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新闻记者可能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新的报道需要。
他们也需要更加灵活地思考问题,寻找新的报道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读者提供更为真实客观的信息,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问题和事件。
随着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新闻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也在不断升级。
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发生,而是需要更多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为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新闻客观性理念发展史初探

美国新闻客观性理念发展史初探作者:郭之恩关键词:美国新闻业新闻客观性理念美国社会思潮┊阅读:1702次┊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社会思潮和哲学上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试图对美国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发展脉络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
Abstract: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objectivity through the alternation of the social thought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some philosophic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关键词:美国新闻业;新闻客观性理念;美国社会思潮。
美联社总经理肯特·库珀曾无比自豪地说:“新闻客观性理念发轫于美国,奉献于全世界。
”埃弗瑞特·丹尼斯认为:“客观性曾是美国新闻编辑部内的主导哲学。
”[1] 哈克特和赵月枝认为:“客观性是一种体制,包括了理念、设想、实践及机制,已经成为了公共哲学与(新闻界)设想的自我管理的统一体。
”[2] 新闻社会学家麦克尔·舒登森称:“客观性理念是新闻业之于这个国家(美国)的核心。
”[3] 然而,也正是这个对美国新闻界来说具有基石意义的新闻客观性理念却备受争议,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传播批判学派、传播文化学派等竞相批判的众矢之的。
在操作上,新闻客观性理念的体现——客观新闻学更是经历了两次挑战:一次是1960年代对新新闻学及新左派批判的回应,一次是1990年代对公共新闻运动的回应[4]。
然而理论和实践的批判却并未威胁到客观性理念的地位,反而不断巩固了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主导观念的合法性。
朱迪斯·莱彻伯格在《为客观性辩护》中甚至认为:对于客观性的批判,就是对客观性的承认[5]。
面对驳而不倒的新闻客观性理念,哈克特和赵月枝将它称作为“不死之神” [6]。
美国调查性报道技巧、记者素质和操作要领

美国调查性报道技巧、记者素质和操作要领必要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复杂、最艰苦、难度最大的一种报道。
首先,调查性报道所调查的问题本身即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其次,问题的各方人士出于各种原因,或不愿透露事实,或设置障碍,甚至故意散布假消息误导记者,使记者的调查更加困难;再次,有时所调查的问题涉及权势集团,他们更会以各种方式向媒介和记者施加压力,阻碍调查的进行;最后,记者在调查中必须遵守法律、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即不仅要结果正确,还要程序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查的难度。
因此,美国新闻学专家认为,调查性报道记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调查性报道技巧,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条:1.全面了解市、县、州、联邦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设置和运作,具有分析利益冲突、管理混乱和腐败等基本问题的能力。
2.吃透《信息自由法》和地方、州和全国范围关于面向公众举行会议和公开会议记录的法规、条例和实际操作情况。
3.出于工作需要去了解法院系统以及刑事和民事案件所能提供的纪录。
例如遗嘱设立、青少年犯罪和交通官司等案件的审判过程。
4.清楚地区分市、县、州和联邦各级调查人员和检察官的权限和责任,知道谁应该为在调查和检察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腐败承担责任。
5.懂得法律中程序合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法庭和行政部门制订各种法规和做出决定时,在获取证人和文件时,程序的合法至关重要。
6.了解国会和各州立法机关的运作,重点放在它们的立法、拨款和调查功能与行动上,特别要关注具有监督权的调查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和作用。
7.查阅国会纪录,州立法机关的纪录和立法也是有用的调查工具,特别要熟悉听证会的纪录和各个委员会提供的报告。
8.了解总审计局的调查活动和报告,这些报告可用作关于市、县、州、联邦各级政府腐败和混乱问题的权威性背景资料。
关于总审计局的知识应包括:总审计局的调查是如何启动及如何进行的;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其报告能提供哪些材料。
新闻调查与评论【2】调查性报道的采访

第二章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第一节预采访一、隐性线索的搜集很少有读者在读到那些揭露黑幕交易的调查报道时,首先注意到记者的文笔如何优美、报道的结构如何合理。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天哪!他们是怎么发现这事的呢?”读者的感受是准确的。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调查性报道,首要的条件便是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大多数记者在决定进行某项调查时,都会有一个不太明确的预感或线索。
没有线索,也就无所谓调查性报道,线索是调查性报道存在的基本条件。
线索来自不同的消息来源。
有的线索来自见报文章的破绽,以及不同报道中相互矛盾的说法。
有的来自政府公布的资料中的疑点,有的线索是知情者提供的,他们有的出于公心,因为对某个媒体甚至是某个记者的欣赏、信任而决定把事件的内幕捅给他们;也有的纯粹出于个人目的,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近年来,不少地方媒体使出了“有奖征集新闻线索”这一招,更以“百元起步,大奖千元”为招徕口号,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独家的调查性报道线索,也因此而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新闻职业线人”,依靠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为生——其实质则是新闻媒体有偿购买新闻线索,在西方国家,它们被称为“支票簿新闻”。
“支票簿新闻”在软性新闻中已经变得极其普遍,例如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就把他们豪华婚礼的独家报道权卖给了某家杂志;在某些重大事件中,我们也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媒体为争夺独家报道权而支付大额现金的手——例如,在0.J.辛普森案件中,一些报纸付费给潜在的证人,但最终,法庭放弃了对他们的传唤,因为法官担心,他们的证词已经受到了金钱的玷污。
一些媒体对于用金钱买来的新闻遮遮掩掩,而另一些则争辩说,为一条重大新闻而付费是值得的。
但是,在调查性报道中,有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新闻来源是因为金钱而爆料给媒体,则他们也就很可能为了获得这笔钱而夸大其辞甚至说谎。
美国《新闻周刊》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一名记者在调查艾滋病的扩散问题时,支付了60美元给一个妓女,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已经染上了艾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哈德森到夏德森:美国新闻史研究的
视角和方法谈
一、美国史研究视角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式,述评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并选取夏德森的《挖掘新闻――美国报纸的史》为案例,研究这部比较经典的新闻史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美国新闻史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和视角,较常见的早期有2类: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这是两类使用资料做新闻史研究的方法。
以后又出现了批评式的研究,最近的研究潮流,则转向以学史的方式做新闻史,这里暂且称为传播学派的研究。
1、描述性研究
美国新闻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810年托马斯(Isaial Thomas)的《美国印刷业史》(The History of Printing in America),专事新闻学的则要从著名便士报《纽约先驱报》编辑主任哈德森(Fredrick Hudson)1873年出版的
《美国新闻业》(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算起。
此后多年,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均按托马斯和哈德森所开创的“描述式”方式进行。
描述式研究是早期美国新闻史的主要手法,基本上是按报刊、广播或媒体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的脉落,收集考证新闻史料、描述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以史料翔实、描述丰富取胜。
描述式研究,限定在印刷媒体、或者媒体、或突出的人物。
(J.D.Stevens, H.D.Garcia, 1980)哈德森用托马斯开创的这种研究方式,围绕报纸(即产品)去叙写美国新闻史,他在书中突出了纽约的新闻业尤其是便士报的资料,后人认为他过分夸张了纽约报纸的重要性和影响。
从此以后,纽约新闻事业就被当成了美国新闻事业的代表。
之后美国新闻史的研究增加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描述,但新增加的大量媒体的资料,却模糊了研究的意义。
1884年,诺思(S.N.D North)的《美国报刊和现存条件》(The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P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将媒体增长的趋向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都市化联系在一起考察。
书中有普查式资料的汇编,强调媒体成为“大众”这一现象,并认为这种大众媒体对社会有影响和塑造的作用。
这是较早将媒体与社会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研究,这种思路现在常用于大众传媒与社会的研究,强调媒介操作、使用、效果和社会情境。
诺思还研究了当时传播中的问题,他认为媒介和社会是一对互相作用的力量。
美国早期新闻史研究的层面和角度逐渐拓展。
1917年,李(James Melvin Lee)在《美国新闻史》(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m)一书中,强调英国背景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国便士报是在英国廉价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也汇编了历史上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