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敏感区域专项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生态敏感区划定与环境保护

如何进行生态敏感区划定与环境保护

如何进行生态敏感区划定与环境保护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划定生态敏感区并进行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生态敏感区的划定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一、生态敏感区划定的必要性生态敏感区划定是指根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将某一区域划分为敏感区,以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划定生态敏感区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敏感区划定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减少物种灭绝的风险,维护生态平衡。

2.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敏感区划定可以挖掘和保护区域内的重要生态系统,防止其遭受破坏,维持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空气品质的稳定。

3. 预防自然灾害。

生态敏感区划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

对于容易受灾的地区,合理划定生态敏感区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并增加自然灾害防范的效果。

二、生态敏感区划定的科学方法1. 生物多样性研究。

通过对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了解各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以及其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从而划定生态敏感区。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包括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以确定适宜的生态保护措施。

3.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研究。

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和监测区域内土地利用和覆被的变化过程,确定对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区域,并加以保护。

4.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对历史自然灾害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划定相应的生态敏感区,减少灾害损失。

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划定生态敏感区仅是第一步,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才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1. 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划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敏感区内的生态环境。

环境敏感区域的评估与管控

环境敏感区域的评估与管控

环境敏感区域的评估与管控环境敏感区域的评估与管控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旨在对潜在的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控,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将从环境敏感区域的定义、评估方法和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敏感区域的定义环境敏感区域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容易受到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影响,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拥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或者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环境敏感区域的范围广泛,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市生态绿地等,以及人类居住区、工业区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区域。

二、环境敏感区域评估方法环境敏感区域评估是评估和确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敏感区域以及敏感区域的范围和程度。

目前常用的环境敏感区域评估方法包括生态系统评估和风险评估两种。

生态系统评估主要依据生态学理论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包括对物种多样性、生境完整性、生态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采集样本、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结论。

此外,还可以借助环境敏感性指数和环境敏感性图等工具进行定量评估,形成科学的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环境敏感区域可能面临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包括污染风险评估、生态破坏风险评估等。

通过分析环境背景、污染源、敏感性等因素,利用模型和风险评估方法,对环境敏感区域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环境敏感区域管控措施环境敏感区域管控措施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减少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制定专门的规划和政策。

针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限制。

同时,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管理和保护,加大投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环境敏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严格环境准入标准。

对于有可能对环境敏感区域造成污染和破坏的企业和项目,要严格审查和准入。

对于不符合环境准入标准的企业和项目,不得进入环境敏感区域开展活动,以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环境敏感区域管控与治理

环境敏感区域管控与治理

管控与治理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管控与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 段,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维护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境敏感区域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 资源等,通过管控与治理可以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 障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管控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污染源控制与减排
污染源控制
对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减排措施
制定并实施减排计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标准和方式,对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受损的地区或个人进行补偿,实现生态保护与经 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技术创新与突破
新型治理技术
智能化监控
积极探索和研发新型治理技术,如微生物 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提高治理效 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环境 敏感区域的智能化监控,提高监管效率和 预警能力。
环保新材料
国际合作与交流
研究和推广环保新材料,减少对环境敏感 区域的污染源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治 理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环境敏感区域治 理的整体水平。
公众参与平台
将评估结果向公众公开,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ABCD
政策制定依据
将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决 策提供科学支持。
动态监测与预警
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 题,并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珍贵的生态资源,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敏感区域是指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大气质量等非常敏感的地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一、立法保障为了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旨在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保护与管理。

在立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二、科学评估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需要依靠科学评估。

通过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可以了解区域的敏感程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科学评估还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确保环境敏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修复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草地保护、水体净化等手段来改善环境状况。

同时,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进一步破坏和扩大化的利用。

四、教育宣传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因此,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培训等方式,引导公众形成积极的环保行为。

五、科技支持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设备等手段,提高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国际合作环境问题不拘一国之境,需要开展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推动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七、监督执法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管理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监督执法体系。

加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确保环境敏感区域的长期保护。

环境敏感区域保护保护脆弱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

环境敏感区域保护保护脆弱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

环境敏感区域保护保护脆弱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维护脆弱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立法措施、科学监测、生态修复和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介绍关键措施。

一、立法措施立法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保护脆弱生态系统的基础。

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环境敏感区域的界定、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规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处罚措施。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二、科学监测科学监测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敏感区域中的生态要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关键生态系统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权威性。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的关键环节。

对于遭受破坏的脆弱生态系统,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这包括植被恢复、水域治理、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应注重生态链的恢复和保护,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四、促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的重要方式。

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还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立法措施、科学监测、生态修复和促进公众参与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维护脆弱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环境敏感区域管控与治理

环境敏感区域管控与治理

科学规划与管理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科 学规划和管理,提高保护效果。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研发需求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技术
研发和应用智能化环境监 测技术,提高环境敏感区 域的实时监控能力。
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和发展生态修复技术 ,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和 保护。
环保新材料
研发高效、环保的新型材 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 破坏。
01
科学规划
根据环境敏感区域的特征和保护 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 和土地利用管理方案。
02
控制开发强度
03
优化产业布局
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严格控制, 限制开发强度,防止过度开发和 建设。
引导产业向适宜地区转移,优化 产业布局,减少对环境敏感区域 的压力。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明确补偿主体和对象
01
确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提 高水体自净能力。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 态系统。
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
资源节约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 浪费,推广循环经济和低碳经
济。
能源结构优化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 和生态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
加强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环境敏感区域管控与治 理的相关信息,增强透明度,满 足公众的知情权。
03
环境敏感区域治理实践
污染源控制与治理
01
02
03
04
工业污染源控制

房建施工敏感区环境保护措施

房建施工敏感区环境保护措施

房建施工敏感区环境保护措施篇1:房建施工敏感区环境爱护措施房建施工敏感区环境爱护措施一、地下水水源爱护区1、设专职或兼职施工环保管理人员以加强详细环保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做到预防为主,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管理,统一处置,禁止废液渗入地下污染水质。

3、做好施工、建筑、装修材料的存放、使用管理,避开受到雨水、洪水的冲刷而进入地下水环境。

4、应规范本明施工,严禁在饮用水水源爱护区内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设施。

5、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22)的要求,做好结构的防水设计,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

6、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爱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避开不必要的污染行为。

7、生活垃圾必需做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准时投放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

二、地表水水源爱护区1、避开由于雨季施工造成泥浆、机械漏油对水质的影响。

2、同时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和修理保养,杜绝泄露石油类污染物质以及所运输的建筑材料等,削减对水域污染的可能性。

3、桩基施工时,在钻孔桩旁设沉淀池,沉淀钻孔出来的泥渣,沉淀出的泥浆废水循环使用,泥浆干化后装车运走防至堆弃场。

4、施工机械修理点应硬化地面及干化池,防止机械修理、清洗污水对水体、土壤的污染。

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削减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油。

设小型隔油、集油池预处理含油生产污水。

5、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井然有序的实施组织设计,对临时弃土、堆料、泥浆回收等应实行有效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6、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爱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避开不必要的污染环节。

7、施工单位应依据地形,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设计,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流污染道路、四周环境或沉没市政设施。

您正在扫瞄的文章由.glwk8.om(管理文库)整理,版权归原、原出处全部。

8、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将含泥沙的雨水、泥浆经沉沙池沉淀处理,然后再外排或回收用于清洗车辆、道路洒水等。

生态敏感目标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敏感目标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措施
⑴保护区内的施工,应设置醒目的标示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的范围以及走行线路,规范施工行为;
⑵严禁猎捕野生动物(含鱼类)和采摘、践踏及随意铲除地表植被和林木;禁止施工人员下湖(河)捕鱼或毒杀鱼类等行为。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建设区域沿线有其它重点保护植物要尽快报告省、市林业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组织挽救,移栽它处。

严禁擅自毁坏重点保护植物。

⑶严禁在保护区内及景观敏感区内设置取、弃土场;施工临时弃碴堆放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
⑷减少爆破作业,控制爆破药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降低施工作业噪声对周围野生动物的影响;
⑸施工临时设施布局紧凑,材料堆放整齐、场地整洁,道路平整,与所处环境景观尽可能协调;
⑹施工临时用地选择植被稀疏或荒芜地带,施工后及时清理恢复施工场地;
⑺可利用的草皮植被及表层土壤做好移植保存,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⑻加强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在其指导下及时调整施组设计,以减轻环境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贵州省都匀至安顺公路环境保护敏感区域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匀至安顺公路第T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8年3月26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4)三、环保目标 (4)四、环境敏感区域保护范围 (5)设计图纸 (5)声环境敏感区域清单表 (5)3.2水环境敏感区清单 (6)水环境敏感区域图表 (6)4.2敏感区域的概况 (6)五、环保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 (7)六、各级环保职责 (8)5.1、项目部环保领导小组职责 (8)6.2项目安全环保部职责 (9)6.3环保员职责 (9)七、环保的内容 (9)八、环保控制措施 (10)7.1声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11)一、工程概况都匀至安顺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新增的都匀至香格里拉国家高速公路(G7611)的首段,同时也是贵州省《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5横”与“第6联”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西南地区西昌.昭通.六盘水.安顺等重要城市通往珠三角经济最快捷高速公路通道。

本合同段为都匀至安顺公路项目第T17合同段,起贵州省都匀至安顺公路土建施工第T17合同段项目起于惠水县岗度镇摆郎村下院,起点桩号ZK93+700/YK93+700,顺接16合同段终点,路线行经料草关、雷公、宁旺、老熊冲、下寨至本合同段终点茅草坝,终点桩号K103+200,路线全长9.500公里,有桥梁2217米/3座,其中特大桥1078/1米/座(即下寨特大桥),大桥1139米/2座;设隧道1635.5m/2座,其中长隧道1165m/1座,即老熊冲隧道,短隧道470.5米/1座;路基总挖方61.47万立方米,总填方96.62万立方米;排水及防护工程(圬工量)7.65万立方米,车行天桥1处,项目未设服务区、互通。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3、《都匀至香格里拉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环境影响报告书》;4、《都匀至安顺公路项目管理办法》;5、我部对本项目现场和周围环境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三、环保目标在本标段施工中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意保护水资源和文化遗产。

施工过程中现场设置完善的环保设施,废水、弃碴、泥浆及工程垃圾先按规定进行处理,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后再排放,且采取处理措施要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污水排放和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施工扬尘控制、污水排放在当地政府、环保等部门规定的范围内;自然、人文环境保护满足当地政府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四、环境敏感区域保护范围设计图纸声环境敏感区域清单表3.2水环境敏感区清单水环境敏感区域图表4.2敏感区域的概况1、宁旺大桥中心桩号为K97+860,采用预应力砼连续T梁,该桥梁终点有10户居民居住。

下寨特大桥中心桩号为K102+100,采用预应力砼连续T梁,位于拟建项目路段上游,该区域水源无居民饮用。

2、摆金镇该段桩号为YK93+880-YK96+970,评价范围内共计20户左右,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3、宁旺乡中心桩号为YK98+220-YK99+550,评价范围内共计30户左右,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4、下寨中心桩号为YK102+300-YK102+675,评价范围内共10户,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5、雷公中心桩号为YK95+060,评价范围内共15户,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6、料草关中心桩号为YK94+800料草关隧道,敏感点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五、环保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依据都安17标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为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环保工作,都安17标成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具体主抓,小组成员如下:组长:钟恩副组长:许潞谢永红成员:胡佳能陈财福赵运星杨志炯田勇赵玉兵邓一学周小羽易永谷李超龙桂林张涛环保员要做好环保的实施记录,如实记录、拍照施工前后环保质量状况,做好文档管理。

七、环保的内容避免施工垃圾泥浆水外溢,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施工噪音(白天不超过70DB,晚上不超过55DB)、振动尽量不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特别是夜间休息。

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排放量,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符合法规要求。

水土保持:合理规划施工用地,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少占耕地及破坏植被,同时按要求完善排水系统,做好场区及弃土场植被的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八、环保控制措施桩基施工部分污染源与控制措施:其他部分控制措施:(1)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2)桥梁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3)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振捣、运输、摊铺等作业中防粉尘、防噪声(振动)措施。

(4)墩台身施工所有建筑垃圾、材料余料,均统一收集,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禁止将垃圾丢向河面。

(5)对墩台身以上的现浇部分两侧设置防护栏,防止建筑垃圾和材料掉落到河流。

(6)墩台身模型接缝严密,支撑稳固,防止混凝土浆泄漏;严格控制浇注混凝土数量,防止多余混凝土掉落河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泵管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禁止直接将冲洗泵管的水排向河流。

桩基施工部分污染源与控制措施:7.1声环境保护控制措施1、摆金镇该段桩号为YK93+880-YK96+970评价范围内共计20户左右,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噪音控制措施:(1)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对施工强噪声源,如交通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钢筋加工、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等场所,根据各岗位工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的污染。

(2)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3)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采取一些降噪、减振措施;噪声影响敏感区的固定噪声源,适当设置隔声板;多台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同时使用;(4)施工机械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加剧噪声污染,定期进行维护、润滑,做到油路、气路、水路畅通,确保机械正常运转。

2、宁旺乡中心桩号为YK98+220-YK99+550评价范围内共计30户左右,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噪音控制措施:(1)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对施工强噪声源,如交通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钢筋加工、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等场所,根据各岗位工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的污染。

(2)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3)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采取一些降噪、减振措施;噪声影响敏感区的固定噪声源,适当设置隔声板;多台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同时使用;(4)浇混凝土用的振捣棒,采用低频低噪型。

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得在振捣作业中撬动钢筋或模板,以防止发出强噪声而污染环境、扰民。

3、下寨中心桩号为YK102+300-YK102+675评价范围内共10户,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侧对拟建公路。

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噪音控制措施:(1)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对施工强噪声源,如交通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钢筋加工、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等场所,根据各岗位工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的污染。

(2)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3)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采取一些降噪、减振措施;噪声影响敏感区的固定噪声源,适当设置隔声板;多台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同时使用;(4)浇混凝土用的振捣棒,采用低频低噪型。

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得在振捣作业中撬动钢筋或模板,以防止发出强噪声而污染环境、扰民。

4、雷公中心桩号为YK95+060,评价范围内共15户,住户较多,分部较为集中,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噪音控制措施:(1)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对施工强噪声源,如交通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钢筋加工、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等场所,根据各岗位工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的污染。

(2)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3)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采取一些降噪、减振措施;噪声影响敏感区的固定噪声源,适当设置隔声板;多台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同时使用;(4)浇混凝土用的振捣棒,采用低频低噪型。

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得在振捣作业中撬动钢筋或模板,以防止发出强噪声而污染环境、扰民。

5、料草关中心桩号为YK94+800料草关隧道,敏感点房屋多为1~2砖混结构,主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地方道路交通噪声。

噪音控制措施:(1)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对施工强噪声源,如交通运输、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振捣、钢筋加工、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等场所,根据各岗位工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的污染。

(2)对噪声影响区域,施工期间,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