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及放射损伤救治
辐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辐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规范各类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辐射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的后果和危害,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制定了本方案。
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放射辐射管理部门,负责应急演练,组织协调事故的处理、善后工作,医院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员参与协调工作。
保卫处、物资供应部门、器械修理部门、药品部门、放疗室和病区医生等部门负责现场保护、物资准备、设备调试、药品调配、现场处置及有关技术工作、应急抢救处置治疗工作等。
应急人员组成:包括医务处、保卫处、物资供应部门、设备处及肿瘤科等人员。
应急人员培训:应急人员上岗前经过相关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应急装备及物质准备:包括辐射测量仪器及设备、放射防护用品、应急药品、除污染洗消器械、担架、救护车、去污箱等。
事故分级: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分别对应不同的死亡人数和放射病情况。
一般的辐射事故指的是Ⅳ类和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放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放射事故可以根据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他事故。
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违反规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由于设备质量或故障造成的放射事故,其他事故则是指除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
当发生放射事故时,相关科室应该协助有关部门或机构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前往事故现场,核实事故情况,估算受照剂量,判定事故类型级别,提出救治措施及救治方案,并迅速进行立案调查。
保卫部门则应协助事故现场的侦察、收集证据、现场保护和立案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
放射事故的报告程序应该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医院辐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XXXX医院辐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辐射事故,提高本院对突发辐射事故的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辐射事故的损害,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环境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核与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2∙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迅速启动预案,统一部署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预案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 组织人员处理事故源和物资疏散工作;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员的善后处理工作;6.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予以公布。
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电话:XXXXXX(工作时间)XXXXXX(夜间、节假日)二、应急装备及物质准备(存放地点:核医学科,电话XXXXXX)(一)辐射测量仪器及设备1.L剂量率仪2.即时报警剂量计(二)放射防护用品1.防护铅衣2.防护靴、防护手套等3.防护屏风等(三)应急药品2.放射损伤防治药:雌三醇乳膏,焕雌醇环丙孕酮片等;3.吸附或沉淀药:磷酸铝凝胶,硫酸钢粉,硫酸专贝混悬剂,氢氧化铝片等;(四)其他应急设备及物资1.除污染洗消器械2.担架、救护车3.去污箱三、应急处置程序(一)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时启动应急预案。
1.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2.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3.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4.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5.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如火灾等。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迅速、有效、规范地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卫生部门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
卫生部门开展其他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参照本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急结合、常备不懈;资源整合、公众参与。
2 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组织体系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2.1.1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卫生部主管部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卫生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共同组成(组成人员见附件1),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急工作方针和应急预案;(2)审查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及相关工作规范;(3)指挥协调全国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4)指导地方卫生部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5)组织协调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国际救援工作。
2.1.2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卫生部核和辐射应急办)是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组成人员见附件2),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办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2)组织编制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及相关工作规范;(3)组织开展国家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4)组织协调或指导地方卫生部门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5)负责与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核应急办)的沟通联络和工作协调;(6)负责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的管理工作;(7)组织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国际救援工作。
预防医学《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课件

依据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生情况,分为
核事故 辐射事故 核辐射恐怖事件
(一)核辐射事故的类型
核事故: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核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地震对为冷却系统供电的场外电网造成大规模破坏,只能依赖场内紧急柴油发电机组驱动,但海啸淹没了柴油发电机组,紧急发电中止,冷却供电即告失败。东京电力公司立即通知政府当局,宣布进入“一级紧急状态”,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因核电站事故原因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日本政府要求第一核电站周边3km内的居民紧急疏散,3-10km内居民处于准备状态。
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12×1018 Bq, 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 主要是碘 和 铯。 由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部广大地区和欧洲国家,并有全球性沉降, 事故后在整个北半球均可测出放射性沉降物。
放射性物质污染
灭火、覆盖反应堆、吸收放射性气溶胶颗粒 从4月27日到5月10日,调动300多架次军用直升 飞机空投了碳化硼、白云石、砂土和铅等 防止堆底部结构破坏 修筑了人工排热通道 修筑“石棺” 将整个反应堆用混凝土封闭,形成所谓的“石棺”
3月14日11点,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15日凌晨,2号机组发生爆炸,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并导致了大火,16日清晨5时,4号机组再度发生火情。18日,在核电厂西北方30km远的地方检测到150μSv/h的高辐射剂量率,日本将核事故评级为五级。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本次事故升至最高的第七级,是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第二个被评为第七级的核事故。 据估算在事故发生后的100个小时内,共有13万太贝克的核素碘和6100太贝克的核素铯被释放,分别相当于总量的2.1%和0.9%。
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

河南省开封利民辐照中心
闻讯准备逃离
逃离途中
笔型192Ir源,185GBq(5Ci),放置右侧上衣口袋2小时
照后11天,红斑加重
照后5天,右前胸 出现早期红斑
照后21天,脱皮坏 死。白色为药膏
哈尔滨事故
• 2005年7月5日和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先后收治两名骨髓抑制的患者,检查结果显 示患者疑似放射病。7月13日,有关部门在患者 住处找到一枚放射源。经测定,该放射源是铱192,放射性活度0.5居里(1.85×1010Bq),是 一种工业探伤用放射性金属棒,主要用于焊接等 领域。哈尔滨市政府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开展人员医学救治、案件侦破和放射源检测。
数周 数月至一年
危险度极小: 10 -6-10-5
危险度很低: 10 -5-10-4
数年
危险度低: 10 -4-10-3
每年天然辐射2.4mSv
最近的事故 - 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
• 2010年5月23日上午一根燃料棒出现裂纹一回路冷却水 放射性水平升高,5月28日恢复正常
• 香港天文台监测无异常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切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向大气释放了大量放 射性物质,主要沉积在欧洲国家,特别是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 和乌克兰广大地区。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INES 7级
事故原因:设计缺陷,控制棒下降速度过慢; 无安全壳;操作员失误
事故发生后,499名有症状的受照人员住院治疗和观察, 134名事故清理者患急性放射病,其中28人1986年死于急性放 射病,另有3人死于爆炸、心梗和烧伤。其他清理者后来死亡, 但死因不一定是暴露于辐射。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规范及流程五篇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规范及流程1、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应当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对危险源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学救治及处理措施。
(3)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4)污染现场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2、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事故现场样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员的受照剂量。
根据受照剂量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救治。
3、及时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影响,保护国家财产及公众的安全。
4、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认真配合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
5、发生或者发现放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尽快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
《放射事故报告卡》由事故单位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出。
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6、未经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随意向外界披露相关内容。
7、对事故处理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规而发生事故,并隐瞒不报的单位和个人,应视事故情节轻重作出行政处理,触犯法律者要追究法律责任8、放射事故按人体受照剂量或者放射源活度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混合放射事故,按其中最高一级判定(具体分类分级参照国家标准)。
第二篇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目的x射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如果剂量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对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
核与辐射事故伤员的分类与救治PPT课件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征象判断伤情
(1) 依据伤员受照史、受照剂量、伤员初期临床反应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早期分型、分度诊断。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个体状况和 受照部位等有关。 (2) 详细询问受照史,特别注意了解核爆炸时伤员所处的位置、距 爆心距离、防护情况及在爆区或污染区停留时间等;收集可供估计伤 员受照剂量的物品(如个人剂量仪等),并结合核爆炸当量、爆炸方 式等,估计受照剂量。 (3) 临床检查应注意有无头昏、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红 斑、腮腺肿大、意识不清、痉挛等初期症状及开始出现的时间,其中 尤其要注意有无呕吐和腹泻症状。 (4) 条件许可时,尽可能每隔12~24小时给伤员检查一次外周血白细 胞总数、分类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必要时做染色体畸变率分析和微核 率测定。 (5) 早期分型和分度的方法,可参照有关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
(3) 观察与留治的危重伤员
(4) 留治可治愈的轻伤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放射医学研究所
(1)优先分检危重伤员
损伤分为烧伤、创伤和放射损伤三类。复合伤则按主要 损伤并考虑治疗的需要分别划入三类中,送往有关科室。放射病和 以放射损伤为主的复合伤,专科救治机构;复合深度烧伤和以烧伤 为主的复合伤,送烧伤科;创伤和以创伤为主的复合伤,送外科。
度冲击伤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放射医学研究所
(4) 留治可治愈的轻伤员
各类轻伤单独划一类。此类伤员伤情较轻,如面积不 大的轻度烧伤,轻微的软组织损伤等,送轻伤处置室,就地做完
一些简单处理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放射医学研究所
(三)治疗分类
治疗分类是由早期救治机构各科在治疗的同时作进一 步的分类。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江苏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1 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迅速、有效、规范地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和《江苏省核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全省卫生部门开展我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
卫生部门开展其他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参照本预案执行。
1.3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急结合、常备不懈;资源整合、公众参与。
2 组织体系及其职责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2.1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省卫生厅主管厅长任组长,成员由厅办公室、规财处、应急办、食监处、医政处、疾控处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省核应急工作方针、计划与预案,承办省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交办的卫生应急工作;(2)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预案组织制(修)定省核事故和辐射 事故卫生应急领 导小组(办公室) 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卫生监督机 构、医疗机构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卫生监督机 构、医疗机构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卫生监督机 构、医疗机构市级核事故和辐射事故 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级核事故和辐射事故 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 相关部门 图例: 领导关系指导关系信息通报、工作协调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方)案;(3)组织、指挥或指导省内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4)向省核应急协调委员会提出卫生应急和公众保护的措施及建议;(5)建立完善相关人员、技术和物资等卫生应急保障机制并进行考核评价,保证有效运行和统一调度;(6)在卫生部统一部署下,协助开展外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0
2015-3-27
7
2. 准确的分类应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特别是在最初
几小时内观察到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最初1~2天内观
察到的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的检查结果。对受照剂量
超过2Gy的患者,应再区分为骨髓型、肠型或脑型。
3. 进一步诊断(确定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及专门的分析,如血液学检查和生物(细胞遗传 学)及物理计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外周血淋巴 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是常用的生物剂量计,能够反 映均匀照射的剂量。
摄入镭和钍时应收集呼出气做氡的测量。有条件可做全身放射 性测量,必要时行甲状腺测量和肺部测量。
2015-3-27
15
2.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早期医学处理
尽快脱离污染现场
尽快清除初始污染部位的污染;阻止人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加速排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沉积。
加速放射性核素排出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
2015-3-27
24
3.治疗原则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抗放药物,减轻损伤,改善造血;针对病程各阶段的发病特点, 采用以抗感染、抗出血为主的综合对症治疗。
肠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减轻肠道损伤的药物;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矫正酸碱平衡
失调;尽早实施骨髓等造血细胞移植;积极进行综合对症治疗。
清洗宜用温水(40oC),不用热水,也不用冷水;
适时、慎重选用含络合剂的洗涤剂,勿用刺激性强的或可能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制剂; 去污次数一般不应查过三次; 将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吸收和播散作为贯穿整个去污过程的指导思想。
2015-3-27
14
(二)放射性核素内污染
1.内照射监测
在沐浴前进行鼻拭子测量,收集并分析测量血液、尿液及粪样,
车辆进出路线和停靠地点,调控伤员到达分类组的时间。
3.分清主要和次要损伤
警惕冲击伤存在,注意内脏伤情,防止被“外轻内重”的现象掩盖而失去
抢救时机。
2015-3-27
9
二、 伤员的现场救治
(一)基本原则
快速、有效保护救援者和被救援者 对危及生命的损伤优先救护
2015-3-27
10
二、 伤员的现场救治
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计数 染色体
2015-3-27
18
(1)外周血象的检测
<0.1Gy 无症状,血象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0.1Gy基本无症状,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淋巴细胞数可有暂时性下降 0.25Gy约有2%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略有减少 0.5Gy约有5%人员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轻度减少
2015-3-27
22
(四)急性放射病 1.分类 人的急性放射病亦分为三种类型,只是照射剂量范围有所差别: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为100-1000cGy; 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为1000-5000cGy; 脑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多在5000cGy以上。
2015-3-27
副作用。特别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应尽早采取促排措施。
一般而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小于1个年摄入量限值(ALI)时,
不考虑采取促排措施;对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2倍ALI以上的
人员,应采取促排措施,并进行追踪观察;超过20个ALI者属于 严重内照射,应进行积极治疗和长期医学观察,注意远期效应。
2015-3-27 16
放射复合伤是核辐射恐怖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主要的、特殊的伤
类之一,符合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影响产生加重作用,使预后差,死亡率明显增加。
2015-3-27
26
2.早期分类诊断
(1)判断受照剂量和污染水平
根据人员受照的具体情况(如所处位置、活动范围和时间等),事故现
场辐射监测结果,个人剂量仪读数和体表测量结果,判断所受外照射 剂量和体内、体表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水平。
2015-3-27
6
依据早期临床症状判定辐射损伤处理要点
临床症状 全身 局部 无呕吐 无早期红斑 呕吐(照后 2~3h) 照后 12~24h 早期红斑 或异常感觉 呕吐(照后 1~2h) 照后 8~15h 早期红斑或 异常感觉 呕吐 (照后 1h) 和 (或)其他严重症 状,如低血压,颜 面充血,腮腺肿大 照后 3~6h 或更早, 皮肤 和(或)粘膜早期红斑 并伴有水肿 相应剂量(Gy) 全身 <1 1~2 2~4 局部 <10 8~15 15~30 处理原则 在普通医院门诊观察 在普通医院住院治疗 在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或转送放射性疾病治 疗中心 在专科医院治疗, 尽快 转送放射性疾病治疗 中心
使稳定(如有必要)
污染检测 外警戒区 无污染
污染
脱去衣服
污染检测(如果可能)
危及生命的 损伤(用毯 子包裹)
未受损伤/受照
去污(如果 可能/有条件) 污染检测
脱去衣服(如 果可能/有条件) 救护车 严重损 伤/受照
人员
受损伤/受照
无污染未受 损伤/未受照 救护车 人员 污染、受 损伤或受照
登记区
救护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刘伟
2015-3-27
1
主要内容
一、核与辐射射事故受照人员伤类分型
二、伤员的现场救治
三、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
四、核辐射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干预
2
2015-3-27 2
一 、核与辐射事故受照人员伤类分型
(一)事故分型
核反应堆事故(切尔诺贝利,福岛) 临界事故(大亚湾,日本茨城) 核设施受袭 “脏弹”恐怖袭击 放射源失控事故(上海,山东金乡)
医院
12
2015-3-27
救护车
三、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
(一)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
1.体表放射性污染的剂量监测
对于体外污染,可用表面污染仪进行测量。一般有一台保养良好 的 β、γ测量仪即可,必要时还需要一台高剂量率和大量程的仪器。
2015-3-27
13
2.体表去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如下:
有生命危险者应首先抢救生命; 脱去受污染的外衣; 尽快确定污染部位、范围及程度; 对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应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处理; 伤口有污染时先从伤口处开始,如无伤口先从污染情的部位开始去污,防止交叉污染; 先用湿毛巾、肥皂、洗发液擦洗污染局部,避免一开始就全身淋浴; 尽量减少去污形成的固体废物体积; 去污时手法应轻,避免擦伤皮肤,勿用硬毛刷;
(2)从早期症状和体征判断伤类和伤情
大面积严重烧伤,无明显急性放射病初期症状(恶性、呕吐)时,可 能是以烧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或是单纯烧伤;伤后有明显恶心、呕吐、 腹泻,同时有烧伤或创伤,可能是以放射损伤为主的复合伤;根据烧 伤、创伤伤情和全身症状,参考照射剂量,判断放射复合伤的伤情。
剂估算辐射剂量。
准确的生物剂量估算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2015-3-27
20
(3)甲状腺检查
如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等,可参照GBZ101检查处理。
(4) 眼晶体检查
必要时可行晶体检查,可参照GBZ95进行检查和判断病情。
(5)生殖系统检查
主要检查雌二醇及睾酮,可参照GBZ107检查诊断。女性主要记录自然流产、手术流 产、早产、死胎、畸胎、多胎、新生儿死亡和不育等情况。男性可出现精子数减少、 活动力减低及畸形精子增加和生育能力减退等,应作精液常规和生育能力的检查。
5
2015-3-27
(四)伤员的早期分类方法
1.早期临床症状是进行初期分类和实施救治的重要依据
之一。最重要的早期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皮肤
和粘膜红斑、颜面充血、腮腺肿大、发热等。应当仔细记 录这些症状及它们发生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根据早 期症状可把病人分成吸收剂量大于或小于2Gy的两类。
(三)过量照射
1.定义
“过量照射”的剂量范围一般是指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但还没有出现 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的受照剂量。剂量范围基本定在0.2-1.0Gy之间。
2015-3-27
17
2.诊断方法
全身受过量照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临床观察 指标 恶心、呕吐 红斑 脱毛 淋巴细胞绝对数 <1x109/L 双着丝粒、环 发生时间 48h 数小时到数天内 2~3 周 24~72h 数小时内取血样 最小照射剂量 (Gy) 约1 约3 约3 约 0.5 约 0.2
23
2.分型诊断
人急性放射病初期症状及淋巴细胞绝对数
分型(度) 轻度 中度 骨 髓 性 重度 极重 度 肠型 脑型 初期症状 乏力、不适、食欲稍差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明显下 降 多次呕吐、腹泻、轻度腹痛、白细胞 急剧下降 频繁呕吐、严重腹泻、腹痛、血红蛋 白升高 频繁呕吐、腹泻、休克、共济失调、 肌张力增强、定向障碍、抽搐 照后 1~2d 淋巴细胞 数(1x109/L) 1.2 0.9 0.6 0.3 <0.3 <0.3 剂量界限值 (cGy) 100 200 400 600 1000 5000
(二)基本任务
1.首先将伤员撤离事件现场并进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危重伤员优先进行
急救处理。
2.依据早期症状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剂量,设立临时
分类站,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必要时使用稳定性碘和(或)抗放药物。
3.人员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对开
放性污染伤口去污后可酌情进行包扎。
1.0Gy多数人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下降明显,血小板数减少
2015-3-27
19