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教材

合集下载

基于功能原理创新的《机械设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功能原理创新的《机械设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学》课程教育 的一大特色就是 围绕功能原理设计进行创造 性教 育。对该课程 的创 新教 育特色 、教 学内容 、 教 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 行 了探 讨,在培养 学生创 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方 面进行 了有益 的尝试,取得
了较 好 的 效 果 。
[ 关键词]机械设计学 ;创新教 育;功 能原理设计 [ 中图分类号]N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 17 —10 2 1 )0 一N30一 2 6 3 4 9(0 0 1 3 o
第 7 第 1期 :理 工 卷
张小明等 :基于功 能原 理创新的 《 机械设计学 》课 程教学改革
・3 1・ 3
过 人机 交互 方式 ,为学 生创 造一 种轻 松 、活 泼 、 自主学 习 的环境 ,从 而培 养 学生 的形 象思 维 能力 、创新
能力 ,提高 教学 质量 和教 学效 果 。
《 机械设 计学 》是机 械设计 及制 造 业 教 学指 导 委员 会规 定 的 第 一 门专 业 主 干课 ,以功 能 原理 设 计 、
实用化 设计 、商 品化 设计 为核 心 内容 ,强 调 了设 计学 中最重 要 的概 念 “ 功能 ”1。功能 原 理设 计是 产 品 [ ] 具 有市 场竞争 力 的关 键性设 计环 节之 一 ,是 产 品最 根本 的创 新途 径 ,对产 品的成 败 起着 决 定性 的作用 。 功能原理 设计从 其本质 上来 讲是 一种创 新构思 过程 ,设 计者通 过创 新思维 来形 成创新 构思 。设计 者要进 行创 新构 思 ,就要有强 烈 的创新 意识 ,坚实 的创造 性知识 基础 ,灵 活 的思 维方 法及对 创造性 机理 的认识
基 于 功 能 原 理 创 新 的 《 械 设 计 学 程 教 学 改 革 机 课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椅子不简单》教案6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椅子不简单》教案6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椅子不简单》教案6一. 教材分析《椅子不简单》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椅子、设计椅子、制作椅子和展示椅子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品充满好奇,喜欢探索。

但学生在椅子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方面知识储备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设计、制作和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珍惜和创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椅子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2.难点:设计和创新椅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椅子,了解其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和展示椅子,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椅子,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图纸、材料和工具,供学生设计制作椅子。

3.准备展示平台,用于学生展示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椅子,引导学生关注椅子的结构和设计。

提问:“你们知道椅子有什么作用吗?椅子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椅子的功能、结构和设计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椅子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如座面、靠背、椅腿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椅子设计的合理性。

每组选择一把椅子,从座面、靠背、椅腿等方面评价其优缺点。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机械创新设计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二、课程代码11113103三、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四、学时数、学分数48(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4)、3学分五、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六、编制者编制:唐剑兵七、编制日期2015年7月八、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创新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训练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国际化创新思维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国际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应该学习和改进创新思维,走向世界的前列。

创新是全世界的基本行为,创新教学适合双语教学,打破国际界限,进入英语讨论环境,在通用语言环境下比较优秀创新思想,树立自己的先进创新理念。

本课程通过阐述国际创新设计思想,达到创新理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活动的指导四大目的,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性实践。

在系统阐述设计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设计问题、创新设计策略、设计创新过程、创新产品特性,创新人文特性等内容,用对比的方法,强调创新不只是技术改进,而是技术,市场,社会效益的综合改进,搭建创新与应用的桥梁。

并联系实例构建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4大实际任务模块,以项目为导向分析和引导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并结合实验和实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以大赛的实际创新产品体现教学的效果。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后,能开动脑筋,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并加以实验验证。

aduino课程设计

aduino课程设计

aduino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rduino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Arduino编程的基本语法和结构;2. 学习并掌握Arduino板与各种电子元件(如LED灯、传感器等)的连接方法;3. 了解Arduino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Arduino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实现简单的电子电路控制;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Arduino项目;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Arduino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Arduino编程和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Arduino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的分解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描述Arduino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能够编写并运行简单的Arduino程序;3. 能够连接Arduino板与电子元件,实现基本的功能控制;4.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并实现Arduino创新项目;5. 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发挥个人特长,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Arduino基础理论:介绍Arduino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讲解Arduino板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使学生了解Arduino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Arduino概述2. Arduino编程语法与结构:学习Arduino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为编写Arduino程序打下基础。

- 教材章节:第2章 Arduino编程基础3. Arduino电路连接与编程实践:学习Arduino板与各种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编写并调试程序,实现简单功能控制。

《功能原理》课件

《功能原理》课件

2 原型设计
基于功能原理开发产 品原型,快速验证概 念和功能。
3 性能测试
通过功能原理确定产 品的关键性能指标, 进行性能测试和调优。
功能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功能原理用于解析现有系统的功能机理,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应用功能原理,工业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提升竞争力。
优化功能原理的方法
1
降低能量消耗
优化功能原理,减少系统能量损耗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2
提高效率
寻找并改进功能原理中的瓶颈和低效性,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3
优化交互
改善系统元素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系统协调性和响应性。
功能原理与系统设计
功能原理在系统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工程师理解和优化系统的功能和 性能。
功能原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
美学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功能原理在工业设计中应用, 可以将产品设计与人体工程 学相结合,提供更好的用户 体验。
功能原理也应用于美学设计, 帮助设计师理解产品功能和 外观之间的关系。
通过功能原理,工业设计师 设计出直观而易用的用户界 面,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用 户满意度。
功能原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制造业中,功能原理被用于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功能原理也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优化,实现持续发展。
功能原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着功能原理,帮助工程师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原理和 机构结构。
通过分析功能原理,机械工程师能够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 可靠性。
通过功能原理,工程师能够更好地规划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模块,确保系 统正常运行。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案一. 教材分析《灵活巧妙的剪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剪刀的常识到剪刀的设计,再到剪刀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剪刀这种日常工具并不陌生。

但在深入了解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方面,还需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需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学会使用剪刀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和合理使用工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

2.教学难点:剪刀的设计原理和创新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剪刀:各种类型的剪刀,如厨房剪刀、裁纸剪刀、园艺剪刀等。

2.材料:纸张、塑料、布料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幻灯片: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的图片和视频。

4.板书: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的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剪刀,引发学生对剪刀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剪刀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剪刀的结构、功能和用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剪刀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材料和剪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剪刀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英文名称:Mach inery Inno vati on Desig n课程代码:11113103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

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创新的含义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第二节创新的意义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节创新与设计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第六节本课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知识要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创新机械设计的典型方法和生动的实例。

教学重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的理解。

功能与融合训练课程设计

功能与融合训练课程设计

功能与融合训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功能与融合的基本概念,如系统功能、信息融合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功能与融合原理,并举例说明。

3. 学生了解功能与融合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功能与融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的功能融合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功能与融合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2. 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认识到功能与融合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功能与融合的基本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功能与融合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功能、信息融合的定义,以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功能与信息融合概述2. 功能与融合技术原理:分析功能与融合的技术原理,如信号处理、数据融合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功能与融合技术原理3. 功能与融合应用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如智能交通、物联网等领域的功能与融合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功能与融合应用案例4. 功能与融合方案设计:教授如何设计功能融合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估。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功能融合方案设计5. 团队合作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功能与融合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团队合作与实践6. 功能与融合技术发展趋势:介绍功能与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关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等势性 13 反向
14 曲面化
15 动态化
16 未达到或超过
17 维数变化
8 质量补偿 18
9 预加反作用 19
10 预操作
20
振动 周期性作用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序号
名称
21 紧急行动
22 变有害为有益、 23 反馈
24 中介物
25 自服务
26 复制
27 低成本、不耐用的物体 代替昂贵、耐用的物体
循环进行
搓丝——滚丝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1:紧急行动—减少有害作用时间
• 以最快速度完成有害操作——
激光焊接法——加温时间短,影响范围小
——减少焊接变形
热处理——高频或中频电流——加热零件表面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2:变有害为有益
• 机器报废——零件方便拆卸—— • 垃圾分离设备——回收有用物质
• 零件由均匀结构改为非均匀结构 ——局部发挥最佳效能
• 零件不同部位——热处理方式不同
——齿轮齿面的表面处理。面硬心软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4:不对称——增加范围
• 机械零件多为对称——设计更简单 • 但是可以采用不对称结构——选择范围扩

• 轮毂设计的非对称结构 ——定位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5:合并——组合
统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动力是解决冲突。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提出消除冲突的发 明原理,建立消除冲突的基于知识的逻 辑方法。——劝架—折中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基本方法如何? 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解决设计
问题时,需要首先将待设计的问题表达
(翻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标准 问题,利用该理论所提供的工具,可求得 标准解,将标准解表达(翻译)为问题领
原理13:反向—逆向思维
• 采用与通常动作方向相反的动作,达到相同的目的—— ——配对齿轮的材料不同——一软一硬 模具硬材料—凸模——软材料—凹模 结果——软材料塑性对磨损补偿,延长模具寿命
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原 来运动的静止,保持两个物 体间原有的相对运动关系
车床——刀具固定—— 工件运动
改变——工件固定— —刀具运动——镗床或铣床
原理8:质量补偿—减小质量负载
• 使一个向上的力与向下的重力相平衡 氢气球悬挂广告牌——嵌入式 电梯、立体车库——滑轮—起重负载配重
精密滑动导轨——机械卸载导轨 ——滚子分担导轨负载—导轨导向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8:质量补偿—减小质量负载
• 通过物体与环境的作用为物体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以平衡 重力作用——— 船——水的浮力——
• 将空间上相同或者相近的物体合并在一起 收音机+录音机=收录机 多功能手机=电话功能+短信+收音机+——
• 将时间上相关的物体合并 铅笔+橡皮——便于携带 制冷+加热——夏天制冷——冬天加热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6:多用性——提高性价比
• 多种功能集于一身 多用工具——
多功能手机—— 电话功能+短信+收音机+mp4+照相+GPS导航+蓝牙+
上网 ——————
一机多用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7:套装——减小占用空间
• 将某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的空降内 地铁车门——嵌入式
建筑、装修布线——墙内 地暖——地板下
• 将第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内,将第二个物体嵌入第三 个物体内——
多层伸缩式天线—— 伸缩式钓鱼竿—— 多层油缸——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洗衣机甩干 离心铸造——减少铸件外表面缺陷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15:动态化—灵活性
• 使物体各个部分之间、动作之间自 动调节,实现最佳工作状态—— ——形状记忆弹簧——随温度变 化——伸缩开闭温室天窗 ——柴油机调速器——
——像超越离合器
用垫片调节轴 向间隙
• 将物体分解为既互相连接
• ,又可以相对运动的多个部分
• 复印机布墨粉——玻璃球静电吸墨粉 ——硒鼓强静电再吸布墨粉到硒鼓上——形成墨粉图像
• 机器安装底座上的减震垫——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 大型风机——减震问题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5:自服务——自我保护意识
• 自润滑轴承——自身材料孔隙含润滑剂——随温度应力变化渗
出润滑——省略了特别的润滑措施.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0:有效作用连续性—提高效率
• 系统连续性工作——所有部件满负荷—— —消除动作过程中的间隙——连续旋转代替往复直线 运动
计算机打印机——打印头连续往复打印 内燃机——爆发行程——做功——飞轮储能—输
出——保证内燃机持续运动
卡尔逊复印机——平板上—布静电+曝光+显影+定影 现代复印机——多个工作头围绕硒鼓——复印可以
原理17:维数变化—多维—增加
• 将一维线性运动改为二维平面运动或三维空间运动—— 计算机储存方式——纸带(一维)——磁盘/光盘(二维)
——将来三维存储技术—飞跃
• 将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
光盘库——多层叠放光盘——方便抓取 立体车库——增加存储量
• 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
磁盘由单面——双面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18:振动—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14:曲面化—圆弧与旋转
• 用曲线代替直线,用曲面代替平面,用球代替立方体—— ——倒角、圆角——减少应力集中 ——拱形梁——提高强度 ——等强度梁——特殊母线形状使圆轴各截面弯矩相等
• 用回转运动取代直线运动
机械设计——旋转运动 更简单 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特殊作用——
• 高压容器灌口密封结构——外侧消弱——内侧加强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3:反馈——纠正 补偿
• 反馈系统——有效纠正偏差——保证系统工作正常 • 自行车前轮转向——把延长线在轮子与地面接触点前面
——向心力形成回位力矩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4:中介物——传递 减缓
• 带(链条)——机械传动的中介物——长距离传动
电冰箱——冷冻箱+冷藏箱 货运汽车——动力(机车)+装载(拖车)
• 将一个物体分割成几个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结构设计——构件——多个独立的零件—分别制造
• 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刀具可拆卸结构——刀头+刀杆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分离——隔开
① 从混合物中隔离出来 ② 与其他部分或整体、主体分开
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该理论一直对其他国家保密,直到前苏联解体后,随着一批原
苏联科学家移居国外,将该理论介绍给其他国家,对全世界的
创新设计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CIA 中央情报局
PK
克格勃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基本原理是什么?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认为技术系
序 号
名称
14 强度
15 运动物体作用时间
16 静止物体作用时间
17 温度
18 光照度
19 运动物体的能量
20 静止物体的能量
21 功率
22 能量损失
23 物质损失
24 信息损失
25 时间损失
26 物质或事物的数量
序 号
名称
27 可靠性
28 测试精度
29 制造精度
30 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
31 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 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增加振动频率—共振
• 电磁振动或压电振动替代机械振动
——刀具振动——切削工艺——
电动剃须刀、电动雕刻刀、振动式电动剪刀
振动上料机——均匀定向上料(移动物体)
筛子筛物料——
电子表——石英振荡器——更准确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19:周期性作用—周而复始
• 用周期性动作代替连续动 作;已有的改变动作频率 过盈装配——压入法— —周期性敲击法 内燃机——活塞等周期性 工作 自动装配线上——传送 带(链) ——周期性装配操 作
飞机机翼——空气——升力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9:预加反作用—抵消有害作用
• 梁——预加反载荷——— 机床导轨——做成中部凸起—— 延缓寿命
火车铁轨——中凸——加长寿命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10:预操作—预防措施—杜绝意外事件
• 螺栓——预紧+放松措施 • 轴承——预紧 • 零件装配前的防腐处理———
域的解答,得到领域解,可以得到关于消 除技术冲突的有益提示。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怎样分类?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将工程中的冲
突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技术冲突,另一类 称为物理冲突。
技术冲突指在一个子系统中引入有用 功能的同时会在另一个子系统中引入有害 功能。
物理冲突指对同一个子系统提出相反 的要求。
• 铸铁——润滑性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6:复制——替代物
• 用简单、廉价的复制品代替复杂昂贵的物体
• 虚拟设计——动态虚拟仿真——虚拟装配——干涉 检查——虚拟应力分析
• 模拟训练——虚拟现实
• 仿生法(仿生学)——人工心脏
——机器人 ——机器动物
第三章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
原理27:低成本、不耐用的物体代替昂 贵、耐用的物体——低替代物
• 将一个物体中的有害部分与整体分离 家用空调——主机+散热器(噪音大——移往室外)
• 将一个物体中起某种专门作用的部分与整体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